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三单元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件 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四页,共45页。
(2)首钢将新址选在曹妃甸,考虑的有利区位因素是( ) A.更加方便钢材(gāngcái)出口 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C.新址周围环境清新优美 D.接近原料产地,海运便利
第三十五页,共45页。
解析:第(1)题,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主要目 的是减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城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 高,虽也降低了生产性耗水,缓解北京市用水紧张的状况,但不 能彻底解决水资源紧张的矛盾(máodùn)。第(2)题,首钢新址选 在曹妃甸,主要是利用港口优势,接近原料地。 答案:(1)C (2)D
第三十九页,共45页。
(1)中国对美国投资主要分布在
第四页,共45页。
第五页,共45页。
[自读教材(jiàocái)·抓 基础] 1.主要影响因素(yīn sù) (1)自然资源和环境: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 等。 (2)社会经济因素(yīn sù):包交括通运输 、劳动力、 市场和(政shì府ch政ǎn策g)等。
第六页,共45页。
2.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第三十六页,共45页。
第三十七页,共45页。
考向一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命 1.以区域工业生产活动及相关图表资料为背景,考 题 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视 2.考查获取解读图文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 角 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十八页,共45页。
[例1] (2012·福建高考(ɡāo kǎo))下图示意“近8年来中国对美国 投资总额分布”。读图,完成(1)~(2)题。
技术等高新技信术息(ɡā化o xīn jì shù)的迅速发展。
第二十三页,共45页。
[读图思考(sīkǎo)·拓认知] 教材P70图3-2-6 此图的主旨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niándài)前后日本工业地域的变化, 从分析图例入手需明确以下问题: (1)“二战”后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哪里? 提示:“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niándài),日本工业地带集中在太 平洋沿岸,即主要集中分布在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 (2)20世纪60年代(niándài)以来,日本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20世纪60年代(niándài)以来,日本提出调整工业布局,实现多 极化分散的设想,在此设想实施后,催生了很多新工业区,出现了向北和向 南扩散的趋势。
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 钢 铁 厂 、
居民区
火电厂
第十五页,共45页。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的工厂,设置
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常年盛 化工厂、炼
污 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同时污水排放口远 油厂
染 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类 既有固体废弃物污染,又有大气污染的
型 工厂,设置在远离居民区及农田且是当 钢铁厂、火
A.寻找最优区位
B.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C.减轻(jiǎnqīng)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第二十八页,共45页。
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看出①~⑥不同工厂之间,上游工厂的 产品是下游工厂的原料,这说明不同工厂间存在着产品间投入与 产出之间的联系。第(2)题,据图乙可以看出某工厂生产所需元件 来自不同国家,形成工业的扩散(kuòsàn)现象。第(3)题,工业扩 散(kuòsàn),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的区位组合是为了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答案:(1)A (2)B (3)B
低 和能源消耗等。
运输(yùnshū)
②费扩用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
,提高利润,获得 生产成本
(3)问题:用地紧张(jǐnzhāng)、水电供应不足、
燃料规供模应效困益难等。
。 以及原料、
交通堵塞
第二十二页,共45页。
4.工业扩散
(1)出现时期:工业化后期。
(2)产生条件:现代
的交进通步运,输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和
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最小风频的上 电厂
风向
第十六页,共45页。
1.读“我国台湾部分出口(chū kǒu)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1)~(2) 题。
(1)我国台湾部分产品出口(chū kǒu)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
势主要是
()
A.低廉的工资
B.广阔的市场
C.先进的技术
D.通达的信息
第十七页,共45页。
第十四页,共45页。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应考虑风向,
应选择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与盛行风 水 泥 厂 、
向相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酿造厂
污染 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类型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 印 染 厂 、
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河流下游

酸雨
破坏环境
第三十页,共45页。
[跟随名师(mínɡ 工业s生hī)产·对解地疑理难环] 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而且(ér qiě)普遍,如下
影响
人类行为表所示:
结果
创造出社会财富,改变了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有利 合理利用资源、能源
深刻地影响了人与环境的
关系
对原料需求太多 不利
第 三 单 元
第 二 节
晨背关 键语句
理解教 材新知
把握热 点考向
应用创 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第一页,共45页。
第二页,共45页。
第三页,共45页。
1.歌诀法记忆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原料动力市场跑,廉价劳力素质(sùzhì)高。 政策环境运输便,最优区位效益好。 2.归纳法记忆工业集聚的意义 “一充分一加强一降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 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第三十二页,共45页。
[活学巧用·大冲关]
3.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 涉钢系统全部(quánbù)迁出北京。结合下图完成(1)~(2)题。
第三十三页,共45页。
(1)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其主要目的是 ()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抑制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pái fànɡ),推动北京城区环境质量的 进一 步改善 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资源、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十一页,共45页。
