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上升、“少火生气”。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
• “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 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 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
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
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阖”、“厥阴中化” 同理, 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 吕 英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河图洛书
• 戴九履一 • 九九归一:阳明主阖,和缓有序敛降 • 一阳始生:厥阴(萌芽)生机 • 归一 坎卦: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钦安 思想。天一生水。
厥阴热化变证
• 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 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治病之道
• 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 能尽愈诸疾,起码可以少犯错误,不犯戕伐先后天两本或 根气萌芽中气的错误。
•
第三、四诊守方,效佳。
• 前胸刺痛消失;双肩胛骨痠痛消失; • 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
二诊 2013-9-27
• 右前胸刺痛消失; • 双肩颈部肌肉痠痛消失; • 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 • 现主要为左侧胸及腋下、后背刺痛(肺及胸椎转移),改
变体位及语多时明显。一天中申时至戌时疼痛次数增多。
(阳明欲解时)
• 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 正常。 • 汗偏多转常。 • 精神转佳,上午精神可,午后至夜间较疲倦。
• 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厥阴
病,少阴病提纲“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一旦出现神 昏,即有向寒厥、热厥转化的趋势。
• 《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 法方药的临床论著,但无条文论述危重生死存亡顷刻之治 法方药。师父李可老中医根据自己58年行医经验将厥阴病
厥 阴
•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 两阴交尽也。”
• 两阴交尽故曰幽。
• 阴气盛极显幽、阴尽阳生的状态 → 厥阴。
• 厥阴与阳明是四象发生变化的极点,遵循阴阳二气互根互 用,消长盛衰的规律。 • “太”为基,“少”为枢。
厥 阴
•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 • 正常情况下的厥阴“中化为少阳”体现了河图“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东方阴阳和合一气的状态。 • 厥阴之阖指正常阴气用事至极,阴尽开阳,自然界表现为阳
• 现大便日1-2解,成形,二便失禁; • 小便无力排解,点滴而出; • 胸部以下麻木感。
• 半年前始出现后背第2胸椎、前胸刺痛,部位固定,午后 发作为甚,伴右上肢牵扯痛,未予重视。
• 1月前上症加重,于当地医院行PET-CT示:1.直肠癌术后, 结直肠内未见恶性肿瘤征象;2.右侧髂外血管旁、双侧髂 总血管旁、中上腹部腹膜后区、右侧膈肌脚深面及左侧锁 骨上下窝见数量较多结节状高代谢病灶,考虑多发转移; 3.双肺肿瘤广泛转移;4.胸2椎体及其附件见块状高代谢 病灶,考虑胸椎转移灶。
• 双手不能上举,不能行走,轮椅就诊; • 难入睡,易醒,醒后难入睡,梦多; • 怕冷、怕热; • 汗多,情绪激动则汗出; • 纳可。
分 析
• 患者直肠癌并多发转移,目前因为胸椎转移导致胸以下麻木
感、二便失禁,属大虚之证,但癌痛明显、难入睡、汗多均
提示三阴冰伏,局部邪实,阳不守位,故予冰火一炉方加味 温化厥少寒冰、敛降相火,合破格救心汤救元气; • 反复肠粘连属土中阳明燥气过盛,故重用生半夏90g打开阳 明燥土气结;苓芍开局部水热气结。 • 胸椎转移灶属厥阴风木之气向内并向深处下陷,局部“卫强 营弱”,卫强反应阳热之邪,营弱反应厥阴陷于局部阴份、 血份,故合桂枝汤升提厥阴、开降局部南方血脉郁热。
• 五 中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彭子学说。
气一元 厥阴 阳明
•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太极),肇基化 元,万物资始(先天乾卦),五运终天(河图),布气真 灵,揔统坤元(先天坤卦),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 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 咸章。” •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而变而化,而化而变。 • 幽显--厥阴与阳明。
厥阴对应的象
• 四季,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 四时,晨,一日之计在于晨
• 五方,东
• 五行,木 • 六气,风 • 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代表最大的生(升)机 • 六经,《伤寒论》本气最少的界面 • 五脏,肝
大厥阴
• 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大厥阴(萌芽);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圆运动
“六气是一气的变现”,即“四季五方一元气”之理辨证
论治。
• 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 季四方本位本气均受影响;
• 厥阴风木之气运行的失常极少以某一形式单一表现,往往
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关键是找出最主要的运行方式 及对其程度的判定(药量的拿捏)。
《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
病例一
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
• 陈某 • 性别:女 • 年龄:71岁 • 初诊:2013-9-10 • 主诉:第2胸椎、前胸刺痛,伴右上肢牵扯痛半年。(代
诉)
• 现病史:2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确诊“直肠癌”,
2011-5-8于佛山市中医院行手术,术后至今共行7次化疗。 术后便血消失,但大便日2-3解,第1次偏干如羊屎,第2、 3次量少、质软。 • 术后至今共发生5次肠粘连,先胀,再痛,后大便不通, 住院治疗后可缓解。
五味子15g 乌梅21g 炙甘草120g 赤芍120g 三石各30g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冰糖10g 生南星30g
