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思考
摘要: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是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性民营医院,是广东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现代的医疗建筑已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看病就医的单一需要。

围绕“既为病人、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的理念,建筑设计从总体与环境、建筑功能、建筑立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人性化的理念
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位于东莞市常平镇西南端、与大朗镇交汇处的环常西路袁山贝路段。

医院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分别由住院楼、门诊区、生活区及地下停车场等四大功能区组成。

绿化率为45%。

一、设计理念
现代医疗建筑已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看病就医的单一需要,而是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

“既为病人,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理念的提出,给医疗建筑的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

为了打造一座既有时代感又不矫揉造作,既能合理满足医疗机构各科室专业功能又充分体现“患者第一”的现代标志性医院,新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2)以人为本的宗旨;(3)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平衡。

二、总体设计与环境设计
把”患者第一”作为首要原则,竭力塑造并提供一个人性化的轻松就医环境,在满足患者基本就医要求前提下,力求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来缓解病人紧张的情绪。

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建筑群分为三个区:门诊区、住院区和后勤区。

门诊区处于东南面,由门诊大楼、妇幼保健楼、急诊楼、医技楼、发热门诊和应急处理中心楼、行政办公楼组成。

住院区处于中间位置,为12层的住院大楼。

后勤区位于西面和西北面,包括员工宿舍楼、餐厅、洗衣房和太平间等建筑。

各功能分区通过中枢门厅、走道、连廊组织医院内部的水平与垂直交通,将三个不同的大功能区域有机结合成整体,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合理,既考虑方便病人的流线,又考虑便于现代科学管理的可分可合的联系和严格分开的清污流线。

门诊区与住院区除通过室外园林联系外,之间设有连廊加强联系。

门诊区、住院区利用园林环境的布置与后勤区分开,通过室外道路等与之联系。

门诊区除发热门诊和应急处理中心楼独立外,其余四个区域通过连廊围合庭院形成一体:门诊大楼朝东南向布置,妇幼保健楼在其右侧,急诊楼在其左侧,医技楼在其后侧,四个区域通过连廊围合着一个六边形的半开放式庭院。

三、绿化景观设计
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绿化景观的设计,以为患者创造舒适、利于康复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出发点,设计为多层次绿化布局方式。

充分调动景观小品(如亭子、雕塑等)、座椅和各色树种,配以软质和硬质铺地,丰富景观视觉,创造了一个多视觉感受的丰富的中心景观区。

庭院空间是院区景观设计的又一特点,是室外园林到内庭院娇小玲珑的空间序列的过渡,体现的是庭院深深的意境。

低矮的绿化、毛石铺地、灯饰的巧妙使用,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使来到此处的患者精神放松,心理宽慰,心旷神怡。

内庭院的设置也解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对改善医院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主体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理念始终贯穿医院建筑设计的始终。

医院每个出入口大坡道的设置,方便了车辆、人员、抢救病床的出入。

门诊流线、住院流线与后勤流线、污物流线严格分开,避免净污交叉。

门诊流线中,急救门诊、妇幼门诊单独设出入口,但又与门诊流线相连通。

住院楼单设出入口,与门诊流线也有相通。

门诊大楼由门诊楼、妇幼保健楼、急诊楼和医技楼四部分组成,分设四个独立的出入口和门厅。

医技楼作为医院的心脏,本设计将其置于门诊与住院的中心位置,通过门厅、连廊把门诊大楼和住院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与住院楼保持相对独立,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中间设园林绿化、阳光走廊与之隔开又联系。

住院大楼讲求安静、清洁、舒适和优美的环境,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设独立的污物出口,通过单独的道路通向洗衣房和太平间。

在采光设计方面尽量利用自然采光,避免了建筑内部大量耗能,节省运行费用。

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多处采用“共享空间”并将绿化景观引入室内,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医院冷峻、严肃的环境,使患者可以放松平和地完成整个治疗流程。

共享空间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外部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行走在主街上的人们和候诊空间的病人,享受到阳光、绿化等,还增加了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

这在提高了环境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主街的使用效率。

此外,合理布置的休息、商店、问讯、健康咨询、网络查询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使患者挂号、分诊、交费、等候检验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公共服务空间的拥挤现象,使原来繁复的就医过程变得轻松舒心。

在职能科室的设计上,采用二次候诊方式,通过电子叫号方式通知患者去相应诊室就诊。

采用单人诊室,减少了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诸多不便,避免了一些尴尬,病人的隐私权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儿科门诊处,专门设计了儿童乐园,减少了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建立一个活泼、浪漫、温馨的儿童就医环境,无疑可以加快小儿的康复进程。

住院部的设计,每护理层为一个护理单元,设护士站、值班室旁设重症观察室。

大楼设电脑、电讯、电视、监控、吸氧、吸痰等中心管道。

在公共标识的设计方面,各入口处详尽明确的指示标志和说明,并在地面上配以不同颜色标线和图示进行直接的指引,可使患者迅速直接地到达各功能科室,对缩短就诊流程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也是设计中的一大特点,相对于过去医院病人、医护人员共用卫生设备的状况,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每个功能科室均设计有独立的医务人员休息区、更衣区、卫浴区,为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及让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传统医院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医疗方面而忽略了病人间交流的需要,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各层设置的病人活动室,可供病人起坐、会客、阅读、文娱等。

病人在此可获取外界信息,交流养病经验和进行其他社交活动,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其早日康复。

医院室内环境,在色彩、灯光、装饰及音响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降低室内紧张气氛。

室内大部分选用淡色系列,让人感觉心境平和。

急诊区采用令人情绪稳定的绿色点缀。

五、立面的形象化设计
医院的门诊大楼由四栋建筑围合而成,通过玻璃、实墙、窗棱等元素有序排列,形成韵律。

妇幼、急诊楼门廊上方各设计了一个近似方形的突出体,内置医院标志“十”字造型,与建筑体型完美结合,很有医院建筑的特色。

主入口雨蓬采用钢结构玻璃雨蓬,线条刚劲有力,给人一种坚定的信任感。

住院大楼呈V字型,犹如张开的手臂,给人以欢迎和宾至如归的亲和感。

外墙面设计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比例宜人的通长横向线条和整个建筑体态结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屋顶构架顺滑而富于动感,如一曲优美旋律,在此恰到好处地打了个休止符。

立面材料以带悬挑金属板和线条分隔的玻璃幕墙及干挂花岗石板材为主,现代材料演绎医院特色符号,收到了稳健和谐的效果。

六、结语
因医疗的需求、技术、管理随时间的变化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医院平面设计采用较规则的布局,尽可能增强其适应变化发展的能力。

明确的功能分区设定,留有一定向外向上发展的余量。

以现行规划为主旨,保证使用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以近期使用为主,远近结合,竭力满足医院长远发展的需求。

通过对广东医学院东莞常安医院设计的探索,笔者对现代的医疗建筑已不再是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看病就医的单一需求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希望通过本设计能为推进“既为病人、也为医护人员改善环境”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
出一份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