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a76da7c312b3169a451a4c1.png)
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知识目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近代衰微的过程和当代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及原因(汉字、史书典籍——见证)难点: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探究点一:古代辉煌历程】阅读教材第62、63页,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时间3分钟;加分;讨论时,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Tips:2、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代文明相比,中华文化有何特征?【探究点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根据问题提示,阅读教材第64、65页,了解文字和史书典籍的相关知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将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时间4分钟,独立完成。
1、你能说说汉字的演变过程吗?2、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的作用?3、提到史书典籍,你能想到哪些?4、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能够编纂这么多的史书典籍?【合作探究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阅读教材第65、66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加分;讨论时,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并发言,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1、忆一忆:近代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2、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3、想一想: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跟踪训练】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2.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导学案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导学案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5e8ab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0.png)
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并能够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主议题:穿越时空的文化礼赞——从中国诗词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议题一:中国诗词的辉煌历程议学情境: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议学活动一:任务一: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商议,中国诗词走过了哪些辉煌的历程?任务二:中国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表现,除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世界上还有其他文化延续至今吗?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议题二:中国诗词一脉相承议学情境一:《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议学情境二:楚辞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其中楚辞中屈原所著的《离骚》最为出名,千古流传。
楚辞具有非常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汉赋是西汉文学的代表,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但赋早在战国后期便已出现。
在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赞颂汉代的强大或大夸统治者的治理有方议学情境三:唐朝是古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创新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
![【创新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https://img.taocdn.com/s3/m/0b394564fe4733687e21aa57.png)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现时代性。
判一判 汉代是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提示 错误。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014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
目前,孔子学院不断传播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
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古代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问题探究(1)孔子的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什么时候确立了至尊地位?答案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当时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已具雏形;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其至尊地位在汉代被确立。
(2)从世界各国对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尊敬和推崇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辉煌,古代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答案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名师点拨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1)政治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繁荣。
纵观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经济、政治繁荣或相对繁荣时期。
(2)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对外交往程度的加深,扩大了文化视野。
典例1电视剧《大秦帝国》再现了秦统一六国的崛起过程。
秦的统一是一次大规模的东西南北文化融合、碰撞。
秦国宫殿的建设,在壁画的制作、建筑材料的烧制处理等方面吸取了东方六国建筑的先进技艺与风格特点;“书同文字”,在对秦系文字“或颇省改”的基础上,对六国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6bfff9f8c75fbfc77db28a.png)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力目标提高锻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学会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2.完成预习自测。
【课前预习】1.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发展殷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时期文化思想影响发源雏形划时代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全盛时代延续面临冲击2.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文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5.只有在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6.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预习自测】1.伴随秦的统一,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形成了。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有()①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B.③④C.①②③ID.①②③④5.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到了五代,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了沿用至今的春联, 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课堂探究】探究点一汉字的内涵总是在不断的丰富。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3644fe64431b90d6d85c773.png)
高二政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
华文化必修3
课标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内容目标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二、典例解析
三、练一练(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非选择题
※知识整合:
文字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
独特性
精髓博大精深区域性
※学(教)后记()反思:。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fd2e6727284b73f24250eb.png)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过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让学生去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一)重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重要标志和重要见证。
(二)难点理解在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中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课时安排:一个课时四、教学教法:课堂教授举列说明五、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打开目录,我们在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中,我们讲到了文化对于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作用,在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我们讲到了文化的两个基本特点:文化的多样性和继承性。
这两个单元实质是讲的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我们都晓得,理论是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那我们今天就要把文化理论层面上的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那就是我国的文化,即中华文化,同学们打开书本62页,我们今天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写板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六、讲授新课(一)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源远流长”体现了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哪一个特点?(学生答:继承性)本课由三个框题构成,大家看一下哪三个。
(学生回答:古代辉煌的历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应这三个框题,老师只讲三个问题,其余的时间和大家讲讲故事。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具体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源远流长,怎么做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二)我们先讲是什么的问题即中华文化的古代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大家先看一下第一个框框,在第一个框框内,讲了许多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等,文章列举这些文明,一是说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是通过这些文明的中断或湮灭,来论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政治: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政治: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abab6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e.png)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6.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知识梳理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了,有的了, 有的了其他文明。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2、源远流长的见证(表现、重要标志)一一汉字与史学典籍(1)汉字作用:意义:(2)史学典籍意义:原因: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3、源远流长的具体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即和。
含义:“求同存异”就是;“兼收并蓄”就是能。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的衰微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
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的过程。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跟踪练习—、单项选择题1.2006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兵马俑等,构成中华民族独特而璀璨的文化景观。
这些文化遗产()A.表明中华文化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B.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C.体现了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D.曾经历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巨大冲击2.苏轼曾说:“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之于子美,文之于韩退之,书之于颜鲁公,画之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这句话说明()A.中华文化止于唐代B.隋唐时期,古代中国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C.隋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顶峰D.隋唐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0cdece1e647d27284b735189.png)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探究及教材大量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的衰微过程去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教学难点】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例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故宫博物院精美瓷器珐琅背景歌曲《青花瓷》导入。
