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起县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摘自:吴起人民网 辖6镇6乡1个街道办事处,164个村7个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10.6万。
全县地貌由“八川两涧两大山区”构成,属于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
我们吴起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但也是一块人杰地灵,落地生金的风水宝地。
总的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吴起这块热土上,曾创造过许多辉煌和奇迹,70多年前,我们吴起曾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70多年后的今天,又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目前,我们正朝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县的目标迈进。
概括的讲,吴起是个好地方。
吴起,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吴起曾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
特别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建功立业,吴起县名即源于此。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吴起境内收复了西夏占领的城池。
现在县境内仍有许多古战场和名城古堡遗址。
吴起,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险到达吴起镇,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吴起成为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从此彪炳史册。
有诗赞为:胜利山上挥巨手,宝塔山下写春秋,西柏坡村头大运筹,天安门城楼国歌奏。
吴起,是一块绿色的土地。
1998年,我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伟大号召,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是全国150多个退耕还林县(市、区)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县份,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全国造林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试点示范县”等。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造林面积243.19万亩,近两年又实施了百平方公里森林公园十里绿色长廊、森林公园会展中心和“一阁七亭”等建设,全县林草覆盖率、县域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65%、38.7%和42.5%,吴起大地脱下黄袍换绿装,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能够清楚地看到绿色的吴起行政区域轮廓。
2009年9月份,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十周年总结大会在我县成功召开,退耕还林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焦点访谈》作了深度报道。
吴起,是一块金色的土地。
1993年,我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陕北革命老区的政策机遇,适时作出开发石油的战略决策。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采油厂10多年的开发建设,使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陕北石油产量和拥有资源区块最大县。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采取“政策保护、巧抓机遇、感情争取、技巧操作”的办法,平稳拓展石油区块813平方公里,为吴起石油工业乃至全市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吴起成为了一个集石油勘探开发、集输净化、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石油生产基地。
2009年,吴起采油厂生产原油19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税金5.4亿元、规费10.5亿元。
今年预计生产原油208万吨。
吴起,是一块腾飞的土地。
近年来,我县坚持城乡统筹,农工并举,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最快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续四届入围“西部百强县”,五次蝉联“陕西十强县”,是陕西省首批15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荣誉。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120.93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32.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11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2.7%;固定资产投资84.16亿元,增长3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98元,分别增长18.1%和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增长18.1%。
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超额圆满完成,经济增长速度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117位、西部百强第13位和陕西十强第6位。
除了石油和退耕还林享誉省内外,我们还有以下几项工作值得向大家作以介绍:一是新型民居建设。
我们按照“先安居、后乐业”和“跳出农业抓农业,城乡互动促农村,转移农民富农民”的思路,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路、就近,有田、有水、有电”的原则,以“一区一线一点”为重点,采取“1+2”(每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5+1+5”(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窑房补助500元)的补助政策和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别墅型四种模式新型民居建设。
财政累计投入5亿多元,带动农民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145个村4个
社区18965户90063人的新型民居建设,全面配套了水、电、路、信、沼、厕等基础设施,全县74%的农民搬进了新居,城镇化率达到51%以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以说是安得民居千万间,农民兄弟俱欢颜,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吴起人民现在比喻生活美满就说:“看把你幸福的像农村人一样!”周边县份的群众羡慕地说:“共产党到吴起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五网”(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三个适宜人居区,人饮安全、城乡供电、道路交通、现代通讯、有线电视五张基础设施网)和破解水路两大制约瓶颈,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严格执行土地政策的前提下,依法收储土地近5000亩,确保了城市建设用地需要。
累计投资40亿元,新建了学校、医院、小区、广场、公园、市场、大桥等100多个重点项目,县城控制区面积由原来的24.6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9.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9平方公里扩大到3.04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3万多人增加到6万多人,一个“显山、亲水、透绿、灵秀”的山区生态文明县城正在建成。
县城采取钠虑水工艺处理技术实行分质供水,农村采取打井建窖等办法解决了人饮安全问题,“引黄”工程正在协调之中,有望得到批准。
延吴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延志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定汉高速公路吴起段线形基本确定,通吴铁路列入国家和省上建设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建成后,将形成区域交通枢纽。
近年累计新修油路750公里、砂石路700公里,开通了农村有线电视和农用电话,实施了城区电网和农电线路改造工程,水、电、路、讯等方面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和优化。
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累计实施招商项目30多个,引进资金33.59亿元,其中去年6月份同武汉凯迪公司签订了总投资20亿元的“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协议”,计划用5年时间
