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高效整合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测试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
A .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 .开发风能
D .开发地热
【解析】 砍伐大量的木材会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 .1 mol 酸与1 mol 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1
【解析】 中和热的概念里,强调的是在稀溶液中,生成1 mol H 2O ,且为放热反应。

【答案】 C
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B .
C 2H 2(g)+52
O 2(g)===2CO 2(g)+H 2O(l);ΔH =2b kJ/mol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2b kJ/mol
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b kJ/mol
【解析】 依题意可知a g 乙炔为0.5 mol ,也就是1 mol C 2H 2气体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应放出2b kJ 的热量,放热时ΔH <0,用排除法选择A 。

【答案】 A
4.已知在25 ℃,101 kPa 下,1 g 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 kJ 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g);ΔH =-48.40 kJ·mol -1
B .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ΔH =-5 518 kJ·mol -1
C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ΔH =+5 518 kJ·mol -1
D .C 8H 18(l)+22.5O 2(g)===8CO 2(g)+9H 2O(l);ΔH =-48.40 kJ·mol -1
【解析】 1 mol C 8H 18燃烧放出热量为:114 g/mol ×48.40 kJ/g =5 518 kJ/mol 。

【答案】 B
5.(2007年北京理综)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 +的浓度为1×10-13 mol·L -1的溶液中,一定
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①K +、Cl -、NO -3、S 2- ②K +、Fe 2+、I -、SO 2-4
③Na +、Cl -、NO -3、SO 2-4
④Na +、Ca 2+、Cl -、HCO -3 ⑤K +、Ba 2+、Cl -、NO -3
A .①③
B .③⑤
C .③④
D .②⑤
【解析】 水电离产生的c (H +)=1×10-13 mol·L -1<1.0×10-7 mol·L -1,水的电离受
到了抑制,则溶液可能是酸溶液或碱溶液。

①若为酸溶液则H +、NO -3
与S 2-反应;②若为碱溶液则Fe 2++2OH -===Fe(OH)2↓;④ HCO -3既不能与H +大量共存,
也不能与OH -大量共存。

【答案】 B
6.(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 3++3CO 2-3+3H 2O===2Al(OH)3↓+3CO 2↑
B.硫酸铜与烧碱反应:CuSO4+2OH-===Cu(OH)2↓+SO2-4
C.苯酚与碳酸钠反应:2C6H5OH+CO2-3===2C6H5O-+CO2↑+H2O
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Ba2++SO2-4===BaSO4↓
【解析】B项中CuSO4是可溶性强电解质,应写成离子形式;C项中苯酚与碳酸钠反应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D项中碳酸钡不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答案】 A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SCN-、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2-4
D.碱性溶液Ba2+、Na+、CO2-3、Cl-
【解析】A中酸性条件下MnO-4氧化Br-。

B中Fe3+与SCN-结合成Fe(SCN)3。

D 中Ba2+与CO2-3形成沉淀,所以A、B、D错误。

【答案】 C
8.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KHCO3与Ca(OH)2反应,KHCO3不足时发生反应:HCO-3+Ca2++OH-===CaCO3↓+H2O,KHCO3过量时发生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 +CO2-3。

Na2SO3与稀HCl反应,稀HCl不足时发生反应:SO2-3+H+===HSO-3,稀HCl 过量时发生反应:2H++SO2-3===H2O+SO2↑。

铁与稀硝酸反应,铁不足时发生反应:Fe +4H++NO-3===Fe3++NO↑+2H2O,铁过量时发生反应:3Fe+8H++2NO-3===3Fe2++2NO↑+4H2O。

而硅与烧碱溶液反应只有:Si+2OH-+H2O===SiO2-3+2H2↑,故B正确。

【答案】 B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2-3+2H+===CO2↑+H2O
【解析】A项当二氧化硫为少量时,在溶液中生成的应该是SO2-3;C项中氨水为弱碱,在离子方程式中应用NH3·H2O表示;D项碳酸钙为难溶于水的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用CaCO3表示。

【答案】 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2-3+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2-3
【解析】A项,通入过量SO2应生成HSO-3。

B项,加入HI后,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的氧化性强于Fe3+,离子方程式中没有体现。

