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某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说,穿衣服要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说,统一由上级规定就好。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2.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
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联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3.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5.《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
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7.假如你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用楷书字体抄写《论语》②利用祖冲之的割圆术计算圆形池塘边的长度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④借助官方编定的《黄帝内经》医治病人
A.③ B.②③ C.②④ D.全部无法享受
8.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9.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
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D.坚持三民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1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 B.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C.优先发展基础教育 D.九年制义务教育
12.“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农业科技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食品流通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13 .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
”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15.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
”对此,小明不甚理解。
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16、下列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潮,它们共同具有的主要作用是
《蒙娜丽莎》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共产党宣言》封面《新青年》
A.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对宇宙观的认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7.“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18.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 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
19.有学者指出: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为希腊思想的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民主主义、理性主义
C.古典主义、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因信称义
20.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
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 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 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 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16分)中西思想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8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
据材料二分析中法启蒙思想的主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4分)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2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并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2分)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4分)
材料三有关邓小平的两幅图片。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他“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出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分)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高二历史中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D 7.D 8.D 9.A 10.C
11.B 12.A 13.C 14 C 15 D 16.B 17.C 18.B 19.A 20.C
21.(16分)
(1)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
(2分) 背景: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2分)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
(2分)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分)
(2)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不同点:中国: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修补。
(1分)
法国: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政治构想)。
(1分)
(3)原因(背景):经济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4分,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2. (10分)
(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 材料三:三民主义。
(2分)
(2)共同点: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
(2分)
不同点: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分)
23.(14分)
(1)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或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分)(2)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4分)
(3)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分)(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