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佳 CCTV节目主持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佳 CCTV节目主持人
基本资料
播音名、笔名:和佳
性别:女
生日: 11-25
民族: 汉族
职业: CCTV主持人
兴趣爱好: 阅读, 摄影, 旅游,唱歌, 音乐, 绘画
印象最深刻的书:<<简.爱>> <<约翰.克利斯朵夫>>
座右铭:天道酬勤
主持栏目
一、《午夜新闻》。

《午夜新闻》是一档综合性的新闻栏目,包括国内、国际、体育,播出时间:每天00:00——00:30,时长30分钟。

《午夜新闻》抓住了零点这一时段里人们渴望汇总信息、梳理信息的心理需求,以版块划分的形式,对当天的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和延伸,同时提供夜间发生的最新消息。

二、《整点新闻》(9、10点)。

成长经历
十年磨砺铸一剑
和佳在天水度过了童蒙时光、豆蔻年华和一段青春岁月,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看书写作,走上播音工作岗位也与爱好文艺有关。

当年在“最崇高的职业在企业”的大背景下,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和佳走进了一家国营企业,不久,企业办闭路电视需要播音员,经过选拔,和佳成为这家企业的广播员和闭路电视播音员兼工会宣传干事,从此开始了一段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赶到播音室,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把大家从睡梦中唤醒;晚上,等大家都已经回到家了,才可以轻轻关掉广播,在朦胧的夜色中走出播音室,结束一天的工作。

除了广播站和闭路电视台有自办节目外,还有一份油印小报,需要和佳组稿或采写稿件,并且要会排版、刻蜡版、校对、复印,最后还要把小报散发到大家的手中,那时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在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文学书籍的同时,和佳还有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那就是天天练习绕口令,最后两本厚厚的绕口令被和佳念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

经过刻苦练习,她的播音主持业务也不断得以提高。

上世纪90年代初,和佳曾参加过一次北京广播学院组织的招生考试,专业课成绩获得了全省第一名。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2年的一天,和佳偶然看到报纸上登出的一则启事,说甘肃电视台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播音
员。

她顾不得多想,就报了名,接下来就参加考试——初试、复试、面试、笔试……一关又一关,每一关都非常严格。

成绩公布后,她得到了被录取的消息,到省台报到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风也是格外清爽。

一到省台就立即开始值班,那时正逢春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忙着走街串户拜访亲朋好友,而她和新同事却忙得不亦乐乎,也就是在省台工作的第一天起,她明白了播音员是没有节假日的。

在甘肃电视台,和佳一开始做过经济节目的播音工作,后来因工作努力被调到新闻部,专门负责播报《甘肃新闻》。

那段时间,她内心充满了自豪与神圣,一想到有那么多大事以及和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消息都将通过自己传播出去,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她觉得,作为一名新闻节目的播音员,要时刻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和领会,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业务水平。

新闻播音是最能显示一个播音员基本功底扎实与否的,而作为一名播音员又不能仅仅会播新闻,还需要有能力驾御不同题材的稿件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宽自己的业务领域。

在甘肃电视台工作的8年多时间,让和佳学习并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在镜头和话筒前的磨练,也让她一天天成长。

记忆总是美好的
那段时间,和佳在做好本职工作新闻节目的播音之外,还经
常受邀主持文艺类的节目,像“全省少儿歌手电视大奖赛”、“全省节目主持人大奖赛”等等,有时也主持一些专题性节目。

有一年中秋节,甘肃电视台具有品牌性质的专题栏目《观众之友》要做一期特别节目,栏目组策划集体去兰州近郊的一个驻军部队采访战士们过中秋的情景,那次采访给和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因为她从小就向往军营,羡慕女兵的英姿飒爽和男兵的威武干练,所以到了军营自然有一种亲切感。

和佳觉得,那个中秋节的月亮格外圆、分外亮。

录制完现场联欢的场景又采访了干部战士和军嫂后,和佳和摄像记者悄悄走出充满欢歌笑语的营房,来到门口站岗值班的士兵面前。

月光下,一名战士身姿挺拔,脸上稚气未脱,看得出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

“你想不想家啊?”和佳问他。

小战士挺一挺站得笔直的身躯,用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说:“不想家是假的,可我既然来到军营来到部队,就应该站好每一班岗,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

