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干预
作者:孙山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政府公务员多数存在工作倦怠状况,其中基层政府公务员工作倦怠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政府公务员的身心健康和政府绩效。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职业压力、内心冲突以及工作单调等,对此,公务员必须认清职业特点、找准角色定位,同时要优化工作流程、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压力
“职业倦怠”(burnout)最由美国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提出,它是一种在工作中常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症状。
费鲁顿伯格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能力、资源和精力过度索取而造成的情绪枯竭,对工作束手无策的一种现象。
在我国,政府公务员是人们羡慕的行业,人们常把政府公务员当成工作稳定,前程无忧的代名词。
同时政府公务员也是我国压力最大的工作群体之一。
现实中多数政府公务员被职业倦怠所“困扰”,严重损害了个人身心健康,影响了组织绩效的提高。
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做了一个关于“工作衰竭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4.88%的公务员有“工作衰竭”的现象。
2007年,中国第一个公务员心理健康网为某地区政府公务员开展辅导,其中发现有40%公务员在工作中有明显倦怠感,50%公务员感觉“累、心力交瘁”。
只有10%的公务员对工作依然有激情。
政府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开展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找出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对于促进政府公务员身心健康,保证政府政策的良好执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1.1生理表现
1.1.1身体亚健康
由于长期在压力大和亚健康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一些身体疾病,如肥胖、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腰椎病、肠胃功能紊乱等。
我国大多数政府公务员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北京一体检中心对该处一年内体检的10399名公务员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是40.4%公务员体重超标,24.3%公务员有脂肪肝,20.4%公务员有高血脂。
1.1.2躯体化症状
在职业倦怠中,政府公务员表现出头痛、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
但在医学检查中却不能发现病源或明显的病理改变。
躯体化是由心理长期压抑,精神得不到释放而造成的。
躯体化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其性格改变。
公务员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环境是躯体化的元凶。
1.2心理表现
1.2.1情绪波动和低落
处于倦怠状态的政府公务员容易使自己的情感资源耗尽,感觉疲惫,不想工作,对工作缺乏信心,缺乏冲劲和动力。
工作时只是头一阵子热,遇到困难是便会退缩,情绪波动较大,工作中打不起精神。
工作压力大的政府公务员时常处于情绪低落和情绪持续波动的状态。
1.2.2个人成就感低
政府公务员工作多,压力大,为完成任务不断工作。
基层政府公务员职责多为执行命令,为执行而工作,工作缺乏创造性,工作积极性不高。
有时会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感到怀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他们想摆脱这种状况,但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其他工作。
1.3工作表现
1.3.1工作懒散拖沓
一些政府公务员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个人成就感低。
政府机构官僚化严重,长期存在慵、懒、散。
这种情况在基层政府公务员中表现的更明显。
1.3.2缺乏责任感
职业倦怠的政府公务员压力较大,情绪时常低落,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不愿与非工作人员接触。
在工作中不愿出力,害怕承担责任,不愿帮助别人,较少和别人合作,团队意识差。
2.我国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2.1职业压力大
2.1.1岗位竞争压力
政府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较好,公务员考试被喻为“中国第一考”,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数始终居高不下,一些岗位报录比高达几百比一,甚至几千比一。
这种外部竞争压力加大了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而政府内部公务员也存在职位升降和考核的压力,其竞争压力也很大,增加了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风险。
十七大指出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方向,温总理也指出行政改革势在必行,公务员改革处于行政机构改革工作的中心。
改革将加大对公务员监管力度,预防和严惩官员腐败,健全公务员绩效考核机制。
公务员扮演的角色会发生变化,职业风险增加,辞职和被边缘化的风险增加了公务员的心理压力,迫使他们努力提高职业素质。
工作角色的改变和职位的变动让公务员难以快速适应环境,可能造成公务员情绪波动,增加工作压力。
2.1.2工作责任压力
社会对政府期待较高,自古以来,政府就是为民服务的机构,政府官员干部是人民的“父母官”。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当前我国社会矛盾激增,群体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增多,这些都在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人民也往往寄希望于政府,以求维护社会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政府自身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的工作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件小事处理不好都可能引发极大地社会反响。
我国近来“网络暴力”频发,民众“仇官”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增加了政府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责任越大,压力越大,政府的责任通过公务员表现出来,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公务员的心理压力。
2.1.3社会舆论压力
舆论媒体在西方被称为继立法、行政、司法后的“第四权力”。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我国舆论媒体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形成对政府及其人员权力的制约,这就使一些政府公务员谨小慎微,害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后隐瞒不报不敢公诸于众。
我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严重,社会舆论力量的增强和政府反贪力度的加强,使部分政府公务员提心吊胆,心理压力增加。
由于政府公务员代表政府形象,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点小问题都可能透过媒体造成巨大的社会反响。
近几年,“网络暴力”愈演愈烈也凸显了舆论的“威力”。
2.1.4人际关系压力
组织中的“潜规则”也是造成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一些初入职场的公务员不了解这些“潜规则”,很难与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人际关系紧张,自身也深感烦恼。
但机关的“潜规则”甚多,有些“潜规则”与机关制度不相容甚至相互冲突。
要完全摸透也有难度,一些多年的“老手”也有“在阴沟翻船”的时候。
公务员不了解机关“潜规则”,不能适应“潜规则”文化,容易产生矛盾感,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缺乏热情。
2.2内心冲突
2.2.1理想和现实冲突
