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种志研究〔Ethnography〕
一、定义:
人种志(英文为Ethnography)又译为民族志,源于人类学,在希腊文的字面解释是“对民族的描述〞,即对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描述。

Wolcott(1975)对这一术语做了简明的解释:“人种志是人类学家对一个群体互动生活方式的表达,即是一门表达文化过程的科学。


人种志是人类学家进展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研究中,人类学家首先需要参与异文化的日常生活,通过实地观察、在自然情景中的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进展资料收集和记录,这称为“田野工作〞。

在田野工作后,研究者要用文字详细地表达在田野工作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个人的想法以及形成的假设或理论等。

由此,人种志有两重含义:一是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进展资料收集,即进展田野工作、记录田野研究的过程;二是对通过田野工作获得的资料和结果进展整理,所形成的文章或书籍。

普遍认为最初由坎普尔在1 807年提出,其根本含义是对民族的记录或描述,即人类学家深人某一原始民族或异族文化,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过程,最后完成对该民族或文化的详尽描述。

人种志研究是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研究者试图在研究现场发现有意义的东西,可以一个用于各种情境的研究方法。

人种志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和其他常见的问卷法;个案描述、比拟法、归类法
二、特质:
人种志研究适用于各种情境,尤其适合于对社会群体、个体与群体所处的背景以及人际交往过程的研究。

田野工作是人种志必不可少的一道研究程序与方式,而参与性观察是人种志收集资料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人种志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人种志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并因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支持而成为质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人种志研究方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研究情景的自然性。

它要求研究者进人某一自然的研究场地
(即田野),在尽量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从而记录、描述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及所想。

二是研究视角的整体性。

这与人类学家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密切相关,即坚持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合理性和独立存在的价值,都应给予尊重和理解,而不能以一种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另一种文化的优劣。

因为某一组织或个人的行为、观点都与其隶属的文化相关,所以对某一事件、现象的理解或解释,都应从相应的文化背景出发。

三是研究结果的描述性。

人种志研究的最后结果往往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者的自我反思等。

它的特点可以细分为八个:
第一,人种志研究是自然的。

人种志研究强调在自然环境中进展探究,数据收集主要是在实地进展的,即进展田野工作。

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真实生活情景中,进展较长时间的直接接触,阅读关于他们的文献,细微观察他们的行为,聆听他们的体验和想法,自然地进入他们的经历世界,从而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人种志研究者尽量不要干扰现场的互动和沟通,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获取资料。

第二,人种志研究是开放的。

人种志研究不是以理论或者假设为先,而是从资料收集开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假设都是开放的。

人种志研究收集资料的目的不是为了支持或者反驳某种理论,而是应用资料形成假设。

由此,人种志研究常常是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才作出假设或者建立理论。

第三,人种志研究是灵活的。

人种志研究的问题是在田野收集资料中开展和确定的;研究过程根据现
场情景和收集的资料灵活安排;关于研究方案、时间进度、访谈安排、研究设备等等,都是根据当时情况随时弹性进展。

第四,人种志研究是个案的二
人种志研究典型的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来进展。

个案研究是深人地描述和分析一种现象或者社会单位,如个人、小组、机构、或者团体。

个案研究
是对一个主题的阐述;对一个问题的建议性答复;对一个过程的描述;对一种变化的解释。

在个案研究中,个案的选择往往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机抽取的。

在人种志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选择几个个案进展比拟分析。

第五,人种志研究是有选择的。

人种志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是能提供最大信息量的人士,通过与他们进展长期的非构造性访谈或者焦点小组讨论,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资料。

因此,人种志研究对象不同于定量研究种统计意义上的样。

第六,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

人种志研究大多是文字性的描述资料,内容包括文献记录、现场记录、访谈记录、观察记录、日志、备忘录、统计资料、图表、录像带等等。

人种志研究关注的是现象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产品,研究者要尽可能收集现场的所有有关资料,人种志研究结果往往是资料丰富的长篇报
第七,人种志研究是参与的。