C项,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事实。

D项,加入过量Ba(OH)2,CO2-3应完全沉淀。

【答案】 C
11.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5
B .11∶3
C .3∶1
D .4∶1
【解析】 Cl 2转化为ClO -、ClO -3时氯元素被氧化,又因c (ClO -)∶c (ClO -3)=1∶3,
即n (ClO -)∶n (ClO -3)=1∶3,若n (ClO -)=1 mol ,n (ClO -3)=3 mol 共失去电子16 mol ,Cl 2
转化Cl -时被还原,得电子16 mol 则n (Cl -)=16 mol ,被还原氯元素与被氧化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6∶(1+3)=4∶1。

【答案】 D
12.已知Co 2O 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 2+,Co 2O 3、Cl 2、FeCl 3、I 2的氧化性依次
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3Cl 2+6FeI 2===2FeCl 3+4FeI 3
B .Cl 2+FeI 2===FeCl 2+I 2
C .Co 2O 3+6HCl===2CoCl 2+Cl 2↑+3H 2O
D .2Fe 3++2I -===2Fe 2++I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和反应原则,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及对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

由于Fe 3+氧化性强于I 2,所以FeI 3不存在,A 中反应不可能发生。

B 、C 、D 中反应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所以可以发生。

例n (Cl 2)∶n (FeI 2)=1∶1时即发生B 项的反应。

【答案】 A
1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 A .CO +H 2O=====高温CO 2+H 2
B .3NO 2+H 2O===2HNO 3+NO
C .2Na 2O 2+2H 2O===4NaOH +O 2↑
D .2F 2+2H 2O===4HF +O 2
【解析】 B 、C 项分别为NO 2、Na 2O 2的歧化反应,H 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 项H 2O 为还原剂,F 2为氧化剂。

【答案】 A
14.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关系为1∶2的是
( ) ①O 3+2KI +H 2O===2KOH +I 2+O 2
②2CH 3COOH +Ca(ClO)2===2HClO +(CH 3COO)2Ca
③I 2+2NaClO 3===2NaIO 3+Cl 2↑
④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 ①中一个O 3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价态不变,1个氧原子化合价降低,氧化了2个KI 。

②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中I 2为还原剂,NaClO 3为氧化剂;氧化剂∶还原剂=2∶1,④中1个MnO 2氧化了2个HCl 。

【答案】 D
15.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 ,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 2O 2―→H 2O IO -3―→I 2 MnO -4―→Mn 2+
HNO 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
A .H 2O 2
B .IO -3
C .MnO -4
D .HNO 2 【解析】 取等物质的量的题中各物质,得电子数越多,则氧化生成的I 2越多。

设各
取1 mol ,则IO -3―→I 2得5 mol e -;MnO -4―→Mn 2+得5 mol e -,但IO -3被还原也生成I 2,
故选B 。

【答案】 B
16.水热法制备Fe 3O 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 2++2S 2O 2-3+O 2+x OH -===Fe 3O 4+S 4O 2-6+
2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每生成1 mol Fe 3O 4,反应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4 mol
B .Fe 2+和S 2O -3都是还原剂
C .1 mol Fe 2+被氧化时,被Fe 2+还原的O 2的物质的量为13
mol D .x =4
【解析】 1 mol Fe 2+被氧化时,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则被Fe 2+还原的O 2
的物质的量为14
mol 。

【答案】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0分)
①B 和D 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A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 ,且A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C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 ,且C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④E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
⑤A 溶液与适量E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入过量E 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 溶液与过量的E 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把局部小规模推断与整体综合判断相结合。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物质为BaSO 4和AgCl ;②、③中可与氨水生成白色沉淀的A 和C 应在Al 2(SO 4)3和AlCl 3中选出;④E 中必含有Ba 2+;⑤能满足题述条件的只有Al 2(SO 4)3和Ba(OH)2之间的反应。

A 为Al 2(SO 4)3,E 为Ba(OH)2。

当Ba(OH)2适量时,发生反应Al 2(SO 4)3+3Ba(OH)2===2Al(OH)3↓+3BaSO 4↓;而一旦Ba(OH)2过量,前面生成的Al(OH)3沉淀就会发生溶解,而BaSO 4不受影响,反应可表示为Al(OH)3+OH -===AlO -2+2H 2O 。

