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市天星桥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重庆市天星桥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尊严
刘向阳
随着拥挤的人流,木头和枣花各拉个大拉杆箱,走出站台。
木头老远就看到检票口外齐刷刷高举的牌子上清一色写着“招工”,牌子上还写着多少不等的工资数额。
木头立刻兴奋地拉着枣花的手说:“快看!那么多招工的,这下咱可就不愁没人雇咧!”
枣花不屑地说:“瞧你那德性,一点儿都沉不住气。
”木头不服了:“忘了六年前咱俩举个牌牌在马路上站三天都没人理的事儿吗?一想到在桥洞里过夜的滋味,俺浑身就哆嗦。
”“那都是过时的‘月历牌’。
现如今咱这‘马粪蛋子’也变成“香饽饽”咧。
”枣花说这话时透着自豪。
木头刚走出检票口,就被一群举牌子的人包围了。
“是乡下来打工的吧?”“我们的工资高!”“我们还包吃包住!”……木头头一回遇到这场面,不知道怎么应付。
枣花说话了:“俺们是来旅游的,俺要吃西餐住酒店,你们那有吗?”趁着那些人愣怔的时候,枣花拉着木头突出了重围。
枣花洋洋得意,木头却不高兴了:“眼瞅着赶上的好事,你倒‘破大盆——端起来咧’。
这村过了店过了,咱哪吃哪住去?”“真没白瞎给你起的那名字,木头脑袋咋就不会开个窍呢?咱腰里有钱怕甚!走,先去麦当劳填饱肚子,再去便捷酒店开个房间,睡一宿好觉,工作的事儿明儿再说。
”
自打结婚到现在,木头就听枣花的,这回木头就是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跟着枣花屁股后头走了。
在木头的记忆中,劳务市场比火车站的候车室、农贸市场还热闹,人挤人乱哄哄的。
可今天他跟着枣花走进劳务市场的门,感觉求职打工的人明显没有往年多了。
而且,面对各招工单位的台位后面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并不十分理睬,而是仨一堆俩一伙地凑在一起议论着观望着。
就在木头一脸茫然东张西望的时候,同时有几个人围拢过来,将各自手里印着鲜亮图片的招工广告,争先恐后地塞到了他手里。
一个比一个热情地高声介绍着:“我们是全市最大的建筑单位,对具有建筑熟练技术的农民工,我们给予最高的工资!”“农民工兄弟,我们是省内知名企业,工作条件一流,负责给每位农民工上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我们是全国著名连锁店,诚招农民工来我店工作,别人做到的我们保证都能做到!”
木头感动了,用颤抖的手翻看五彩缤纷的招工广告,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枣花说话了:“招工就业需要双向选择,容我们考察后再做决定好吗?”
那些人怏怏地离开后,木头忍不住抱怨起来:“枣花呀枣花,哪个单位不比咱头些年打工的单位开的条
件高?你咋就这样轻易地把人家给开咧!”枣花却不紧不慢地说:“傻木头,多少人都在等着挑着,咱急甚?”“好工作要是让人家给抢去了,到那时咱哭都找不着调咧!”木头提醒枣花。
“别忘了你兜里揣着全市建筑大比武冠军的奖状,还有俺兜里的餐饮服务女状元证书,这可是咱用本事换来的。
”“凭这,你就不知天高地厚。
”木头吭哧半天又补充一句:“俺咋觉得你有点儿忘本。
”“屁!你以为俺是忘恩负义的人吗?你以为俺是翘尾巴的人吗?俺真要是像你说的那样,三姨捎信让咱去北京,俺早就动心咧!”枣花眼睛有了泪花。
木头赶紧给枣花揩眼泪,既心疼又不解地说:“好枣花,莫怪俺!可俺这木头脑袋就是寻思不明白,这两天你推三阻四的究竟是为了甚?”
