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5 青岛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9c1759a98271fe910ef9cd.png)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学简案一、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小学科学_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5d59d2131b765ce04081419.png)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使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做好食盐和水泥变化的实验。
难点:理解什么是可逆变化、什么是不可逆变化。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镊子、玻璃棒、小勺、食盐、火柴、水泥、盘子、烧杯、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放着3个烧杯,其中3号杯里装的是水,另外两个杯里分别是实验和水泥,你能分辨出来吗?(生:1号杯中是食盐,2号杯子是水泥。
)说说你的理由。
(生:水泥的颜色是灰色;食盐的颜色是白色。
)对呀!1号杯子正是食盐,2号杯子正是水泥。
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2、学生猜测:(1)那么,假如我们分别往食盐和水泥的杯子里加入水,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谁来猜一猜?预设:生:食盐会变成盐水;食盐会溶解;水泥会变成水泥浆(2)猜测可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现在让我们继续猜测,如果想办法把盐水中的水分和水泥浆中的水分除去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谁来猜?预设:(生:盐水除水后会变成盐,小颗粒状);(水泥浆除水后会凝固变硬;水泥浆会变成水泥块)3、小结:刚才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大胆的猜测,那大家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食盐和水泥加水后和给盐水、水泥浆除水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实验,自主探究(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特点1、研究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它们的特点。
请操作员同学利用小勺从食盐和水泥中各取一勺分别放入蒸发皿中,其他同学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7bf96790c69ec3d4bb752d.png)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1 青岛版一、教学内容:物质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是否可以恢复原状来讲,可以分成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两种。
本课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食盐和水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并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二、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活动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可以分成三个环节。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
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
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6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6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30dde1960590c69ec3767c.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6
青岛版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
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1、观察水泥的变化。
实验方法现象在水泥中加水把凝固的
水泥磨碎……现象分析
2、观察食盐的变化。
实验方法现象放入水中给食盐加热……现象分析
3、水的各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1 页共 1 页。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5500b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b.png)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求物资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求活动的思绪;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2.情愿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想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资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消费、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资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资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求活动的大致思绪,对所观察到的景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1、先生预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预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成绩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习的两种物资,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状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无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化研讨这两种物资。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求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让先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甚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甚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一)活动二: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一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甚么样的变化呢?下方,我们就用一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先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甚么变化。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记录表(二)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先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预设1:先生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见了。
而进行加热后,食盐水中又出现了白色的固体。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食盐和水泥》(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12f4c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e.png)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最新2019年秋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
![最新2019年秋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6.食盐和水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2fbb4c1c708a1284a4462.png)
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6.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②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能力目标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
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2、制定方案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可分组进行)探究食盐组方案:(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取少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58cf3b02768e9951e73898.png)
食盐和水泥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300c7c783e0912a2162a34.png)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
学习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1
2
3
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最新学习文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最新学习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2c17e5a1ed9ad51f11df231.png)
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的变化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一)。
实验记录表(一)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食盐活动二:观察水泥的变化“如果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教师: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二)。
实验记录表(二)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水泥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6421d7f852458fb770b56cd.png)
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教案及反思6、食盐和水泥【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作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教师准备材料: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2、食盐和水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但是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变化。
你想了解它们吗?都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提出想了解的问题。
如: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1、问题猜想假设教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入下表。
2各小组打算怎样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可分组进行)探究食盐组方案:1、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6 食盐和水泥》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b8ac7444431b90d6c85c7e3.png)
《6 食盐和水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三、教学难点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
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新课讲解:1、探究食盐的变化(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提出问题: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6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
![6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0c90138e9951e79b8927e1.png)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食盐和水泥》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对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做对比,研究物质的变化是否可逆,在实验中认识物质变化的区别,让学生体验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认识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究实验,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变化的思考,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乐趣;第二部分说一说生活中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找一找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回收材料与不可回收材料。
本课通过探究实验、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食盐和水泥变化的不同,从而发现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的区别,在实验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交流分享中获取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分析】在上节课《蜡烛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质变化的分类,能够观察各种物质变化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融化、形态变化、加热等。
食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食盐溶解的实验学生都是会做的,但是水泥对学生来说比较少见。
怎么让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水泥加水混合及加热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产生什么新物质?这些都是学生不清楚的,需要教师引导或讲述。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可逆变化,另一类不可逆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简单的器材设计、完成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2.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重难点】通过实验,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抹布、筷子、火柴、勺子;教师准备: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滴管、药匙、水泥块、碎水泥、课件、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1. [PPT 3 出示](自定义播放PPT)谈话:同学们,我们来看两种物质:((板书)食盐和水泥),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放大镜,观察一下,它们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2.食盐是颗粒状,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https://img.taocdn.com/s3/m/f843885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5.png)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食盐和水泥_青岛版(六年制)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如何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看,让幼儿把握“倾盆大雨”那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看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如此抓住特点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体会联系起来,在进展想象力中进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大夫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看对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00fbd16294dd88d1d26b08.png)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简案学习内容:青岛版P16~P18学习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1234.玻璃等物质破碎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
5.水泥等物质在发生变化后,。
6.我们对着小镜子呼气,镜子上凝结的是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附送: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食盐和水泥》练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把食盐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我们就看不到食盐了,这说明食盐在水里_______了。
2、我们如果把水泥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我们还能看到水泥,这说明水泥在水中_________。
3、食盐溶解在水中后,如果加热把水蒸干,食盐又变回来了,所以说提取海盐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食盐溶解后,如果蒸发掉水分,还能变回食盐。
()2、水泥溶解后,如果想办法,还能变回水泥。
()3、破玻璃通过加热炉加热后还能制成玻璃产品。
()三、观察实验1、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后又可以看到食盐,那么水泥能恢复原来的请你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的物体和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的物体。
6、食盐和水泥一、填空1、将少量的食盐加到水中搅拌,我们会看到(食盐消失了),将水蒸发后,我们会看到(食盐又出现了),这说明(食盐溶解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
2、将一些水泥加到水中搅拌,我们会发现(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泥凝固),并且无法恢复原状。
3、下列物品:碎玻璃、旧报纸、木制家具、花生油、果汁、废金属、塑料袋、食盐水、饮料盒、蜡油经过处理后能够还原成原来的状态的是(碎玻璃、旧报纸、木制家具、废金属、食盐水、蜡油),不能还原的是(花生油、果汁、、塑料袋、饮料盒)。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 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f1c4acdd88d0d233d46a56.png)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 6 食盐和水泥教案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教学难点:探究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过程。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水泥等。
教师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记录卡、水泥块、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分钟)(出示食盐和水泥)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板书课题:食盐和水泥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5分钟)(一)猜想假设。
1.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盐和水泥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它们还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2.小组交流把猜想填入下表。
(二)制定方案。
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集体汇报交流、补充方案,然后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探究食盐组方案:(1)取适量食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进行观察。
(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取适量水泥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和成水泥浆。
(三)实施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各小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按自己的方案完成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胶水”
四、拓展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
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面粉和水蒸成馒头。尽管如此,由于学生对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过程没有做过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两种变化
教学过程
主体完善
主要包括两个活动。
一、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1、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搅拌水中的食盐,会看到什么现象?(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说明什么?(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
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得出什么结论?
向水泥中加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3、归纳。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结合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引导讨论,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
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2、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借助教科书提供的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2019-2020学年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单元6食盐和水泥教案5青岛版
教学课题
第六课食盐和水泥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认识有的变化时可逆的,有的变化时不可逆的
教学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为了课堂上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