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入门》: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探究过程。

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周期》:研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4.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基因与生物特征的联系。

5. 第五章《环境与生态》: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的概念,人类活动与生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活周期、遗传与变异以及环境与生态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环境与生态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活周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生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特征,绘制生物分类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1)生物分类图:植物、动物、微生物。

(2)调查报告:包括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详细探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奥秘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 第二章《力的世界》:围绕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等方面展开。

第一节:力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力的概念与分类等基本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力的合成。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力的概念与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世界的思考,引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力的概念与分类。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力的概念与分类,举例讲解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2. 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合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解释生活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

2.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资源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体间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生物体间的能量传递。

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如拉力使物体移动,压力使物体变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使用工具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法讲授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3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课后反思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具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教法图示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分辨杠杆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5、教师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杠杆的科学阻力点课后反思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教法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隔着讲台的文具袋;长夹子、小撬棍、开瓶器;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书上长方形方框内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详见教参P17~18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根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杠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既不胜利也不费力的杠杆:剪刀课后反思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轮轴的秘密轮轴的作用: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课后反思: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记录表教法实验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升国旗的图片,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2、引出定滑轮概念: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定滑轮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作进一步推测,定滑轮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回答“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3、怎样研究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呢请同学们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4、做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5、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记录研究的数据,填写13页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6、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三、研究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1、出示塔吊图片,指出其中的滑轮,提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可以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3、学生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4、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1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单位牛顿N,练习测量提起一、二个钩码的力;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不通过动滑轮直接提升重物的力;示范用测力计测量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的力;3学生小组活动: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直接提升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的力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记录数据,填写13页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分析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4全班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5、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四、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课后反思滑轮组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知道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2.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探究氛围;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滑轮组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测力计教法实验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起重机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能不能说一说如: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处去的呢二、研究滑轮组作用1、了解滑轮组的定义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2、实验探究简单滑轮组的作用1以实验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2先让学生猜猜,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需要多大的力,3再让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500克或1000克的钩码,并和直接吊起同样重钩码的力比较,看看可以发现什么4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这个最简单的滑轮组作用;大约可以省一半的力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1先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变2用与前面相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状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4、提示各个实验小组以更多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滑轮组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的作用:可以省力,使用方便课后反思:斜面的作用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2、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2、演示材料——斧头、菜刀、螺丝钉;3、课件——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教法实验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提问:在一个粮油批发商店前,停着一辆大卡车,准备要运一车油,这么重的一桶桶油,怎样能把它运到车上呢2教师小结:像斜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二、学习新课实验一:1提供实验材料;同学们,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一个测力计、一块短木板、圆铁、木块,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开动脑筋,想个什么方法来证明斜面省力呢2讨论实验方法;3汇报实验方法;4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省力6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自己想方法动手做实验,验证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实验二:过渡:现在,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挑战大家,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如果我们用不同坡度的斜面实验,你认为哪个会更省力呢1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呢2讨论实验方法3汇报实验方法4教师小结: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呢5按照实验计划学生做实验;边实验边填好实验报告单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三、生活应用过渡:同学们真厉害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探究了两个问题,不但知道了斜面省力,还知道了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正因为如此,斜面在日常生活应用的相当广泛;看课件上的图片哪里运用了斜面1、立交桥的引桥2、盘山公路3、楼梯4、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想取出来,有一把羊角锤和一把螺丝刀,假如是你你想用哪个工具说一说为什么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斜面的作用斜面省力斜面越平缓越省力课后反思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过程与方法: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然后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点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教学难点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教学准备组装好的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轮带传动装置,齿轮组实验盒,简单机械图片、电脑课件教法观察法学法联系实际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虽然当今是电动车的天下,但是基本构造是离不开脚踏自行车的;今天我们就来找找自行车上到底凝结了设计师的多少智慧;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1、自行车的哪个结构显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会一般指向链条和齿轮展示图片,思考: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1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2展示齿链传动装置,让学生观察大小齿轮的运动情况,并作如下记录:大齿轮齿数,小齿轮齿数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圈,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圈;2、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三、咬合传动与链带传动的比较一、展示齿轮传动装置,齿链传动装置,两者进行比较;1、展示填空题:“1、大齿轮与小齿轮咬合传动,大齿轮转得轴上力;小齿轮转得轴上力;2、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3、请学生上台来配合实验:两只手各揪住大小齿轮的轴,同时扭动轴来较劲,说说哪个齿轮的轴感觉费劲学生发现大齿轮转得慢,小齿轮转得快,感觉大齿轮轴上感觉费劲,说明“咬合传动时,大齿轮转得慢轴上费力;小齿轮转得快轴上省力;”4、在齿轮传动装置上,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逆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咬合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反”;这里补充说明咬合传动的危险性,告诫学生不要去碰开动中的齿轮机器5、在齿链传动装置,用粉笔给大小齿轮作标记,顺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逆时针转大齿轮发现小齿轮顺时针转,说明“链带传动时齿轮转动方向相同”四、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展示课件图片,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课件演示:车把、闸把、车闸、踏脚、飞轮、脚蹬、花盘齿轮、链条等图片板书设计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课后反思第二章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所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宽度不同、颜色的相同的纸条3cm、6cm、12cm;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张、2张、4张;小垫圈;教法实验法学法小结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认识“横梁”和“柱子”1出示桥梁和房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形状和结构上有相似的地方吗2指出图片中的“横梁”和“柱子”在哪;3小结:横梁和柱子都是支撑房子和桥梁的结构,直立的材料——柱子;横放的材料——横梁;二、新课教学一学生猜测1、提问:你觉得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往横梁自身因素引导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书内容;3、指出本节课主要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二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1、回忆五年级主要学习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能说出对比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是怎么样的2、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A、书本在两边垫起相同的高度——柱子;B、不同宽度的纸梁——横梁;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宽度纸梁C、相同质量的垫圈——重物;出示小垫圈3、提问: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什么纸梁宽度不同;4、提问:除了宽度之外的条件呢其他条件都要相同;5、怎样改变纸梁的宽度比较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成倍增加纸梁的宽度;三探究纸梁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提问:实验方法是否与上一个实验相同有什么是不同的吗纸梁的厚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四学生探究实验1、阅读作业本上的两个表格,明确实验目标提问:你从作业本上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需要预测和实测;小结:在实验前需要对实验进行预测,然后再进行实验,记录数据;2、归纳小结:①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②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强梁的抗弯曲能力;三、课后拓展思考:横梁横着放好还是竖着放好为什么作业布置。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难点: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适合制作乐器的材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制作什么乐器,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和兴趣。

