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动力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的动力装置
3.3.1 概述
为航空器提供动力,推动航空器前进的装置,称为航空动力装置,也称航空推进系统。
它包括航空发动机以及为保证其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系统和附件,如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和防火系统等。
航空推进系统是利用反作用原理为航空器提供推力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航空推进系统驱使一种工质(工作介质)沿飞行相反方向加速流动,工质就在航空器上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推动航空器前进的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推力,其大小等于工质质量与工质在推进系统内加速度的乘积。
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动力源,它的性能对飞行器性能有极重要的影响。
人们常形象地称之为飞行器的心脏。
与航空器的发展史一样,航空发动机也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1885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在技师泰勒的帮助下,设计制造了一台活塞式汽油发动机,1903年将这种发动机和螺旋桨装于莱特兄弟制造的一架双翼飞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有动力的飞行,开创了飞行的新纪元。
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所有带动力的飞行器都毫无例外的以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为动力装置。
飞行速度乘推力即是发动机需要提供的推进功率。
如果不考虑由螺旋桨轴功率转变为推进功率过程的损失,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等于推进功率。
1943年左右,活塞式发动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单台发动机的功率可达2800kW,,耗油率近似为0.3kg/(kW.h),功率与发动机质量的比值等于1.0~1.4kW/kg,
1935年,德国人汉斯 • 冯 • 奥海因 (Hans von Ohain) 博士开始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喷气发动机 HeS-3A 的设计,于1936年完成研制。
该发动机的发展型 HeS-3B 由海特尔 • 昆特 (Hertel Günter) 博士完成,推力约400daN ,装于首架喷气式飞机亨克尔He-178 上,1939年8月27日完成首飞,使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700 km/h 。
1942 年,另一位德国人海尔伯特 • 瓦格纳 (Herbert Wagner) 教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轴流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
在瓦格纳教授的研究基础上,奥地利工程师安塞尔姆 • 弗朗兹 (Anselm Franz) 博士加以改造和完善,最终设计定型为容克 Jumo 004 涡喷发动机,推力882daN ,用作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Me-262双发喷气式战斗机的动力。
单轴不加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简称涡喷发动机)结构简图表示于图3.3.1。
图3.3.1(a)是具有轴流压气机的涡喷发动机,图3.3.1(b)是具有离心式压气机的涡喷发动机。
发动机工作时,空气连续不断地被吸入压气机,并在其中压缩增压后,进入燃烧室中喷油燃烧成为高温高压燃气,再进入涡轮中膨胀作功以驱动压气机。
经过涡轮的气流仍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温度,通过尾喷管以高速排出发动机,产生反作用推力。
假定来流速度0C ,排气速度9C ,流经发动机的空气流量a W ,由于9C >0C ,因此发动机对气流施以向后的作用力,其大小为()09C C W a -,即质量乘加速度。
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气流对发动机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此力即为推力:
()09C C W F a -= (3.3.1)
与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动力装置比较,涡轮喷气发动机有如下主要特点:
1)、活塞式发动机是热机但本身不能产生推力,只能从轴上输出功率带动螺旋桨,由螺旋桨产生推力,所以螺旋桨称为推进器。
活塞式发动机(热机)加螺旋桨(推进器)称为活
塞式动力装置。
涡轮喷气发动机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
(a)带有轴流压气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b) 带有离心式压气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
图 3.3.1 典型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结构简图
2)、在一定的飞行速度范围内,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涡轮喷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增加,因为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涡轮喷气发动机适于高速飞行;
3)、活塞式发动机工作时,空气是间断地进入气缸,气体的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发生在同一气缸中,只有一个行程对外作功;而燃气轮机工作时,空气是连续不断地被吸入,气体的压缩、燃烧和膨胀过程分别在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等不同部件中连续地进行,因而涡轮喷气发动机有更大地功率输出;
4)、活塞式发动机是往复机械,惯性力大,故转速不能太大,涡轮喷气发动机是旋转机械,转速可以较高;
5)、活塞式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燃烧过程中气体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地上升,必须采用笨重的汽缸;涡喷发动机地燃烧过程在开口的空间进行,燃烧过程基本上是等压的,燃烧室结构轻巧;
6)与活塞式发动机相比,涡喷发动机最大的缺点是经济性差。
涡喷发动机的出现,是热机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不仅使飞机突破了声障而且能达到声速的3倍以上。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与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历程类似,喷气发动机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
第一代,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典型的代表有在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的苏制米格15飞机/BK1-F涡喷发动机对美国F86佩刀式飞机/J47涡轮喷气发动机,两者都是亚声速飞机。
BK1-F的推力约为3000kgf,发动机推重比为2.0左右。
属于第一代的典型的代表还有苏联米格19/РД-9Б,表一列有典型的第一代航空燃气轮发动机。
表 3.3.1 第一代发动机
第二代喷气发动机,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使用到70年代,其典型代表列于表3.3.2。
表3.3.2 第二代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