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0160312g
必修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导致内环境各组成部分不断发生变
正常的生理功能
• 生物学功能相对恒定
化
• 内环境稳态失衡可能导致生物体
• 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各
出现疾病
组成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总
体保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稳态对
维持生物体正
常生理功能的
具有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对
生物体能量代
谢和物质代谢
的顺利进行具
必修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01
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定义与特点
内环境稳态是指生物体内环境各组成
部分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恒定
内环境稳态具有动态平
衡的特点
内环境稳态是生物体正
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 物质成分相对恒定
• 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不断进行,
• 生物体需要稳定的内环境来维持
• 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 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调节生物体的内分泌功能,维持内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环境稳态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Tencent Docs
• 神经系统可以精细调节内环境稳态,适应生物体的生理需求
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过程
•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影响生物体的生理过程来调节内环境稳态
•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影响生物体的细胞膜通透性来调节内环境稳态
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 体液调节可以长时间维持内环境稳态,对抗内外环境的干扰
• 体液调节可以广泛调节内环境稳态,适应生物体的生理需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状态,包括体温、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对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阐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
首先,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对细胞功能和器官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
通过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酸碱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温度平衡等重要参数,确保细胞和器官系统能够在恒定的环境中正常运作。
只有在稳态下,各个器官系统之间才能协调工作,保持正常的代谢、免疫、排泄等生理功能。
其次,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内部环境的突变或长时间的不稳定状态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和病理状态。
例如,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和代谢速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伤。
当酸碱平衡失调时,会干扰基础代谢和细胞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内脏衰竭。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代谢异常等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
再次,内环境稳态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体温下降的初期,人体会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体温,以维持稳态。
这包括神经调节、代谢调节和体温适应等反应。
通过这些机制,人体能够保持合适的体温,从而预防和抵御寒冷环境对身体的损害。
同样,在血糖浓度升高的情况下,人体通过胰岛素等调节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以维持稳态。
当这些调节机制失灵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
因此,通过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
最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主要通过自动调节机制来实现。
这些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生物化学调节等。
神经调节通过传递神经信号来调控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参数。
内分泌调节通过释放和调节激素来调控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生物化学调节则通过维持酸碱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维持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体内环境的状态,保持其相对恒定。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1. 维持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能够提供适合生命活动进行的稳定环境,保证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 保护稳定性:内环境稳态可以防止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机体产生过大的影响,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损害。
3. 协调机体功能:内环境稳态能够促使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保持相互协调的状态,各种生理活动能够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
4. 提供适宜条件: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适宜的条件,使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和能量转换。
这种稳态能够保证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的平衡,维持细胞内的稳定环境。
5. 维持健康: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对内环境稳态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机体功能的异常。
总的来说,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它保证了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供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 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 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 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 境组成成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 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 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 渗透压 • 酸碱度 • 温度
在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每种成分都加了一个约 字,或者是有一个波动的范围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 渗透压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 酸碱度 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 温度
也有一个波动范围 动态平衡 机体调节实现的
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为什么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能保持协 调一致? ①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 系统的调节。 ②坎农的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③公认的解释: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养料
O2 CO2
D
E
废物
F
循 A 环 系 统 C
,
B
细胞
1.虚线框内的部分总称为 B代表 ,C代表 2.图中D代表 系统。
,其统, F主要指
3.正常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
组织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血管静脉端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 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 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 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 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 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 的
结论: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处于动态平衡中。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 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鸡蛋清 黄瓜匀浆
缓冲液
讨论: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 说,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 冲液?