二、动手制作。

1、选择材料。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

2、动手实验。

学生小组实验各种不同材料发声的大小、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3、制作乐器。

小组合作制作乐器。

(教师强调在使用小刀、剪子时要注意安全)4、改进乐器。

学生小组演奏乐器,发现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进。

三、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制作成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一、目的要求: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

4.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

5.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6.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7.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什么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原因。

3.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

三、教学难点: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能与其他同学交换白己的看法。

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并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宇宙探索》:第1节《宇宙与地球》、第2节《恒星与行星》。

2.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第2节《生物的进化》。

3. 第三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第2节《力的作用与运动》。

4. 第四章《能源与环保》:第1节《能源的利用》、第2节《环保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恒星、行星的特点。

2.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原理。

3.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了解能源的利用和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宇宙知识、生物进化、力的作用与运动、能源环保。

2.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的概念、能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宇宙探索:地球仪、星空图、天文望远镜。

2. 生物多样性:生物模型、进化树挂图。

3. 力的世界: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

4. 能源与环保:太阳能电池板、节能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星空、讨论生活中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力的作用、分享节能环保做法,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宇宙知识、生物分类、力的概念、能源利用等。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宇宙探索:板书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2. 生物多样性:板书生物分类、进化原理。

3. 力的世界:板书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与运动。

4. 能源与环保:板书能源利用、环保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列举三种生物分类方法,并说明其特点。

