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相互作用
●不能与维生素B6同时服用,因维生素B6乃氨基酸脱羧酶的辅基, 能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化成DA
2.左旋多巴的增效药和其他药物
发病机制 ●胆碱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 临床症状 ●智能减退、情感和行为异常 临床药物
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
阿片类镇痛药
特点
1.吗啡(morphine)
抗癫痫药
1.苯妥英钠(dilbtin) 癫痫的分型
1.全身性发作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短暂的意识丧失,儿童多见,发作时间约30s ●肌阵挛性发作:单侧肢体肌肉抽搐 ●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意识丧失,僵直抽搐,持续约几分钟 2.局限性发作 ●单纯性发作:无意识丧失,持续约1分钟 ●综合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影响意识,伴有伸舌、摇头动作 3.癫痫持续状态:持续大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1.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 ●双香豆素、肝素、甲磺丁脲 2.竞争肾小管分泌载体 ●呋塞米、甲氨蝶呤、青霉素
2.其他NSAIDs
抗痛风药
不良反应
●常见头晕、嗜睡、乏力和记忆力下降 ●静注过快时可引起呼吸和循环抑制,严重中毒可致呼吸和心跳停止 ●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失眠、焦虑等) ●驾驶员、高空作业和机器操作者禁用
2.其他药物
二.巴比妥类
特点
●剂量依赖性,具有麻醉作用,无抗焦虑、中枢肌松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加速自身和其他药物代谢 ●易发生耐受性、依赖性,反跳现象和戒断症状严重,有后遗效应 ●弱酸性,中毒时可碱化尿液(静滴NaHCO3)加速消除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帕金森综合征 ●用药2-3周才显效,1-6月后获得最大疗效 ●改善肌强直效果优于肌震颤 ●对氯丙嗪引起的无效 2.肝性脑病(肝昏迷) ●伪递质学说:急性肝功能衰竭→苯乙醇胺、羟苯乙胺增加→取代NA ●DA在脑内转变为NA,恢复CNS功能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厌食 ●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精神异常:焦虑、恶梦、不安,可发生精神错乱,与NA增加有关 ●开-关现象:突然多动不安,继而出现肌肉强直致运动不能
药理作用
1.抗焦虑:小于镇静剂量即可显效 2.镇静催眠 ●延长NREMS第2期,缩短SWS期,对REMS影响较小 ●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3.抗惊厥和癫痫 4.中枢性肌松作用
临床应用
●焦虑症、失眠症(首选) ●抗惊厥: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药物中毒等惊厥 ●抗癫痫:静注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 ●大脑麻痹、脑血管意外或脊髓损伤所致肌僵直,也可缓解肌肉痉挛
药理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 ●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发挥作用 ●口服100mg→镇静、淡漠、诱导入睡、控制躁狂、消除幻觉妄想 2.镇吐 ●小剂量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的D2受体,大剂量抑制呕吐中枢 ●对前庭刺激(如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 3.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可降低正常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4.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可增强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的效用 5.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α 受体→降低血压 翻转肾上腺素效应 ●阻断M受体→口干少汗、视力模糊、便秘、排尿困难 6.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增加催乳素分泌 ●阻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
●Ⅰ型(阳性症状):幻觉、妄想、躁狂、思维紊乱 ●Ⅱ型(阴性症状):淡漠、意志减退、主动性缺乏
作用机制
●发病学说: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和5-羟色胺学说 ●脑内多巴胺通路 1.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与精神活动相关 2.黑质-纹状体通路:和锥体外系反应有关 3.结节-漏斗通路:与内分泌相关 ●氯丙嗪对阻断4条DA通路无选择性,还可阻断α 受体和M受体
发病机制 ●黑质病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纹状体DA含量降低→黑质-纹状体通
路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功能减弱→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
临床症状 ●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 ●流涎、吞咽困难、记忆障碍
一.拟多巴胺类药
1.左旋多巴(lvodopa)
特点
●为DA的前体药,99%被外周组织的氨基酸脱羧酶(AADC)脱羧成DA, 造成不良反应,仅1%进入中枢发挥效用 ●显效慢,时间长
特点
●口服吸收不规则,生物利用度受制剂因素和个体差异影响大 ●安全范围小,治疗浓度(10μ g/ml)和中毒浓度(20μ g/ml)接近 ●肝药酶诱导剂
作用机制
●阻断钠、钙通道→减少钠、钙离子内流→降低兴奋性(频率依赖性) ●抑制GABA的摄取→增强GABA功能→神经元超极化→降低兴奋性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抗癫痫:大发作首选,对局限性发作有效,但对小发作无效 ●抗心律失常:减少钠、钙离子内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抗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பைடு நூலகம் ●促进伤口愈合:加速肉芽组织生长
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强碱性,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齿龈增生:发生率约20%,多见于青少年 ●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30%,表现有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造血系统反应:发生率>30%,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过敏反应(皮疹),肝功受损,致畸胎
●缩瞳:针尖样瞳孔,判断阿片类药物中毒的依据 ●催吐
2.心血管系统
●促进组胺释放→外周血管扩张 ●CO2潴留→脑血管扩张→脑压升高
3.平滑肌
●提高胃肠道张力+兴奋括约肌→便秘 ●兴奋胆道奥狄括约肌→胆内压升高→胆绞痛 ●提供膀胱括约肌张力→尿潴留 ●大剂量引起支气管收缩→诱发、加重哮喘
临床应用
