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
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固态时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本身不变
D.水结冰后是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2.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2gH2B.6.02×1022 个O2
C.3.6mLH2O D.0.5molCH4
3.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药液溅进眼里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B.皮肤上不慎沾上碱液,马上用稀盐酸中和
C.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上放置在试管架上
D.使用过的胶头滴管可以不用清洗直接吸取其他试剂
4.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5.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6.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氧化铟(In2O3)可用来生产触摸屏,其中铟(In)的化合价为 ( )
A.0B.+l C.+2D.+3
8.化学相关概念在逻辑上可能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C.氧化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0.归纳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水银、二氧化碳、液态氧都是单质
B.矿泉水、生理盐水、海水都是混合物
C.过氧化氢、氧气、氧化铜都是氧化物
D.干冰、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都是纯净物
11.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稀有气体原子是稳定结构,结构稳定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定是用了催化剂
D.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1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
A.倾倒液体
B.装入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13.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
...的是
反应①:CO2 + H2O = H2CO3;反应②:6CO2 + 6H2O C6H12O6 + 6O2
A.反应物种类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CO2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O2
C.反应②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D.反应①是化合反应,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14.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5.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
C.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可作霓虹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依据如图实验,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铁粉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

其中“变鼓”的原因是______。

(3)用激光引燃铁粉前,称得总质量为m1。

熄灭后,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2,则m1______m2(填“>”、“<”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

已知: 1曾青即天然的硫酸铜(CuSO4);2上文中描述的化学变化的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

现有含1. 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________。

18.(8分)维生素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某种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 x H44O,相对分子质量为396.
(1)求x的值________
(2)求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________
(3)求7.92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质量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

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搭建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之________(选填“前”或“后”)放置。

II.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得到二氧化锰的操作步骤顺序是________。

(请填写编号)
①洗涤②过滤③烘干④溶解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引起发生装置炸裂。

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选用F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__。

也可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__,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5)选用C装置,将一定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
t/s
t
1
t
2
t
3
t
4
t
5
t
总质量
m/g
50 49.0 48.1 47.3 46.8 46.8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I.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II.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详解】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使是固态时,水分子在微观状态下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间距增大,水分子本身不变,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间距变大造成的,选项D符合题意。

2、A
【解析】A、2gH2中含有的分子数:2g÷2g/mol×NA=1 NA;B、6.02×1022 个O2所含有的分子个数为:0.5 mol /mol×NA=0.5NA;C、3.6mLH2O物质的量
=3.6ml×1g/mL÷18g/mol=0.2 mol;即含分子数0.2NA;D、0.5 mol CH4中含有的分子数位0.5NA;故A选项所含有的分子个数最多;故选:A。

3、A
【解析】
A、药液溅进眼里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碱液具有腐蚀性,先应用大量水清洗,并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试管洗涤干净后,将试管口向下放置在试管架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过的胶头滴管,应清洗干净再吸取其他试剂,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C
【解析】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D
【解析】
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1.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A、由图不能得出原子结构的信息,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正确;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故C说法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D
【解析】
氧化铟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
0,2×x+(-2)×3=0,x=+3,故铟的化合价为+3价。

故选D。

8、A
【解析】
A、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所以化合物包含着氧化物,故A正确;
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因此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B错;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
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如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的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

故选:A。

9、C
【解析】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煤炉上放水无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B
【解析】
A. 水银是金属单质、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液态氧是气体单质,归类错误;
B. 矿泉水含有矿物质、生理盐水含有氯化钠、海水含有氯化钠等盐,都是混合物,归类正确;
C. 过氧化氢、氧化铜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氧气为气体单质,不是氧化物,归类错误;
D. 干冰、冰水混合物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是纯净物,澄清石灰水含有氢氧化钙是混合物,归类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A、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但非金属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但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则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还有其他离子,例如钠离子,故错误;
C、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和催化剂等都会影响到反应的速率,某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使用了催化剂,故错误;
D、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
A. 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
B. 装入固体粉末,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B正确;
C. 加热液体,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用外焰加热,故C错误;
D. 读取液体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C。

13、D
【解析】
A、根据反应①:CO2 + H2O =H2CO3;反应②:6CO2 + 6H2O C6H12O6 + 6O2可知:反应物种类相同,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物不同,故A正确;
B、根据反应②:6CO2 + 6H2O C6H12O6 + 6O2可知,CO2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O2,故B正确;
C、反应②是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故C正确;
D、反应①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生成物中的H2CO3是由氢、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
A、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代表它本身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粒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B说法错误;
C、氧气与臭氧混合,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5、D
【解析】
A、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故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吸收水分,可作干燥剂,故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可作霓虹灯,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不能作燃料,故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3Fe+2O 2Fe 3O 4 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 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在该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铁粉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
【解析】
(1)铁粉与氧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Fe+2O 2Fe 3O 4;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

其中“变鼓”的原因是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 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3) 用激光引燃铁粉前,称得总质量为m 1。

熄灭后,待锥形瓶冷却至室温,称得总质量不变,其原因是在该密闭容器中,参加反应的铁粉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 1是铁粉和锥形瓶中空气的总质量,反应后,松开锥形瓶的瓶塞,称得总质量为m 2是生成物和松开锥形瓶的瓶塞后锥形瓶中空气的总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物的质量等于消耗的铁与氧气的质量和,故m 1< m 2
【点睛】
该题难点是(2)和(3),在解答(2)时,要考虑燃烧过程中要放热,使容器内压强变大,在解答(3)时,要考虑松开锥形瓶的瓶塞,消耗的气体还会补充进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40% 0.56kg
【解析】
(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464+32+164
×100%=40%。

(2)设1. 6kg 硫酸铜与铁完全反应需要铁的质量为x
44
CuSO +FeSO Fe +=Cu 56
160x 1.6kg 56160=x 1.6kg
解得x=0.56kg
答: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为0.56kg 。

18、28 84:11 6.72g
【解析】
解:(1)C x H 44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1×
44+16=396,x=28; (2)维生素D 2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44=84:11;
(3)7.92g 维生素D 2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7.92g×
1228396⨯×100%=6.72g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试管 铁架台 2322KClO 2Mn KC O l 3O +↑∆ 前 ④②①③ B 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2g 0.2mol
【解析】
根据实验室制氧气及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选择依据进行解答。

【详解】
(1)图示中a 为试管,常见的反应容器,b 为铁架台,常用作固定反应仪器。

(2)I .A 为固体反应加热型反应装置,且试管口没有塞棉花,故此装置中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322KClO 2Mn KC O l 3O +↑∆;实验仪器的安装顺序为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搭建A 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仪器a 之前放置;II .从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得到二氧化锰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④溶解②过滤①洗涤③烘干。

故填④②①③; (3)电石与水为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装置B 中的分液漏斗能控制水的滴加速率,故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 。

(4)由于装置内原有一段空气,故选用F 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当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E 为向上排空法,依据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氧气具有助燃性,证明氧气已集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5)I .由题目给定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前总质量为50g ,反应后总质量为46.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可得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0g-46.8g=3.2g ;
II .解:设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x 。

已知生成氧气质量为3.2g ,故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2MnO 22
222H O 2H O +O 2
1x 0.1mol
−−−→↑ 21x 0.1mol
= 得x=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仪器的安装顺序,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