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条目)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

以下是一个简略的政治必修四背诵提纲,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和调整:
一、哲学与生活
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二、物质与意识
1. 物质的定义及特性
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实践与认识
1. 实践的定义和特征
2.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 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过程
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联系与发展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因果联系与偶然联系
3.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4. 发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
5.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6. 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五、矛盾与辩证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
4.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事物分析的根本方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六、历史唯物主义(也称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
3. 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等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和社会责任。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

必修4 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一)世界观、哲学区别:1.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3.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二)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三)错误倾向①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并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学习文档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并非所有的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和反映世界观。

③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则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2)因为: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划分依据和基本观点是什么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划分依据(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3)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哲学上的两大对立: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后者具有从属意义,附属于前者的哲学体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和哲学》复习提纲.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和哲学》复习提纲.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V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I 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C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和意识Y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 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V社会历史观【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提纲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提纲汇总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高2010级1班学科学习资料之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BY 蒲柏林(以弥姐的总结为主,参考个人笔记补充)I辩证唯物论◆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原理】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的本质区别•生活对哲学的影响•哲学对生活的影响•生活中哲学问题的体现二、人生观与价值观1. 人生观•人生观的概念和分类•人生观与生活态度的关系•不同人生观的比较分析2. 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和种类•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不同价值观的比较分析三、思维方法与生活1. 逻辑思维方法•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关系•逻辑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2.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辩证思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发展四、生活与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及其反思•人生的意义及其追求•生活与人生意义的联系和辩证关系五、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地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古代与现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六、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地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社会问题背后的哲学思考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思考•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原因与解决方法八、伦理问题与道德选择•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分类•道德选择的依据和困境•道德决策的思考和判断九、人的自由与责任•自由的内涵和限度•责任的内涵和层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与相互关系十、人的幸福与境界•幸福的定义和实现•境界的内涵和形成•幸福与境界的关联与互动以上提纲为《高二政治》课程中的《生活与哲学》主题复习提纲。

将以上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对生活和哲学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PDF.pdf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生活复习提纲PDF.pdf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四考前知识导读基本框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1)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研究整个世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

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6、唯心主义及其状态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浙江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条目)

浙江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条目)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2018.10)姓名: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关系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特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基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意义(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夸大感觉和夸大概念的后果p.13专家点评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p.144.“二元论”的错误性p.15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意义3.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30专家点评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诡辩论p.32(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产生前提)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注意】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2.意识活动的实现方式p.36相关链接(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反映的对象(源泉):客观存在2.意识产生的途径:社会实践3.意识的含义(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形式)4.表达意识的概念p.37相关链接、专家点评5.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认识层面)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含义、重要性)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认识发展是无限的p.39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层面)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原因)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原因、表现)(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的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要求]2.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错误观点)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1.实践的含义、构成、作用方式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原因:要素、过程)(2)能动性(表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的含义、历史性的含义)4.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43专家点评5.错误的实践观点p.42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映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原因(2点):(2)获得认识的途径p.44相关链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产生]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PDF.pdf

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PDF.pdf

必修4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总结复习提纲

高中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总结复习提纲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纲要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哲学:哲学家依照必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想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系统。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离开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离开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双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二是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唯物主义以为,物质是根源,先有物质后存心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唯物主义以为,意识是根源,物质依靠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根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变定律、生物进化论理论根源:德国古典哲学,主假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精华是脚踏实地,活的灵魂是脚踏实地、民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直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谛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看法(★★)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实一致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2018.10)姓名: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关系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特点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基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及不足(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及意义(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举例2.夸大感觉和夸大概念的后果p.13专家点评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p.144.“二元论”的错误性p.15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意义3.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原因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p.30专家点评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基本形式、特点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静止的含义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5.诡辩论p.32(二)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特点(客观性、普遍性)、方法论要求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产生前提)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注意】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2.意识活动的实现方式p.36相关链接(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反映的对象(源泉):客观存在2.意识产生的途径:社会实践3.意识的含义(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形式)4.表达意识的概念p.37相关链接、专家点评5.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认识层面)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含义、重要性)2.每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类认识发展是无限的p.39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层面)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原因)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原因、表现)(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的要求]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具体要求]2.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反对错误观点)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1.实践的含义、构成、作用方式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原因:要素、过程)(2)能动性(表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的含义、历史性的含义)4.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p.43专家点评5.错误的实践观点p.42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映实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原因(2点):(2)获得认识的途径p.44相关链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产生]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工具]实践提供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3)[能力]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判断和推理),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认识的局限性(2)客观事物不足(3)检验标准(4)检验过程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从……,回……(2)认识的目的(3)实际意义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认识的含义、判断依据(符合说)2.真理的含义、最基本属性及原因3.方法论要求p.47(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含义)2.真理都是具体的(含义)3.方法论要求p.48(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1)含义[最后一句话](2)原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2.认识具有无限性(1)含义:(2)原因:认识对象、主体、基础3.认识具有上升性(1)含义(2)原因: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4.方法论要求p.49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1)含义(2)表现(三方面)(3)方法论要求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1)含义:(2)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原因?)(3)方法论要求(2点):4.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2)表现:(3)意义(4)方法论要求: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含义、地位2.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依赖、影响、转化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A是整体,B是部分(将二者明确区分开来)②[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依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影响)——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求)③[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影响)——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求)(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2.系统优化的方法内容、总要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观)(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表现)【注意】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p.60专家点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表现)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表现)4.[原理]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发展的p.62(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p.632.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3.方法论要求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趋势)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含义、旧事物含义、判断标准(正确、错误)(2)新事物的特点:孕育、克服、汲取、增添、优越(3)社会历史领域的发展趋势(4)启示/结论: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原因:过程、地方、旧事物(2)启示/结论: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理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法①:对未来充满信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理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法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发展状态)1.量变的含义、特点、表现2.质变的含义、特点、表现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观)(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1)含义:相互吸引、相互联结(2)具体表现(两个方面):①依赖、依存;②贯通(渗透、包含)、转化3.矛盾的斗争性(1)含义:排斥、对立(2)意义:4.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角度)(1)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斗争性角度: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3)同一性角度: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4)二者的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也就是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7]。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有没有?(1)原理内容:(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分析、揭露矛盾;②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意义:2.矛盾特殊性——同不同?(1)含义:(2)方法论要求:(3)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2)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2.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3.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1.含义2.地位3.方法论要求(及原因)(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1.含义: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外力作用)2.特点:①是发展的环节;意义: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联系的环节。

原因: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实质:“扬弃”内涵:(1)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克服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本质p.762.辨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源泉:社会实践)①破陈:关注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立新: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一、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内容p.87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87-88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p.884.实践的观点p.885.反对历史唯心主义p.86-87(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活动的地位和作用p.89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p.89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p.904.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地位、意义p.90(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过程、实现方式p.912.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动力和解决方式p.9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动力和解决方式p.92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性质、根本目的、意义)p.92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p.93(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体现?)2.人民群众的含义、主体部分p.93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原因、地位、意义p.934.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表现(3点)p.94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表现(3点)p.94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p.953.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人生观部分)一、价值与价值观(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含义、特点2.人的价值的含义、标志、两大方面、产生原因、评价(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层面)、地位【注意】“和谐”是国家层面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大点、四小点)p.98(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