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 心理障碍-ppt医学心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因 (1)心理社会因素; (2)遗传因 素 2.临床表现 (1)焦虑发作性紧张恐惧;(2)行 为胆小;(3)躯体症状 3.治疗
返回
(二)抑郁
•什么是抑郁?
是心境障碍(mooddisorder) 的极端表现形式,以持久而显著 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 病症,多为年长儿童,无明显性 别差异,青春期后女性较多。
(五)自知力标准
•自知力标准又称内省经验标
准,是指通过患者自己的主 观体验为依据,去判断患者 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一般来讲,个体对自己的心 理活动是否正常有着自己的
•总的来说,以上每一种判定
标准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优 势,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 特性,几乎都不能单独地完 全解决判定心理正常与异常 的问题。
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成因
生物 因素 心理 因素
社会 因素
多因素的 交互作用
第四节 临床常见心理障碍 (一)概念:又称为情感障 • 心境障碍
• 人格障碍 (二)成因:1.遗传因素; • 性心理障碍 2.神经生化改变;3.神经内 分泌功能异常;4.心理社会 • 物质依赖 因素 • 网络成瘾 (三)类型:1.抑郁发作;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2.躁狂发作;3.其他类型 • 广泛性发育障碍(四)治疗:药物+心理治 疗 • 儿童虐待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的心理
偏离了常规标准或准则,并 伴有个体痛苦体验或心理损 害,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 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异常状态。
二、心理障碍的判定 医学
经验 标准 标准 统计学 标准 自知力 标准
社会适 应标准
三大原则
•①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所处
情境对其所提出的要求—— 现实性 •②个体自身的心理活动是否 完整协调统一 •③个体的个性特征是否具有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
1 2 心理障碍分类理论 心理障碍诊断
一、心理障碍分类理论
•现象学
分类
认识过程障碍
情感过程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病因症
ICD-10 状学分类 DSM-lV CCMD-3
意识障碍
二、心理障碍诊断
•诊断步骤 •诊断标准 •多轴诊断
收集资料、分 析资料
内涵标准 排除标准
轴Ⅰ、轴Ⅱ、轴Ⅲ、 轴Ⅳ、轴Ⅴ
1.病因:突发或意外事件(如自然灾 害或某次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的惊 吓可造成心理应激,引起过度而持 久的恐惧反应。 2.分类:(1)特异性恐怖症(specific phobia) (2)社交恐怖症(sociaI phobia) (3)疾病恐怖(disease 返回 phobia)
(四)学校恐惧症
•当个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
变化,而个体所形成的心理 品质和行为方式不能作出适 应性改变, •或者社会文化环境发生的变 化过于迅速、频繁或过于强 烈,超出个体所能适应的范 围,
(四)整合理论模型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精神病 学领袖梅耶(A.Meger)提出 了多重因素影响心理病理的 观点。 •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 心理病理学的影响同样重要, 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
(三)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是指以自身的认
识和经验为依据,或者以一 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去 判断他人心理活动的特点和 规律,并作出被观察者心理 正常与否的判断。
(四)社会适应标准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
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具有社 会属性。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是符 合社会准则的,能按照社会 的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conscious)
(preconscious) (一)潜意识理论
(二)人格结构理论
(三)性心理发展理论 (unconscious)
(四)防御机制理论
(五)心理病理学理论
“深层无意识” “动力无意识”
“被压抑的无意识”
•2.认知-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们认为,
所有的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 形成的“学习”过程固定下 来的,包括异常的行为,并 且这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也可
(一)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
学标准。 •这一诊断标准认为,异常的 心理现象或行为都能找到其 病理生理改变的依据,像躯 体疾病一样,可以运用医学
(二)统计学标准
•这一标准源于对普通人群的
心理测量。 •对一般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 测量,其结果常常呈现出正 态分布: •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
第八章 心理障 碍
第八章 心理障碍
1 2 3 心理障碍的概述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的成因
临床常见心理障碍
4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概述
1 2 3 心理障碍的概念 心理障碍的判定
心理障碍的理论模型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与心
理健康一样,是一种状态。 •对于心理健康来说,表现为心理 功能的一致性、协调性、稳定性、 和谐性; •对于心理障恰恰相反,表现为不
(一)概念:以两性性行为的心
• 心境障碍 一)概念:分为躯体依赖和心 理依赖 • 人格障碍 (二)成因:1.神经生物学因 • 性心理障碍 素;2.心理因素;3.社会文化 因素 • 物质依赖 (三)常见临床类型及表现: • 网络成瘾 1.酒精依赖;2.烟草依赖;3. 药物依赖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四)治疗:1.生物治疗;2. • 广泛性发育障碍 心理治疗;3.联合治疗 • 儿童虐待
拼字、表达、计算等基本心理过 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障碍 。
(一)概念:是指父母、监护人或
• 心境障碍 一)概念:以注意力不集中、 活泼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 • 人格障碍 难为特征的综合症。 • 性心理障碍 (二)成因:1.遗传 2.神经系 统 3.神经递质因素 4.家庭、 • 物质依赖 社会因素 5.其他 • 网络成瘾 (三)表现:1.过度活动 2.注 意力不集中 3.行为冲动 4.学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习困难 • 广泛性发育障碍 (四)治疗:1.药物治疗 2.行 为治疗 • 儿童虐待
返回
• 心境障碍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 物质依赖 (一)孤独症 • 网络成瘾 (二)阿斯佩格综合症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 儿童虐待
• 心境障碍 其他年长者对儿童施以躯体暴力 和性暴力,造成儿童躯体和情感 • 人格障碍 的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忽视儿 • 性心理障碍 童日常照顾、情感需求、生活监 护、医疗和教育。 • 物质依赖 (二)原因:1.儿童原因 2.家庭 • 网络成瘾 原因 3.社会原因 (三)表现:取决于受虐方式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四)治疗干预:1.社会干预和 • 广泛性发育障碍 家庭危机干预 2.治疗儿童 3.治 疗父母 • 儿童虐待
二、心理障碍的理论模型 超自然
生物学
理论 整 理论 心理学
社会文化 理论
(一)生物学模型
•心理障碍的生物学模型是运
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 去解释各种心理活动或行为 的异常。 •希波克拉底:精神疾病都来 源于躯体因素或大脑损伤
(二)心理学模型
•1.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认为,被压
抑在潜意识中的负性 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 致心理障碍产生的直 接原因。 •个体的异常心理活动
•什么是学校恐惧症?
