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
跨国直接投资是⼀把双刃剑,⼀⽅⾯可以⼤幅度弥补国内资⾦的不⾜,另⼀⽅⾯却使国内经济环境受到重⼤挑战。

(⼀)国际收⽀效应
由于外国直接投资⼤量的持续流⼊,外资企业交易对国际收⽀的直接效应是正的,但是,净贸易效益是负的。

我们对外资企业交易区分为加⼯和⾮加⼯贸易,根据年外资企业交易统计(1994——1997),我们可以看出:⾮加⼯贸易显⽰出巨⼤的逆差,⽽加⼯贸易为顺差。

约三分之⼆的中国出⼝产品加⼯附加值为25%。

受贸易格局的限制,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部分来⾃亚洲地区,⽣产成品出⼝⾄美国,略⼩部分出⼝⾄欧洲。

当然不管是否外资企业在起作⽤,中国产品出⼝的附加值在上升。

产品出⼝附加值的上升意味着现代⽣产和加⼯技术的运⽤和发展。

可以预料,跨国公司先进的⽣产技术会使中国产品的出⼝竞争⼒得到很⼤提⾼。

但欧美跨国公司进⼊中国的⽬的很⼤程度上是定位于中国的市民,因此对产品出⼝影响有限。

因此跨国公司购并式直接投资对国际收⽀的直接影响虽然是正的,但由于需要进⼝⼤量资本品以及原材料,再加上利润汇回,对于经常项⽬的影响仍然是负的。

(⼆)市场结构效应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市场是建⽴在市场不完全基础上的竞争性市场。

尽管我国同样存在市场的较⾼集中度,特别是在那些规模经济效益⽐较显著的⾏业,但它与开放经济成熟的的资产结构格局并不相同。

在直接投资进⼊之前,发展中国家的较⾼市场集中度是建⽴在政府政策⾏为基础之上的,开放门户后,直接投资会对市场结构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会导致我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规模经济效应越显著,集中效应越明显;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越⾼,跨国直接投资的规模越⼤,市场的集中度也就越⾼。

外国公司对我国交叉渗透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市场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动态的过渡过程,也是⼀种建⽴在⾼度市场集中基础上的寡头竞争。

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跨越歧视性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斥中⼩规模⼚商。

来⾃市场集中度较⾼国家的欧美跨国投资项⽬,会把投资企业所在国的相应产业结构“扩展”到东道国。

研究表明,在欧美跨国公司居主要地位的东道国产业市场,集中率和国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欧美跨国公司⼤举进⼊中国市场,必然会引起市场集中程度的提⾼。

发达国家跨国集团运⽤资本、技术、管理优势,⼤规模进⼊我国,特别是通过对重点⾏业、产业的企业进⾏兼并与收购,会使其对我国市场份额占有范围明显扩⼤,从⽽达到垄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