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 来水的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 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 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 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 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 pH变化明显。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 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 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 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 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 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完成寝室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过程:导课: 请同学们根据调查给予的表格---体温的日变化规律,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学生回答: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体温日变化的调查,内环境PH的变化,内环境的渗透压,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的分析,说明内环境处于动态平衡中。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稳态概念。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教师强调:(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机体是如何通过调节作用实现内环境的稳态的呢?下面我们以血浆PH的调节为例来分析。
得出结论: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发生作用的结果。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让学生看课本P8相关内容,总结出稳态调节机制发展历程:法国:贝尔纳----神经调节美国:坎农——神经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过渡: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例 1.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 有关分析不 正确的是( .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 B 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 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
【触类旁通】
内环境稳态反馈调节,当一个反应背离了理想状 态,就会引起一个与之相反的反应机制(如下图):
①压力或干扰使得内环境偏离适宜的稳定状态
【变式训练】
1.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 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 没有直接关系的选项是( )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1.人体内环境中的血压、血糖浓度等的参 考值都有一个范围,这说明什么?
提示:人体的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 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 循环系统 和 主要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等。
稳态并不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 稳态内 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 涵 内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调 主要调节机制。其中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 稳 节 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 态 机 节,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必须依赖免疫系统 调 制 发现并清除 节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
②第二次是为了避免残留的NaOH与 缓冲液混合后,使结果不准确。 ③第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 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 并严格控制滴数。 (3)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 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ppt
生活方式
工作强度、作息规律等因素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 健康保障
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生命延续
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正 常进行
3 疾病诊疗
内环境稳态与疾病的关 系及诊疗
结论
内环境稳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应该并且必须付出足够的关注和努力。
饮食不规律
摄入营养过多或过少
环境污染
油烟、化学物质的侵害
紧张情绪
压力、情感对内环境的影响
内环境稳态的恢复方法
1
营养调节
科学饮食,调节体内营养平衡
2
运动保健
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机能
3
心理疏导
放松身心,缓解精神压力
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因素
生物周期
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影响
光照辐射
黑白颠倒,四季变化对人体的 影响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内环境的稳态尤为重要。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1 物理学意义
内部平衡状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维持
2 生理学意义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作用
水分平衡
维持体内水分含量的稳定
代谢测控
保证新陈代谢稳定进行
体温调节
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体温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因素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vera
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 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1)×; (2)√; 3)×; (4)√。 2.选择 (1)D; (2)D;(3)D。 3.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一种有毒的代 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 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 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基础题 1.D。 2.C。 3.D。
4.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
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 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
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
拓展题 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 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 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 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
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
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
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 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 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 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 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 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 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 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 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 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血浆 淋巴
12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推测:稳 态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稳态 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清除异物 、病菌等影响稳态的因素—它也起重要14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稳态失调的病例:尿毒症、糖尿病、高山 反应、高烧、腹泻、酸碱中毒等。 血糖过低和过高分别出现低血糖和糖尿病。 血钙过低→佝偻病等。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15
P9
思考与讨论提示
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恶心。正常体温
是生化反应最适温度,高烧影响酶活性,导致各
种反应出现紊乱,使机体功能异常。应采用物
理方法或药物来退烧。
2. 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此时内环境的
水较多地渗入细胞,造成肿胀,使细胞代谢紊
乱。出现疲倦、不适、恶心、厌食、皮下
组织肿胀等症状。
24
血浆的PH:7.35-7.45 体温:约37OC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
8
(一)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稳态的特点:
(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 动态变化;
(2)不同个体有差异。
9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 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9
A D
2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 功能受损情况的指标,转氨酶存 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肝脏发 生炎症,转氨酶即从肝细胞释放 到血液中,所以肝脏病变可引起 转氨酶升高—>肝炎。
第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恒定的条件下,机体的体液组成和维持各种生理参数的平衡状态。
这个状态对于人体内部的正常运作和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为机体的各个系统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只有保证内环境稳态,才能更好地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
首先,内环境稳态可以维护机体的正常代谢。
