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六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六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世界保持微微喜悦的心情,知道在的生活里也能有丰满的快乐,便宜的食物也有好的味道,小环境里也有的梦想﹣﹣这些卑中至尊,贱中之美,小中之大,丑中之美,坏中之好,需要微细喜悦的心情才能体会。

A.匮乏深远而且B.匮乏远大乃至
C.贫困远大何况D.缺憾长远乃至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
....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

B.欢笑声在老师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戛然而止
....。

C.近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

D.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

3.(2分)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一生,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

①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

②所不同的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失败,以致于每一次挫折都能深深地打击他取胜的勇气。

③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定了。

④成功者则是从不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没有成功。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4.(2分)(题文)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苦脑矫健针砭时弊妄费心机
B.引伸谗言耀武扬威轻歌慢舞
C.羁绊简陋鬼鬼祟祟再接再厉
D.蹒跚坦诚屈指可数千均一发
5.(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B.《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记”是一种文体。

《核舟记》一文表现了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

核舟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qióng)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biāo)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pèi)公么?
C.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株枯桕.(jiù)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lài)子”。

D.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pǔ)鹬.(yù)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7.(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②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对胃、肠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③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④一张一弛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A.①③⑤②④B.③④⑤②①C.③①⑤④②D.①③⑤④②
8.(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此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其中,《礼记》为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

C.《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D.《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峰的过程。

作者马克·吐温,是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村,是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好拟一个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她位于安徽省南部黟县城东九公里,北枕黄山,南眺白岳,东邻国家历史名城古歙,西通九华山、太平湖。

她(相距/相间)黄山景区大门只有38公里,离黄山机场54公里、黄山火车站52公里,离遗产地宏村、迷宫式村落南屏、舒秀文故里屏山仅十几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她群峰连mián,风光秀丽,至今仍然(留传/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古扑完整的还有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l)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璀.璨(______)南眺.(______)连miá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10、填空。

(8分)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4)_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
(5)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二、阅读理解。

(42分)
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妤,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对选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研究中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B.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C.实验的过程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D.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2.对选文第⑧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画线句子为承上启下句。

B.寻求真理的途径之一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在个人行动上,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3.对选文第⑤段词语“由此”中的“此”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B.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C.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D.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而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12、(16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
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

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作者在文章开篇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根据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这句话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叶三一开始“连大气都不出”,后面却“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小声地惊呼起来”?)
②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能否把“只得”去掉,为什么?)3.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在性情上,鉴赏家叶三和大画家季陶民都可谓是惺惺相惜。

B.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唔!你怎么知道?”中,“唔”表示惊讶,从这一句的“!”和下文的“对极了!”中可看出季陶民的惊讶之情。

C.这篇小说语言华丽,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樱桃,还写了各个节令的不同果子。

D.这篇小说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只是交代了叶三卖果子、看季陶民作画、不卖画三个情节,平淡却自然熨帖。

13、(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

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等,够我吃小半年的。

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②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
③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

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霭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④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

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

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百货商场前的小广场,成了爆竹、春联和灯笼的专卖场。

卖主们一边招揽生意,一边跺脚御寒。

不跺脚也不行啊,他们穿得再厚,也厚不过寒风的脸皮。

我心想,这红红火火的春联和灯笼,要是变成一汪炭火该多好啊,可惜我不是魔法师。

⑤腊月的街市,一派忙年的情景。

街角卖花生瓜子的汉子,在外站了多半天了吧,他的黑胡子挂着霜,成了白胡子了!卖糖葫芦的女人,冻得嘶嘶哈哈的,脸颊比糖葫芦还鲜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拉着三轮车奔跑的大黄狗。

三轮车上载着一个老头和他采买的年货。

狗跑得一身热气,眼睑处雪茫茫的,而老头叼着烟袋,自在地吸烟。

联想起在城里看到的那些被主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宠物狗,我对这条大黄狗,无比怜惜。

但转而一想,这狗参与了忙年的事务,有新鲜空气可吸,能为主人出力,兴许还很快乐呢。

⑥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

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

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帅着,即便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

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

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

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

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

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⑦第二天母亲推门而至,见我重感冒了,埋怨我不该一下火车就去散步,待她看到我夜里没拉窗帘,“啊呀——”叫了一声,说我这是犯着星星了!在她眼里,星星不都是好东西,有心肠坏的,夜里缠磨在人身上,会让人害病。

明明是寒风犯下的错儿,母亲非算到星星身上,我心里直为它们叫屈。

星星知道自己落了埋怨吧,我生病的那几天,它们忙碌极了,频频来我床前探视。

没有一个夜晚,我不是沐浴着星光入睡的。

这样的星光就是一味芬芳的药,很快治好了我的病。

⑧我的故乡并不是世外桃源,因为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罪恶,有腐臭和腥膻。

所幸它的广阔和它的不发达,给
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即便是冬天,哪怕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哪怕吸进肺子的是冰碴,但这清冽的空气是多么令人留恋啊。

⑨三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童话《拾月光》,说是一个少年背着桦皮篓,带把小铲子,每天去冰面拾月光,把月光带到冰屋子里,当柴来烧。

那时的我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被月亮朗照着,所以写出了这样的童话。

而如今身处之境越来越污浊,怕是这样的幻想,再不会在心中发芽了。

⑩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注释)迟子建: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

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

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1.“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这两句独立成段,联系全文,谈谈它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语句。

(1)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
....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

(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
(2)这样的星光就是一味芬芳的药,很快治好了我的病。

(从修辞方法的运用的角度)
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概括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对比。

4.文章结尾一段写到: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请结合全文,说说句子的含义。

三、写作。

(50分)
14、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晒”本义是指晾晒,在阳光下放置;现在成了网络流行语,泛指将自己的收获、心爱之物、所有生活中“零件”或特殊技能等展示给别人看,与人分享。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你有什么值得“晒”的呢?
请以“晒晒我的__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收获”“梦想”“家风”“朋友圈”等,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
③自选文体;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
1、B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辨析能力。

第一个空,“匮乏”缺乏,贫乏,困乏,多用以指物资;“贫困”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称之为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缺憾”指不够完美、令人遗憾之处。

联系后面的句子“便宜的食物也有好的味道”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物资缺乏,故选“匮乏”。

第二个空,“深远”“远大”“长远”三个词中,与下文中“梦想”搭配恰当的应该是“远大”。

第三个空,“而且”“何况”“乃至”都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一般“而且”使用的时候前面应有“不但”;“何况”是分句间的递进;词语的递进应该用“乃至”。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B与之一致。

故选B。

2、C
【解题分析】
C.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不合语境。

3、D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②失败者的心态;④成功者的心态;①正面论述;③反面论述。

同时注意句中的两个“则”字。

因此选D。

4、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应为苦恼、枉费心机;B.应为引申、轻歌曼舞;C.正确;D.应为千钧一发。

故选C。

5、B
【解题分析】
B项表述不正确,“表现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自我调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说法有误,正确应该是“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故选B。

6、B
【解题分析】
B.注音错误。

改为:骠.(piāo)、裴.(péi);故选B。

7、A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

阅读文本内容可知,这五个句子是说明笑的功用的。

中心句是第①句,应排在首句;第③句是对第①句的具体说明;第⑤句是连接第③句和第②句的过渡句;第④句是归结说明笑的效果的,当放在最后。

据此,句子的正确顺序是:①③⑤②④。

故答案为A。

8、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