(3)解释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

具体包括: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4.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环保意识与行动5. 探索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系统模型生物多样性图片环保宣传片宇宙星系图2. 学具:生态瓶制作材料生物观察记录表环保调查问卷探索宇宙知识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新课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4. 情境体验: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提高环保意识5. 探索宇宙: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设计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写一篇环保作文2.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环保作文:围绕主题,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自然系统。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

教学内容:1. 人体的运动系统2.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3. 人体的运动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的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人体的运动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运动原理。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声音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位置。

2. 掌握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地球与宇宙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点和位置2. 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3. 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的特点和位置,讲解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球与宇宙观察和研究实验,掌握研究方法。

第四章:光与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光与色彩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2.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3. 光与色彩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色彩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与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岩石与矿物、生物的多样性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酸碱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力与能源、太阳能、能量守恒定律4.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物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验教学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课程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溶解的原理。

(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物质溶解是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开发、污染、乱捕滥猎等。

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环保行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环保志愿者等,提高综合素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生存智慧生态系统与食物链3. 植物的力量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形成与构造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生存智慧,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态系统与食物链、地球的形成与构造。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动植物的生存智慧、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物模型、实验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2. 板书布局:左侧列出章节,右侧详细列出每个下的具体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简述生命的起源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一个动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地球的形成与构造: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

宇宙探索与航天科技:简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答案: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二、第二章教案: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第三章教案:能量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第四章教案:生物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新课: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介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3. 地球宇宙与空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与探索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与探索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地球宇宙的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身边的动物,探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观察夜空,引发对地球宇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讲解植物的分类、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以动物为例,解释动物的分类、行为与适应环境结合地球仪、天体模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通过实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动物观察、地球宇宙知识问答等练习开展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2. 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3. 地球宇宙与空间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物质性质与变化2. 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编写详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地,拓宽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编写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针对植物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等难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生物的分类;2.第二章《物体的运动与力》: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3.第三章《能源与环保》:第一节能源,第二节环保。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到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理解力的作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对能源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新能源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简单机械的原理,能源与环保;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动手实践能力,能源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生物标本,生物分类图,简单机械模型,力计,能源实验器材;2.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剪刀,胶带,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的多样性;2.新课:讲解生物的分类,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分类图的分析;3.实践:分组进行简单机械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力的作用;4.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能源的使用和环保措施;6.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7.拓展:分享新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特征;2.简单机械:原理、应用;3.能源与环保:能源类型、环保措施。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举例说明简单机械的原理;(3)分析新能源的优点及环保意义。

2.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分类、简单机械、能源环保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2.拓展延伸:推荐相关书籍、视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环保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物的分类及意义;2. 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3. 能源类型及环保措施;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5. 作业设计与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

2.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与变化》:探讨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壳运动及火山、地震等现象。

3. 第三章《光与能量》: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太阳能的利用。

4. 第四章《电与磁》:了解电的产生、电路、磁现象以及电磁感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电与磁的现象。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光的传播与反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装置、地球仪、手电筒、电路元件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地震新闻报道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地球的运动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展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2. 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方便学生记录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光是如何传播的?请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

(4)简述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后探究活动,如观察星空、制作简单电路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认识不同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地球的力量:了解地震、火山、山川等地理现象。

2. 生命在变化中成长植物的生长:学习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动物的发育:了解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发育过程。

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无处不在: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转化的实例,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

4.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行为。

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命的神奇。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

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象现象图片、地球仪、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等。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温度计、能量转化装置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植物种子、土壤、浇水工具等。

学生个人实验器材: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气象现象、植物生长等。

2. 新课内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形式,学习各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指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 内容:各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各章节,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工程四大领域。

详细内容如下:1. 生命科学: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探讨遗传和变异现象,了解基因的作用;第二章《人体的司令部》,研究人体的神经系统。

2. 物质科学:第三章《能量》,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地球与宇宙:第五章《地球的表面》,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第六章《宇宙探索》,探索宇宙的奥秘。

4. 技术工程:第七章《工具与机械》,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第八章《生活中的技术产品》,了解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能量转化、物质性质与变化、宇宙探索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