●镇痛: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锐痛,急性心梗(血压正常),内脏 绞痛(胆绞痛需与阿托品合用),晚期癌症持续性痛 ●心源性哮喘:由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致缺氧,反射性呼吸加快, 吗啡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负荷)、抑制呼吸和镇静发挥作用 ●止泻
●阿片中菲类代表,约占阿片总生物碱的10%
作用机制
●激动阿片受体(μ 受体为主),减少兴奋性递质P物质的释放,干扰痛 觉冲动的传导
药理作用
S ●镇痛:范围广、作用强 ●镇静:减轻焦虑、紧张、恐惧,提高痛阈,可诱导入睡 ●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 性;中毒时呼吸频率可减至3-4次/分钟 ●镇咳:抑制孤束核的咳嗽中枢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因抑制COX-1减少PGE2合成损伤胃黏膜,可诱发、加 重胃溃疡,尚有恶心呕吐厌食症状 ●凝血障碍:血友病禁用 ●水杨酸反应:毒性反应,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视力听力减退 ●过敏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阿司匹林哮喘:因花生四烯酸通过脂氧酶途径生成白三烯增加,可 引起支气管收缩,不能用Ad治疗 ●瑞夷综合症:少见于儿童,引起肝衰竭可致死
临床应用
●抑郁症 ●恐怖症(首选) ●小儿遗尿症
不良反应
●外周抗胆碱反应、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癫痫患者禁用
2.文拉法辛(venlafaxine,博乐辛)
特点 ●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和焦虑症 二.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药
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抗帕金森病(PD)药
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宿醉现象(头晕、乏力、困倦) ●反跳现象、戒断症状 ●中毒剂量抑制呼吸中枢
代表药物
●长效:苯巴比妥 ●中效:异戊巴比妥 ●短效:司可巴比妥 ●超短效:硫喷妥
三.其他药物
水合氯醛 ●有特殊臭味,刺激性大;过量时对心、肝、肾有实质损害 ●无宿醉现象,治疗顽固性失眠 丁螺环酮 ●抗焦虑
临床应用
●精神分裂症(首选):急性发作和阳性症状者适用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低温麻醉和人工冬眠:降低耗氧量,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机 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不良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淡漠、体位性低血压、阿托品样症状 ●锥体外系反应 1.帕金森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出现肌张力增高、肌肉震颤 2.急性肌张力障碍:青少年多见,表现为舌、面、颈部肌肉痉挛 3.静坐不能 4.迟发性运动障碍:部分长期用药者,出现口-舌-颊三联症,停药后不消 失,与受体上调有关,抗胆碱药可加重症状 ●内分泌紊乱:乳腺增大、月经紊乱、抑制儿童生长 ●过敏反应(皮疹)、肝损害
特点 ●长效,代谢产物有活性,易发生蓄积中毒 ●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安全范围大,不引起麻醉
作用机制
●BZ与GABAA受体上的BZ位点结合→诱导GABAA发生构象改变→促 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增加Cl-通道开放频率→Cl-内流增加 →细胞超极化→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中枢抑制
解热镇痛抗炎药
环氧酶
●COX-1:存在于胃、肾、血管正常组织中,保护胃粘膜 ●COX-2:诱导生成,存在于受损组织中
1.阿司匹林(aspirin)
特点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能进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胎盘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镇痛: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痛经、癌症患者的轻、中度痛 ●抗风湿: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 2.抗血栓 ●COX合成PGH2 血栓素TXA2 ●小剂量(40-80mg)发挥抗血栓作用,大剂量反而收缩血管促进凝血
一.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BZ)
睡眠与失眠
镇静催眠药
1.地西泮(diazepam)
●快动眼睡眠(REMS):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30%,易发生梦境、恶 梦,与智力发育和学习记忆有关 ●非快动眼睡眠(NREMS):分为4期,第2期为无意识状态,少梦;第3、 4期合称慢波睡眠(SWS),此期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易发生梦境 ●失眠分类:入睡困难、中途易醒、难以熟睡、醒来过早
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胆绞痛 ●中毒反应:昏迷、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血压降低 ●耐受性和成瘾性:戒断症状(流泪流涕、失眠焦虑) ●禁用于分娩止痛、哺乳妇痛、肺源性心脏病、颅脑外伤、支气管 哮喘患者
2.其他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作用机制
●解热:病原体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原→前列腺素(PG)增多→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点→发热,NSAIDs抑制环氧酶,减少PG 合成 ●镇痛 1.中等程度作用,外周部位,适用于轻、中度的慢性钝痛,对严重创 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2.炎症或损伤时→释放致痛物质(缓激肽、PG、组胺等) ●抗炎:PG→血管扩张→充血水肿
作用机制
●与GABAA受体上的位点结合→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增加 Cl-通道开放时间→Cl-内流增加→细胞超极化→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中枢抑制 ●麻醉浓度抑制钠通道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物配伍:与麻黄碱或氨茶碱合用,消除中枢兴奋作用 ●抗惊厥、抗癫痫:用于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麻醉和麻醉前给药 ●新生儿黄疸:诱导肝药酶,加速胆红素代谢
2.其他药物
抗惊厥药
硫酸镁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口服:不吸收,导泻利胆 ●注射:镁离子竞争钙离子干扰Ach的释放→阻滞神经肌肉接头传 递→松弛肌肉,用于子痫、破伤风惊厥
不良反应
●血镁过高可致呼吸抑制、血压骤降,可用钙剂解救
抗精神分裂症药
1.氯丙嗪(chlopromazine,冬眠灵) 分型
2.其他抗精神病药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作用机制
●发病学说: 脑内5-HT水平低下,而NA功能亢进 ●减少NA释放,增加重摄取
抗抑郁症药
一.非选择性5-HT、NA再摄取抑制药 1.丙咪嗪 作用机制
●单胺学说:脑内5-HT、NA功能不足 ●抑制5-HT和NA的重摄取,降低α 2的敏感性
药理作用
S ●正常人→抑制;抑郁症→兴奋 2.心血管 ●降低血压,引起心动过速 3.自主神经 ●阻断M受体→阿托品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