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温度一样,如果烫伤到人以后,烫伤效果也一定相同C.实验中会观察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小
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3.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沸点/℃
酒精-11778
水银-39357
铅3281740
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
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
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
4.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若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结果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

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②和③
5.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6.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
7.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
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9.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15km/h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D.汽车在4h内运动的路程为
30km
10.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
1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12.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如图丙是秒表所示时间为___________s。

14.向手上呵气,呵出的水蒸气遇到冷手会发生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放热,因此手会感觉暖和;夏天吃冰棒能够解热是因为冰棒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人体的热量。

15.通过观察图所示的“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的场景,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其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A. B. C.
D.
16.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和20000Hz。

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5Hz,该声波叫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潜艇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声波,发出的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过2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

17.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蝙蝠能发出____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18.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秒,声音在该金属中的声速是______.
1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

由图像信息可知,v甲:v乙=_____;若甲乙两
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则s甲:s乙=_______。

20.(1)单位换算:1m= _____ nm,1h= ______ s,1m/s= ______ km/h
(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_________ cm,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___________ cm。

(3)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 ____________ 仪器,读数为 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
21.用铝壶烧开水的时候,为什么铝壶不熔化?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原因?
22.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在加热的最初几分钟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不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于是小明就得出结论: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且只利用如图的装置,用实验证明了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简述小亮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23.交通法规定,小汽车在高速路上时速不得超过120 km/h,若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进入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 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该车是否违规?
24.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72km/h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声音的速度为340m/s)
25.在人与山之间有一条铁路穿过,当一列火车刚好行驶在人与山之间时拉响了汽笛,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1秒后听到汽笛声,又经过1.2秒后听到从山反射回来的汽笛声。

(忽略光传播的时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人与火车的距离;
(2)人与山之间的距离。

26.成蒲铁路沿途设成都西站、双流北站、温江站、羊马站、崇州站、隆兴站、大邑站(如图所示)、王泗镇站、邛崃站、西来站、蒲江站、朝阳湖站12个车站。

其中,成都西到大邑采用全高架桥的方式建设,大邑到蒲江一部分桥梁,一部分路基。

2018年12月28日起,成蒲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下表是C6605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
成都西08:040
崇州8:208:2233
大邑08:318:3349
名山09:0309:05127
雅安9:16140
(1)C6605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若C6605列车全长200m,当以速度180km/h通过长为425m的蒲江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B .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②错误,故AB选项错误;
C.不能用一支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故③错误,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和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正确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解析:D
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100℃的水蒸气烫伤到人时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故会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故B错误;
C.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因为水压强减小的原因,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次同时达到了98℃,但第二次水温更低,说明第二次水的质量比第一次小,故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C
A.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因此-118℃的酒精是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118℃没有达到水银的熔点,水银为固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38℃高于水银的熔点,所以-38℃的水银是液态,故B错误;C.铅的熔点为328℃,356℃高于水银和铅的熔点,所以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故C正确;
D.液态铅的沸点为1740℃,1739℃低于铅的沸点,所以此时铅还没有沸腾,此时应为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A
【分析】
体温计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甲同学体温准确,没甩体温计,超过36.5℃时,体温准确,等于或低于36.5℃时,体温不准确,乙同学可能不准确;同理,丙同学准确,丁同学可能不准确;故选A。

5.A
解析: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音调逐渐升高水壶就像一个笛子一样,你往里面到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A。

6.B
解析:B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上物理课时,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8.D
解析:D
A.甲、乙两者的波形不同,故音色不同,但是振幅相同,所以响度是相同的,A错误;B.甲、丙两者的振幅相同,故响度是相同的,但是频率不相同,所以音调是不同的,B错误;
C.乙、丙两者的频率是不同的,故音调是不同的,但是振幅是相同的,所以响度是相同的,C错误;
D.甲、丁两者的波形相同,故音色相同,频率也是相同的,所以音调是相同的,D正
9.A
解析:A 【详解】
A . BC 段的平均速度是:
v BC =
BC BC s t =30km 15km
3h 2h
--=15km/h , 故A 正确;
B .AB 段汽车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则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
C . OA 段汽车的路程增加,是向前运动的,C
D 段的汽车路程是减小的,则汽车是往回运动的,所以CD 段的运动方向与OA 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 错误; D . 汽车运动4h 的路程为:
15km+15km+30km=60km ,
故D 错误。

故选A 。

10.B
解析:B 【详解】
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 =100m ,全程所用的时间t =10s ,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010m
m/s 10s
t v s =
== 故选B .
11.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为
4m-1m =3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由s
v t
=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后甲同学5min 行驶了1km ,由s
v t
=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 4=km /min 15min 15
s v t =
=甲甲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 2=km /min 15min 15
s v t =
=乙乙乙 显然=2v v 甲乙,故D 错误。

故选B 。

12.A
解析:A 【详解】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
t =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
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14390200
解析:-14 3.90 200
[1]由甲图可知,温度计中的液面在0℃以下,故其示数为14-℃。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记录准确值、估计值,并注明单位,图乙物体的长度为3.90cm (3.89cm 3.92cm ~之间都可以)。

