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学设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钢铁长城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作战企图;当前我军的重大改革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当前我国国防建设的新动向。
教学难点: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表格归纳法;讲述法;图片和音像资料结合法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们是你的队伍》MV,引出2018年4月12日南海阅兵,48艘舰艇,76架战机,万余官兵参加受阅,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也是首次有航母参阅的海上阅兵式,我们看到了举世瞩目的“辽宁舰”航母编队,“国之重器”094型核潜艇,被誉为“中华神盾”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
阅兵式展现国威军威的重要形式,我们在震撼的同时,当然也想了解一下我国军队的建设历程。
二、自主预习依据导学案完成课前自主预习。
(一)陆军的发展
1927年南昌起义()→1927年秋收起义()→1928年井冈山会师()→抗日战争期间,改编为()→解放战争期间,改编为()
兵种少-----兵种增加,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二)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本课内容,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
三、学生展示
四位军事迷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成果,讲述陆军、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发展
学生一:陆上猛虎的发展---陆军
陆军,主要是指陆地上作战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建立之初仅由陆军组成,它经历了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等阶段,在1946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新中国成立时,陆军兵种比较少。
几十年后发展成为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学生二:海上蛟龙的风采---海军
我国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又相继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海军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导弹驱逐舰和核潜艇,导弹驱逐舰是以舰对舰导弹为主要武器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兼有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的多用途的水面攻击型战舰。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核潜艇,就是利用核动力驱使的潜艇。
这种潜艇可长时间在水下航行。
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出海惊世。
装备我国海军。
2008年12月,第一批护航舰艇编队由“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以及2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共800余人组成。
向远海大洋进发,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2012年9月,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中国发展航空母舰,对于建设强大海军和维护海上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2013年我国组建了舰载航空兵部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海军是多兵种部队,包括水
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
成为守卫我国海疆的钢铁卫士。
合作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你能
举个例子说说吗?
讨论结果:旧中国国力贫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
比如:鸦片战争时,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形成了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而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有坚强的国力做后盾。
比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装备,有力地保卫了祖国的海疆
学生三:空中战鹰的雄姿----空军
1949年11月11日,党中央正式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
人民空军成立仅仅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空军毅然投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击落了美国王牌飞行员麦克康奈尔驾驶的战斗机。
击落敌机F—86 5架、击伤2架,荣立特等功一次。
1953年9月,空军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他就是空军英雄蒋道平。
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三百多架。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50—70年代自行研制系列战机,我国于80年代开始设计,完全依靠本国技术力量研制成功的大型战斗轰炸机,歼轰-7可算是颇有特色的一个。
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成功。
2012年11月23日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
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运-20运输机,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
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万众瞩目的女飞行员,巾帼不让须眉,空军女兵为我国的空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新飞跃,成为守卫我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思考问题: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
学生四:国家安全的基石---导弹部队
导弹,是一种会自动寻找目标的飞行武器。
按发射点与目标点的不同,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地、舰对舰、舰对空等导弹。
按照作战使用的目的不同,又分为战略、战术导弹。
按照射程分近程、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和洲际导弹(8000千米以上)。
此外还有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之分。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导弹核武器。
1964年,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飞成功。
1966年,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
试验成功。
(中国开始有了用于自卫的导弹核武器)。
1966年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这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以独立建设的态势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
其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导弹部队的装备是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先进的发射方式:除了可以固定阵地发射外,还可以移动发射。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中国
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设计意图:通过课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概况历史知识的能力,另外由学生进行讲授,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处理历史问题。
)
四、阅读教材,概括新时代强军之路的举措。
(1)加强部队政治工作: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组建五大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问题归纳课本知识,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
五、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国防力量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探究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明白什么是钢铁长城。
答:(1)科技的进步,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合理的政策,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等(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
)
(3)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与先进的武器装备相结合,构筑坚固的保卫祖国疆土和安全的防线就是钢铁长城。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再次感知历史,探究原因,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
)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过程,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表现,当然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基石,总之,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我们的军事实力才会更强,这样才能离我们的中国梦更近。
3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道所以然。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