人体代谢是指机体在生长、发育、运动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需要通过体液进行传递和调节。
在内环境稳态下,人体的体液成分和浓度保持稳定,这样就能够确保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
其次,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也非常重要。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病原体、维护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
只有在内环境稳态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才能够正常运作,从而有效地攻击入侵的病原体。
如果机体的内环境不稳定,免疫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会使人体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
内环境稳态对于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机体的神经系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内环境稳态可以通过一定的调节和适应机制来确保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如果内环境不稳定,机体就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失调的情况,从而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作和健康状况。
此外,内环境稳态还能够维持人体内部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确保机体正常运作。
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对于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非常重要,如果内环境不稳态会使得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运作和健康。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物学过程和健康状态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内环境的稳态,我们需要注意饮食、作息和心理调节等方面。
在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方面,我们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保证人体营养摄取的均衡。
在压力和情绪控制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缓解精神压力和情绪问题。
在总结上述所述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能够有助于保持人体的内环境稳态,让我们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人生。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
稳态概念的新发展:
稳态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普遍存在稳态现象
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 器官水平存在血压、心率的稳态, 宏观水平存在种群数量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等。
结果 参考值
165 ↗ 20 37 71 9.0↗ 4.0 2.05 ↗ 8.69 ↗ 3.30 ↗ 4.91 ↗
0-40IU/L 0-40IU/L 0-50IU/L 60-80g/L 3.9-6.1mmol/L 3.6-7.1mmol/L 0-2.26mmol/L 2.33-5.69mmol/L 0.77-1.94mmol/L 0-3.38mmol/L
为什么每项指标的正常值不是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呢?
健康人体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
我们把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内环境的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 稳态。
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 定的状态。
回顾思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内环境? 2、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 的吗?
晏学飞 · 著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讨成论员:不同同上一6的h午个人人体在温上一1变0午日h化内有的何中体1异2午温h同变?化下有15午何h 特点傍?18晚h
晚上 21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37.1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一个变化范围,但一般不 父超亲过1℃。36.8不同年3龄6.、8 性别3的7.人1 的体3温7.3虽有微3小7.1的差异3,6.9 但一般不超过1℃。 自己 37.1 37.1 37.4 37.5 37.3 37.1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
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
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展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
几乎所有人生活中都亲历过诸如发烧、腹泻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1)“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的实验操作;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操作。
原创3: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结果
在滴加少量的HCl和NaOH后,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 料的pH变化不一样,即自来水的变化明显,而缓冲液和生 物材料的pH变化则不明显。
结果讨论
⒉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pH=7的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和Na2HPO4 , NaH2PO4 水解呈酸性,能中和碱溶液中OH-;而 Na2HPO4 呈碱性,能中和酸溶液中的H+。所以缓冲液 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溶液中pH的稳定性,而水则无这 种缓冲能力。
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注意: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食物、 水和无 机盐
CO2 O2
未被吸 收的物 质 尿素、 水和无 机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基础
问题:从表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个 温度范围内变动,变化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 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体温有年龄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体温有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
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一样都处 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而这种平衡都是通过机 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 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 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 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作为诊 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 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 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 因组织坏死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 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强调: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変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机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呢?阅读教材第8页,参考图1-4,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変化有何异同?
(3)将体温変化情况与当地实际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并强调体温、渗透压、PH值是动态平衡的,一旦打破这平衡,就会造成机体的不适应,严重时就会危及生命。
接下来我们看第7页的问题探讨。
3、各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后收集整理所有意见,形成最终教案和讨论成果,复印一份,交教研室备案。
4、该备课教案作为校本研修重要成果报送。
150~220
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应机体的健康状况?
资料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资料3: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腎功能的一项指,当腎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內环境稳态被破坏。
资料1: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気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0. 7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 6
mg/dl
6~23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共35张PPT)
碱性食物
海带、蔬菜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 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 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 下,机体能通过 缓冲物质 使pH稳定在 一定范围内。
二、实验材料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 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 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 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 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 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复习:
血浆 淋巴
组织 液
组织 细胞
外 消化系统
循
界 营养物质
血浆
环 境 呼吸系统
环
中 O2、CO2、H2O
的
系
组细 织胞 液内
液
物 皮肤,泌尿、排泄系统
淋巴
质
水、无机盐
统
尿素、尿酸
2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 换,会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体温动态变化过程)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问题:
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 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红细胞吸水胀破
问题: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 态平衡中。
内环境的PH是否也处于 动态平衡中呢?