”那期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那次采访也加深了和佳对军营的好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军装的含义:“责任、纪律和意志”。

后来,和佳很有感触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军营梦》,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

如果说采访可以让人接近社会感受生活,那亲自和受众交流则更会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与听观众之间的距离。

当年甘肃电视台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都在同一个大院里,和佳常会在业余时间去电台主持一些经济或文艺类的节目。

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主要用
声音和听众进行沟通交流,对声音质量要求更高,而当时电台节目不同于电视台节目的地方在于它是直播,并且有时一档节目的采编播基本上都要由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独自来完成,很锻炼人。

在安静的直播间面对话筒,或娓娓道来或认真倾听热线那边听众的叙说,和听众进行真诚的沟通,让她又体验到了另外的一种责任和乐趣。

在省台的8年时间里,和佳还完成了在兰州大学的学业,被评为一级播音员并获得中级职称;播音作品专题片《把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的人》获得中国电视社教奖1996年度人物类三等奖,和曾经的同事任斌合作播出的《甘肃新闻》被评为1999年度甘肃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电视播音一等奖并荣获1999年度中国播音与作品奖电视播音三等奖……。

另外,她写作并参与编导的电视散文诗《生命的河》、独立编导的专题片《赫丽麦回家》先后在甘肃电视台播出,与人合作的专题片《撒尔塔人的这方热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受到观众好评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广阔的央视舞台
中央电视台又是惟一的国家级电视台,汇集了业内各种优秀人才,站在这个平台上,眼界会更开阔,视野会更宽广,思想境界也会更高,所以,中央电视台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鼓励人上进的地方,而要想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
方表现出色和优秀,就必须不停地努力、加倍地努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000年金秋时节,和佳来到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同时在该学院新闻系学习本科课程。

在广播学院学习的日子,让和佳重新感受到了校园的纯净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校园操场边每一棵无论大小的树前,都站着一个学生在认真地练习发声、背绕口令、朗诵……。

和佳也经常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有时没有树可站,就随便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开练。

在学习快结束时,和佳有幸获得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的机会,刚走进中央电视台时,和很多初来乍到的同行朋友一样,和佳既体会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权威庄严,也感受到了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

每天进台都能看到有很多人在门口拍照留念,而每次步入中央电视台办公楼之一的方楼时,也不由会让她感到既亲切又陌生。

和佳经常能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国脸”微笑着迎面走来,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当中也不乏业内精英人士
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没多久,和佳的业务就得到了播音界前辈老师的肯定,这为她以后留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人文章
《静若初蕾.第一次.回味》
今天,北京下了2006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对这场雪的来临似乎早有些预感,除了气象台的准确预报外,早在三四天前迎面吹来的风中就已或多或少地能嗅到雪的气息了,相信很多爱雪的朋友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吧?而雪之于我,在兴奋和喜悦之外,更有一份挥之不去的记忆... 印象中的第一场雪,童话般神奇与美丽。

那是在童年的一个午后,天地间一片灰茫,阴沉沉的,但灰暗的色调并没有减少小朋友们玩耍的热情,偌大的幼稚园操场上,小朋友们尽情地嬉戏着,风冷飕飕地吹来,让人感到一些与平常不同的味道,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中就开始飘下白色的“小米粒”,并越下越密,——噢!下雪喽!不知是谁先欣喜地喊了一句,紧接着欢呼声尖叫声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地扩散开去,大家追逐着,欢闹着:下雪喽!—-下雪喽!——-开始我也和小伙伴们一样跑着跳着,兴奋不已,但不一会儿我就安静下来开始仔细观察了,这时候天空中飘落的“小米粒”中已夹杂着一些透明的小花瓣,这就是雪花啊!我心底一阵欢喜,仰起头来,任那越来越多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我的面颊上、睫毛上、脖颈上并感受它融化时的丝丝凉意,而后又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来,迎接那一朵朵从空中飘洒而来的白色花朵,接到一朵心里的笑意就加深一分,可没等我欣赏够雪花的美丽,那漂亮的六边型花朵就迅速地由纯白色转为半透明紧接着晶莹剔透地融化了,我静静欣赏着那透明的花瓣在掌心变为一滴小水珠,一刻间,我幼小而
单纯的心被喜悦满满地笼罩住了.....不知什么时候,四周的欢笑声叫喊声渐渐淡去,空空荡荡的操场上只剩下一个个带着火红小绒帽的孩子,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执着地仰着小脸,满怀深情地凝望着天空,还伸出小手迎接一片又一片的雪花,久久,久久... 夜幕降临。