[3]由丙图可知,该秒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30s ,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 ,所以秒表所示的时间为3min20s ,即200s 。

14.液化熔化吸收
解析:液化 熔化 吸收 [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2][3]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故冰棒熔化时会吸收人体的热量。

15.表面积C
解析:表面积 C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2]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应该用上控制变量法,A 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直
接放在太阳下,一个放在遮阳蓬下,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B 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剖开,可以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C 图中,两个相同的胡萝卜都放在密封的容器中,没有控制变量,无法探究;D 图中,相同的胡萝卜,一个放在风扇下吹,一个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所以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C 选项。

16.次声波1500
解析:次声波 1500
[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 和20000Hz ,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所以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1212
s s t =⨯=;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1500m/s 1s 1500m s vt ==⨯=。

17.次声波超声
解析:次声波 超声
[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 时发出的是次声波,而亚声的频率低于20Hz ,所以亚声属于次声波;
[2]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
18.2040m/s
解析:2040m/s
[1]因为v =s t
,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 空气=s
v 空气=1020m 340/m s
=3s [2]由题意知:
t 空气−t 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 金属=t 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v 金属=s
t 金属=1020m 0.5s
=2040m/s 19.8∶316∶9【详解】1由图像可知第6秒时甲的路程为80m 乙的路程为30m 故v 甲:v 乙=8∶3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v 甲:v 乙=8∶3由s=vt 可
知s 甲:s 乙=16∶9
解析:8∶3 16∶9
【详解】
[1]由图像可知,第6秒时,甲的路程为80m ,乙的路程为30m ,故v 甲:v 乙=8∶3。

[2]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2∶3,v 甲:v 乙=8∶3,由s =vt 可知s 甲:s 乙=16∶9。

20.3600362801时间3min383s 【详解】(1)123长度换算为1m=109nm 时间换算为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1m/s=36km/h(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
解析:3600 3.6 2.8 0.1 时间 3min38.3s
【详解】
(1)[1][2][3]长度换算为
1m=109nm
时间换算为
1h=60min=3600s
速度换算为
331000m 36001km 36001m/s 3.6km/h 101h 101h
⨯⨯===⨯⨯1m/s=3.6km/h (2)[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物体左侧与1.0cm 对齐,右侧与3.8cm 对齐,则其测得的结果是
3.8cm-1.0cm=2.8cm
[5]由图可知每1cm 间有10个小格,则乙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0.1cm 。

(3)[6][7]如图丙所示,该仪表是测量时间仪器的停表,小表盘上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5min ,其指针位于3min 与4min 之间且偏向于4min ;大表盘上表示秒,分度值为0.5s ,指针示数为38.3s ,则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保持沸点温度不变;
(2)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能够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解:壶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温度不变,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只要壶内有水,温度就不会超过100℃,而铝的熔点是660℃,水的温度达不到铝的熔点,因此铝壶不可能熔化.
【点评】“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对学生理解沸腾吸热很有帮助,这个实验实际上证明的就是沸腾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建议学生课后能去完成这个小实验.
22.见解析
根据题意只要举出一个反例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即可,所以小亮继续对水加热,至水开始沸腾,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 1,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 2,发现t 1=t 2,说明水在吸热后温度没有升高,就可以证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睛】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某个结论的正确与错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多做此类题来提高综合能力。

23.该车不违规
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 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 s 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
号,则超声信号到达汽车时的时间为 2s =1s 2t = 超声信号到达汽车时,汽车与发射器的距离为
340m/s 1s=340m s vt ==⨯
1s 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s =370m-340m=30m 车
所以车的速度为
30m 30m/s=108km/h<120km/h 1s
s v t ===车车 可见车的速度小于公路限速,汽车不违规。

24.640m
司机鸣笛并在4s 后听到回声,声音通过的路程为
340m/s 4s=1360m s v t ==⨯声声
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172m/s 4s=80m 3.6
s v t ==⨯
⨯车车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 11()(1360m 80m)640m 22
s s s =-⨯=-⨯=声车 答: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40m 。

25.(1)340m ;(2)544m
【详解】
(1)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所下所示:
人看见汽笛冒出的白烟1秒后听到汽笛声,声音的传播用时1s ,则人与火车的距离为
11340m/s 1s 340m s vt ==⨯=
(2)声音从鸣笛处到山再到人传播用时为
21s+1.2s 2.2s t ==
设人与山之间的距离为s ,则
122s s vt =+

12340m 340m/s 2.2s 544m 22
s vt s ++⨯===
答:(1)人与火车的距离为340m ;
(2)人与山之间的距离为544m 。

26.(1)108.9km h ;(2)12.5s
【详解】
(1)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时间为
1008:3108:0427min 0.45h t t t =-=-==
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为
49km 108.9km h 0.45h
s v t === (2)当以速度180km/h 通过长为425m 的蒲江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20425m 200m 12.5s 5180m s 18
s s s t v v '++'====''⨯ 答:(1)列车从成都西站到大邑的平均速度为108.9km h ;
(2)当以速度180km/h 通过长为425m 的蒲江隧道,需要的时间为12.5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