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机常见故障处理及维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0)烧结机常见故障处理及维修
常见故障及异常的处理
1台车跑偏
1.1台车跑偏的原因:
a烧结机两侧有温度差。

b台车运行轨道的磨损和变形。

c密封滑道磨损。

d台车车轮工作面、轮缘的磨损。

e台车卡轮的磨损。

f台车两端面防磨板的磨损。

g头尾星轮齿板工作面的磨损。

h头尾星轮轴心线的偏移。

i移动架两侧移动不一致,或重锤重量不一致。

j水平轨道两侧不等高。

1.2台车跑偏的处理
a 更换已磨损的零部件。

b 打开或关闭厂房的窗户,尽是减小烧结机左右两侧的温差。

c 测量并调整水平轨的标高在许可范围内。

d 检查尾部移动架左右两侧移动量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应进行以下项目的确认:
(a)是否有异物或某个部位阻碍移动架的移动。

(b)平衡重锤中链轮是否被卡住或转动不够灵活。

(c)两侧平衡重锤重量是否不一致。

(d)平衡重锤链条是否有一侧被拉断。

e 对头尾星轮轴心线按原设定基准进行校正。

f 由头部轴承座移动调整装置进行调整。

经过上述几项处理后,仍发现台车长时间地往同一方向偏斜,且情况比较严重,则可移动调整装置来改变头部星轮自由侧轴承座的位置,以纠正台车跑偏。

此项调整需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不宜作此调整。

2烧结机过载
2.1产生过载的原因:
a尾部移动架移动量不一致。

b平衡重锤过重。

c头尾弯道和水平轨道变形、移位,致使台车运行受阻。

d台车掉轨。

e风箱端部密封的活动板调整不当或浮动不灵活,与台车梁底面干涉。

f台车密封装置中的游板不游动,与固定滑道摩擦阻力大。

g检查驱动装置的主电动机的制动器是否未松闸或失灵。

h台车塌腰或其它变形。

i其它运行部位有异物干涉。

j台车进入头尾弯道的运行轨迹是否与原设计吻合。

k密封滑道接头处是否平滑,滑道的螺栓连接有无松动现象。

l防止风箱上浮梁的间隙是否合乎设计要求。

2.2过载的处理:
a对尾部移动架移动量不一致按1.2d办法处理。

b适当减轻平衡锤的重量。

c更换已变形、损坏的零部件。

d校正头尾弯道和水平轨道。

e若有掉轨的台车,查明台车掉轨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f检修或重新调整风箱端部密封装置。

g清除台车密封装置中堵塞的物料或更换密封装置。

h检修驱动电机中的制动器,或排除电气方面的原因。

i检查并调整头尾弯道与星轮齿板间的相对位置。

j紧固滑道连接的螺栓,保证滑道接头处的平滑性。

k调整防止风箱上浮梁的间隙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l清除各部位的异物干涉。

3尾部移动架超极限
3.1超极限的原因:
a移动架两侧移动量不一致。

b行程开关的位置有误。

c混合料中的焦粉比例过高或机速设定不合理,导致烧结矿饼过烧,温度过高,热膨胀量增大。

d台车的长度尺寸超差,如篦条、隔热件露出台车体外。

e平衡重锤的重量过轻,造成台车拉缝。

3.2超极限的处理:
a移动架两侧移动量不一致按前述办法检查处理。

b按图纸要求重新调整行程开关的位置。

c改变焦粉的比例或调整好机速。

d更换不合要求的零部件。

e适当增加平衡重锤的重量。

4驱动装置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动作报警
4.1动作报警的原因:
a烧结机过载。

b极限值设置不当。

4.2动作报警的处理:
a属过载的现象按过载的办法处理。

b按柔性传动装置和定扭矩联轴器说明书的有关内容执行。

5圆辊给料不畅
5.1给料不畅的原因:
a混合料仓内产生架桥现象:
(a)长期停车时混合料未全部排空。

(b)混合料冻结。

(c)混合料中的水分控制不良。

b混合料中有大块或异物堵塞在闸门的开口处。

c混合料仓的主闸门开度不够。

5.2给料不畅的处理:
a长期停车时排空全部混合料。

b调整混合料中添加的水量。

c将冻结或粘附在料仓和料斗排料口部位的粘土状原料清除。

d通过操作手动闸门或手动重锤式闸板将大块或异物排出。

c检查微调闸门的电液推杆及其电控装置。

维护与检修
1给料装置
1.1经常检查摆动漏斗、混合料仓中衬板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衬板应及时更换。

