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之父”林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学之父”林奈
期中论文 2010030011 生04 庞芮
“分类学之父”林奈
18世纪瑞典博物学-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了人为分类系统和双名制命名法,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分类学之父”。
17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航海技术的发展,许多航海归来的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带回欧洲,人类发现的物种数目发生了空前的大爆炸。
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
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
人类已发现物种数目的剧增以及生物命名混乱的状况,使得对生物物种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变得极为迫切。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林奈建立了人为分类系
制命名法。
统和双名
1624)首先提出了双名法;在林奈之前,瑞士植物学家鲍欣(C.Bauhin,1550-德国博物学家、医生荣格(J(Jung,1587—1657)又推进了双名法;英国博物学家雷(John Ray,1627一1705)首次以物种为分类单位建立了适合动物和植物的分类Tournefourt,1656-1708)也做了很有意义系统;法国博物学家特尔耐弗(J(P( 的分类工作。
这些分类学先驱们颇有价值的工作无疑为林奈系统性的分类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林奈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正是他广博的经历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比别人远得多。
林奈出生在瑞典的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自幼喜欢花卉,家中有个植物种类丰富的园圃,他的父亲对于植物学和博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对于林奈有很大影响。
在小学和中学,林奈的学业不突出,只是对树木花草有异乎寻常的爱好,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于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标本及阅读植物学著作上。
林奈在中学时期结识了罗斯曼医生,在其帮助下学会了观察植物的正确方法并且阅读了许多不易在图书馆借到的植物学书籍。
罗斯曼还把以花的结构为重点的图尔耐伏特的分类法介绍给林耐,这影响到了林奈日后对植物的分类标准。
然而林奈的父亲由于手头拮据,希望他退学来继承牧师的职业,幸运的是罗斯曼医生了解林奈的才华和兴趣,说服了他的父亲,才使林耐走上从事科学的道路。
1727年,林耐进入隆德大学学医,后又转到厄普萨拉大学学习植物学。
青年时期的林奈是非常刻苦的,他在厄普萨拉大学读书时,克服了疾病和饥饿的折磨,学业上表现优异。
1730年,他发现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并以此发表了名为《植物婚配初论》的短文,得到了好评。
由于他表现突出,大学时代就上台代理讲授过植物学,并且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1732年,林奈获得了一次去欧洲北端的拉普兰地区进行野外考察的机会。
考察期间,他行程2800公里,发现了100余种新植物,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技能,同时他还收集了大量的标本资料。
考察结束后,他便写成了《拉普兰植物志》。
在这本书中,林耐首次发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35年,林奈顺从未来岳父的意见,去荷兰特维奇克大学学医,不到一年
就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
本计划立即回国的他此时却意识到,医学博土的桂冠,只不过是他为维持生活、在社会上站住脚的一件装饰品而已,生活中还有更崇高的东西值得他去追求。
他的志趣是博物学,他能够在博物学的研究上为瑞典、为人类作出贡献。
他要为开发绿海、发掘大自然的宝藏贡献毕生的精力。
于是林奈开始了在荷兰、英国、法国的为期三年的考察生活。
这是林奈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
期。
在这一个时期里,他在欧洲广阔的绿色海洋中进行了艰苦的考察工作,结识了不少学者(日后林奈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帮助),博览了各种科学书籍,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论文和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发表了一部后来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自然系统》(第1版,1735年)。
这本书只有几十页,林奈仅仅把动植物和矿类整理了一个提纲,后来再逐渐增加内容。
此后,林奈所完成的著作,1736年有《植物学基础》和《植物学书目》;1737年有《植物属志》、《瑞典北部植物志》、《植物学评论》、《性别分类法》和《克里福特植物园》;1738年有《植物的纲》等。
在这些著作中,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植物分类系统。
1738年,林奈回国定居于斯德哥尔摩,暂以行医为业。
由于行医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林奈得以到瑞典各省考察旅行,并为政府提供促进自然科学和发展经济的建议。
173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林奈是第一任院长。
此后的30多年中,林耐一直支持着这个科学院的工作。
1741年,林奈被为厄普萨拉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后来又得到植物学、药物学和博物学教授的推举
职位。
他还屡次担任系主任、校长等职,并利用这些职务去获得科研成果和培养人才。
从1745到1760年,林奈发表有《斯维奇卡植物志》(1745年)、《植物哲学》(1751年)、《植物种志》(1753年)、《自然系统》(第10版,1758年)等著作。
晚年的林奈虚弱多病,尤其在1774—1776年间,得过两次中风,并造成了瘫痪。
1778年,林奈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安葬在厄普萨拉大教堂内。
为了纪念他,英国、瑞典相继成立了林奈学会,时至今日各国也在以各种方式纪念着林奈这位伟大的学者。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林奈对于分类学的两大贡献。
其一是林奈建立了人为分类系统,即他的分类系统并不体现出生物在其演变过程中显现在自然界的状况。
该分类系统是在林奈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建立分类系统对有条理的分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林奈根据生物在形态、习性、大小上的各异对他那个时代所知的几乎所有动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在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三界中,每界又按从属关系分纲、目、属、种。
对植物界,林奈以花的结构进行分类,用植物雄蕊的数目区别纲,用雌蕊的数目区别目,又以花果性质区别属,以叶的特征区别种,共分成24纲。
其中23纲为显花值物,最后一纲为隐花植物。
以上24纲又分为67种,如菌类、藻类、苔藓类、羊齿奖各为一种。
对动物界,根据心脏、血液、呼吸、生殖器等分为6大类,即四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和蠕虫类。
林奈首次提出人类的总称为智人(“有智慧的人”)的科学学名,将人类归入动物界,并与高等猿猴编为一类,这是一项了不起的贡献。
这种认识要到l00年后才得到普遍的承认。
由此也可以说明,尽管林奈的分类系统是人为的,但他也注意到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林奈对于分类学的另一大贡献是他坚持使用和广为传播了由鲍欣等前辈学者提出的对于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即对于一植物的命名都包括该植物的拉丁文属名和种名。
他在《植物种志》一书中,对其中所有植物都注上了属名和种名,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将双名法应用于动物。
林奈的工作对于后人有很大影响。
自他之后,几代人将寻找新物种视为主要的研究目的,继瑞典之后各国也开始撰写本国的动物志和植物志,而且大都采用了林奈的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此外,由于林奈的分类系统主要是人为的,不能完全体现出生物的演化,这样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真正的自然系统等等,引起后人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林奈所概括的生物命名法和分类系统,使自然界中已发现的千百万种植物和动物,排列成有规律可循的完整系统,从而使分类学确立为科学。
在18世纪,生物
学领域内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上,它们由于林奈才达到了一种近似的完成。
林奈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不仅是因为他有着对植物的特殊感情和好学精神,具有广博的经历以及有利的学习、深造条件等,还在于他广交好友,重视前人的工作,虚心取人之长并加以发展。
林奈是一位生物分类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大自然和人类科学的贡献将永远为历史所铭记。
参考文献:《世界生物学史》汪子春、田铭、易华著
绿海探宝--林奈与方文培》董仁威著《
《生物学史》李难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