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样课件(48学时0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体部位和体表区分
水平断面——经胸围、腰围和臀围等 平行断面。将躯干各部位的水平断面 作比较,能了解人体突出程度,立体 形状(厚度、宽度的平衡),在样板制 作上能确定省和褶裥的量。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体体表与服装裁片区分
1、头、颈部位:是服装的帽、领裁片的依 据,头高、头围、颈围决定帽、领裁片的 大小。
2、躯干部位:肩、胸、前腰、腹等是服装 前衣身片的依据;肩、背、后腰、臀等是 服装后衣身片的依据。肩部是前后衣片的 分界线、主要支撑点,肩斜度决定肩线, 女肩斜度差大于男肩斜度;女士胸部隆起 状,使女装通过收省、褶锏、分割缝来达 到合体状。
四、点线器:又名滚轮。用于将布上样线 拷贝、描画到样板纸上。
五、镇铁:作图、剪布时,压住纸或布而 不移动,便于操作。
六、圆规:作图时画圆和弧线,也用于交 点求同尺寸。
第三节 服装制图基础知识
一、制图线条与符号 二、服装部位名称及中英文对照表 三、服装常用术语
一、制图线条与符号
二、服装部位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四、作业内容与要求 1.作业内容 1) 人体部位测量练习 2) 裙、衣身、袖原型分别结构制图练习(制图比 例1:1、1:3或1:5); 3) 胸省转移练习4~6款(制图比例1:3或1:5); 4) 衣身分割、皱褶结构设计练习,各3~5款(制图 比例1:3或1:5); 2.作业要求: 在服装结构制图中,图线廓线绘制清晰、公 式尺寸、图线和符号标注明确。
1 .马叮测量:
1)量身高尺:最高部位装上两根横 向标尺,可测人体的宽度、厚度。
2)触角标尺:可测量人体凹凸部位 的厚度。 3)定规:15cm定规,测量部分直线 长度。 4)卷尺:即软尺。测量人体各部位 的周长、体表长度的尺寸数值。 此外,有体重器、体脂肪器、角度 器(量肩斜)、角尺(量乳房深度)、 皮下脂肪尺(量皮肤厚度)等。
弯尺:形状略呈弧形。用于画裙子、裤子侧缝 线、下裆线、衣袖缝线及下摆线等弧线。 放码尺:又名方格尺。用于绘平行线、放缝份 和缩放规格,长度常见有45、60cm。
D尺:又名袖窿尺。用于画袖窿弧、领圆弧、 袖山弧等曲线。
软尺:用于人体测量或量取弧线长度的软尺。
自由曲线尺:又名蛇尺。可自由折成各 种弧线形状,用于测量弧线长度。
二、人体部位和体表区分
了解人体的水平与垂直断面形 状是了解人体体型的厚度、宽度的 手段,对服装制作至关重要。 正中垂直断面——经前后正中线切 成断面。位于人体正中,有头部无 乳房及臀部突出,无下肢,是制作 裤子时,了解腰以下裤裆形状的厚 度的重要部位。 矢状垂直断面——经前后矢状线切 成断面。无头部形状,乳房及臀部 突出明显,下肢,根据断面位置不 同而形状不同。
四、人体特征及男女体型差异
侧视差异:男躯干体近似长方形。男 士的胸腰腹臀都显平直,只是背部、 后腰凹凸明显;侧视女躯干体呈S形 。女士胸部丰满隆挺,呈半圆球状, 腰细、腹肚扁平,臀部后凸明显。 3、上肢:由上臂、下臂和手掌组成。 差异:男性上肢较粗较长;女性上肢 较细较短。 4、下肢:由大腿、小腿和足组成。 差异:两腿细长,合并内侧可见间隙 ;女性大腿脂肪发达、粗短,两腿合 并密不见间隙。
三、人体体表与服装裁片区分
3、上肢(臂、手):是服装袖片的依据, 男女上肢差异决定男袖较长,女袖较短, 男装袖肥比女士的肥。 4、腰、腹臀+下肢(腿、足):是下装( 裤片、裙片)的依据。腹臀属于躯干, 但其与下肢紧密相连形成下装裁片。
四、人体特征及男女体型差异
1、颈部:呈上细下粗、不规则的圆台 状,侧视呈前倾斜状。 差异:男性颈部较粗,喉结偏低, 外凸明显;女性颈部较细,喉结偏高 ,平坦不显露。 2、躯干:包括肩、胸、背、腰、腹、 臀等部位。 正视差异:男躯干体呈倒梯形或H型。 男士肩部宽平,腰臀宽小于肩宽,且 腰臀差小;正视女躯干体呈正梯形或 X形。早期女性肩部窄又斜,腰细臀 宽,且臀腰差大;部分现代女性肩部 趋向宽,呈X形。
首页 绪论 制图基础知识 基础结构制图 裙款结构变化原理 衣身结构变化原理
服装构成原理 —新文化原型及应用
首页 绪论 制图基础知识 基础结构制图 裙款结构变化原理 衣身结构变化原理