1.2混合料给料漏斗非排料侧设置有防漏橡胶板,此橡胶板磨损后,要松开紧固螺栓,调整橡胶板,使其压于圆辊上,磨损严重时应予以更换。

1.3 圆辊的非排料侧设置有粘料清扫器,当橡胶板磨损时,则应调整弹簧或松开紧固螺栓,将橡胶板紧贴在圆辊上,磨损严重时予以更换。

1.4 定期检查圆辊面上的不锈钢衬板,磨损严重时予以更换。

1.5 定期检查九辊辊子表面的粘料情况,粘料严重时予以清除。

2 烧结机本体
2.1 定期检查紧固台车、栏板、防磨板的连接螺栓和固定车轮轴的紧定螺钉,建议运转之初的1个月内每周检查一次,然后每月检查一次,对松动的螺栓予以紧固。

2.2 定期更换已损坏的台车隔热件、篦条、栏板,当损坏数量较少时,可在台车的返程轨道上进行更换。

当数量较多时,可将台车从上部轨道吊出检修,台车的取出方法如下:
2.2.1 先使烧结机停机。

2.2.2 操作设在尾部骨架上地螺旋千斤顶,使千斤顶向尾部顶开移动架,即解除平衡重锤对的挤压作用。

2.2.3 通过行车将台车取出。

2.2.4 清除密封滑道上的散料。

2.2.5 将备用台车或维修好的台车吊入。

2.2.6 操作尾部的螺旋千斤顶,使移动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2.3 台车密封装置的更换
因台车密封装置中游板的磨损、弹簧失效、灰尘堵塞而使其动作不灵活时,应及时进行更换,更换的顺序如下:
2.3.1 先使烧结机停机。

2.3.2 在台车的返程轨道上,逐台检查其密封装置,将失效的密封装置拆下。

2.3.3 卸下定位轴,使游板与游板槽分离。

2.3.4 清除槽内的灰尘及异物。

2.3.5 更换失效的弹簧或磨损的游板。

2.3.6 将检修合格的密封装置装入台车。

2.4 台车隔热件、篦条是烧结机中的易损件,当换上新的隔热件和篦条时,一定要按图纸要求留出足够而又合适的热膨胀间隙。

2.5 定期检查定扭矩联轴器,当过负荷或其它原因使定扭矩联轴器打滑而烧坏摩擦片时,应换上新的摩擦片。

在安装前,应彻底清除摩擦片上的油脂(用三氯乙烯脱脂剂脱脂),并避免安装过程中的油渍沾污摩擦片,运转时也不允许
油脂进入,否则会影响定扭矩联轴器的效用。

定扭矩联轴器的扭矩设定是通过调整弹簧来实现的,更换摩擦片后,应按原设定值调整好。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调整原设定扭矩时,应注意参阅有关资料,不可将此处的设限等级调整超过柔性传动装置的安全设定值。

有关定扭矩联轴器的详细使用情况应参阅其说明书。

2.6 柔性传动装置的维护与检修见供货厂家编制的说明书。

2.7 定期测定轨道的轨距和标高,其数值与允差为:
轨距(两轨道内侧)5210±1.0mm。

两侧轨道高度差0.5mm以内。

2.8 定期检查尾部移动架两侧的移动是否灵活、一致,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可对平衡重锤的重量作适当的调整,并作好调整前后的记录。

2.9 烧结机(除台车外)各部位的连接,在最初的六个月内,每个月拧紧一次。

2.10 每次定修时,应对风箱上的密封滑道进行磨损量的检查,磨损超过10mm,应予以更换。

2.11 风箱端部密封装置中的密封板与台车梁底部的间隙安装时已调至0~3mm,运行一段时间后复检此间隙是否超标,如超标通过调节螺杆可将此间隙调整到设计确定的0~3mm。

在需要烧结机反转时,必须将密封板的高度降低,尾部移动架增设约束。

2.12 对点火炉下及W9、W10、W16、W17、W18风箱阀门应通过检查门或观察孔定期检查,是否有散料或异物堆积在阀门处,若有,就及时清除。

定期手动操作电动执行器,检查阀门的动作情况,若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电动执行器的润滑脂,应在每年拆开检查时更换。

3 附属装置
3.1 定期检查刮油装置中刮板的磨损状态,磨损严重时予以更换。

3.2 每班应检查各种灰斗、溜槽的排料情况,发现堵塞时,应及时清除。

3.3 每班应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人工给脂部位定期补充油脂。

集中供脂部位应视给脂量的多少,对给脂周期及给脂量通过分配器进行合理调节。

集中供脂润滑的调整详见其产品说明书。

轨道中心线为5280(轨道内侧距离为5210)±0.5mm。

水平轨道标高差为±0.5mm,两水平轨道对应点的标高差为0.5mm。

头尾弯轨侧面到星轮齿板的间距为85±1mm。

内外弯轨间距离,头部弯轨上口为362±1mm,中部为366.5±1mm,下口为370±1mm;尾部弯轨上口和中部为370±1mm,下口为362±1mm,弯轨进出口标准高差为±0.5mm,两侧弯轨对应点的高度差≤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