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是儿童情绪障碍,特别是焦虑、 恐惧和抑郁出现有意回避上学的 行为,为恐怖症的一个特殊类型。
1.病因: (1)分离焦虑 (2)儿童性格(3) 环境因素 2.表现:儿童开始借故头痛、腹痛、 食欲不佳、浑身无力等不上学,但 在家表现正常。 3.治疗:(1)药物治疗 严重者可服用 氟西汀(fluoxetine,又名百忧解 )、 返回
(
• 心境障碍 导致个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 (二)理论模型:1.ACE模型; • 人格障碍 2.认知行为模型;3.阶段模型; • 性心理障碍 4.整合模型 (三)分类:1.网络性成瘾;2. • 物质依赖 网络关系成瘾;3.网络强迫行为 • 网络成瘾 ;4.网络信息超载;5.计算机成 瘾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四)诊断:1.扬的标准;2.陈 • 广泛性发育障碍 淑慧的标准 (五)治疗:心理治疗 • 儿童虐待
(五)强迫性障碍
•什么是强迫性障碍?
强迫性障碍(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又称 强迫症,指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 作为主要症状,伴有焦虑情绪和 适应困难的心理障碍
1.病因: (1)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 (2)神经递质异常 (3)应激与压力 (4)父母性格特征 2.表现: (1)强迫观念 (2)强迫动作 (compulsion) 3.治疗:(1)药物治疗 (2)心理治
•该模型对人的行为异常现象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 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 而不仅仅是依据推论。 •但是,在强调可观察到行为 的同时,该模型忽略了个体
•20世纪50年代,认知信息加
工理论对行为理论模型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并由此产生 了认知-行为主义理论模型。 •该模型在遵循行为模型观点 的同时,将关注的重点转到 了个体行为内在的认知过程。
(
(一)概念:儿童在阅读、书写、
• 心境障碍 • 人格障碍 (二)病因:1. 遗传因素 2.神 • 性心理障碍 经系统 3.母语和文字特性 4.环 境因素 • 物质依赖 (三)表现:1.早期表现 2.学校 • 网络成瘾 表现(语言理解困难、语言表达 障碍、阅读障碍、视空间障碍)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四)治疗:1.感觉统合疗法 2 • 广泛性发育障碍 行为疗法 3.游戏疗法 4.社会技 能训练 5.结构化教育训练 • 儿童虐待
•而心理障碍究其根源,不过
是自我实现的潜能遭到压抑、 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而已。 •一个人如果遭遇虐待或重大 生活事件时,自我就会发生 创伤或裂痕,内在的潜能不 能释放出来,自我实现受阻,
(三)社会-文化理论模型
•社会-文化理论模型强调社会
文化环境在心理障碍产生过 程中的作用。 •个体是在各种社会文化环境 的综合影响下,逐渐形成了 各自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
•当个体由于自身错误的认知
模式,对外界事物作出不现 实的估计或评价,从而出现 不恰当的反应; •当这种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 便以心理障碍的形式出现。
•3.人本主义 •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
人本主义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主义,认为发挥潜能的自我 实现是个体的最高动机。 •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个体 能够发挥潜力自我实现。
(一)概念: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
• 心境障碍 (一)焦虑障碍 • 人格障碍 (二)抑郁 • 性心理障碍 (三)恐怖症 • 物质依赖 (四)学校恐怖症 • 网络成瘾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五)强迫性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 儿童虐待
(一)焦虑障碍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指儿童在无明显客观原因下出现 发作性紧张和莫名的恐惧感,伴 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
1.病因: (1)遗传(2)生物化学因素 (3)社会心理因 素 2.表现: (1)情绪 情绪低落、悲伤、哭泣,自我 评估过低,不愿上学,对日常活动丧 失兴趣,易激惹,想死或自杀。 (2)行为 动作迟缓、活动减少、退缩萎 返回
(三)恐怖症
•什么是恐怖症?
恐怖症(phobia)是指儿童对 某些事物和情景产生过分的、与 年龄不符的、无原因的恐惧情绪, 并出现回避与退缩的行为,可影 响儿童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一)概念:是一种根深蒂固 的、持久的、广泛的内在体验 和行为,导致了患者痛苦或社 会功能的明显损坏。
• 心境障碍 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 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 • 人格障碍 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 • 性心理障碍 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二)成因:1.生物学因素; • 物质依赖 2.心理社会因素;3.整合模式 • 网络成瘾 (三)临床分类及表现:1.性 身份障碍;2.性偏好障碍;3.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性指向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四)治疗:心理治疗是主 要治疗方法 • 儿童虐待
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 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 心境障碍 • 人格障碍 • 性心理障碍 (二)成因:1.遗传学;2. 神经病理学;3.儿童期发育; • 物质依赖 4.精神动力学理论;5.认知 • 网络成瘾 行为理论 (三)类型:类别性分类 • 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 • 广泛性发育障碍 (四)治疗:药物治疗、心理 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 力学治疗 • 儿童虐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