政府机构改革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向公务员灌输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力度。
但我国行政改革相对滞后,公务员仍遵从科层制的行为规范,这种管理模式官僚作
风严重,人们表面接受这种组织文化,但心理上却希望接受新的服务理念,理想和现实文化产生了矛盾,公务员内心感到苦恼和烦懑,容易导致政府公务员工作倦怠。
2.2.2角色冲突
公务员一方面是“公共人”,代表国家和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行使社会管理职权。
另一方面,公务员作为公民是“权利人”,享有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公民的职责。
公务员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公民,政府公务员有时被人不被人接受,不被人理解。
公务员代表国家利益,行使行政职权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扮演着“理性人”角色,同时,公务员也是“经济人”,公务员会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样“经济人”和“理性人”角色会产生冲突,公务员会陷入为“公”为“私”的考虑,“公共人”与“权利人”,“理性人”和“经济人”是公务员经常扮演的角色。
在工作中,角色冲突容易使导致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
我国行政体制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层级划分严格,权利和地位与行政层级相对应。
基层政府公务员工作中执行上级命令,工作缺乏创新。
领导的决策和命令也并不是时时正确、处处正确,公务员发现上级的命令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会面临是服从上级命令还是服从公众利益的选择。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找到解决办法,会使公务员存在心理障碍,职业倦怠因此出现。
2.3工作单调和超负荷
2.3.1工作单调
基层的政府公务员工作单调,多是执行上级命令,有些公务员对自己工作不感兴趣,认为工作难以激发自己的兴趣,工作重复无趣,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新性。
公务员长期面对单调的工作,认为难以实现人生价值,内心会出现慌乱、无奈、不满的情绪,进而导致公务员缺少成就感,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生理异常。
2.3.2工作超负荷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时间。
政府官僚化严重并且效率低下,有时为了完成任务,公务员不得不加班,政府运行的低效率与工作超负荷同时存在。
政府公务员中80%是做文书和执行方面的工作,绝大部分任务和工作在中低层公务员中完成,他们工作负荷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容易造成工作倦怠。
3.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
行政机构和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必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若只着眼于政府则过于狭隘。
社会是政府改革的大环境,是公务员行使职责的宏观环境,解决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需要在社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只有提高政府公务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政府公务员职业倦怠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3.1认清职业特点
政府公务员是政府的代表,一言一行体现着政府的形象,其言行深受人民关注。
政府公务员工作待遇好,但承担较大责任,我国政府实行工作责任制,权责一致,权责统一,谁出问题谁负责,要求政府公务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政府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变动较小,多承担文书工作和低层管理者等执行性工作。
政府公务员既要认真执行上级任务又要向上级传达民众的期望。
政府公务员需要认清职业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我优势,做好自己的工作。
3.2找准角色定位
《经济日报》前总主编艾丰说:“登小山,飘飘然;登大山,茫茫然;进深山,惶惶然”,政府公务员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飘飘然,也不能茫茫然,惶惶然。
政府公务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政府公务员在工作中是“公共人”和“理性人”而不应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便利获取非法利益。
对于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应时刻保持警醒的状态,对于蜕化分子,应与他们保持距离。
政府公务员应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相信坚持下去能获得职业发展机会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要抱怨,积极地找到问题所在,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3.3优化工作流程
为了解决政府公务员工作重复、单调,对工作缺乏热情的问题,可以对政府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设计。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发扬民主精神,形成各种议事论事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
决策制定过程中应广泛收集意见,政策执行过程中应做好反馈工作,保证领导能听到下级人员的意见建议,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科学评估。
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每个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搞好机关内部民主,体现公平,公正和透明,激发公务员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可以根据条件实行工作轮换制度。
工作轮换可以使公务员在工作中产生新的体验,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形式多样化,从而克服工作倦怠。
3.4丰富业余生活
公务员工作繁杂,压力大,需要有业余活动调节,适当举办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等活动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公务员压力,降低职业倦怠风险。
机关相关部门、相关协会或政府
公务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如书法、舞蹈、读书、朗诵、诗词等文艺活动,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象棋、围棋等体育活动,或者集体旅游观光等活动。
3.5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政府公务员工作压力大,面临情绪低落、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缺乏自信等心理疾病,若不及时疏导极易导致引发工作倦怠。
政府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或组织政府公务员在固定时间到指定医院进行心理检查。
一方面可以帮组政府了解公务员心理状况,以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治疗政府公务员心理疾病,解决其心理问题,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立言,胡晓东.我国政府公务员之工作倦怠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2]商磊,张家云.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9,(6).
[3]王国颖.公务员工作倦怠原因分析及干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2).
[4]陈剑,耿庆山.公务员工作压力状况研究述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3).
[5]张晨曦,肖东方.管理心理学视阈下公务员工作倦怠探析[J].理论观察,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