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13章 第2节 中国地理分区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识记—基础梳理)
1.北方地区
(1)地形区
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①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
带。
②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
湿润地区。
(3)河流
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
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5)城市
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南方地区
3.
(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考向1北方地区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1.D 2.B(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中河流的分水岭处就是该山脉的位置,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第2题,图示地区大兴安岭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内蒙古高原,则自然植被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
考向2南方地区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
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29790169) 3.小明旅游的省是()
A.云南省B.海南省
C.贵州省D.广东省
4.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3.A 4.A(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既有高原分布,又有高山峡谷和橡胶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云南。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南部适宜种植橡胶;位于云贵高原,且其西部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高山峡谷相间分布。
第4题,热量是影响橡胶生长的主导因素。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说明该地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北部山地高原阻挡了冷空气南下。
)
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识记—基础梳理)
1.西北地区
2.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
地。
(2)气候:典型特征气温低(高寒)。
(3)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
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4)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5)交通
①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6)农业
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②河谷农业⎩
⎨⎧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异
考向1 西北地区
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6.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
(思维流程)
第5题,
图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地处迎风坡的地点降水多
第6题,
5.C 6.C(第5题,根据题干信息,该区域受西风影响,由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②④两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①③两地位于开口向西的伊犁河谷中,但①位于河谷的底部,③地位于河谷东部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深居亚欧内陆,降水少,以荒地为主,在一些降水稍多的山地,分布着一些草地,只在绿洲、河流沿岸分布少量的耕地。
)
考向2青藏地区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
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
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
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
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地区低,一方面
与二者相差较大的纬度位置、海拔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青藏高原自身的气温年变化小有关。
青藏高原海拔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但大气保温作用弱,加之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导致其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
第(2)题,由图可看出,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且更接近0 ℃等温线,因而使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
第(3)题,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
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能够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至地表大气中,从而起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作用。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答题模板]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类
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设问的形式一般有4种形式,即结合具体区域,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或某一要素)的特征”、“人文地理环境(或某一要素)的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地理环境(或某一要素)区域差异”。
(1)自然地理特征
(2)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三| 不同尺度区域的特征
(识记—基础梳理) 1.省级区域——北京市、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考向 北京与张家口的协调发展
8.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县召开的第11届葡萄大会上,延庆与张家口市怀来县签订了葡萄产区合作协议,打造“延怀河谷·葡萄酒乡”品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简述“延怀河谷”协同发展葡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北京市与张家口市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
(2)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3)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
(解析)第(1)题,区域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等。
第(2)题,气候条件的分析,要从图中获取信息。
在图中给出了积雪日数多和风速小的气候条件,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崇礼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降雪量大等条件。
第(3)题,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方向发展。
其地理条件主要是考虑张家口的自然环境,如张家口市降水量相对较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风力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生物质能较丰富等。
(答案)(1)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入;缩小区域差异。
(2)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 m/s以下。
(3)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