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能力提升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溶液的浓度单元能力提升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考虑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可用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D.50℃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降温,则乙溶液先成为饱和溶液。

【来源】山西省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化学(带解析)
3.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化学(带解析)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来源】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临沂卷)化学(带解析)
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化学(带解析)
6.有w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要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溶剂的1/2 B.加入3w/20克的硝酸钾
C.蒸发掉w/2克溶剂D.加入3w/14克的硝酸钾
【来源】宁夏银川九中英才学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7.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8.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

根据以下信息:
(1)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2)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
(3)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Y代表丙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
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X析出的晶体一定比Y多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
【来源】【区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2℃时,A、B的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多
C.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11.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C.将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D.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 g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13.如图是A、B、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来源】2013-2014江苏省丹阳市、句容市九年级联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14.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时,3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80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15.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
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1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来源】2014届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十中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17.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2t℃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2t℃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2t℃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来源】安徽省淮北市淮海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18.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


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化学(带解析)
20.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是
A.B.
C.
D.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3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1.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A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点B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能达到饱和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化学(带解析)
22.根据下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D.把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来源】2012届北京市大兴区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带解析)
23.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东方中学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24.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

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来源】2016届安徽省桐城市三校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带解析)
25.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图甲中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省宁波卷)化学(带解析)
26.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带解析)
27.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
【来源】2015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2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C.从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推知,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分别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都逐渐减小,直至相等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一模)化学试题
2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卷(江苏连云港市)(带解析)
30.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
B .t 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t 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D .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即具有相同的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B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g
溶解度溶解度+100×100%,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乙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即具有相同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5g ,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g 125g
×100%=20%,所以没有25%的甲溶液,故不能用质量分数为25%的甲溶液配制溶质10%的甲溶液,符合题意;
D 、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同时等速降温,则乙溶液先成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D
【解析】
A 从图中可知,在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
B >
C 。

此项正确。

B 50℃时A 的溶解度为50g ,即在100g 水中可溶解50 gA 。

则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A 的饱
解析:D
A从图中可知,在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此项正确。

B 50℃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在100g水中可溶解50 gA。

则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A(溶解25 g)与溶剂(50 g)的质量比为1:2。

此项正确。

C因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可通过降温的方法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此项正确。

D当溶液由50℃降温至20℃,AB的溶解均变小,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以20℃为准进行计算。

但C的溶解度变小,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

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以50℃为准进行计算。

即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此项错误。

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的意义进行正确地判断。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所示图像可知,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均大于30g。

即: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二者都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所示图像可知,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均大于30g。

即: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二者都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30g,溶剂质量均为100g,因此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A正确;
B、要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相溶解度应小于30g。

根据图像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可以小于30g,但通常情况下(图中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30g,所以可以通过降温使上述溶液中硝酸钾溶液转为饱和溶液,但氯化钠溶液无法通过降温成为饱和溶液,选项B不正确;
C、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时,其溶解度大于30g,所以溶液中溶质仍为30g,溶剂质量为100g,二者的质量为3∶10,选项C正确;
D、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22g,所以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应为22g,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30g,所以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原溶液小,选项C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A、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
C、温度
【解析】
A、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但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故甲溶液不一定比乙溶液浓,错误;
B、将40 ℃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变小,错误;
C、温度大于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20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为30g。

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各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a的饱和溶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故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物质b的溶解度要更大,故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 a、b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6.C
【解析】
【详解】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
解析:C
【解析】
【详解】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Wg-y)×20%=Wg×10%,y= W
2
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
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x,(Wg+x)×20%=Wg×10%+x,x= 2W
25
g,故选项
采用的方法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W
2
(g)溶剂,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由B选项的分析,应加入2W
25
(g)的硝酸钾,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故选:C。

7.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解析: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A。

8.D
【解析】
【分析】
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说明甲和乙有一个是Z物质;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说明甲是Z;将
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说明甲和乙有一个是Z物质;甲和丙中有一种物质,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可通过升温达到饱和,说明甲是Z;将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说明乙是Y,丙是X。

据此解答。

【详解】
A、曲线X代表丙,选项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乙>丙>甲,选项错误;
C、t2℃时,分别将X、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选项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
解析: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C
【解析】
【详解】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3.1%,故A错误;
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
解析:C
【详解】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23.1%,故A错误;
100g30g
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相等,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物质w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t2℃时物质w的水溶液降温至t1℃,若t2℃时物质W的水溶液是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若不饱和,可能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能析出晶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mg,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解析】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13.A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故B正确;
C、t2℃时,A、C物质的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故B正确;
C、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A和C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AC。

14.C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