人种志研究要求研究者试图以局内人的身份与观点,用局内人的语言与意义体系来解释有关问题。

由此,研究者需要和研究的群体生活相当长的时间,为当地人所承受,要尽量学习他们的文化,既包括他们的语言、差异细微的种种习俗,也包括不能清楚言说的潜意识层面的种种内容。

第八,人种志研究是循环的。

在人种志研究中,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以及资料分析是循环和互动的过程。

从理论上来讲,人种志研究是没有完毕的,实践中的研究完毕往往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只能告一段落。

三、期刊网上用到人种志研究的文章
[1]胡迪. 权利视域下的班级空间.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03〕
[2] 刘云杉. 师生互动中的权力关系.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01)
[3]李松林. 论教学研究中的教学行为方法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4]王雅杰、刘美凤、吕金娇 .影响教师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因素的个案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07〔03〕
[5] 桑国元,于开莲. 基于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理论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5)
[6] 谢韦韦,杨辉. 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内涵、对象、方式与价值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年 (04)
[7] 宋兵波. 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视野与趋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
[8]法勒.上海有风险性行为与青年性文化的社会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5年(02)
[9]冯增俊.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民族教育研究? 2021年(01)
[10] 杨中枢. 教育人种志的认识论思考.?民族教育研究? 2021年(01)
[11]董平荣. 二语习得的语言社会化范式. ?外语教学? 2021年(06)
[12]王雅杰,刘美凤,吕巾娇. 影响教师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因素的个案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03)
[13]袁春艳,陈恩伦. 田野调查运用于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反思.?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01)
[14]白芸. 促进教育硕士生成性开展的培养策略研究:基于教育人种志视角.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年(05)
[15]余文武. 略论道德的民族性与民族的道德性.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03)
[16]肖发荣. “产翁制〞与早期社会组织演变. ?贵州民族研究? 2004年(02)
[17] 刘学惠,申继亮. 教师认知研究回溯与思考:对教师教育之意涵.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年(06)
[18]郑学燕,马忠丽. 课堂教学中教师作用问题研究:意义、走向与方法?甘肃高师学报? 2006年(04)
[19]李树培. 教师眼中的好学生. ?全球教育展望? 2007年(08)
[20]陈晓利. 潍坊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对心理安康的影响.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21年(06)
[21]雷俊. 浅议职高幼师专业美术教学技能的培养.?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21年(06)
[22]王万山、董磊明、陈跃刚. 江西省当前农村资金流向调研. 江西农业经济. 1998(01)
[23]陈向红. 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类型及处理.?教学与管理?. 2000(01)
[24]魏军、宋丽华. 体育教学过程的借鉴和思考.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21(01)
[25]王丹. 学校管理中选择性鼓励机制之构建.?华东师范大学?. 2021
[26]郭玲.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例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27]常永才. 试论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西南大学学报. 2021〔07〕
[28]宗圆圆. 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21〔04〕
[29]李育全,马雁. 公共空间下的地方政治秩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7)
[30] 桑国元,于开莲 .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02)
[31] 刘云杉. 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会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32] 张伟远; 蒋国珍. 人种志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杂志 2006(02)
[33] 徐辉. 教育人种志与比拟教育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全球教育展望. 2005(06)
[34] 周颖莹. 教育人种志浅探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3)
[35]桑国元,于开莲. 基于人种志视角的课堂观察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学刊 2007(05)
[36] 冯增俊.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民族教育研究. 2021(05)
[37] 张胜军; 马建富. 区域职业教育研究的意义、特征与方法. 职业技术教育2021(13)
[38] 喻浩. 教育人种志探析. 教育科学论坛 2021(10)
[39] 杜文军. 试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课堂人种志. 民族教育研究 2021(03)
[40] 邹扬; 黄欢. 解读教师智慧. 教师之友 2005(06)
[41] 周雪艳. 人种志方法在用户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05)
[42] 张培. 语言教学研究中的人种志——研究手段与研究原那么. 中国外语 2021(02)
[43] 金惠敏. 走向社会本体论——试论戴维·莫利的积极受众论.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1(03)
[44] 詹姆斯·法勒; 何美. 上海有风险性行为与青年性文化的社会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45] 周薇. 北京数字信息设施使用者需求分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04)
[46] 宋兵波. 教育改革研究的历史、视野与趋势 .教书育人 2021(15)
[47] 苗雪红.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 学前教育研究 2004(11)
[48] 周湉. 语言社会化角度的语用研究述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49] 艾琼. 从乡野的主人到城市的边缘人 .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50] 宋萑. 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04年
[51] 彭惠. 高中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 2021年
[52] 杜文军. 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 2021年
[53] 王南. 课堂冲突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 湖南科技大学硕士 2021年
[54] 杨华华.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55] 王瑾. 课程改革中教师合作的人种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56] 肖朝辉. 农村小学课间活动的学生文化探析广西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57] 吴潇潇. 私立高中英语教师身份的批判人种志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58] 金访. 中学生的学习自由及其影响因素.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59] 刘全国. 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博士 2007年
