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练习资料:2-3地表形态的变化.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主要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
构 造名实践意义 称
原因或依据
石油、天然 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 造”,最上为天然气, 中为石油,下为水
背 斜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符合力学原理, 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 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 1.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破坏, 风化作用 碎屑物残留在地 普遍
表,形成风化壳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 在干旱、半干旱
蚀柱、风蚀蘑菇 地区以及海滨
等地貌
地区作用强烈
“V”形谷、河湾、 流水 槽形谷等;溶洞 侵 侵(溶) 及钟乳石、石笋、河流影响地区
冰 川
堆 积
颗粒大小不分,杂乱 堆积,形成冰碛地 貌
高山地区 和高纬地 区
• 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了地壳 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 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 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 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 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
高三地理二轮练习资料:2-3地 表形态的变化
• 1.地壳的物质循环。 •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 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 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 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 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 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 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地形
限制因 素
平原 少
山区 多
线路密 度
线路形态

网状分布

呈“之” 字形
工程造 价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 此回答(1)~(2)题。
流 水 形成洪积
堆 沉 冲积平原 积积
沉积 山口和河 物颗 流的中下 粒大 游 的先
作 风 形成沙丘(静止 用 力 沙丘、移动
沉颗积粒,干及燥邻内近陆地
• 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 A.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 B.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 C.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 【例2】 (2011·山东)下图为我国北方某 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1)下列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及淤泥
• A.①④
B.②③
• C.③④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区
高原
山区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 狭窄的河漫 滩平原
洪积扇、冲积 扇和河漫滩 平原
原因
聚落形 状
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 多呈带 沃,水资源丰 状 富
地下 资 有势水 源肥平或 比沃坦地 较的,丰表土地水富壤,呈的带明条状显
•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D.①②
• (2)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 形成的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 【解析】 本题考查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以 及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第(1)题,甲处 地形为一缓坡,宜平整土地,以提高土地 质量;乙处水土流失严重,应修建护坡工 程;丙处为陡坡,宜种草种树,防止水土 流失,而不宜修建梯田;丁为沟谷,宜修 建拦土坝,以拦泥淤地。第(2)题,图中Ⅱ 处为一断层、Ⅳ为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侵 入岩,它们都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Ⅰ、Ⅲ处为沉积地层,主要是由外力作用 形成的。
• 【答案】 (1)A (2)D
• 【例3】 (2011·北京)下图为地处北纬 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 图。读图,回答第(1)~(2)题。
• (1)图中( )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 (2)该聚落( )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 图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 次是( )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向斜和背斜
B.断层、
•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 向斜
• (2)与下图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图2
•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地质构造、地理 信息技术及地形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具 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第(1)题,根据岩 层的褶皱形态及断层线可知,①、②、③ 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向斜、断层。 第(2)题,根据GPS的定位可知,点相距较 近时,说明骑行困难,为上坡路段,若点 较稀,说明骑行速度快,为下坡段,图中 从甲地出发开始,点间距较大,说明为下
•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切穿的岩层 判断,河流形成于距今2100万年后。①处 经历先沉积后侵蚀过程。根据图例,②处 岩层自下而上距今1.5~21百万年间的岩层 缺失。据图中河流流向,③处河流的左岸 为凹岸,右岸为凸岸,根据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的原理得出:③处河流的左岸侵 蚀,右岸堆积。第(2)题,可通过排除法选 择正确答案。由图看出,图中有的聚落分 布在断裂地带,由此判断聚落出现于断裂 产生之后;图中聚落坐落在冲积平原两侧 的高地上。河滩地势低洼,欧洲中部降水
•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 二、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 • 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 2.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的方法
• 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 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 斜。
• 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 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只要 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 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图A为背 斜,B为向斜)
• 四、板块边界与地貌
• 五、地壳变动过程的判读
•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 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 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 明显变化。
•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 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 褶皱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