一、 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 “服装结构原理” 是服装专业结构设计 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目的是了 解和理解服装结构的基本原理与变化原理。将 其结构原理灵活运用到后期的服装纸样设计中, 打好结构设计的良好基础。
缩尺:又名比例尺。用于在本子上作缩 小图记录。其刻度根据实际尺寸按比例 缩小,一般有1/2、1/3、1/4、1/5的缩图 比例。
量角器:作图时用于量肩斜度、褶裥量 等角度的测量。
二、剪刀:是服装制图、裁剪中的剪纸与 剪布的剪刀。
三、铅笔:制图用,通常用2B、HB等。
活动铅笔:铅芯有0.3、0.5、0.7、0.9mm。 根据作图要求选用。
三、服装常用术语
1、叠门:上下装在中心线处或其他部位对开,左 右相叠的部分。 2、门襟、里襟:上下装在中心线处或其他部位对 开,左右相叠,上层称门襟,下层称里襟。 3、挂面:上衣的门里襟反面的贴边。 4、育克、覆势:前衣片胸部以上的拼接部分称育 克,后衣片背部以上的拼接部分称覆势,两者可同 用。 5、克夫:夹克衫衣身下面拼接部分和衣袖的袖头。 6、丝缕:布料的经纬纱向。经纱也称直丝。 7、归、拔、推:熨烫用语。归是将布的某部位烫 缩归短,拔是将布的某部位拔开,推是将归拢的松 势推向某处,使经纬向发生变化,使平面布产生立 体效果。
第四节 人体体表特征分析
服装是穿在人身上,服务的对象是人,可 以说服装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是人体的软雕 塑、外包装,就好象精美的礼品包装一样,所 以不管是服装款式设计、纸样设计,都是围绕 人体为核心而展开设计的技术工作。“量体裁 衣”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人体与服装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课程内容,由此我们首 先要了解人体结构及其特征。
是对人体曲面进行立体取样,作有限分 割展开平面图,并加一定松量,通过优 原型法 化处理获取基础样板,在其基础上按服 装款式变化进行平面结构设计。 是以人体主要部位的尺寸为基础, 比例法 按一定的比例公式确定服装各局部 尺寸的平面结构设计。
平面结构设计
是通过人脑对人体与服 装的立体形态的剖析, 在平面的布或纸上而绘 制的服装样板。
2 .滑动测量:受测者身体各部位用活动棒点出前后形状 的测量法,有水平断面型与纵向断面型两种。
3 .石膏定型测量:石膏绷带贴在人体上拓出人体体型表特征。 4 .自动体形摄影:适用于观察姿态、体形及身体歪斜特征。 5 .三维人体测量仪: 对人体使用微弱激光, 并用照相摄下这光, 测得人体三维形状。 用专门分析软件把数 值置换成图像数据, 可了解(周长、厚度、 宽度)距离数据、角度 及断面形状。
目前开发了许多人体测量器材,都难以完全测量人体, 因人体是微妙的活动体,姿态各异,要根据测量目的、部位 采用不同的测量器具。比如:胸围同样是84cm,但体厚度、 体扁平度及乳房丰满度都不相同,则服装样板也不同。因此 不仅是人体尺寸数值,还要把握形态特征。 1 .马叮测量:是卢道夫· 马叮 的学说,即马叮人体测量仪。 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二维人体 测量仪,可根据需要选用各类 测量器。
第五节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是服装平面结构制图(纸样设计)过 程中首要解决的重要手段,测量的数值是否精确, 直接影响服装结构造型,作为服装打版人员,了 解和掌握人体测量的要领和方法,同时必须理解 人体特征,这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修养。
一、测量的工具 二、人体测量的点 三、测量姿势和方法 四、测量部位
一、测量的工具
首页 绪论 制图基础知识 基础结构制图 裙款结构变化原理 衣身结构变化原理
第一章 服装结构基础
第一节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简介 第二节 服装制图工具 第三节 服装制图的基本常识 第四节 人体体表特征分析 第五节 人体测量(服装量体)
第一节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简介
服 装 结 构 设 计 立体造型设计 是将布披覆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边设计边剪 (立体裁剪) 裁的操作,直接裁制服装或获得服装样板。