“既然你问,俺就把憋在肚里的话全抖给你。
木头,你想过没,咱来这个城市六年了。
六年该不算短吧?咱看着哪都觉得亲,看着这城市的楼和街就像看咱村子的山和水哩。
可这城里的人把咱当自家人了吗?不还是口口声声叫咱农民工?”“叫就叫呗,咱本来就是农民嘛。
”木头不以为然。
“俺到啥时候都承认自己是农民,可就是不愿意听城里人喊咱农民工!乡下人考上大学叫大学生,当了兵叫军人,当了干部叫公务员,当了大款叫老板,咱当了这么长时间工人,咋就不能叫咱一声工人呢?”“不叫就不叫呗。
”木头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也起了波澜。
“不中!俺就要较这个真儿。
俺不图工资有多高也不图待遇多优厚。
”枣花倔强地说。
“那你图个甚?”木头木木地问。
“图的是做人的尊严!尊严!”枣花的呐喊在大厅中回荡……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拉杆箱”“麦当劳”“医疗保险”等生活化细节既充实了小说内容,也显示了近些年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
B. 木头夫妻的对话中有很多带有地方色彩的词汇,使用这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也使小说充满了生活气息。
C. 枣花之所以能沉住气不急于工作,最主要原因是木头是全市建筑大比武冠军、她是餐饮服务比赛女状元,有本事的人不愁找工作。
D. 小说中枣花眼里的泪花和呐喊提示我们: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进城务工人员不够尊重的现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改变。
2. 小说中枣花和木头是一组对比鲜明的人物,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两个人物的不同之处。
3. 为什么直到最后一句作者才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尊严”?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门前流过的溪
①溪在门前小桥下穿过,瘦得像根弯曲的高粱秆。
②鹊雀窝沟里的这条溪没有名字,它瘦弱、普通。
瘦弱得孩子踩一脚就把它踩断了,普通得山里到处都有,随便在哪里迈一步,都会踩着。
所以,这样的溪,连起个名字的必要都没有。
它在门前流了很多年,也确实一直没有一个名字。
③虽如此,它也由来已久了。
久到哪朝哪代,我不知道。
爷小的时候就有,爷的爷小的时候也有。
溪水虽小,却真是很久远了。
想想,我们居住的山沟,就是被溪水像刀锋一样在大地上一点点划开的一道伤痕。
这溪,也许原来的水量很大,时间太久,它才老成这样。
④如此,这条老溪诞生于哪一天,我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唐宋,也许是秦汉,还可能是上古,或者更早。
那时候这里也许还是一片平原或者丘陵,柴草茂盛,荒无人烟,河水两岸,我想象着只有一些野狼或(a)风情万种的狐狸。
⑤溪水虽瘦,却也(b)源远流长。
一条山溪,会有许多源头,像一只手臂伸出的手指,山就这样被它抓住了。
或者更像一棵树,向大地深处伸出许多根子,水就被它吸出来了。
门前这条溪,我看见它的许多源头,有的在地头的墙窟里,有的在山上的石头缝中,还有的就在一蓬柴草的根部。
清凉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汩汩地流出来,向低洼处流下去,两条碰在一起,就合二为一,分不清彼此了。
之后又有更多的细流加入进来,混合成山里的溪。
⑥汇流到门前的溪,有一股是从东山流下来的,流到门前,有一道几米高的瀑布,平时淅淅沥沥的,或流或断,雨季里水多了,就成了一条白练,日日夜夜哗哗作响,间或遇到暴雨,那里就呈现出一道(c)奇伟壮阔的土黄色瀑布,倾泻而下,隆隆有声。
⑦还有一股是从东山与北山之间的山沟里流出来的,从东北角跌宕而下,平时羸弱,遇雨丰盈。
我常在这股溪水里戏耍,甚至粘着满脚的泥,就踩到水里,可是那溪不在乎,翻几个带着泥土的滚儿,顾自流去。
没多远,被我踩脏的水就干净了,直到流远,没了踪影。
⑧我的脚下,还是那溪。
⑨也有时候,觉得这溪水太细,水量太少,就搬来石头,捧起泥沙,筑一道水坝,将溪水霸道地拦住,让先到的水等着后来的水。
那些水聚集在一起,越聚越多,一片丰盈的水面,就显得很壮观,然后再猛然扒开水坝,看着那些水像羊群拥出圈门一样,争先恐后地逃走。
我追着水头一起跑,那水头在窄窄的河沟里横冲直撞。
看自己创造的奇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没跑出多远,我就追不上它了。
我创造的那一股大水,也很快就消失了。
溪流依然像平常一样,不急不缓,汩汩低语,不在乎我的捣蛋。
对溪水没了兴趣,我就做别的更捣蛋的事情去了。
⑩那溪水能流得很远很远,远到鹊雀窝沟的许多人,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因为后来我也是随着那溪水的走向走出去的。
⑪在鹊雀窝沟,水走的路也是人走的路,人走的路就是水走的路,溪水七拐八拐的,人走的路也是七拐八拐的,人路和水路交叉的时候,水少人就一步迈过去,水多就在水中扔几块垫脚的石头,人踩着那石头跳过去。
水再大的时候,就脱了鞋,光脚丫子蹬过去,不过这样的时候很少。
冬天水变成冰,满河沟银白,水占了人的路,人就在旁边的山坡上铲几锹沙土,垫到冰面上,继续走出人的路。
⑫门前的溪,流出鹊雀窝沟,就融入到一条河里去了。
那河流过二里之处的傅杖子,继续向山口外流去。
傅杖子是一个大一些的村庄。
大队部在这里,就像县衙在这里一样。
傅杖子有供销社的代销点儿,那是附近唯一的商业场所,人们在这里打酒买醋,卖鸡蛋买咸盐。
这里有学校,也是我上过小学、中学的地方。
⑬许多条溪汇集到一起,溪就变成了河。
当溪融入到河中,溪就不存在了。
⑭河水继续流淌,在十里之外,又与另一条河水融合在一起,那条河已经是一条很像样子的河了,因为它有了自己的名字。
就像有出息的人,才配正儿八经地叫出一个大名一样。
它叫星干河。
⑮星干河是两条河流汇合到一起的,一条来自三星口,一条来自干沟,各取一字,(d)不偏不倚。
星干河汇流的地方叫木头凳,这是公社所在地,这里是一个镇子,有公路,有集市,还有医院。
第一次来这里是我七岁的时候陪奶到医院看眼睛,只是住了几天院回家后,奶已经失明的眼睛还是什么也没看见。
我在这里上过一年中学,之后就远走他乡了。
⑯星干河在木头凳继续向西流过几十里,汇入青龙河,星干河就不存在了。
⑰青龙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曾经水量充沛,能行大船,考古发掘,两岸多商代遗
址,这个县也因此河得名。
我曾在县城工作十八年,并且娶妻生子。
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⑱青龙河向南流淌,经百里入海。
至海边,河流就不见了。
而我也随着河流来到海边这座城市,融入城市的人群,居住、生活。
⑲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⑳就像在青龙河里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溪,在海里找不到青龙河一样,在海边这座城市里,也同样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我。
(取材于海津的同名散文)
4. 文中(a)(b)(c)(d)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5.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将抒情寓于叙述、描写之中,蕴藉含蓄,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相通,通过对溪的描写感悟出人生的
哲理。
B. 鹊雀窝沟的溪虽瘦却源远流长。
它要翻越高山,跨越沟坎,才能成就有名字的河。
C. 结尾处抒发出了鹊雀窝沟的溪消失在青龙河里的遗憾,也表达了“我”在海边的城市里改变了最初模样的深深的怅惘。
D. 文章筑坝拦溪这段文字,表现了孩童对溪的好奇,增添了情趣,也巧妙表达出溪会冲破任何束缚流向远方的内涵。
6. 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①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②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7. 作者着力描写“鹊雀窝沟”这条没有名字的溪,却不以“星干河或青龙河”这样有名字的河为写作的主要对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一
①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②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
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