晚饭后,邻家大婶到家里做客,和妈妈聊了很久,临走,妈妈去送,我也嚷着要一起去,妈妈拗不过,只好带我下楼。

只见外面地上的雪已经很厚了,一脚踩下去嘎吱吱做响,竟快到我的膝盖!我不由地深吸了一口气,啊!空气也是无比地清新;抬眼望去,我就看到了神话一般的景致:四周好似山谷幽静,空中的雪花仍未停歇,只是降落的速度比白天慢了许多;深蓝色的夜空下,路灯安寂地燃着淡白色的光,雪花儿象无数的小银针泛着亮光,一闪一闪地从眼前掠过,再寂无声息地坠落在屋顶上、树稍上、地面上...... 我悄悄停下了脚步,怔怔地站在雪地里,感受着这冬夜童话的神奇......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

今晨,推开窗,看到屋外一片雪白,我不由地微笑开来。

是啊,好象后来生活中的每一场雪都和童年时代的美好印记有个约会,只要看到洁白的雪花,我就会由衷地快慰和欣喜。

有位资深化妆师曾说过:艺术家要始终保持爱心、童心和专心。

我想,或许不止艺术家,只要是想要在生活里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感受到快乐的人,似乎都应对眼前的世界保有一颗浓浓的爱心、一份纯真的童心和对快乐感受执着的专心吧。

只愿儿时冬天那个童话般的夜晚能在记忆中长久些再长久些......
《没法不爱》
午后,本来是想继续静若初蕾.第一次.品味系列的文字的,可是刚刚看完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百家讲坛》柴静、于丹、易中天三人的精彩对话后,奔到桌前,写下的第一句话却是:没法不爱《百家讲坛》!十频道是中央电视台的科学教育频道,倾重于教育大众的功能,可喜的是它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收获了"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功效,尤其是《百家讲坛》。

其实早就关注这个栏目了,也经常和同事们交流对这个栏目内容的心得,只是今天更有了要写点什么的冲动。

想来,教化的功能不仅是让人知书达理,如禾如苗般成长,更重要的可能是让受教育的人能超越一些河流表层热闹的泡沫之类的东西,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并在这种精神领域里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希望。

记得多年前,看到某位知名女作家(或是教育家)在媒体上讲:“先富之,后教之”,当然这也是她引用圣贤的话了。

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周遭喧嚣乍起,之后各种行为纷纷涌现;在国家变革的过程中,每个人也在经历着自身的成长历程,一时间还真有点群雄逐鹿的味道。

在历史前进的大舞台上,每个人在扮演各自不同角色的同时也在成为别人悲剧或喜剧的看客。

但让人欣慰的是,在喧闹的时代进程中,还是有坚守高贵精神的人们(或许还为数不少),
一路前行微笑着站在了大众的面前。

我不知道他(她)们是否也有种种的心路经历:譬如不解困惑彷徨、譬如感伤徘徊期待、譬如暗夜之中的无助与无奈……但当他们最终以成功者的姿态出
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她)们在不经意间隐透出来的知识的光芒和平和之中显现的睿智与幽默。