[60] 赵子涵. 学生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分析首都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61] 王茜. 想象与缺席清华大学硕士 2005年
[62] 陆静尘. 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06年
[63] 陈庄瑜. 高中新课程改革执行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64] 杨瑾假设. 幼儿同伴支配——服从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65] 何瑞菲. 安徽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安徽大学硕士 2006年
[66] 任慧娟. 3—4岁幼儿自发音乐行为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6年
[67] 沈晖. 课堂教学中的时机均等.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 2001年
[68] 张艳. 戴维·莫利的电视文化理论新疆大学硕士 2021年
[69] 博士. 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李卫英中央民族大学
[70] 苗雪红. 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 2002年
[71] 鲍小玲. 走向生活世界的本真交往:RICH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73] 蒋瑾. 社区青少年越轨行为及其再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07年
[74] 王洪明. 班级民主管理中的假设干问题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 2002年
[75] 郭渊. 法治意识视角探析中国法治建立. 东华大学硕士 2021年
[76] 李永梅.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及路径探索. 西南大学硕士 2021年
[77] 高月萍. 班级里的道德生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6年
[78] 黄慧.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下学校格局的冲突与妥协.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7年
[79] 张丽琴. 在场与缺席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7年
[80] 彭雪蓉. 合作学习小组互动的话语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6年
[81] 苏姗姗. 大学师生课堂交往的美学价值研究.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 2007年
[82] 薛国军. 重建教师信念:一位英语教师的自我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83] 孙兆风. 规训.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84] 陶李刚. 教育管理个人知识及其应用.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85] 俞巧燕.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eacher's Pedagogical Caring and Its Impact on Learners in RICH Education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86] 刘先芳. 合作与竞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2006年
[87] 夏翠君. 脱水之鱼—民工子弟学校话语中的边缘文化现象.浙江师范大学.硕士2021年
[88] 彭在在.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89] 马利飞. Building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Discourse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05年
[90] 钦凡.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L1与L2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的使用山西大学硕士
2021年
[91] 黎华. Why is the Girl "Invisible" as a Learner?--A Critical Ethnographic Study on an English Major Student's University Experiences 浙江师范大学硕
士 2021年
[92] 华超.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he Exploration of Authentic Learning Culture in RICH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 2021年
[93] 井祥贵. 教育研究的人类学根底哲思.?教育探索? 2021(03)
[94] 胡刚.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人种志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21(06)
[95] 艾春梅肖建平. 浅析我国教师实施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利与弊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03)
[96] 李庆. 幸福的“世外桃源〞——中学幸福教育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学位论文] 2021
[97] 金访. 中学生的学习自由及其影响因素——一种人种志的探索 [学位论文] ,2021
[98] 王华兰“城中村〞小学里的那个校长——校长道德领导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学位论文] 2021
[99] 苏燕. “凤凰树〞下的小学生学习社团——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学位
论文], 2021
[100] 苗雪红.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 ?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101] 张万峰. 在快乐中成长——后海小学文化管理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学位论文] ,2021
[102] 王南. 课堂冲突的教育人种志研究 [学位论文] , 2021 - 湖南科技大学
[103] 石军. 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新视角 .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1(05)
[104] 张伟远/蒋国珍. 人种志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 远程教育杂志- 2006(02)
[105] 刘云杉. 我是一个受教育者——个人在制度化的学校中南京师范大学 1999 [106] 黄慧.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下学校格局的冲突与妥协——一个艺术特色校本研究诞
生的人种志考察,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7]. 陈双, A Case Study of Mentoring in Facilitating a Novice Teacher's Development [学位论文] 2021
[108]. 杨华华. 学校规训话语的批判人种志研究, 2021
[109] 李永梅.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问题及路径探索 2021
[110]. 俞巧燕.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Teacher's Pedagogical Caring and Its Impact on Learners in RICH Education , 2021
[111] 桑国元/于开莲.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 (02)
[112] 张永祥. 教育研究中人种志、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之比拟 . 上海教育科研2021(05)
[113] 李晓红. 浅议人种志对教师课堂观察的启示新课程研究 2021(02)
[114] 冯增俊. 教育人类学未来开展展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02)
[115] 刘优良/谭诤论. 人种志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当代教育论坛?2007(23) [116] 白芸. 促进教育硕士生成性开展的培养策略研究——基于教育人种志视角 .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1(05)
[117] 王华美/于欣. 痴呆照料者心理安康与应对策略的跨人种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5(42)
[118] 秦霞. 探索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策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1(05) 四、这些文章用人种志研究研究了哪些领域?
主要用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些领域。