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
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③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
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
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
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
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
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④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
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
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二
①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
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
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
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
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
于是一切大为不同。
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诗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②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
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
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
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
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三
①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
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
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②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
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
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③时光悄然流逝。
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
“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
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④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①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
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见共鸣,听到回声。
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②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
想象一番,那些
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③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④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当地名进入古诗》)
8. 对文本艺术特色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部分第二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图上圆点大的地名”比作“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地名在地图上虽小如圆点,在现实中却包罗万象、丰富浩大的特点。
B. 第一部分第三段列举了甘肃武威和凉州这两个地名,入诗的凉州要比以彰显大汉“武功军威”命名的武威更有名气,诗句里的凉州,地名不再只是地名,而具有独特的含义(寒意),通过诗词使单调抽象的地名变得生动形象。
C. 第二部分第一段引用爱默生的名言,为下文“诗歌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结构严谨,起于地图上的地名,结尾与之照应,但有所升华,这“不竭涌流的泉水”仅指“诗歌一代代地传诵”。
9. 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
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 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 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 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10. 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
11. 本文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温馨提示:可从“用词”“修辞”“句式”“风格”4个方面作答,答出3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B.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C.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D. 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委质,意思是呈献礼物,表示忠诚信实。
子路“儒服委质”表恭敬拜师之意。
B. 折狱,指判决诉讼案件。
古人“折狱”很重视听取陈述,这是官员职责所在。
C. 升堂,旧谓官吏登堂理事,指官员在官衙召集下属官吏会同当事人处理案件。
D. 结缨,指系好帽带。
子路“结缨而死”的行为体现了对夫子礼仪教导的遵循。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生性好勇,从他的穿着看甚至有些粗俗,但他在孔子的引导下,甘心情愿向孔子学习,成为孔子徒众中极为有名的弟子。
B. 子路向孔子求教了关于“尚勇”的问题,孔子给了明确答复,特别是他推崇“君子之勇”,反对“小人之勇”,意在引导和规劝子路。
C. 孔子肯定子路的长处,认为他有一定的管理政务的能力,同时也指出他“好勇”的弱点,甚至对他最后的悲剧结局有一定的预见。
D. 孔悝作乱时,子路本可以避祸全身,但子路认为既已“食其食”,毅然挺身入险,最后死于乱中,孔子闻讯,极为伤悲。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
(2)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6.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令认为杜甫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然而杜甫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碌碌无奇,虽有绝代的才华,却并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17. 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众多纨绔弟子的追捧。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