影响
人类行为
结果
固体废弃物污染
含有有害物质
高新 技术 产业
辐射污染
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导致 免疫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与环 境污
噪声污染
使人的听力下降,甚至耳 聋
染 美国“硅谷”高度危 地下水被污染,其附近湿
险的废溶剂等泄漏 地也受到危害
第二十九页,共45页。
[自读教材 1.有利影响 (jiàocái)·抓基础]
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
(1)工业生产对 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
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原出材。料
源(2)人类对资源、 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 的工业污染,并直接 。
能源
资源 等严重(yánzh(òzīnygu)án)
第二十四页,共45页。
[跟随名师(mínɡ
1.工业联系、工s业hī)集·聚解疑与难工]业地域之间的关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xíngchéng)工业地 域。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 其关系如下所示:
第二十五页,共45页。
2.工业扩散
第二十六页,共45页。
②一个知地识区的
影响。
和文化环境(huánjìng)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
政策环境
第七页,共45页。
[跟随名师(mínɡ shī)·解疑难] 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考 虑的主导因素不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划分为五种(wǔ zhǒnɡ)指向型, 其主导区位因素及生产特点如下表所示:
(1)工业发展早期: 往往原是料影(响yu工án业li区ào位) 的最重要因素。 (2)随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和 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3)现代社会:
市①场(s、hì技c交h术ǎ通n、g)劳动力素质、环境(huánjìng)标准已成为影响工业区位
的重要因素。
之间构成_产__业__链___
(yuánli ào)
产品
共用 基础设施 或出于 劳动力 成本的考虑,
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在一起
生产技术、市 场信息联系
如计算机网络
第二十一页,共45页。
3.工业集聚
(1)出现时期:工业化前期和 。 中期
(2)优点:
(zhōng
qī)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 电 子 厂 、 感
要求 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光器材厂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 服装厂、玩
城区
具厂
污染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 机械厂
程度 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城市的远郊区
钢铁厂、水 泥厂
距离运输或产
接近消费
石油加工厂、棉
品运输成本较
Hale Waihona Puke 市场布厂、汽车制造高的工业
厂等
第九页,共45页。
工业 类型 动力指 向型工 业 廉价劳 动力指 向型工 业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 择原则
需 要 消 耗 大 有色冶金(如炼 接近能源供应
能源 量 能 量 的 工 铝厂)、化学等 地 ( 火 电 厂 或
第十九页,共45页。
[自读教材 (jiàocái)·抓基础] 1.工业地域的概念 由于工业联系和 集聚的(作jí用jù,)效工应业生产在空间上便形成 (xíngchéng)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
第二十页,共45页。
2.工业(gōngyè)联 工系业联系
的方式
表现
产品联系 空间联系
依靠其他部门提供 原料 或 配套(pèi tà,o)部门
第八页,共45页。
工业 类型
原料指 向型工 业
市场指 向型工 业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 择原则
原料不便于长 甜菜制糖厂、甘
距离运输或原 蔗制糖厂、水产 接近原料 原料
料 运 输 成 本 较 品 加 工 厂 、 水 果 产地
高的工业
罐头厂等
市场
啤酒厂、汽水厂、
产品不便于长
家具厂、印刷厂、
[活学巧用·大冲关] 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wán chéng)(1)~(3)题。
第二十七页,共45页。
(1)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
A.产品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2)图乙表示
()
A.工业的集聚
B.工业的扩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地域联系
(3)图乙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
国为社例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国防需要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三线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
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西部大开发政策
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
解决就业
将工厂设在不盈利区
个人喜好
海外华人、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工业惯性
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保留 区位不合理的工业
第十三页,共45页。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xuǎnzé)的影响
(2)我国台湾部分产品出口(chū kǒu)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 )
A.技术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第十八页,共45页。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我国台湾出口产 品比重呈下降趋势的有鞋帽伞类和玩具运动品,这些产品的生产企 业均属于劳动力指向型,说明其丧失的竞争(jìngzhēng)优势主要是 廉价劳动力,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逐渐提高。 第(2)题,我国台湾出口产品比重呈上升趋势的有金属制品和精密仪 器,其中精密仪器上升的幅度最大,增长了一倍多,而精密仪器属 于技术指向型。所以,反映出其工业转向技术指向型。 答案:(1)A (2)A
工业
第十一页,共45页。
[特别提醒]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与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指吸引企业布局(bùjú)在某地的各种有 利条件,是多个因素。主导区位因素是指主要区位因素中对工 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只有一个因素。
第十二页,共45页。
1.社会因素及对工业区位选择(xuǎnzé)的影响(以我

重工业
水电站)
普通服装、电
需要投入大
接近具有大量
劳动力
子装配、包带、
量劳动力的
廉价劳动力的
成本
制伞、制鞋等
工业
地方
工业
第十页,共45页。
工业 类型
技术指 向型工 业
主导区 位因素
知识和 技术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 择原则
集成电路、 接近高等教育
技术要求 卫 星 、 飞 机 、 和科技发达地
高的工业 精 密 仪 表 等 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