但应用最多的是在教育领域,因此形成了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分支。

如:教育学领域: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课堂教学文化研究:内涵、对象、方式与价值。

社会学领域:走向生活世界的本真交往;走向社会本体论——试论戴维·莫利的积极受众论。

心理学领域:痴呆照料者心理安康与应对策略的跨人种研究; 从1980-90年间Saunders 对赌场和赌徒进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

比方Saunders12个月追踪和观察2个赌徒团队的行为,通过参加赌徒会议,私人面谈,一些非正式的聚会等多种途径观察。

他总结并得出了一些广泛的结论:赌徒在戒赌恢复成正常人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赌徒承受转变并恢复,或者拒绝转变。

后来他的一些论文和观点也被用于一些研究赌徒戒赌心理治疗中。

经济学领域:江西省当前农村资金流向调研
五、详细分类
心理学:[117];社会学:[43][44][71];经济学:[16][22];教育学:其他剩余文献
六、综合评价
人种志研究的优点是:1、具备相近的资料和整体的、跨文化的视角;2、自然情境中进展,能提供详细丰富的生活画面;3、用跟踪式的资料收集方法,能了解真实情况,到达一定的深度;4、在研究方法上更细腻,更灵活,有弹性,容易获得新见解,形成新假设;5、在教育教学现场进展,获得资料更具真实性、适用性,费用相对较少;6、长期的参与观察,可以防止对研究现象认识的先入为主;强调互动,强调整体,以丰富的描述来提供事实,检验理论。

人种志研究的缺点是:1、由于是个案研究,难以作出准确的统计推论;
2、在研究数据的信度和研究结果的效度方面欠缺;
3、似乎是在写小说、讲故事;
4、存在研究者的主观偏见,需要进展专业训练;
5、观察、访谈记录比拟复杂,不容易量化,资料解释的主观性较强;
6、由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容易产生角色冲突、情感投入等伦理问题;
7、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我认为人种志研究用于教育学领域很恰当,正如上文所列出的优点,但它的缺点需要纠正,如可以多名研究者配合,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进展一样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结合起来进展分析,这样就可以减少研究范围的局限导致的不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