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60分)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王莽
B.杨坚
C.杨广
D.李渊
2.“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选自《及第谣》),诗歌反映的是
A.贞观之治
B.科举制度
C.察举制度
D.江南春色
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年代尺制作有一处是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4.“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此河”开凿的目的是
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
B.巩固隋朝统治
C.显示国威
D.结束分裂局面
5.唐朝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融。

唐朝在今新疆地区
A.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对西域的骚扰
B.封西域首领为“天可汗”
C.设立伊犁将军
D.设立西域都护府
6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之一,凌云同学从下列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最完整的是
A.经济繁荣
B.民族融合
C.社会开放
D.盛唐气象
7.1963年,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写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下列与鉴真历史贡献相关的是
A.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B.铸造“和同开弥”
C.编撰《大唐西域记》D?修建赵州桥
8.“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节
录杜甫《无家别》)材料直接说明
A.唐玄宗统治无能
B.唐朝由盛转衰
C安史之乱的灾难
D天宝后唐朝社会矛盾尖锐
9.宋太祖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皇权专制
C.重建中央机构
D.提高行政效率
10.下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叙述,错误的的是
A.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B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C.文臣主持军务,束缚了武将统军指挥权
D.表明宋朝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11.紫薇同学准备利用暑假考察西夏王陵,上网查询相关事实,对她有帮助的是
A契丹兴起于北方,耶律阿保机建立辽
B澶渊之盟,宋辽议和?
C.党项兴起于西北,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D.岳飞抗金,宋金对峙
12.《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
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

”材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辽宋并立
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
D.南宋与元并立
13.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人民能够普遍穿上棉布衣服最早应该是在()
A.半坡时期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汉唐时期
D南宋时期
14.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当时,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是
A.茶树
B.西红柿
C.占城稻
D.马铃暮
1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魏晋时期
B.隋朝
C.唐朝
D.南宋
16.岳飞带领岳家军抗金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

其原因最主要是()
A.岳飞抗金表现的“精忠报国”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B.岳飞被以“莫须有”罪行处死,值得民众同情
C.岳家军纪律严明,爱护民众,英勇杀敌
D.民众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不满
17.今年6月在学校“跳蚤节”上,历史老师捐献的《清明上河图》(仿真全图)格外引人注目《清明上河图》(如下图,局部)反映了宋代
A.对外开放
B.资本主义萌芽
C.商品经济繁荣
D手工业兴盛
18.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方长期战乱,陆上贸易通道受阻
B.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C.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19.比较法是在历史学习中的常用方法,隋朝和元朝的共同点是()
①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②都开展制度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
③都是短命王朝;
④都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交子
B火铳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21.下列历史人物
是按某一特征排列在一起的,其中一项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22被后人誉为“史学两司马”之一的司马光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23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是
A.《窦娥冤》
B.《醉里挑灯看剑》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琵琶行》
24,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种情况可能什么原因造成的?
A.设立了军机处
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大兴文字狱
25.“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

四海文明开眼界,一腔友爱化干戈。

”诗歌歌颂的是
A.戚继光
B.鉴真
C.郑成功
D.郑和
26.武侠小说家金庸(原名:查良镛)大家都十分熟悉,他家世
显赫,其先祖查嗣庭在主持乡试时,因命题“维民所止”(雍正无头)不妥而被雍正降罪杀头。

出现这种情况,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出现社会危机
27.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A。

《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几何原本》
D.《牡丹亭》
28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的戏剧是
①粵剧②昆剧③豫剧④京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反映中国古代的核心价值观是A农商皆本
B闭关锁国
C重本抑末
D.重视商业
30《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唐高祖,起义师,
②,创国基。

…太祖兴,③,号洪武,都金陵。

A.①赢秦氏②除隋乱③国大明
B.①除隋乱②国大明③赢秦氏
C.①除隋乱②贏秦氏③国大明
D.①贏秦氏②国大明③除隋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題,其中第31題14分,第32題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4分)统一性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材料三:“中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哪有不统一的道理?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别无选择,必将不
惜一战,必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风和在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演讲《中国与国际安全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图一1中,唐之后至元朝这个时期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1分)清朝在采取多种措施巩固边疆后,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疆域分别到达哪里?(2分)
分析材料三,国防部长魏风和在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演讲,表达了当今中国政府怎样的决心?(1分)
(2)请给材料二示意图中的英文字母C、D、E、F填上相应的内容。

(4分)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3)明清时期,哪些外国侵略者从陆上或海上,对中国沿边、沿海地区进行过骚扰侵略活动?(3分)在反侵略斗争中,明清时期涌现了一批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英雄人物。

写出其中两位民族英雄的姓名。

(2分)
32.
(14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统治政策的调整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仔细观察图一至图三。

材料二: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
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变化情况
材料四: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现代文翻译:我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不需要借助外国货物来补充我们的不足。

我国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以及你们国家所必需物品,所以,皇恩浩荡,关心体恤你们,允许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你们有可以使用的日用品,并能赚些钱财)
——转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卷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3分)使用图2的好处是什么?(1分)其共同作用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两宋时期制瓷业发达,其中被誉为“瓷都”的是哪一小镇?(1分)宋朝设置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管理?(1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从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看,清
朝在对外关系方面持怎样的心态?(1分)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中国只有一地可以合法开展对外贸易。

写出这个地方的地名。

(1分)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给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1分)
33.(12分)阅读西藏与中央政权关系史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41年,唐以宗女文成公主下嫁弄赞,弄赞为她另筑城郭宫室以居之。

公主厌恶吐蕃人以红色涂面的陋习,弄赞下令暂时停止,同时他本人也脱去毡裘,穿上中原丝绸做的衣服。

他派遣豪酋子弟,入唐国学,以习诗书,并聘请中国士人,为他典掌表疏。

——据《旧唐书?吐蕃传》改写材料二: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1282年起,中央政府在这一地区先后正式设立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通过这些机构掌管该地军民各项事务。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中的宣政院。

从此,吐蕃地区成为中央政府辖下的正式行政区。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五世达赖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后来,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旧版)材料四:1774年,在英国东印公司与不丹发生战争之际,英国驻印总督哈斯汀士派使者会见六世班禅。

六世班禅强调,不丹是中国藩属,而西藏属中国领土,一切要听从中国大皇帝的圣旨办事。

对英国提出的英国与西藏建立直接联系、英方与西藏自由通商、介绍到拉萨见驻藏大臣并在拉萨设立代表等要求,六世班禅一律加以拒绝。

——摘编自《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弄赞”指的是谁?(1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史实对该地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三中的“中央政府”分别指哪一王朝?(2分)依据材料一至材料三概括,材料涉及的三个政权,采取了哪些方式处理民族关系?(3分)其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3)中国政府认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依据自己的理解,从材料一至四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历史证据,证明中国政府的观点。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