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妊娠
期妇女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出现生理性妊娠期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也显著增加[1]。
这种高凝状态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地止血,但又使母体血液处于易发生血栓形成状态。
为了解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本文对120例不同孕期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并与40例非孕育龄妇女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分析对象:正常妊娠妇女按妇产科学孕期分类标准分成早孕(12周前)、中孕( 13~27 周)、晚孕(28周后)三组。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各孕期妇女共120例,每组各40例,年龄19~36岁。
孕周根据末次月经以及超声结果确定。
另外,随机选取体检正常的非孕育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38岁。
以上分析对象体格检查正常,无心血管、出血及血栓性疾病史,采集標本前1周均未使用影响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功能的药物。
1.2D-二聚体的检测:空腹抽取静脉血
2.7ml,注入含0.3ml 109mmol/ L枸椽酸钠的试管中(抗凝剂与血的比例为1:9)混匀,4000 r/min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在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 试剂盒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Dade Behring公司产品。
D-二聚体参考值为0~500μg/L。
1.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各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μg/L)
组别例数(n)D-二聚体对照组40 152.2±78.4早孕组40
279.5±105.6中孕组40 392.8±144.8晚孕组40 923.2±308.6各组妇女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见表1。
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3.346、5.511、10.175,P值均<0.01;中孕组、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t值分别为2.520、7.720,P值分别为<0.05、<0.01;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t值为6.771,P<0.01。
3 讨论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当纤维蛋白的交叉联接被纤溶系统溶
解时被释放到血循环中[2]。
因此,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指征, 其含量升高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 有助于血栓形成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早期诊断。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血浆中大多数凝血因子都不同程度增加。
为了保持血液凝血和纤溶的动态平衡,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妊娠期妇女出现了代偿性的纤溶增加,使血浆D-二聚体含量呈生理性增加,并且其含量随着妊娠的进展而逐渐上升[3]。
本实验结果也表明不同孕期孕妇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且随着孕期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晚孕组明显高于中孕组(P <0.01),中孕组明显高于早孕组(P <0.05)。
高水平的D-二聚体含量对预测或监控产妇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早期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重要价值, 但基于妊娠期血液系统生理改变的特点,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增加不能作为诊断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唯一诊断标准。
临床应用中应注意建立各实验室不同孕期妊娠妇女D-二聚体的参考范围, 而不能套用一般健康人的参考范围。
参考文献
[1]Kline JA, Williams GW, Hernandez-Nino J. D-dimer concentrations in normal pregnancy: new diagnostic thresholds are needed. Clin Chem,2005,51(5):825-829.
[2]Kearon C, Ginsberg JS, Douketis J,et al. An evaluation of D-dimer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2006,144(11):812-821.
[3]高玲,黄彬,林爱华,等.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2):114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