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三单元 《 李凭箜篌引》 同步练习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颓.唐(tuì)啼.叫(tí)
缔.造(dì)挣.脱(zhènɡ)
B.神妪.(yù)沤.肥(òu)
怄.气(òu)讴.歌(ōu)
C.蛟.龙(jiāo)渐.染(jiàn)
症.结(zhēnɡ) 毗.邻(pí)
D。

谄.媚(xiǎn)信笺.(jiān)
粗犷.(kuànɡ)剔.除(tī)
解析:A项,“颓”应读tuí;C项,“渐”应读jiān;D项,“谄”应读chǎn,“犷”应读ɡuǎnɡ。

答案: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 。

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
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
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解析:D 项,“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答案:D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李凭中国..弹箜篌
B 。

三峡星河影动摇..
C 。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女娲炼石补天..
处 解析:A 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B 项,“动摇",古义为“摇曳不定”;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C 项,“人事”,古义为“交游";今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D
4。

名句默写。

(1) ,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十二门前融冷光, 。

(李贺《李凭箜篌引》)
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风流天下闻。

(李白《赠孟浩然》)
(4)吴质不眠倚桂树, 。

(李贺《李凭箜篌引》)
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1)江娥啼竹素女愁滟滟随波千万里(2)二十三丝动紫皇忽到庞公栖隐处(3)梦入神山教神妪吾爱孟夫子(4)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夜飞度镜湖月
二、迁移发散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听流人水调子[注]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这首诗的写景非常准确生动,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断弦”两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分析“断弦”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1)“孤舟微月对枫林”的作用:通作写“孤舟"“微月”“枫林”,交代了听筝的环境,为全诗定下清冷凄凉的基调,烘托了气氛,借此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的作用:此句既可理解为写实景,也可理解为通感手法的运用,以视觉写听觉,展现了“鸣筝”的艺术效果。

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或流人和作者)的孤寂悲愤(或理解为复杂的思想情感)都起到陪衬烘托的作用.
(2)①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②表现了弹筝人的激愤情感。

③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三、创新语用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
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而一般人常把灵感变成霎时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