(二)进行新课(多媒体显示本节课的探究路径)1.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证据?(为什么)3.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怎么样)(一)古代辉煌的历程(板书)探究一:四大文明古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古国文明各如何?)(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学生: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早已夭折;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文化历经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是指源头很远,发源早;流长是指流程很长,不中断。
)(过渡)导出:唯有中华文明延续到现在,创造了令整个世界都赞叹不已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3-6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cf47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c.png)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⑦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1)内因:中国⑮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⑯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说的,是指历史悠久,没有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风顺、始终辉煌。
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现代再创辉煌的过程。
③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
(2)源远流长的历程①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度文化的中断或湮灭而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②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讲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时间跨度,更是强调一种文化的延续性。
(3)源远流长的见证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汉字和史书典籍,它们是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重视几个细节,因为这几个细节往往会成为选择题的干扰项出现:文字的作用与汉字作用的区别;史书典籍不同于文学著作;汉字作用与史书典籍的差别。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茶经》对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什么作用?提示:(1)茶“发于神农,闻于肖瑶,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
(2)《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对继承和研究茶文化具有重大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021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1be6a2f25901020207409cf3.png)
【导学案】2021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预习目标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预习内容1.古代辉煌的历程(1)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和“”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3)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人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5)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西方的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作为其特征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
(2)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性,即和。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随着中国的日渐没落和西方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二、学习过程、1、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https://img.taocdn.com/s3/m/d514def2e2bd960591c677dd.png)
第1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逻辑脉络:本单元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其中后者是前者的结晶。
本单元在前两个单元讲述一般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始阐述伟大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结构:中华文化主要讲述三大特征、一个历程、一个作用。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其原因之一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再创辉煌的历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主要阐明了其产生、作用、内涵、特征以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要求。
素养要求: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有的包容性,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必要性和正确性;通过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内涵,认同党和国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理解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结合文化发展的一般知识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作用,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
法治意识:树立推动中华文化振兴和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义务意识,同破坏文化振兴的行为依法进行坚决的斗争。
公共参与:自觉进行文化创作和建设,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描述与分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脉相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两个见证。
2.解释与论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
3.预测与选择: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辨析与评价:中华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
1.政治认同:通过感悟汉字的演变历程,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上的指导地位。
3.公共参与:增强参与意识,主动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古代辉煌的历程时代主要成就作用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发展影响较大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得来的。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6.1高中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c58ad6fe518964bcf847cd8.png)
学习目标
课标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内容目标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二、典例解析
三、练一练(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
※知识整合:
文字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特点包容性
独特性
精髓博大精深区域性
民族性Leabharlann ※学(教)后记()反思:※疑惑不懂记录处
<作业>完成下一框题的预习学案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f8aa5a302d276a200292ed9.png)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集中体现。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一、古代辉煌的历程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放图片)有人说在会徽中蕴涵了中国文化,大家来说说,你从图中又有什么发现?(学生甲:印章、汉文字是中国文化特色。
学生乙:我看到“京”字好象在蹁翩起舞,那是有我们特色的舞蹈。
学生丙:我看到了我们的国粹:京剧。
)大家说得不错。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个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就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必将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
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世界的远古文明:古巴比伦城遗址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它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
公元前5000多年,人们开始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水草丰美的地带繁衍生息。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
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50年,两河流域的文明达到高潮,人们发明了楔形文字、数位进制、星期制、历法、灌溉、冶炼技术,还将圆周划分为360度、酿出啤酒、制定了人类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许多个第一。
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是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2 (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导学案2 (1)](https://img.taocdn.com/s3/m/6af80328fad6195f312ba646.png)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三、知识准备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的辉煌历程。
上溯殷周时期,思想、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的雏形。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的意义。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时代。
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和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
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的冲击。
2、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和是很有说服力的。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标志着人类进入时代。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之大,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4、随着的日渐没落和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5、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学习内容1、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完成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表:。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c1f3edda58da0116c174932.png)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概述·此为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一共有2课,4个框题,主要是认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第四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铺垫。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第一框,同时是第三单元的引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包容性,通过讨论与分析相结合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让学生树立重塑中华文化辉煌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我国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96cd86e51e79b8969022614.png)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课标要求】【学习要求】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没落与振兴【基本知识梳理】源远流长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全盛时代。
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即和(定义)。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实现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课文知识整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敬德敬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博采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产生了宋明理学。
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 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识。
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政治文化生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
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背景奥运会开幕式把中国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合”境界展现在世界面前,你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吗?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1
①文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
(2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
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