建成百万亩文冠果基地,全面实施沙棘加工利用和文冠果开发项目;去年11月份与香港华润集团华润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80亿元的风能合作开发协议,项目预计总规模为100万千瓦风电场,前段西洽会上签订了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合同,建设资金20亿元。
这些大型招商项目相继实施后,年可实现税收收入3?5亿元,既为我县财政收入培育了新的增长点,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强了发展活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是社会事业建设。
教育上,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近年累计投资7亿多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在全省率先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农村寄宿制教育和免费人人技能工程,使九年义务教育向高中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延伸,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考二本上线突破200人大关,高中升学率达85%以上,孩子上学不仅不花钱,还可以得到补助和奖励,子女成才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农民也免费学到了各种职业技能,提高了致富能力,拓宽了增收渠道。
计生卫生上,提高并落实了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在低保、子女升学、新农村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和支助。
改扩建了所有县乡医疗机构,全面落实了妇女、儿童、老人的防疫、保健、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行平价售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工作,开展了“全国糜粘画之乡”创建和“绿色吴起、温馨家园”征歌活动,糜粘画《鱼戏莲》荣获中国首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陕北说书剧《老憨照相》荣获“中国戏剧奖”一等奖。
特别是大型陕北信天游歌舞剧《山丹丹》,2009年10月份被确定为国庆60周年献礼剧目之一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对我县乃至全市、全省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
了巨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上,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吴起籍在校大中专学生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城乡人口合作医疗全覆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建成了两所乡镇社会福利院,县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均等的公共事业服务和社会保障。
五是民生工程建设。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今年我们着重办好十件民生实事:①开发就业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00人。
②实行吴起籍幼儿入园“一免三补”政策,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
③县财政列支1100万元,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和药品“三统一”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平价门诊、平价病房和平价售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④建设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解决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住房困难。
⑤实行干部职工免费继续教育制度,从2010年起,凡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县财政全额报销学费。
⑥县财政列50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全民创业。
⑦实行县城公交车免费乘坐并增加线路和车辆,开通乡村客运班线。
⑧加强街道社区工作,修建日常办公、休闲活动、便民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服务中心。
推行水暖电气“一卡式”信息化管理,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⑨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补贴资金,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将全县符合政策的16?59周岁农业人口和城镇居民纳入新农保范围,实现老有所养。
⑩搞好县城巷道硬化、照明、管网建设改造等市政建设。
吴起,是一块希望的土地。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十
大工程”,紧扣子女成才和安居乐业两个目标(子女成才就是让老百姓的孩子有学上、上起学、上好学、能成才;安居乐业就是让考不出去的人建房子、娶妻子、生孩子、过日子),主打绿色产业和金色工业两个品牌(绿色产业是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打造百万亩沙棘、百万亩小叶杨、百万亩文冠果这三个百万亩基地,率先实施生态文明;金色工业是把石油工业做大做强,成为我县发展的支撑),抓住社会保障和平安稳定两个关键(社会保障是指实施福利化和民生财政;平安稳定是要让吴起人民享受到平安幸福),破解安全用水和交通畅通两个瓶颈(安全用水将通过引黄工程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净化水厂来破解;交通畅通,延志吴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建设,西银铁路也将通过吴起),以建设新型民居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巩固提高“双创”成果为载体推进城镇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做强石油工业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大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大载体推动跨越发展、大创业实现安居乐业、大和谐促进平安稳定”的要求,把一产作为基础温饱产业、二产作为强县富民产业、三产作为幸福和谐产业,大力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棚栽业和林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按照精品示范型、产业带动型、生态观光型农业的要求,发展四项致富产业,即:以马铃薯、药材为主的种植业、以羊、牛、猪为主的养殖业,以蔬菜、花卉、苗木为主的棚栽业,以文冠果、沙棘、山地苹果、小叶杨为主的林果业),不断壮大以石油、天然气和再生能源为主的工业经济(实行“两轮驱动”,在加快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作为后续能源和替代产业大力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心打造以红色游、生态游、民俗游为主的旅游经济(按照“基础先行、景点打造、文化提升、市场运作”
的发展思路和“游旧址、瞻伟人、观古迹、赏生态、体民俗”的功能要求,建设形成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为主的红色游、以百平方公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游和以古城堡遗址为主的民俗游的旅游线路和景区布局,辐射带动交通、餐饮、商贸、服务等其他三产快速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形成城乡大交通、大信息、大教育、大文化、大医疗、大社保、大产业新格局,努力缩小城乡人民群众之间的空间差、收入差、待遇差和观念差,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全县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石油生产、社会管理服务、三产经营的比例达到1:1:1:7,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宜居宜业的新吴起。
吴起工业起步较晚,70年代初,全县才相继建起了木器、服装、五金、农具修配、粮油加工等几家小型加工厂。
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为614万元。
可是境内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1993年,我们抓住中央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大胆决策,果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石油开发作为优势产业多元化投入开发,推动工业经济步入了快车道。
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稳步提高石油工业、重点突破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建材业”的发展战略,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石油工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和建材业为支柱的县域特色工业体系。
