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第七批教学能手县级评选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泗水县第七批教学能手县级评选方案高效的课堂教学源于充分的备课,充分的备课离不开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充分研读和学情的分析,更离不开针对学习目标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对教学的研究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手评选的积极作用,经局领导研究决定并报市教科院批准,泗水县第七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将把课堂教学水平测试由讲课改为说课,现将活动安排通知如下:
一、书面考试。
书面考试内容为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学科专业知识,其中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占20分,其它占80分。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28日(周日)
书面考试满分100分,按20%计入个人总成绩。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范围:学前、小学(含特教)、初中、高中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进修校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范围见附件。
二、课堂教学水平测试。
课堂教学水平测试以说课形式进行,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全封闭运行方式进行,每人说课时间为15分钟。
说课程序:首先在保密室现场抽取课题,然后进入备课室准备40分钟,最后进入相应说课室说课。
说课时间:2015年1月4日(周日)
说课成绩满分100分,按60%计入个人总成绩。
三、工作实绩(显优要素)赋分。
工作实绩的赋分按泗教体函字[2014]3号文执行。
工作实绩满分20分,不再进行折算,直接计入个人总成绩,并在全县公示。
三项活动结束后,将每位参评选手的成绩汇总合计。
依据参评教师三项总分,按参评教师人数的80%评选出县级教学能手,颁发证书,通报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能手评选。
说明:在2012年、2013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暨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中,无故不参加和参加成绩不合格或不达标的教师,将取消参评资格。
附件:泗水县第七批教学能手评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泗水县教体局教研室 2014年12月12日
附:
泗水县第七批教学能手评选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考试要点
《教育学》考试要点
1.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2.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3.理解教育与经济、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4.理解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5.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6.了解课程的类型,理解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含义,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7.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8.掌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的类型及功能。
9.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方法及其应用。
10.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2.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并运用人
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并促进教学。
3.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了解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学习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4.理解学习迁移的含义,了解学习迁移的类型和学习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
5.理解知识和学习的含义,了解知识学习的类型,掌握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与学习过程。
6.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学习策略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7.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要点
1.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理解各项道德规范的含义和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中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公正、教师职业幸福的含义。
3.掌握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4.明确《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在教师思想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教师人际行为、教师仪表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5.能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问题。
《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要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了解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和原则,掌握我国基础教育相关制度安排、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违反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的就学制度、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和违反义务教育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掌握教师的权力义务关系、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与考核制度、违反教师法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掌握我国未成年保护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学校侵害未成年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掌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