这也不由地让人心生感慨:在伟大祖国前进的里程中,始终都有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指引着大众的前行,而这种力量可以让人超越一切烦俗,在平凡琐碎中体会到安宁祥和平静,在不起眼的小事中体现出高雅高贵与高尚。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今天是崭新的,可又有哪一个清晨不是崭新的呢?哲人说:“此刻今生”,意即一个人此刻的状态或多或少也代表了他(她)平常的状态。

那就让我们从今天从此刻起,把眼中和嘴角的微笑长久地保持下去,内心充满感恩与谢意,感谢所有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们曾经给过我们的回忆;就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珍惜曾经拥有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也让我们更知道善待,善待一切并努力认真地做好今天、做好此刻、我们应该做和能够做的更好的事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许每年四季的风景都大同小异,每天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只是看风景之人的心情。

雪景、阳光很好地交接了06年的最后一天和07年的第一天,而写在去年与新年之间的文字,也更多了一份感动一份珍惜一份
平和一份喜悦,或许这一切并不需要太多理由,只因为有06年岁末那场怀旧的雪和眼前07年年初这缕明媚的阳光。

《学做春天学做四季》
春光明媚
绿了草红了花
温柔了世界
喜悦了你我的神情
却不言不语
春风愉悦
绕过高山拂过溪流
青了苍山碧了河水
温暖了人们的内心
却不言不语
柳叶儿轻摇小鸟儿放歌
春天依旧不言不语
相信春天啊
一定是位温柔而善良的女子
永远面带微笑
却无时无处不深入人心
愿意学做春天学做四季
不言不语
却悄悄美丽着世界的容颜
《中秋时节遥想军营梦》
记得对军营的向往,是在小时候看了外国影片《叶塞尼娅》之后。

当时奥斯瓦尔多那一身威武的戎装,挺拔的身姿,着实让我和小朋友们迷醉了好一段时间,于是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穿上一身军服,那该有多神气!后来,学校组织大家去部队上校外辅导课,看到无论操场上还是宿舍里都是那么有秩序、有纪律,什么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更增加了我对军营的好感,尤其是战士们那整齐的床铺上棱角分明的被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私下里我们几个小同学都说一定是被子里垫了木板,不然怎么会那么板正?这种想法持续了很久,后来才知道其实那里并没有放什么木板,而是战士们用手叠出来的。

再长大一点,有个同学从她当文艺兵的姐姐那里借了一件草绿色的军服给我,虽然有些大,穿上它要把袖子挽上好几圈,但我依然觉得很美很神气简直就是英姿飒爽!就那样整整穿了一个礼拜还舍不得脱下,后来照了像留做记念,才算作罢。

若干年后,我成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有机会去部队采访,才知道军营生活并不像自己小时候想的那样光是神气和惬意,战士们严谨的作风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出来的。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专题栏目《观众之友》要做一期关于中秋节的节目,其中有一段是反映战士过中秋的场景,于是我随栏目组的同事们到附近的两个部队采访。

午饭前,路过部队的食堂,看见炊事员在一口很大的锅前用一个类似铁锹的铲子在炒菜,我们很是惊讶,以前哪见过炒菜用这么大的铲子啊,而另外一个灶台上正在蒸馒头,掀起笼屉一看,哈,里面的馒头竟然比我们平时吃的大三倍!后来才知道就这也抵不过战士的胃口,因为他们训练的量太大了。

当天下午我们就亲眼看到操场上的战士们一遍又一遍练习正步走的场景,才明白了什么叫一丝不苟和超强度训练……
夜幕降临,部队官兵们的联欢拉开了帷幕,节日的晚餐依然简单,四菜一汤,不同的是餐桌中间多了一盘月饼,战士们觉得这已是难得的丰盛,而我们也认为那是最有滋味的一顿中秋晚宴。

晚饭后,年轻的士兵开始表演擒拿格斗和小合唱《咱当兵的人》,之后又献上充满时代气息的迷彩霹雳舞,不大的营房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后来大家全都站起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又唱又跳……我们不失时机地采访着,有的战士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在谈到第一次在外过中秋的感受时眼里闪出点点泪光,还有一些来部队探亲的干部家属也就是军嫂,她们对自己丈夫所从事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亲情和温暖,在合唱《十五的月亮》时,她们显得格外投入。

