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荷》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荷》PPT课件

堂堂清
1.[多选]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元,等于1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 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 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比荷:比荷也称为荷质比,是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 单位:C/kg
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 之比,叫作电子的比荷,电子的质 量me =9.11×10 -31 kg。所以电子的比荷为:
例 (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粒子,它带正电 C.元电荷是最小的带电粒子,它带负电 D.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的
是同种电荷还是异种电荷?
二.起电方式
2.感应起电:
①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 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 应。
② 原理:电荷的转移
近异远同
二.起电方式
3.接触起电:
① 带电体与不带电导体接触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 导体相接触
——电荷的转移
二.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① 通过摩擦使两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② 原理:电荷的转移 ③ 举例: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正电荷

高二物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教学课件 (2)

高二物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教学课件 (2)

课前自主学案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一、点电荷 带电体上的电荷都有一定的分布,并不集中在一 点上,但是,当一个带电体的___大__小___比所研究 问题中涉及的距离__小__得__多___时,带电体的形状和 电荷.分布都无关紧要了,这时,它可以被看做 一个_带__电__荷__的__点___,叫做点电荷.
库仑定律的基本运用
例2 (单选)真空中有甲、乙两个点电荷,相 距为r,它们间的静电力为F.若甲的电荷量变为 原来的2倍,乙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1/3,距离变 为2r,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 A.3F/8 B.F/6 C.8F/3 D.2F/3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库仑定律的基本应 用.在解答该类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量是不变的, 哪些量是变化的,对于变量注意与原来的关系, 然后根据库仑定律公式列方程进行计算.
课堂互动讲练
带电体能被看成点电荷的条件
例1 (双选)关于点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B.一个电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 荷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尺寸 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 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单选)下面对公式 F=kqr1q2 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当 r→0 时,F→∞ B.当 r→∞时,F→0 C.公式只适用于真空中带电荷量很少的两个导 体 D.公式只适用于可看成点电荷的两个导体
解析:选B.对库仑定律的公式,在使用时要注意 公式成立的条件,该式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上述四选项中A、C、D不适应公式成立的条件, 故正确选项为B.
1. 决定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1)两电荷间的距离:电荷间相互作用力随电荷间 距离的增大而___减__小____. (2)电荷量:电荷间相互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 _增__大______. 2.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_正__比_____,跟它们之 间距离的二次方成__反__比_____,作用力的方向在它 们的___连__线____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共34张PPT)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 2、组成物质的原子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
原子的构成
质子(正电)
原子核(正电)
中子(中性)
原子(中性)
电子(负电)
2020/7/19
6
一、起电的实质:
3、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原子的构成
正离子
原子(中性)
负离子
2020/7/19
7
一、起电的实质:
4、摩擦起电有什么微观规律?
1.2起电的实质---接触带电
带同种电荷
带电物体7/19
电荷的转移
带电过程 带电实质 (宏观) (微观)
接触
转移
带电总量
不变
10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020/7/19
11
1.3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 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
电子 摩擦
玻璃棒
丝绸
橡胶棒
电子 摩擦
毛皮
带正电
带电方式
摩擦带电
2020/7/19
带负电
带电过程 (宏观)
摩擦
带负电
带电实质 (微观)
转移
带正电
带电总量
不变 8
验电器的作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2020/7/19
9
一、起电的实质:
(3)元电荷的数值
e=1.60217733X10-19C
计算中取e=1.60X10-19C
2020/7/19
26
4、什么是比荷?
3 比荷(荷质比) 测电子荷质比装置
• (1)定义: • 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之比。 • (2)电子的比荷: • 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 • 电子的比荷为e/me=1.76X1011C/kg • 比荷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 .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3)离子的电性:失去电子的原子为带 正电 的离子;得到电 子的原子为带 负电 的离子.
4.常见的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 紧的 电子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 物体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的现象.
(2)感应起电: 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 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 在金属中 自由活动 的电子. ②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的 相互排斥或吸引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远离或趋向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 带 同号 电荷的现象. ③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后判断] (1)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1 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3)某物体带电量为3×10-19C.(×)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 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对比分析) 第1步 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三种起电方式有何不同? 2.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什么?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受到带电体对它的 排斥(或者吸引), 而移向导体的远端 (或者近端)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 体和导体上转移,且 重新分布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多选)如图1-1-1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
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 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后判断] (1)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2)摩擦起电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第二节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共10张PPT)