3.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用小号字体书写,清晰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采用总分结构,使板书层次分明,便千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2)人体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3)列举三种能量转化的实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生物的分类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水循环与水污染5. 地球上的能量6. 矿物与岩石7. 地球的内部结构8. 地震与火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分类的能力,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3.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5. 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量来源,理解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6. 让学生掌握矿物与岩石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7. 培养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产生原因。

8.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3)水循环与水污染(4)地球内部结构及地质现象2.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生物分类(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水资源的珍贵与保护(5)地球上的能量(6)矿物与岩石(7)地球内部结构及地质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生物多样性图片(2)生物分类卡片(3)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模型(4)水循环与水污染实验器材(5)地球能量、矿物与岩石标本(6)地球内部结构模型2. 学具:(1)笔记本、笔(2)生物分类卡片(3)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3)观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进行水循环与水污染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5)展示地球能量、矿物与岩石标本,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

(6)通过地球内部结构模型,让学生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科学探究第一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第二节: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生物的进化与适应3. 第三章:能源与环境第一节:能源的分类与利用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

3. 提高学生对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生物的分类、进化与适应能源的分类与利用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烧杯、试管等)生物标本能源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生物观察记录表能源分类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能源模型等,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科学探究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举例说明。

(2)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展示生物标本。

学生观察生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介绍生物的进化与适应,举例说明。

(3)能源与环境讲解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展示能源模型。

学生进行能源分类练习。

讲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对科学探究、生物多样性、能源与环境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步骤2.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适应3. 能源与环境:分类、利用、环保、可持续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列举生物的分类特征。

(3)简述能源的分类及利用。

2. 答案:(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和重要性,研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2. 第2章《生物与环境》: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3. 第3章《光的传播》: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光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光的传播等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光的传播现象。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标本、图片,引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组织实验活动,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光的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特征、重要性。

2. 生物与环境: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相互关系。

3. 光的传播:传播、反射、折射、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说明其意义。

(2)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3)分析光的传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形态、生理、生态等,意义在于方便研究和管理生物资源。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适应、影响、共生等,如沙漠植物沙棘适应干旱环境。

(3)光的传播现象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纤通信、反射镜、近视眼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本组研究内容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记录表、手表、跳绳、神经系统课件、血液循环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健康,那怎样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健康快车》。

二、探究活动。

1、计划于组织。

(1)学生完成“脉搏频率与各种运动的关系”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实验设计”研究方案。

(3)学生自读“小资料”,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师加以讲解引导。

2、事实与证据。

(1)学生搜集证据,对“情绪与脉搏快慢的关系”的实验加以研究。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研究情况进行交流。

(3)学生自读“资料卡”,了解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三、总结。

第二课时一、计划与组织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捍卫‘人体司令部’研究小组”、“探究‘心理奥秘’研究小组”、“‘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四个小组的.研究情况。

着重提供了“健康从‘心’开始研究小组”的样张,特别注重数据的积累。

教学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研究内容,即使同样在“心”小组的研究,学生研究内容也可能不尽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脏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脏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教师应鼓励学生,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头进行,以便搜集证据时相互补充完善。

同样,“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的研究也会因学生兴趣的不同而出现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二、事实与证据阶段。

教材在此环节重点介绍“青春期知识知多少”研究小组的样张,侧重学生搜集到的各种数据,并采用统计表、折线图、资料图卡等多种表达形式进行分析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小学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4年月日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学情分析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1使用工具主备人:沈丽萍陶彦荣【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法】讲授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1.2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具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法】图示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5、教师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杠杆的科学阻力点【课后反思】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具准备】长竹筷、棉线、纸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油漆桶、剥线钳、核桃夹、长夹、小撬棍。

【教法】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隔着讲台的文具袋;长夹子、小撬棍、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长夹子取隔着讲台的文具袋。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书上长方形方框内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四、小杆秤的研究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

(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详见教参P17~18)五、课后思考题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根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杠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既不胜利也不费力的杠杆:剪刀【课后反思】1.4轮轴的秘密【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教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轮轴的秘密轮轴的作用: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课后反思】:1.5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