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批注个体阅读——浅谈小学语文中高段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批注个体阅读——浅谈小学语文中高段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阅读,也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它
符合新课标的阅读理念——倡导自主学习,突出阅读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尊重学
生的阅读体验。
“批注式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随读而生,即随文而批。
它不仅
要求阅读者树立起读者意识,深入领会文本,还要跳出文本,较好地实现与作者、文本、自我以及生活之间的多重对话,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批注式阅读能
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批注;个体阅读;语文素养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
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
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
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
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而批注式阅读正是学生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地
一种阅读方式。
目前,小学中高年段的语文教师有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意识,但是实
效性并不强。
随手拿起学生做过批注的书本,可以看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圈点记号、一大段一大段画线的句子,或者一两个简单的词句,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造
成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裕;教师指导阅读
批注走个过场;要求不够明确,学生阅读批注敷衍了事;交流不够充分,大部分学生失去表达的机会;检查不够到位,师生之间缺乏及时反馈与评价。
二、教方法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除了为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让他们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自读自悟,还要把一些常见的批注符号与方法规范地交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
见表一:
上述表格内容是一些常见的批注符号,分别表示自己认为是重点或欣赏的词
句以及疑问处、感叹处等。
除此之外,文字的批注则是要求他们在文本的空白处
写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悟。
它的形式和方法也是多样的。
见表二:
上述表格中批注形式在文中因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批注名称不同,但是文字的
批注方法可以随文而生,随读而批,随感而注的。
概括式批注是指对文章的归纳、浓缩,提出疑点或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式批注是指对文章从写作特点、
写作内容等进行分析;评价式批注是指对文章的字词注上拼音,解释含义,理解字词的作用,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评价;感悟式批注是指读后的体会、心得、感想、收获等,由此及比联系自己的,社会的人或事。
学生掌握了这些规范的批注符号和方法,有助于批注式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激趣味
1、选择合适的文本
学生在文本空白处所作的注释、评语、标记等是学生独立阅读过程的真实体现,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趣是保证有效批注式阅读的关键。
在指导与训练批注式阅读的起始阶段,可以选择浅显、贴近学生生活又不失生动、能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的读物,如童话、科普说明文等,让他们有话可写,以期尽早达到学生在对文本批注时了解并掌握批注式阅读的目的。
同时,通过多边的对话,获得阅读的乐趣,接受并喜欢上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2、设计创意的任务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创意的任务让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完成批注。
例如:以学习小组或者同桌为单位,按照两两固定配对的方式将批注写在学习伙伴的文本空白处,这种“自注+他注”的互注形式可以互补,长期坚持成效明显。
对于同一个批注对象,无论是字词还是句段,学生之间的认知与理解差异完全可以通过这种交流而缩短。
此外,请一个同学将学习小组内的批注有选择地整合起来记录在文本上,通过群文件供大家共同传阅再评论,也是有效地方法。
这是一种阅读后的再阅读,是阅读体验的总结与反思,在形式上充分点燃学生对批注式阅读的热情。
三、重渗透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批注式阅读能力的课内外渗透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课内指导
巧抓矛盾。
文本中有很多“问题内容”,一些语句看似前后矛盾,其实暗藏
玄机。
引导学生抓住矛盾点去做批注,有助于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关注留白。
作者常用“留白”的表达方式,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留白”,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
地方补充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明确并养成
阅读文本应该联系上下文展开联想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体悟经典。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编者的筛选和精心修改,所以在
文章的经典词句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对文本进行评价式或体验式的批注,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感悟经典词句的内涵,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2、课外拓展
家校合力。
家长和教师一样,是孩子无可替代的教育者。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
深化的今天,家校合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重要和迫切。
因而,利用家庭资源,通过家长的监督与指导,也可以形成合力,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
长期作业。
设计专题性的阅读长作业,是一个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
批注式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
例如:通过指导家长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挑选合适
的读本、完成读本的书评、设计和读本相关的阅读小报等。
总之,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动态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
生结合自身兴趣,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
广泛、深入的对话与交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随文批注,从各个角度对文
本进行理解、感悟和点评,并在文本中进行规范地批注,留下自己的疑惑和思考,点燃阅读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鲍宗武,黄华瑛.浙江教育科学. 2016(05)
2.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批注阅读之我见[J]. 刘志宏.教育教学论坛. 2010(33)
3. 在批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J]. 杨淑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