第二节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共10张PPT)
互作用力越大。
定性实验表明:两个点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跟它们的带
电量有关,跟它们的距离有关。
库仑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通过扭秤实验,定量研究了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库仑定律。
C否.相9等00,F它1们.之文间D的字.库无仑叙法力确大述定小一:真定相空等 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
现将它们碰一下后,放在两球心间相距3 cm处,则它
们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
D
A.3000F
B.1200F
C.900F
D.无法确定
奇怪吗?
可爱吗?
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0。如果让它们各自的电荷量都增大为3q, 且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将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解: 两电荷原来的静电力
两电荷现在的静电力
q2 F0 k r 2
Fk(3q)2 3kq2
(3r)2
r2
可见,
F 3F0
4.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下列认识正确的
是:
[]
C
A.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
荷间的相互B作.用点力电规律荷——自库身仑定不律。一定很小,所带电荷不一定很少
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不论它们的电荷量是
文字叙述:C真空.中体两个积静止小点于电荷1间m的相m互3作的用力带跟电它 体就是点电荷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的相互作用D力.体大小积,大跟它的们带的带电体,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看成点电荷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式: 由
可知,当r→0时,F→∞
以看作一个带电荷的点,叫做点电荷。
定性实验表明:两个点电荷间
带电体是有大小,上面的电荷分布也可能是不均匀的。

高二物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教学课件

高二物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PPT教学课件
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1)___真__空__中_;(2)___点__电__荷__.
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比较:它们分别遵从库仑定律 F = k—qr1—2q2与万有引力定律 F=G mr1m2 2.
(1)相同点. ①两种力都是平方反比定律. ②两种力都有与作用力有关的物理量(电荷量或质量)的乘 积,且都与此乘积成正比. ③两种力的方向都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第二节 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时,该带电体可 以看做_点__电__荷___,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
2.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 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____正__比__,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 方成_____反__比_,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F=___k_q_r1q_2 2__. 4.静电力常量k=__9_._0_×__1_0_9 _N_·_m_2_/C__2.
1.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 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很小,就可以忽略形 状、大小等次要因素,只保留对问题有关键作用的电荷量,这 样的处理会使问题大为简化,对结果又没有太大的影响.
2.带电体能看成点电荷的两种情况 (1)带电体自身的大小比点电荷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带电体的大小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特殊带电体: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可认为是电荷集中 在球心的点电荷.
8 倍.
答案:C
【例 1】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的影响可以忽略,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第九章 1.电荷—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课件

第九章 1.电荷—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课件
1.电荷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知道自然界中
的两种电荷及
其相互作用。
2.知道使物体带
电的三种方式。
3.掌握电荷守恒
定律及元电荷
的概念。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一、电荷及起电方式
1.两种电荷
(1)电荷的分类
正电荷: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负电荷: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性质一样的电荷。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B端电荷量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随堂检测
解析:导体中自由电子可以自由移动,带正电荷的是原子核,不能定
向移动,由电荷守恒定律知,两端电荷量大小相等。
答案: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随堂检测
变式训练2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随堂检测
解析: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C对A、B内的电荷
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左移动,使A端积累了负电荷,B
端积累了正电荷,其下部贴的金属箔片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
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有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选项A正确;C在
A、B附近时,先把A、B分开,则A、B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后,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
导体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把C靠近A稳定后,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

高中物理 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课件

高中物理 12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课件

“∞”表示“无穷大”)
3.比较库仑定律F=k
Q1Q2 r2
和万有引力定律F=G
m1m2 r2
,会
发现它们十分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1)库仑力和万有引力都是两体力,力源是电荷和质
量,前者与两个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乘积成正比,后者与两个质量
的乘积成正比;
(2)这两种力都是长程力,作用到很远的距离,但都随两体间
答案 CD
【典例2】 如图1-2-2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的金属球放在
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r,带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均
为Q,两球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满足( ).
A.等于k9Qr22
B.大于k9Qr22
C.小于k9Qr22
D.等于kQr22
图1-2-2
解析 两球间的距离和球本身的线度差不多,不符合简化成
答案 D
【变式1】 关于点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 B.一个电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荷 C.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尺寸的绝对值, 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
解析 点电荷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类似于质点模型, 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电学特征影响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时, 该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故C、D选项正确.
作用强度上,库仑力比万有引力大得多;另外,只要有物体存
在,就有万有引力,但库仑力只在电荷出现时才会存在.
【典例1】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作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作点电荷 C.点电荷一定是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 D.两个带电的金属小球,不一定能将它们作为电荷集中 在球心的点电荷处理