白术120g 生附子36g 生山茱萸60g 大枣25枚 生半夏130g 茯苓45g 白糖10g
• 用法:每5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 煮取300ml,分5日,每日1次服。
冰火一炉方加味
• 吴茱萸15g • 黄芪60g • 干姜30g • 桂枝30g • 红参15g • 沉香10g后下5分钟 • 白芍45g • 生姜15g • 7剂 • 用法:每3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 取300ml,分3日,每日1次服。 五味子15g 乌梅15g 炙甘草90g 赤芍90g 三石各30g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冰糖10g 白术120g 生附子30g 生山茱萸60g 大枣25枚 生半夏90g 茯苓45g 白糖10g
《金匮》之精奥矣。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木之自理。”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因“一日之计”、“一年之计”之理,人初患疾与萌芽及
风木和缓有序升生发关系最为密切,而“土载木”之正常
与否往往更是患病及治病的关钥,源于“无土不成世界”、 “土能生万物”,而恒顺承天的地也对应土,“人以水谷
水之源 木之根
• 乙癸同源 ——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水火互济)
——种子的“生发(肾)”与“萌发(肝)”关系 ——达到元气二阴抱一阳的和合状态
(张锡纯:“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
肝肺顺接
• 厥阴主阖,客气的运行规律是厥阴阖则太阳开,犹如常态 下黎明前的黑暗,对应“显明”、“幽”。 • 由夜转为一日的曙光呈现正是五脏中肝肺顺接之理。
• 东方甲乙木阴阳和合一气,虽是一点少阳,却是少火生气
之理。 • 一日中按照十二经脉循行及肺主一身之气,“肝左升,肺 右降”,肝与肺的顺接,重在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 火”,一旦两者经气顺接,肺之上述功能便可正常发挥, 阳明五之气主阖功能自然恢复。
厥阴与中气的关系
• “《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 ‘知肝之病,当先实脾。’……独至黄坤载,深明其理 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 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旨哉此言,诚窥《内经》、
• 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 度昏迷,大破格可救。
• 救命后看病人胃气情况,若胃气渐渐恢复,可起死回生, 若救命后五脏皆衰,终难免一死。
师父李可老中医的突破
• 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
• 热厥变证:大破格救心汤加大剂石膏、乌梅(包括阳明经
热证与厥阴寒两方面);
• 阳明腑实热证:上方合大黄。
的起始),天地俱生(阳生阴长),万物以荣(发芽),夜 卧早起(厥阴生升之气),广步于庭(土载木),被发缓形
(大地复苏,厥阴和缓有序升发),以使志生(种子显现生
机—阳生),生而勿杀(“阴阳者……生杀之本始”,“左 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圆运 动),予而勿夺(阳光、雨露,体用皆不可伤),赏而勿罚 (条畅气机,勿折杀萌芽),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 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厥阴下陷),奉长者少。”
• 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 生(升)发,凡临床遇东方或左升之路出现的疾病均可归 为厥阴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点都是圆
运动)
失常
• 风为阳邪; • 其性轻扬;
• 风为六淫之首;
• 百病之始。
Hale Waihona Puke 厥阴融寒温于一炉• 下陷:寒、湿、冰
• 直升:风、火、寒水 • 横逆:土木关系为主 • 中化太过化火 • 以上4种夹杂出现,无论出现多少种离位之气,均应按
为本”依靠的也是土,从某种意义上讲,先后天的生化和
化生的关键均是土。 • 此土又对应中轴,轴稳定阳根才能深固,轴灵运轮方能顺 畅,故治病时对“土”的认识及分析尤其重要,即《伤寒 论》中多用“草参姜枣”之理也。
厥阴 中气 营卫 血脉
• 厥阴因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与血脉营卫关系密切;又因 厥阴界面是本气最小的界面,凡病邪之深入至骨、髓、脑 等或深入下焦深处如EMT等,凡内、深、里、下等相对 “幽”之处,均与厥阴有关;而厥阴界面的另一特点为 “融寒温于一炉”最典型。“甲乙木、血脉、寒温一炉” 与桂枝汤最为契合。 • 桂枝汤:挑芽、启陷、升发。 • 晨曦载曜—日之日出 日
• 春光明媚—年之日出
• 风光旖旎—太阳“开”
岁
四季
桂枝
• 《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 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 《本草崇原》:“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 而咳逆除矣。桂秉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 痹可治矣。” • 桂枝加桂汤:界面在太阳,犹如由夜转日,“日出”之际, 肝肺顺接之时,肝中(厥阴)内寄相火(少阳)升发之力 不足,此种经气运行全赖生生之源之充足,此条若加用桂 枝二两,说明“日出”之际,由夜转日,起步难,需借助 扶益肝升、扶达肝阳之力,同时此药作用又在太阳地界, 药用桂枝。有的医家认为此条病机包括少阴阳气不足故所 加二兩为紫油桂。
分为寒厥本证、热厥变证两大类,并给出了相应治法与方
药,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
• 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 病学派方法,实热经证使用白虎汤,一日用石膏1~2斤可 救;腑实证使用大小承气汤。若主要矛盾只限于上述两型,
必须把握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因为厥阴病危重急期,往
往是寒厥本证与热厥变证同时存在。
• 怕冷,怕热。
• 自觉气不足,语急时明显。
• 大便尖羊屎状,后成形,日1-2解,顺畅。 • 小便较前有力,既往呈滴水状而出,较前畅顺。
• 纳转佳,食欲食量均可。 • 自觉咽中有痰。
• 舌暗瘀,边有齿痕,苔黄燥。
• 脉细,左尺1/3。
• 吴茱萸15g • 黄芪90g • 干姜30g • 桂枝30g • 红参15g • 沉香10g后下 5分钟 • 白芍45g • 生姜15g • 6剂
无处不厥阴
• 五运六气之主气的规律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厥阴位于初 之气,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对应四时之春,对应五方之东, 故其时空构架为东方春季; • 在天为六气中之风气,在地为五行中之木,故五运六气称为
风木之气;
• 无处不厥阴指的是大厥阴,即人身一气周流之圆运动,气之 流动,无所不在,此种萌芽生机,即是和合一气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