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徐丽
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来读,源于暑假学校组织的教师读书活动。
当时我选择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这本书里作者雷夫多次提到了《窗边的小豆豆》,用这本书举例子,作为参考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教育理念,而刚好我又从网上看到了这本书,于是就把它读完了。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实在通过“故事”像我们阐述一种教育的理念,但是在我读完看了书评和作者简介之后,突然觉得这本书里描写的这种理想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原来是真的存在的,连“故事”都是真的。
那么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作者。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排名第一的图书,被誉为“世纪最有价值的图书”之一。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而我读的是中文简体版。
《窗边的小豆豆》,描写的是一个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主人公小豆豆因为各种调皮被退学之后,来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巴学园,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在这里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爱,生活和成长,更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
小豆豆由之前的“坏孩子”变成了被校长称为的“豆豆真是一个好孩子啊!”为什么说这本书是真实的,因为这本书的主人公、这所学校都是在真实存在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黑柳彻子,她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1984年被誉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本书记叙的是作者自己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具体地记录了小豆豆周围的大人们的教育方法,表达了作者对孩子心灵的理解。
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给了小豆豆还有她周围的伙伴们勇气和自信的巴学园校长小林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周围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先说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
在一般人的眼中,豆豆算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乐此不疲地开关桌子,站在窗边跟路上的宣传艺人打招呼;早上穿出去的衣服,下午回来就被撕成了条条,连白色的小内裤都不剩下……这样的孩子是最让我们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了。
就是这样一个在大家都看起来“怪怪的”孩子,在巴学园的呵护和引导下,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豆豆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先来说说这个学校,我给它定义为: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
这里是用废旧的电车做成的教室,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五十几个孩子。
当小豆豆第一次看到电车教室的时候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拉开教室的大门。
从此之后,小豆豆再也没有赖床上学迟到过。
这里还有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当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园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的时候,没有考试面试询问等等,有的只是一句话“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
把想说的话都说给老师听。
”整整四个小时,小林校长都在认真地听这个小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其实小孩子很容易尊敬别人,也很希望别人理解和认可自己的世界。
就是因为这四个小时,小豆豆,从此之后都在心理埋下了这样的种子:若是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也不错呀!因为在小豆豆的世界里,无论是过去还是后来,再也没有哪个大人这
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讲话了!除了校长,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老师,有舞蹈家,还有农民伯伯,来自各行各业的人都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师,从舞蹈一直到种地除草,从散步到“试胆大会”,再到“野营”,这里什么样的课程都有。
说到课程,我不得不说的是,巴学园的上课方式真的是很与众不同。
第一,他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来决定上什么内容。
在小林校长看来,这种看来“乱糟糟”的上课方法很管用:随着学生们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能力的增强,教师和校长就能逐渐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和独特的思考与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能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第二,一天的课程都是在上午开始的时候由老师布置好,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
所以孩子们都着急的上午运用各种方法完成自己的任务,下午好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
你会看到在这个教室里有人做算术,竟然还有人做化学实验。
小林校长说:孩子们在这样的“糟乱”的环境里,更能学会提高注意力。
在以后的生活里就不会出现因为环境问题而静不下心来的情况。
第三,因为有这位伟大的校长在,他会给孩子们开各种各样的课。
比如说学农,野营训练,图书课,甚至是带着孩子们去参加葬礼。
通过这些课,让孩子们掌握的是一种生活的技能,一份勇气和一颗爱人的心。
当然他还创造性的开设了旋律课,他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
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所以,他教会学生用身体直接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艺术。
这位校长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有爱心,有耐心,更伟大的是,他有一颗创造的心。
他创造了“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来引导孩子们不挑食;用“散步”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用“穿最旧的衣服来上学”,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他甚至为了孩子们读书方便,专门在图书电车旁边设个厕所......
在这个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孩子,有患有小儿麻痹的,有身体原因的,也有像小豆豆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小林校长甚至为了一个孩子专门设计了特殊的运动会项目,并且小林校长唯一一次发火也是因为有一个老师没有考虑到孩子身体的原因而说了不该说的话。
在这个学校里,给孩子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甚至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棵随意攀爬的树。
这种环境,充分的保护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教育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小林校长和他的巴学园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很好的启示。
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学校太理想化了,但是我想说,中国也有这样的学校,是在上周六,我刚好看到《开讲啦》描述了这样一所“奇怪的学校”。
这所学校里,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程表,学生们每天根据兴趣“走班上课”,当你走进学校会发现这里的学生阳光、自信、快乐,而且高考成绩也名列北京市前茅。
这是一个“奇怪”的校长:鼓励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和学生一起过狂欢节、泼水节,大家都称呼他为“贵爷”。
这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情,发生在北京十一学校,他的校长,叫李希贵。
每个人都在摸索着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理念,在教学大环境的限制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发展。
正如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学生一样,我能给的只有我不断学习和反思后的努力和引导。
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这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