尤其是石油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按照“发展延长、支持长庆、企地共建、合作共赢”的思路,全力支持吴起采油厂发展壮大。
特别是通过政策保护、技巧操作、感情争取和抢抓机遇的办法,新拓石油区块220多平方公里,为吴起乃至全市、全省
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成为了陕北地区拥有资源区块最大县。
同时,妥善解决长庆与延长之间的石油资源矛盾,实现了企地友好共建和“企企”友好发展。
2008年,吴起采油厂生产原油182万吨,实现产值51亿元,增长11.33%,总产量位居陕北第一。
我们利用石油工业奠定的经济基础,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圆方集团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改造,使圆方集团研发出了醋饮、羊肉、地毯、沙棘保健茶等系列新产品,部分产品实现了出口创汇。
其中胜利山牌荞麦香醋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和陕西省名牌产品,地毯、羊肉、香醋、沙棘保健茶等产品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圆方集团成为陕北地区首家获得出口自营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并被国家扶贫办命名为“全国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吴起俗有陕北“西藏”之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能力低。
为了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勤劳务实的吴起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目前基础设施“瓶颈”初步得到改善。
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近、就路”的原则,依照“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城郊公寓型”四种模式,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按照“1+2”、“5+1+5”和“5+1+1”补助政策,全力加快新型民居建设。
近年来,县财政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了涉及106村517村民小组8036户42991人的新型民居。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重点突破、整村推进”的办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全县新修基本农田29.3万亩,实现了人人2亩基本农田目标,打井建窖9665孔(眼),建沼气池15091座,推广
节柴灶8100口,新修油路310公里、砂石路331.7公里,开通农村有线电视1180户、农话11500户,新建新寨110KV、庙沟35KV输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
2010年,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现将我县2010年的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如下: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0年,我县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过程中注重实效、规范运作,以公开促工作,以公开树形象,以公开赢民心,不断推进我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一)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加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明确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委托县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具体落实全县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工作。
同时,全县12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都按照通知要求,成立了工作机构,指定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编制目录指南。
依据《条例》及市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参考格式》,编制了《吴起县政府信息公开
指南》。
确定、清理了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先后多次审查、调整、规范了信息公开的目录、指南,及时完善有关内容,统一公开的目录和指南格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将目录和指南予以对外公开,方便群众查阅与利用政府信息。
(三)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及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
建立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受理机制。
对外公开了各级政府、县直各部门应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内容,以及依申请公开的工作流程,努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建立考核、检查、评议等保障制度,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采取跟踪落实、实地察访、专项指导等形式,加强检查督促,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督促整改落实。
(四)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专人参加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班后,及时开通了市政府网站依申请公开栏目并链接到县公众信息网站。
通过学习了解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掌握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县按照《条例》规定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信息公开专栏,公开的信息有:机构职能、行政法规、政府工作、乡镇部门动态、人事信息、统计数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采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信息。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布主动公开信息总数747条,其中政府组成情况93条,占总体的比例为12%;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59条,占总体比例为75%;其它信息95条,占总体比例为13%。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10年我县未接到群众、业主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0年我县未发生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和减免事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0年我县没有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也没有发生各类针对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行政诉讼案。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条例》正式实施以来,虽然我县努力做好政府信息公开贯彻落实工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信息内容还不够全面,依申请公开不够到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主动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一步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进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公开环境,积极引导群众、业主申请运用政府信息。
(二)继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专栏建设,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逐步编制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
(三)加强业务学习。
要认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解读、工作交流、案例研讨、目录编制等多方面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素质。
(四)健全管理制度。
由于信息公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现在我县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