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夜深人未静,营房内欢声笑语,军营外
皓月当空。

我和摄像师悄悄离开热闹的营房,来到部队门口,只见站岗的战士在透着凉意的风中站得笔直,一动不动,稚气未脱的脸上表情严肃又认真。

刹那间让人心里充满敬意,我走上前去问:“你想不想家?”“不想是假的,但此刻我更应该站好这班岗。

”多朴实的话语!我内心隐然一动,不由得转过身来对着摄像机镜头脱口而出:“观众朋友,请在这个阖家团圆的夜晚,为我们最可爱的人献上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吧!”
那期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从此军营也在我心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那种雷打不动铁一般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以及他们对生活火一样的热爱,让我感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悄悄潜入心底,以至于后来仅凭直觉,就可以在瞬间判断出眼前这个人曾进入过军营,无论他是单位新来的同事,还是仅有一面之交的路人或是退伍后自己开出租车的司机,说不过两三句话,即可感受到或浓或淡的军营气息……
或许,我已多或少地理解了军营的实质和内涵,理解了军装的责任、肩章的分量和帽徽的神圣,那是一种无法言传的心领神会,早已超出了年少时对威武军装的简单艳羡。

——部队就是锻造意志和培养精神世界的殿堂,军营代表着纪律,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这一点与生活中相通的地方是“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想来部队的严格训练对每一个进入军营的人来说,都将会是一笔受益终身的财富吧。

多年之后的中秋时节,又遥想起了当年的军营梦。

如今,奥
斯瓦尔多的英俊形象已在时间的冲刷下成为记忆深处的一张老
照片,而军营精神却还像一道清晨的阳光历久弥新。

我依然隐约向往着军营,但那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遥远而迤俪的梦了,虽然有些遗憾,但转念一想,如果能“意到军营”并确切领悟其间的精髓与深意且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也不啻为一种幸福,毕竟精神的高尚,才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想到这,我不禁又释然了。

《午后〃冬阳亦温暖》

午后,归途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枝桠间丰盈着红色黄色绿色和黄绿相间的叶儿,一一出现在眼前,又次第闪掠在身后……
一路前行,萦绕在耳畔点点滴滴的乐音,如跳跃在山涧的泉水,喜悦而欢快,沁入心底;如果没有音乐,旅途与人生将会怎样的寂寞。

初冬午后的太阳,悬在正前方的天空上,散射着白色的光芒;一架银色的飞机满载着远方的问候从它身边缓缓驶过;车窗外,有群白鸽带着哨声翩然而去,像在歌唱:初冬不寒冷,冬阳亦温暖。


这样的午后,内心总是充满了静谧、平和与恬淡的情愫,儿
时的记忆那样熟悉地一路远远赶来,而一些遥远的期许也渐渐浮现在脑海……
这一刻,时间只属于自己。

行驶的路上,时间一分一秒溜走,生命一天又一天继续,不同时刻不同内容拼接组合而成的过往,曾有过遗憾、失落甚或于哀伤,都渐行渐远;或许那不曾把握和没把握好的美丽场景,本不属于自己?是不是只要真心面对过,就不必追悔?
继续前行,不同的道路通向不同的去处……想来,这世间本没有路,只因为心里有一条路,眼前也就此有了方向。

不远处,蒙娜丽莎在微笑。


不用思索,不管走多远,总能轻车熟路地回到自己的住所。

家,因为有亲人的等候而成为一处温暖的所在,心,因为感受着温暖更加懂得珍惜;而一颗感恩的心也知道应该感谢身边所有的人。

窗外,一只风筝飞的很高很高,高到须努力仰视才可看见,然而,无论它飞的多高多远,也终因身后有一条牵挂的线而有了依靠和寄托;这,算不算对情义最基本的解释呢?
……
所有思绪都在停车入位的一刹那回归现实。

迎面,一阵凉风袭来,丝丝缕缕传递着冬的味道……
是了,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