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区土地治理开发模式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沙区土地治理开发模式的探讨
【摘要】本文总结了泰来县土壤风蚀区风沙土地治理开发的几种模式,探讨不同风沙土地类型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法,为防治土地沙化和沙土地治理提供了治理开发模式。
【关键词】沙化土地;治理;开发模式
1.自然地理气候概况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全国第十四号沙地嫩江沙地中心地带,全县辖10乡(镇),8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3996km2,总人口32万。
县域内有6条大沙带纵横交错,总长276km,沙漠地表形态面积2495km2,占总面积的63%,全县有80%的人口生活在这6条沙带上。
风沙区年平均土壤风蚀度为3260T/km·a。
流动沙地土壤风蚀度高达7213T/km·a。
目前还在以4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2.风蚀区风沙土地治理开发模式
严重的风蚀干旱,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困扰着全县农牧业生产,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多年来,为了摆脱生态型贫困,在防沙、治沙工作上以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规模推进,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治理风沙土地、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形成并推广以下风沙治理模式:
2.1林果业治沙模式
该模式以江桥镇临江小区为代表,小区规划面积17Km2,建成12个大网格,网格内发展果树、梨树、葡萄、李子、大果沙棘等经济林。
经过治理,小区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林水结合综合治沙模式
该模式以宁姜乡宏胜、光明两个治沙小区为代表,规划面积13.2Km2,小区内规划造林8Km2,其中横带三条、纵带两条,形成“用”字,形成6个网格,在营造林上,栽植杨树3年生大苗8行,杨树带两侧值沙棘2行,有效地控制了小区内的风沙,在网格内以机电井为中心,采用半移动式喷灌,农户种植适宜沙地生长的估质高效品种花生、绿豆、红小豆、中药材等绿色植物,采用先进的栽培方式和耕作方法,全部采用喷灌作业,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2.3生态屏障水土保持型治沙模式
该模式以泰来镇宏程沙地为代表,沙地位于县城东5km处,沙地总面积10km2,治理前80%的沙地面积不同程度遭到风蚀。
在沙土地治理上,对流动沙
丘采用工程沙障拦住流沙,沿着垂直主害风方向,设置高立式沙障3道,总长1500米。
在沙障背风处营造灌木(锦鸡儿)防风固水带30条,带宽10米。
总长度1500米,带占地1.5hm2,带间距30米,有效防护面积60hm2。
营造樟子松固沙片林197.3hm2,采取带状整地,穴状管理,株行距4米×4米,其片林边行与锦鸡儿(或沙棘)株间混交,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网26个网格,风格面积250米×300米—300米×350米,有效防护面积266.6hm2;主带宽16米,株行距4米×4米,副带宽12米,株行距4米×4米。
用“先固后造,先灌后乔”的治理方法。
对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采取“乔、灌、草结合,网带片结合” 和“窄林带、近距离、小网格”的防风固沙治理方法。
由于该小流域地下水位较低,营造了以抗旱性强的乔木樟子松为主体的防护林网体系,在主害风口处先营造灌木沙棘,锦鸡固沙片林,其后营造樟子松片林。
在风蚀基本控制后,在网格内,再播种适应沙地生长的草种沙打旺以改良风沙土土壤。
在固定沙地治理上:采取先治风,后改土的治理方法,首先营造樟子松防风固沙林网,株行距4×4m。
在防护林边行与灌木锦鸡或沙棘株间混交,灌木带株行距为1×1m。
在该小流域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网35个网格,网格面积250×300m—300×350m,主带宽16m,副带宽12m,有效防护面积278hm2。
在网格内有农田嵌块体,中间有住宅、果园、药园、菜园、苗圃等,并配有机电井,形成了以住户为中心生态屏障水土保持型治理开发模式。
樟子松造林采用“带状整地,穴状管理”,杨树林采用“带状整地,垄内栽植”新技术,改雨季造林为春季造林,提高了林木成活率,共营造林网48个。
治理开发面积7.8km2,在短期内,治理区的植被得到了恢复,沙化过程逆转,使区内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2%提高74%,有效遏制了风沙对县城的侵蚀。
3.结论与问题
通过风蚀土地开发治理,各治理区都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些模式的推广,对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开发,加快了沙区群众脱贫致富。
随着国内外沙地治理开发研究的深入,发现了在沙地治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林草管护机制不够科学完善,风沙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没有达到有机结合,一些风沙治理的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在今后的风沙土地治理中还应总结风沙治理工作的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风沙区土地治理开发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