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译文】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
【出典】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注:
1、《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何当:何时,何日。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妆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3、译文1: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的弯月。
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译文2:
大漠里尘沙似雪,一弯如钩残月挂在燕山之上。
何时才能骑上快马,在清秋时节尽情驰骋。
4、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
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
相传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贺正值七岁,韩愈、皇甫湜造访,李贺援笔辄就写就《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洛。
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
李商隐作《小传》云:“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见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岁的李贺就已经誉满京华与李益齐名了。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十八岁岁左右,即已诗名远播,元和三、四年间(公元808~809年),李贺写《雁门太守行》谒韩愈[14] ,又闻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
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
当时,服丧“务必以三年全期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
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
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
尽管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春,十九岁的李贺离京返回昌谷,作《出城》,当年十月间,再次西入长安。
经停洛阳,韩愈、皇甫湜到访慰藉落第之人,李贺作《高轩过》答谢。
十月十四日,李贺在洛阳仁和里坊的宅院中,与前辈话别,作《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当年回到昌谷。
大约因其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韩愈为之推奖,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
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为官3年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
个人生活虽不如意,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但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大获丰收。
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清姚文燮语),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他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唐代文坛的杰出地位,应该说主要是这一时期写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镇割据的黑暗现实,多所针砭;对下层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
在艺术方面,他的诗调高气峻,或如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丽璀璨。
在想象的奇特、构思的精巧、语言的精辟等方面,极富独创性,在中唐别树一帜,有开拓之功。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
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常用鬼意象: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余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们目为“鬼材”、“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
在李贺笔下的鬼魂世界中,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有刘彻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有冷雨中的秋坟鬼唱,恨血千年。
5、李贺的《马诗》共23首,这是第5首。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而这首诗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李贺的二十三首咏马诗,全都写马,以短小的篇幅,勾勒了马的形象。
例如“其二",写马在腊月雪天“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表现马的吃苦精神,“其三”写项羽自杀后他的乌锥马对英雄的思念:“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其四"千里马在遭遇很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美好的素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其二十三”则嘲讽封建统治者弃置好马,而只养一些无用的“肉马”。
这些马诗,其实都是托物咏志,写物抒怀之作,通过对马的吟咏,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或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不爱惜人才,或寄寓自己希望得遇明主的情思。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十三首》是直抒胸臆,此诗则