酸性食物
豆制品
酸奶、水果
P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
食物、水 和无机盐
未被吸收 的物质 尿素、水 和无机盐
CO2
O2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 起稳态失调,例如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 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体
消 循 食物 化 营养 营养 物质 系 物质 环 统
空气 呼
体
淋巴 血浆
代 谢 终 产 物
组织 细 液 代谢终产物 胞
CO2
腹泻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 不补充盐,内环境_________ 渗透压 会变小。这 样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__________ 渗透作用 吸水膨胀 , 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____________ 进一步导致细胞____________ 代谢和功能 紊乱。严 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 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 。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细胞代谢包括众多反应,完成这些反应 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正常血糖含量和含氧量:机体的能量保障 (3)适宜体温和pH: 适宜酶发挥作用 (4)正常渗透压: 维持细胞形态与功能 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代谢紊乱。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结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 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D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小结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 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 重要性 》
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 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② ___组织细胞 ;④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 组织液 ①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血浆 ③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___________; 淋巴液 ________ 。(2)以上① ﹑ ③ ﹑ 细胞外 液,它构成了体内 ④合称_______ 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内环境 。 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材 料 生 物 材 料 图示 结果 在一定的范围内, 无论滴加盐酸还是 NaOH溶液,生物材 料的pH均保持相对 稳定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 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 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D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 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 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 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 态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 受到威胁 5.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 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 系的是 B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 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会 使呼吸加快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分析:
材料 图示 结果 滴加盐酸后,自来水 pH逐渐减小;滴加 NaOH溶液后,自来水 pH逐渐增大
自来 水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分析:
材 料 缓 冲 液
图示
结果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 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 溶液,缓冲液的pH均 保持相对稳定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说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感冒发烧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 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 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 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 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 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 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 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 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应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 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37.1 ℃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看一看 我们一起讨论后,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 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4.尽管昼夜温度波动很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17 1.9
14.6 223 217 179
问题1
项 目
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 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反映肝功能
反映肾功能 影响多种器官的 功能 影响心血管等结 构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转氨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问题2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 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人体体温一天的变化曲线
同一个人体不同的时期体温也不相同,但一般 不超过1°C
举例:
•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外,还有渗透压、 酸碱度,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处于动态 平衡中呢?请举例说明。 • 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 太咸就喝多水等。
正常形态的红细胞
红细胞吸水胀破
问题 探讨
项 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测定值
ALT CRE
BUN GLU↑ TG↑ TCH
单位
IU/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60~110 50~200 150~220
参考范围
项 目
转氨酶
肌酐 尿素氮
0-45
0.5-1.5 6.0-23.0 60-110 50-200 150-220
(1)正常机体内
血糖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环境中各种化学成 分保持动态的相对 稳定 (2)不同个体之 间存在差异性
讨论3 从化验单上看,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 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 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 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 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 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 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为 什么呢?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 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 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不同变化,定 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 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调节能力有限 稳态失调 外环境变化剧烈
生病
P9 思考与讨论-----⒈你有过发
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 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 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 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 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 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 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 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1)肌酐含量超标——表明肾脏的排泄 功能有障碍。 (2)血糖含量超标——可引发糖尿病。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 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等。
(一)稳态的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稳态的特点:
(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高原反应 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 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这是因 为高原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易造成 体内缺氧。 说明:外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势必 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空调病
• 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
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
• 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 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 乱; • 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 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 • 低温环境会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 使关节受损,导致关节痛。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 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