结合前面所做推断可确定出B 为BaSO 4,C 为AlCl 3,D 为AgCl 。

【答案】 (1)Al 2(SO 4)3 AlCl 3 AgCl Ba(OH)2
(2)BaSO 4
18.(9分)新华网北京2006年9月9日电: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9日在此间向媒体通报:湖南省岳阳县发生一起饮用水源受到砷化合物污染事件。

环保总局专家介绍说,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

属无臭无味的白色粉末,高毒,为致癌物。

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

但在2002年4月14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七届全球人类基因大会上,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提出可以用砒霜(As 2O 3)来治疗早期幼粒白血病。

已知砒霜具有两性。

(1)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_As 2O 3+_______Zn +______H 2SO 4―→_______AsH 3+______ZnSO 4+_______
(2)As 2O 3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D .碱性
(3)若生成0.1 mol AsH3,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砒霜在烧碱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化合价升降法,按照配平步骤先把发生变价的元素配平,而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观察配平其他元素并确定所缺物质的化学式。

(2)在上述反应中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As2O3显氧化性。

(3)由于每生成2 mol AsH3时,转移12 mol电子,故生成0.1 mol AsH3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4)由于砒霜呈两性,故与烧碱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s2O3+6OH-===2AsO3-3+3H2O。

【答案】(1)166263H2O(2)A(3)0.6
(4)As2O3+6OH-===2AsO3-3+3H2O
19.(10分)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A.NaOH B.NaNO3C.Ba(NO3)2D.HNO3 X.MgSO4
Mg2++2OH-===Mg(OH)2↓Mg(OH)2+2H+===Mg2++2H2↑。

Ba2++SO2-4===BaSO4↓
20.(12分)某溶液中含有X-、Y2-、Z2-三种常见的无机离子。

如下面框图所示,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1)判断X-、Y2-、Z2-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③④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加入试剂②和③时产生的现象可知,原溶液中含有Cl-,②步反应为Ag ++Cl-===AgCl↓。

由加入试剂⑤时的反应现象可知,原混合溶液中应含有CO2-3,结合①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不能完全溶于盐酸,说明Y2-应为SO2-4,则Z2-为CO2-3。

①步中的反应为Ba2++SO2-4===BaSO4↓,Ba2++CO2-3===BaCO3↓;④步反应为BaCO3+2H+===Ba2++CO2↑+H2O;⑤步的反应则是Ca2++2OH-+CO2===CaCO3↓+H2O。

【答案】(1)Cl-SO2-4CO2-3
(2)①Ba2++SO2-4===BaSO4↓Ba2++CO2-3===BaCO3↓
②Ag++Cl-===AgCl↓③无
④BaCO3+2H+===Ba2++CO2↑+H2O
⑤CO2+Ca2++2OH-===CaCO3↓+H2O
21.(11分)(2009年广东单科)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1)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1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Δ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PO4)3F(s)+2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ΔH1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ΔH2
SiO2(s)+CaO(s)===CaSiO3(s);ΔH3
用ΔH1、ΔH2和ΔH3表示ΔH,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右图)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__Ni2++__H2PO-2+__―→__Ni+__H2PO-3+____
(b)6H2PO-2+2H+===2P+4H2PO-3+3H2↑
写出并配平反应式(a)。

③利用②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镀。

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上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镀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矿渣为固态物质CaSiO3。

②设题中4个方程式按顺序分别为a、b、c、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a=b+3c+18d,则推知:ΔH=ΔH1+3ΔH2+18ΔH3。

(2)两个相邻的不同磷酸分子中—OH脱去一个H2O分子,三分子脱去两分子水得三聚磷酸的结构式。

(3)题中指明在酸性等条件下,则H2O作反应物,所以另一生成物为H+。

化学镀是将镀件置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中,使反应生成单质沉积在其表面的过程。

因化学镀无导电性要求,不需外加电源而有别于电镀。

相同的原理是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①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②ΔH1+3ΔH2+18ΔH3
(2)Na5P3O10
(3)①+1
②Ni2++H2PO-2+H2O===Ni+H2PO-3+2H+
③化学镀无需通电,而电镀必须通电
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镀对镀件的导电性无特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