(2020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第1节 电 荷

(2020新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件第1节   电 荷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电荷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宏观过程(电子的转移),也适用于微 观过程(核反应和粒子的转化过程)。 (2)起电过程的实质是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或转移。摩擦起 电和接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感应 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电荷的总量是指电荷的代数和。 (4)电荷的中和是指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 0。
1.M 和 N 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N 带
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 M 和 N 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 N 转移到 M
C.M 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 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
解析: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处于电中性,不是没有任何电荷,而 是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故 A 错误;摩擦起电中移动的 是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故摩擦起电中 N 失去电子,转移到了 M 上,故 B 正确,C、D 错误。 答案:B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1节 电 荷 课标要求 1.知道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且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两种使物质带电的方式,学会从物 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 物体带电的原因。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会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知道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是不能连续 变化的物理量。
3.选一选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个中性的绝缘导体 M 向带负电的球
P 慢慢靠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 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
B.M 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同种电荷
C.M 两端的感应电荷是异种电荷
D.M 两端的感应电荷的电荷量相等 解析:M 向 P 靠得越近,M 中的自由电子受到 P 的排斥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课件:9.1电荷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课件:9.1电荷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 电荷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实验, 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能 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使物体带电的本质,进一步提高应用 物理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2.基于静电现象的实验事实,认识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 荷和比荷,体会电荷是不连续的.会用原子的结构模型和电荷守 恒知识建构物理模型解释现象,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 重要性.



(2)当带电体靠近接地的导体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大
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与带电体带 异 种电荷,地球可视
为远端,与带电体带 同 种电荷,如图乙、丙所示.(两空均选填
“同”或“异”)
过程建构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 如图乙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
知识点三 电荷守恒定律
1.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能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荷.摩 擦起电和感应起电是不是创造了电荷?电中性物体中有无电 荷存在? 答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都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的分布 发生了变化.电中性物体中有电荷存在,只是电荷的代数和为0.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 创生 ,也不会消灭 ,它只能从一 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 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 3.电荷守恒定律更普遍的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 保持不变.
电自荷然量 界:的电荷只有两叫种作,把电它荷们量命,用比名Q或为较q正表项电示荷. 和负电荷的摩科擦学家起是电 ( )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两物体摩擦后,一定带等量异种电荷.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 电荷定稿)

高中物理精品课件:  电荷定稿)

思考: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球,A 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 (1)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q/4,应该 怎么办? (2)若要使B球电荷量为3q/8又该怎么 办?
(3)感应起电
-
+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 排斥,使导体的近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电荷
人类对电的认识
• 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雷电是天神之火,对它 充满畏惧
electricity一词 正是从拉丁文 electrica琥珀
中得来
•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发现了摩擦过 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 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 中记载了“顿牟掇芥”
人类对电的认识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 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是 可以产生和湮没的.
一个高能光子可以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 一对正、负电子可以同时湮没,转化为光子.
该轻小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B )
A.带正电 B.不带电 C.带负电 D.都有可能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2)接触起电
+Q
接触后
1Q 1Q
2
2
◆电荷的分配原则
接触后 +Q
再分开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
2
QQ
2Q 2Q
电荷的分配原则
条件: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A,杆对球总是提供沿杆方向的作用 力 B,杆对球只能提供拉力,不能提供 支持力,但方向不是唯一的 C,小车静止时,杆对球的作用力的 大小为mg,方向为竖直向上
D小车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杆对 球的作用力的方向沿杆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一、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互 挤压的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 趋势. 作用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 运动趋势.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三、弹力 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 了弹性形变.形变的种类有拉伸、 压缩、弯曲、扭转等. 作用效果:阻碍形变并试图恢复原 状. 方向:总是沿着恢复原状最快的方 向.具体类型有: a.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并 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b.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 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高二物理 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
(2)相互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矢量性:力有方向性,力的运算遵循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粗略情况下,可近似认为物 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 方 向:竖直向下.
大小: (1)滑动摩擦力: F=μFN(2)静
摩擦力:在0至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一般认为最大高二静物理摩相互作擦用 新人力教版等于μFN).
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放
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 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 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 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 0 N、F2=2 N.若撤去力F 1,则木块在水平方别靠在直角架上与半 球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试画出两种情况下 重杆所受的弹力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θ
F mg tan
F拉
F θ mg F合
困难一:因电荷量的单位没有确定, 且没有测量电荷量的仪器,无法量度 电荷量的大小。 困难二:两带电体间的作用力太小, 无法直接或精确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库仑当时得到的一组数据
两球距离 36个刻度 18个刻度 8.5个刻度 距离比 1 1/2 1/4 扭秤转角/度 36° 144° 575.5° 转角比 1 4 16
库仑定律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它 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所带的电荷 量的乘积成正比。
Q1 Q2 表达式: F k 2 r
例: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 电子质量m1=9.1×10-31kg,质子质量m2=1.67×10-27kg, 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都是1.60×10-19C. 解: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引力F1和万有引力F2分别是
Q1Q2 m1m2 F1=k 2 F2=G 2 r r F1 kQ1Q2 9.0×109×1.60×10-19×1.60×10-19 39 = ∴ F = Gm m = 2.3 × 10 2 1 2 6.67×10-11×9.1×10-31×1.67×10-27 从例题可以看出: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力F1是它们间万有引 力F2的2.3×1039倍.正因如此,以后在研究带电微粒间相互作用时, 经常忽略万有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