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小结: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保卫政权时期 列宁 的探索 巩固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 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斯大林模式
学习感悟
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从实际 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它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 平衡协调发展。 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表现: 1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2体制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 计划经济体制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1:10:0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42021/8/242021/8/24Aug-2124-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42021/8/242021/8/24Tuesday, August 24, 2021
(2)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三: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 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 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 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 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3)计划指令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四 .一个冰冷的回应
积 2 实现了工业化
这种探索和创新曾
极 3 工业产量“欧一世二”(1在937初年期) 和战争时期
4 为战争的胜利奠基
发挥过积极作用。
(6)弊端:
1 比例不协调 局 2 忽视农民的利益 限 3 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4 体制缺乏活力
它的弊端制约了经 济的持续发展。且 它不是建设社会主 义的惟一模式。
小结:
世界第二位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C、 “三五”计划完成后 D、“四五”计划完成后
5.斯大林在1943年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 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 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有人会 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斯大林的“坟上”的原因 不包括
A.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 B.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对农民取多予寡 C.侧重指导性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引导 D.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 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 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 、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 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4 为战争的胜利奠基
(6)弊端:
七十多年前的观察
泰戈尔的判断:“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 1930《俄罗斯书简》
罗曼·罗兰的困惑:“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 种消极的东西”。
—— 1935《莫斯科日记》 安德烈·纪德的悲观: “生虫的红苹果”。
—— 1936《从苏联归来》
斯大林模式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高考真题: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 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 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 资本主义
c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 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 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济政策相比有那些改变?
1: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5)成就:
1 开创了“新模式“ 2 实现了工业化 3 工业产量“欧一世二”(1937年)
第三个五 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3)表现: 1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体制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3农业方面: 农业集体化运动(-----宣传画)
(4)特色:
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高度 (苏联模式 或 斯大林模式) 集中
三、探斯究大:林斯模大式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
材料四:美国学者大卫·科兹 1991年6月在莫 斯科的调查结果: (1)支持社会主义模式的约9.6%; (2)拥护改革,并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
主化的约12.3%; (3)应当实行资本主义的约79.7%。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
(4)因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5)成就:
记忆:“三有四缺”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课后作业: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注意:史论结合)
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不同之处在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3.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 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 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4.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1 开创了“新模式” 2 实现了工业化 3 工业产量“欧一世二”(1937年)
4 为战争的胜利奠基
有特色 有成效 有奠基
(6)弊端:
1 比例不协调 2 忽视农民的利益 3 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4 体制缺乏活力
缺协调 缺关怀 缺持续 缺活力
(5)成就:
评价 :史辩论证结分合析
1 开创了“新模式”
分清时段
材料一: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
8.1%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 1913年为31.4公斤/年, 1955年为31.8公斤/年。
—《苏联基本数字 手册》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材料二:阅读课本P96页“历史纵横”, P98页 第一段,再结合课本内容概括“斯大林模式” 对农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2021/8/242021/8/242021/8/2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42021/8/24August 2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 年计划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五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年计划 1933年-1937年 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
背景 目的 表现 特色 成效 弊端
高度集中的 政治经济体制
辩证的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跟踪训练:
1.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 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 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 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历史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
回顾基础知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各自带来的 主要成效如何?
三、“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 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 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背景: 1、苏联的建立(1922) 2、列宁逝世(1924) 3、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4、新经济政策的逐步取消 5、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
(2)目的: 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3)表现: 1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斯大林指出: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 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 蹂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