首页 绪论 制图基础知识 基础结构制图 裙款结构变化原理 衣身结构变化原理
第一章 服装结构基础
学习服装纸样设计首先要掌握服装结 构制图依据和制图基础知识。 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与运动功 能、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 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方法、 在纸上或面料上画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 面结构制图,然后制成样板。
是原型法与比例法结合,形成各种 基型法 类服装的基本样板,在其基础上按 服种款式变化,进行平面结构设计。 是服装企业较常用的方法。 是以人体实际测量的尺寸为 注寸法 依据,展开平面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制图工具
一、专业工具尺
L尺:直角兼有弧线尺。主要用于测量直角和 弧线,有的有缩小比例度数,即可做比例尺。
三、服装常用术语
15、戤(gai)势:上衣背部两侧出现竖形褶,便于 手臂活动。 16、翘势:在平线上逐渐翘高(如:下摆起翘、 裤后腰口起翘、前领弧线起翘等)。 17、撇势:在垂线上向里偏进需去掉的部分(如: 前胸的撇门)。 18、爬领:翻领没有盖住领脚往上爬。 19、豁开:前襟下摆处叠不拢。 20、起搅:与豁开相反,下摆叠得太多。 21、起壳:复衬时,衬紧面松的现象。 22、露骨:复衬时,面紧衬松,使胸衬形显露出 来。 23、线钉:用棉线将两层衣片缝在一起,再从中 间剪开,使两片都留有对称的线钉,作为结构线 展示,缝制、熨烫的标记。
第四节 人体体表特征分析
一、人体比例 二、人体部位和体表区分 三、人体体表与服装裁片区分 四、人体特征及男女体型差异
一、人体比例
男性(正常):约七个半至八个头高。头顶—下巴— 胸下—腰节—耻骨(臀下)—大腿中部 —膝下—小腿 下—足(半个头高) 女性(正常):七个至七个半头高。头顶—下巴—乳 点—腰节—耻骨(臀下)—大腿中—膝下—足 少年:八至十四岁五个半头高。 十四至十六岁六个头高。头顶—下巴—胸 下—中臀—大腿中—膝下—足; 十六岁至二十岁(接近成人) 六个半头高; 二十五岁达到成人比例(七个头高)。
三、服装常用术语
8、吃势:两层衣片缝合时,有一层有适度的皱 缩(如:装袖的袖山吃势)。 9、存势:两层衣片缝合时,作面子的一层略大, 在转角、翻折处均匀缩短不起皱(如:领面、驳 头、袋盖面等,都留有存势)。 10、窝势、窝服:自然朝里弯、朝下弯(如:领 面、驳头、袋盖面处留存势,会产生窝势效果)。 11、里外匀:面布大于里布的量,里紧外松,形 成自然窝势。 12、推档:一个服装品种有几档规格,从一副样 板缩放出几档规格的系列样板。 13、胖势:往外凸出,鼓出。 14、回势:推拔后,某部位出现松弛状变形(如: 男装袖窿上部的回势)。
服装结构设计又称服装构成设计、服装纸 样设计等学名,服装企业俗称谓“打版” 、 “打样” 等,早期我国称其谓“裁剪”。
一、本课程共48课时,将在一个阶段内完成, 课程内容与课时的安排如下:
总 课 学期 学 程 安排 时 服 装 构 成 原 理 学时分配 课 绪论 题 讲 授 1 7 12 6 10 4 2 6 辅导
第 二 学 期
第一章 服装制图基础 48 第二章 服装基础结构制图 第三章 裙款结构变化原理 第四章 衣身结构变化原理
二、教学重点
1.人体测量与服装制图的基本常识 ; 2.裙、衣身、袖原型的结构制图; 3.衣身结构设计原理中的省道转移原理、 衣身的分割与褶裥的结构设计。
三、教学难点
如何加强学生对服装结构变化原理的平 面结构的转化过程、平面样板与成型服装立 体效果的认知问题。

儿童:三至四岁四个 半头高; 五至七岁五个头高。 头顶—下巴—胸下— 耻骨(臀下)—膝—足 婴儿:一至二岁四个 头高。头顶—下巴— 腰节—大腿—足。
二、人体部位和体表区分
在人体皮肤上设定基础线、 方向及各部位的名称,即为人体 的部位、体表的区分。对服装结 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 1.部位专用语 前面——脸、胸、腹、膝等。 后面——颈、背、臀等。 侧面——前和后之间的部位。 前正中线——人体前面中央线; 后正中线——人体后面中央线。 矢状线——经乳点与正中线垂直 的平行线。 水平线——胸围、腰围和臀围等 的水平的平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