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6、戈壁、黄沙、风雨、烈日,挡不住唐人的马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但唐人还是去了,去的那般坦然,那般从容。
大漠无涯,雪,却是依旧地下,大漠的雪花,生平第一次目睹粗犷、壮阔,唐人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呵!好美的雪!是的,或许大漠不是这唐人心中理想的归宿,他有自己的仕途追求,他有自己的官场之梦,这无可厚非,他是文人,他渴望平步青云,但他现在在大漠,在大漠之中,微笑!是的,或许风雪不是这唐人心
中所向往,他同别的诗人一样,爱花爱草,爱池鱼,爱飞鸟,但他现在在迎着孤雪,在鹅毛大雪中微笑!
7、月有阴晴圆缺。
深邃的夜空中,星繁或星疏,都掩不住月新月满洒落人间的光华,引得诗人才情大发。
此时,你眼中的明月便因之而生动传神。
看那新月弯弯,你会想到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还是会脱口而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更带给你一种平沙如雪、弯月当空的旷远意境。
日夜更迭,月渐成半。
吟诵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你看到了一幅月映清江逐水流、人随船行观山月的幽雅画面,是否会有一种静月优美,动影更甚的感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的是苏州江枫桥畔的上弦月,你会感到一丝莫名的苦闷和惆怅,懑于胸而一时之间挥之不去;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刻画的是洛阳惠林寺幽夜的下弦月,你会悟到诗人夜籁俱寂、隔窗赏月的那一份喜兴,自己的心儿也随之飘忽于山寺明月间不想回顾。
光阴天天过,月月都有月圆时。
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当这可人的圆月形象纷纷跃入眼帘,
你会觉得身边清辉遍洒,大地明朗,仿若当头,兴致盎然。
四季变换景不同,春夏秋冬月与共。
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带给诗人宽广的想象空间,绵延不绝地来感动我们的思想,充盈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在那些经典的咏月诗中陶醉;让我们活在精彩的当下,在那些美妙绝伦的诗情画意中怡然。
春光明媚,大地复苏,草青青,百花放,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抽空偕三两好友春游,可以观山色,赏月影,体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美好情致。
夏日炎炎,到了夜晚,始有村野微微凉风吹来,可以摆几碟小菜,与月对饮,稻花香里听鸟鸣,闻虫吟,品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田园丰收的融融意境。
秋色浓重,乡野遍染,寂寥无奈时最适宜出农舍,行稼地,悠悠间找寻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那一份清新与恬淡,心情顿觉释然、坦然。
北风萧萧冬来到,虽万物瑟瑟,但明月依旧清朗,此刻不妨居于所,翻书页,想象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的宁静淡远,炉中暖暖红火与山间冷冷白雪相映成趣,别具情调。
8、月光是渗透在人类灵魂里的一种液体,汩汩地流淌,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光明与清新。
她清辉漫撒,均匀地温馨营造诗意的栅栏,
让疲惫的身心得到淋漓的掩蔽和舒展。
就像母爱无私、博大而深邃。
可是,又有谁留意过月光的家园?在无友的夜晚,感念月光的恩泽?今夜此时,无人沉眠。
因为电灯太亮,电视节目太具备煽情的功能,而现代人又忙于生存和享乐,刺激大脑的方式又如此之多。
总之这所有所有的一切割断了人与自然的很多桩姻缘,其中包括人类与月光的姻缘。
在那这亮如白昼的夜晚里,我们的脚步总是那么坦然。
月光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已越来越被人们忽视。
记住且钟爱月光的人有一种是诗人。
诗人热爱自然的一切,因而诗人把月亮作为精神的宗教顶礼膜拜,在思念故乡时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思念亲人时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孤立无援时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在狂歌曼舞时说:“举杯邀明月”,来它个“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月光无处不成为诗人灵感的闪光,情绪的宣泄和精神的图腾。
还有一种是异乡人。
在异乡,一弯残月勾住你的心魂。
而老家,总习惯在窗口,用一棵很神的树,挑起那弯残月,等出门人。
异乡人蜷缩在孤独寂寞中,月光和风同时捎来问候,他总会梦见老家屋瓦上铺满了一层月光的金子,梦见黄牛在月光下反刍着永恒。
尊敬且崇拜月光的人毕竟是存在的。
包括像我一样既不是诗人,也有幸不是异乡人。
不管现实多么偏爱太阳的恩惠,多么迷恋灯影下纸醉金迷的忘情,但月光作为宇宙间最亮的灯,让一切清洁的人和物在她的家园里,静静地休憩,并为迎接一轮喷薄的日出而养精蓄锐。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空也更加多彩明亮了。
月亮也会慢慢地圆起来,亮起来,给思念的亲人捎来安慰。
9、初次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戈壁这样的地方。
风沙,红柳,四脚蛇,马,勒勒车——给了我无尽的想象。
戈壁就这样走进了我的思想,我不止一次地想到过那里的天地万物将是怎样的壮观景象。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是最早接触涉及大漠和马儿的诗歌——似乎那个地方总是和寒光铁衣和沙场征战和罡风烈焰分不开。
苍茫的空旷的沙漠,猎猎的旗帜和飞扬的沙雨,寒冷的辽远的笛声,悲壮而振奋的号角和胡笳,戴着面纱的楼兰姑娘,奔腾的马群和沉默的骆驼队,等等。
再以后,“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益完美着我的诗意想象。
汉魏风骨和边塞雄风,血和火,梦和泪的现代诗性叙事,以及后来读到的昌耀诗歌和周涛散文,
还有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以那种刚劲柔韧浪漫并存的美使得我向往着戈壁大漠,想象着远方,期待着长大后的行走。
甚至,我想象着更遥远的一种行走,在那些我没有到过的远方的远方,一定有更多我所不知道的神奇的东西在那里等着我。
那样的行走,是心的追寻。
10、自重庆江北机场到兰州中川机场,下得飞机,走机场高速,但见这一片光秃间或点缀了一点绿色植被的山脉连绵不断。
在我看来那灰白黄的山丘很有性格,我想伸手去触摸,去感知那是石头的硬还是黄沙的软?
我知道,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千年风吹雨打的杰作。
