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课件:1.3《囚绿记》62张(人教新课标必修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1-7)对“绿”(常春藤)的 喜爱之情,为下文囚绿做铺垫。
抒情线索 恋绿
二、(8-11)囚绿的过程。着意表 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 执著。 三、(12、13)释放“绿”,表达 对光明的呼唤和追求。 四、(14)对“绿”的思念之情。
囚绿 释绿 思绿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第探9章究五扩声系3统.在调作音者的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的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 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 “舒开折叠着的嫩叶”, 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 的象征,就象作者所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 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 弱,好象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 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植物是多么的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 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 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囚系(xì)
蕈(xùn )菌
⑴了截:直截。
⑵涸辙:干涸的车辙。
⑶急不暇择:因着急而没时间选择。
⑷婆娑:①盘旋舞动的样子、②枝叶扶疏的样子③眼泪下滴的样子。
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探究一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 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 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 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以装饰简陋 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起“我”对生活 的希望,“我”把绿色囚住。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 “我”被青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 精神所感染,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 千万万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故珍重 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
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在
1942年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
兵拘留所,刑月数月,惨遭杀害,年仅34岁。 散文家陆蠡
主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 触 ——巴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常春藤一样的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绿”象征什么?你认为“绿”在文中具体可以指什么? 象征: 光明、自由与和平。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绿” 的意蕴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探究三
1.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五个层次,可作者为什么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绿”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关于象征手法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描写的对象不同,语言 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但却具有一个共 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 竹、莲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 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 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背景: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烽烟四逼中的旧都”。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常 春 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探究二
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 ?囚绿之前, 之后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请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全篇思路,概括
大意。) 绿
( 寻 )绿
( 赏 )绿 ( 囚 )绿 ( 放 )绿 ( 怀 )绿
1.寻绿(1—4段)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 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2.观绿(5—7段)开始对绿枝条直观描写。 3.囚绿(8—12段)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相呼应, 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4.放绿(13段)“卢沟桥事变”的文章背景,既是作者 的活动背景,也是绿枝条生存的背景。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 有关。文章5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艰难的状 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达作者 复杂的心情,这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 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 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本探究四
2.绿枝条日见憔悴,“我”却不愿意开释它, 如何理解这种 “魔念”? 文章写出了绿枝条憔损的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 变得柔绿,变得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 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 “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 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 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 映了“我”的一种自私与偏执、以及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 所谓自私、偏执、阴暗的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 是开释了绿枝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3课 囚绿记
作者:陆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囚
绿色代表生命的活力
绿 绿色给人带来舒畅的心意 记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活的情趣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显示出勃勃生机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 青山绿水那是景的美丽 莺歌燕舞奏响绿色的旋律
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陆蠡
(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散 文家和翻译家。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大 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到 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散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
)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1942年3月,陆蠡与张 宛若女士结婚,三个月 后,他英勇就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浙江省天台县平镇陆蠡故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字词
陆蠡(lǐ)
涸(hé)辙婆娑(pósuō) 猗 Nhomakorabeayī)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绿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象征: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绿
托
借
物
物
蓬勃、向阳、固执
言
抒
志
情
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
由,坚贞不屈的抗战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探究性学习
在文中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 于这些背景的语句,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