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城先生的观点,有的不敢认同,限于自己的认知,权且把一个关于识字率的问题引述如下:大约在清朝末 年光绪三十年(1904)的时候,社会上做过一个全国识字率的普查,当时的期望值是1%。
精彩摘录
“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 能无不为,你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 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2
七十四
3
七十五
4
七十六
5
七十七
中国世俗与中 国文学
Q&A
作者介绍
阿城(1949年-),男,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1990年后移居美国。阿城高一逢“文革” 中断学业,1968年到山西、内蒙插队,随后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后先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后担任 《世界图书》编辑。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该书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 《树王》《孩子王》以及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民间说蒙古人占了中原,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姓,因为这八姓是大姓,杀光则汉人即失元气。后世骂 人“忘八”,意思是忘了汉人祖宗,不忠不孝,后来演成“王八”,倒把龟糟蹋了,唐朝时“龟”还是美意。
从世俗的意义说来,不是儒家道家互补,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负责这秩序之间的生活质量。
我的经历告诉我,扫除自为的世俗空间而建立现代国家,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
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 媚,世俗间第一等的妩媚。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 俗的心中“魔”,《水浒》就是在讲这个。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实常常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历代尊孔,就是怕天下乱,治世用儒,也是这个道理。
读书笔记
平时接触阿城老师的作品要少一些,最近读了《闲话闲说》以后觉得阿城老师跟别的作家似乎不太一样,作 品的风格似乎也不太一样。
不是很赞同阿城老师对儒道的看法捏,老师几次试图从比较文学角度讨论却在西方这块因为积累不足让人有 种浅尝辄止的感觉,相比之下,早一点的《威尼斯日记》在东西方比较这方面的平衡性做得更好,当然也可能是 《威》的立足点就没有这本深,所以这本的失衡显得较为突出。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目录分析
01
十一
02
十二
03
十三
04
十四
05
十五
06
十六
1
十七
2
十八
3
十九
4
二十
5
二十一
1
二十二
2
二十三
3
二十四
4
二十五
5
二十六
1
二十七
2
二十八
3
二十九
4
三十
5
三十一
01
三十二
02
三十三
03
三十四
04
三十五
闲话闲说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听众
中国
年 中国
闲话
文化
朋友
世俗
世俗
卷首
漫画
文学
内容摘要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 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 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 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 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 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感谢观看
不可否认《棋王》绝对是一本好小说。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世俗中最有烟火气,烟火中最有人情味儿。
读完阿城老师的《闲话闲说》,其中主要谈到了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脱离世俗文化所建构的理论都可能会 陷入空中楼阁的窘境。在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复苏也让文化随之欣欣向荣。
说的是闲言碎语,读起来长见识,生在世俗中,却能跳出世俗看俗世,俗世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文化的根。
06
三十七
05
三十六
1
三十八
2
三十九
3
四十
4
四十一
5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1
四十七
2
四十八
3
四十九
4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1
五十六
2
五十七
3
五十八
4
五十九
5
六十
1
六十一
2
六十二
3
六十三
4
六十四
5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一
七十
七十二
1
七十三
精彩摘录
“无为而无不为”我看是道家的精髓,“无为”是讲在规律面前,只能无为,热铁别摸;可知道了规律,就 能无不为,你可以用铲子,用夹子,总之你可以动热铁了,“无不为”。后来的读书人专讲“无为”,是为了解 决自己的困境,只是越讲越酸。
2
七十四
3
七十五
4
七十六
5
七十七
中国世俗与中 国文学
Q&A
作者介绍
阿城(1949年-),男,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1990年后移居美国。阿城高一逢“文革” 中断学业,1968年到山西、内蒙插队,随后去云南农场。1979年回北京后先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工作,后担任 《世界图书》编辑。阿城的处女作《棋王》,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该书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 《树王》《孩子王》以及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民间说蒙古人占了中原,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姓,因为这八姓是大姓,杀光则汉人即失元气。后世骂 人“忘八”,意思是忘了汉人祖宗,不忠不孝,后来演成“王八”,倒把龟糟蹋了,唐朝时“龟”还是美意。
从世俗的意义说来,不是儒家道家互补,而是儒教管理世俗的秩序,道教负责这秩序之间的生活质量。
我的经历告诉我,扫除自为的世俗空间而建立现代国家,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
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 媚,世俗间第一等的妩媚。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 俗的心中“魔”,《水浒》就是在讲这个。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实常常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历代尊孔,就是怕天下乱,治世用儒,也是这个道理。
读书笔记
平时接触阿城老师的作品要少一些,最近读了《闲话闲说》以后觉得阿城老师跟别的作家似乎不太一样,作 品的风格似乎也不太一样。
不是很赞同阿城老师对儒道的看法捏,老师几次试图从比较文学角度讨论却在西方这块因为积累不足让人有 种浅尝辄止的感觉,相比之下,早一点的《威尼斯日记》在东西方比较这方面的平衡性做得更好,当然也可能是 《威》的立足点就没有这本深,所以这本的失衡显得较为突出。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目录分析
01
十一
02
十二
03
十三
04
十四
05
十五
06
十六
1
十七
2
十八
3
十九
4
二十
5
二十一
1
二十二
2
二十三
3
二十四
4
二十五
5
二十六
1
二十七
2
二十八
3
二十九
4
三十
5
三十一
01
三十二
02
三十三
03
三十四
04
三十五
闲话闲说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听众
中国
年 中国
闲话
文化
朋友
世俗
世俗
卷首
漫画
文学
内容摘要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 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 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 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 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 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感谢观看
不可否认《棋王》绝对是一本好小说。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世俗中最有烟火气,烟火中最有人情味儿。
读完阿城老师的《闲话闲说》,其中主要谈到了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脱离世俗文化所建构的理论都可能会 陷入空中楼阁的窘境。在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一切都开始蓬勃发展,尤其是商业的复苏也让文化随之欣欣向荣。
说的是闲言碎语,读起来长见识,生在世俗中,却能跳出世俗看俗世,俗世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文化的根。
06
三十七
05
三十六
1
三十八
2
三十九
3
四十
4
四十一
5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1
四十七
2
四十八
3
四十九
4
五十三
五十四 五十五
1
五十六
2
五十七
3
五十八
4
五十九
5
六十
1
六十一
2
六十二
3
六十三
4
六十四
5
六十五
六十六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一
七十
七十二
1
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