而人定胜天的"刨食”,让这些山丘的脸面变得坑坑洼洼、千疮百孔也显而易见。
风在吼,马未叫,游轮嘶鸣不绝入耳,黄河在咆哮,奔流不息...... 这条穿城而过,气势恢宏的大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今夜,我伫立在黄河第一桥边,思绪万千。
夏至的兰州城,黄河的风依然在吹,我有些凉意。
但耳畔不时回响曾经刻在我脑中的诗句,让我又有莫名的”英雄气慨”在激荡。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西北,除了这粗犷、豪气干云,亦不缺婉约与柔情,就正如这里的国槐。
国槐树势优美,树干端直,树冠大,树型古朴典雅,春季新叶滴翠,花蕾放香,盛夏遮荫爽人;秋季叶片晚凋。
国槐是吉祥、幸福、美好的,也正如这里的女子美丽、漂亮、善良。
西北,是男子汉的,就一定要走一走,看一看。
说好了,我与你相约。
11、一生中,脑际里无数次呈现一个画面,一位长发飞扬的女子,立于大漠深处,任狂风无情地鞭打,任沙尘把心骨穿透,任烈日炙烤,任沙石褶皱。
此时,无关风花雪月,无关世事尘嚣,只想,听马蹄声声,看浩瀚苍穹。
我想我的生命肯定是属于大漠的,灵魂也是大漠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踏清秋。
”也想,我是大漠深处的一粒沙,无论是在漫天沙海,还是在残垣断壁,我都以雄浑、静穆的姿态,与蓝天、夕阳融为一体,烟波浩渺,如画如梦,我用生命的一种厚重、一种淡泊,书写人生的苍凉和悲壮。
我是大漠旷野的那缕长风,自由地在你心中穿行。
我舒展着相思,摩挲着你的温情,呼唤着你的爱抚,宣泄着对你的钟情,幻想着与你的相逢。
你伸出手臂,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让我幸福得近乎颤栗,让我感受到有你的天涯,才是生命不灭的永恒。
我是沙漠的胡杨,我是沙漠里的骆驼,我是沙漠高空里振翅飞翔的雄鹰。
我是芨芨草,我是古城堡,我是烽火台,我愿意把自己交给大漠,让美好的记忆刮起一骑红尘。
叮咚琴瑟,踏歌大漠。
我听到,驼铃划破天宇的辽阔,驱走一袭无端的寂寞,洒下一片清澈的月色。
我看到,梦中的白鸽,从容地飞向那潭魂牵梦系的湖泊。
走进大漠,雄鹰盘旋在峰巅刻写生命的海拔。
所有的荣光和梦想不诉沧桑和繁华。
明月和黄花,静默成一丛丛火树银花,那是我对你深深的相思和牵挂……
大漠,风骨何方,精魂何在?在我的诗里,在我的梦里,在我的心里。
我用赤血豪情,舞尽天涯。
我是属于大漠的,亲爱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我躺在你的臂弯里,脸偎依在你的怀里,我们就那样静静地,默默地,不说话,让我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童话里微笑着离去……
你一定要把我埋在大漠深处的一棵胡杨树下,做个标记,每年初秋,希望你来看我。
1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大唐诗人岑参以其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边塞沙漠瑰奇壮丽的雪景,但不免也有几分萧瑟和凄凉。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之美,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越来越被人们喜爱。
天像一块偌大的碧玉,沙漠像一匹精美的绸缎,湖水像一方王昭君用过的明镜。
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兴奋不已,就想立马高歌一曲。
我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里,喜欢上了这里的辽阔、洒脱和宁静,喜欢上了这里的白天、黑夜和五彩斑斓。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仿佛都流溢出极其炫丽迷人的异域风光和浪漫色彩。
沙漠,深沉,宽阔,柔美,好像没有任何杂质似的。
没有城市的噪音和污染,也没有闹市的高楼林立,就是一片无垠的黄色在流淌……黄色的背景,黄色的日光,黄色的海波。
此刻,浩瀚的沙海,明珠般的湖泊,挚诚古朴的原住民,是自然环境与人类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偶尔看到零星独立的骆驼草,还有那化石一般的胡杨林,金灿灿,明晃晃的,就像一位位婷婷玉立的金发美女,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美得让人发出一声声惊叹。
沙漠的日出和日落,美得让人不忍离去,美得让人想赶快用镜头留下那美丽的分分秒秒,留住天边那最初或最后的一抹红色。
沙漠中心地带,很少能见到植被,仅能生长一些红柳、骆驼草等
耐旱植物。
风一刮起,就只会看到四处飞扬的沙尘,甚至有沙丘在不停地暗暗移动。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偶尔可见成群结队的骆驼在茫茫沙漠上艰难行进,那也是沙漠地带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芜绝人烟,风吹石头跑”,曾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今,当我们行走在沙漠之上,也随处可见美丽的风景:成片的白桦林,笔直的白杨树,长长的林荫道,还有让人惊喜的粼粼波光,湖上亭台楼阁,湖边杨柳依依……这里戈壁、沙漠、湖泊,生长着胡杨、芦苇等多种沙生树木野草,构成戈壁沙漠地带中的“绿色走廊”。
“走廊”内外,林带之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流水潺潺,绿洲相连,为“瀚海”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干旱、荒凉、缺水的沙漠景象大不一样。
送走了迷人的晚霞,夜幕给沙漠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戈壁沙漠,在柔美的月光照射下,显得楚楚动人。
此刻此景,让人自然想起“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绮丽美景。
如果说白天的沙漠像一位城府极深的男子,那么夜晚的沙漠更像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子。
一种久违的多么奇妙的感觉啊,夜晚的戈壁,让人如此沉醉痴迷……(曹矞)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穿梭在北方的大漠里,则到处都是光秃秃,坦荡荡的,一望无际的沙丘。
如果说烟雨的江南是千娇百媚的大家闺秀,那么漠北则是粗犷豪放的汉子。
大漠里的空旷,
让人呼吸到得是一种激昂。
就连它特有的诗行——骆驼,走出来的都是挺胸昂首的豪迈。
在这里,学不会半点遮掩,只有豪放。
飞沙走石的脾气耍上来,谁都得退让三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捧一把流沙,端详真实的自己。
把大漠揽于怀中,望见的是月亮简单而残缺的娇媚,留下的都是风沙中骆驼无畏足迹。
14、灯火阑珊,星空寂寥。
在这样一个夏日的夜晚,我和你不期而遇,如巨瀑,飞流直下,猝不及防地兜头浇向我,让我奢侈地阅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