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1月调研(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语文试卷(图片版).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 27分(每小题3分,)
题 号123456131415答 案BDDBCACCA一、现代文阅读
1.B(A《本草》“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例子是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
C中国茶的历史与茶业的兴起并非一个概念。
D原文是说“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而不是“才”有。
)
2.D(原因中遗漏了“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
3.D (A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B 原文只是说”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而不能说是“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颠倒了因果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5.C (诸番)
6.A(毛忠被赐“姓”与“名”并非同时,也不只因一事)
7.(1)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奋力战斗不停歇,被流矢射中。
(举烟,掣,被动句,各1分,大意2分。
)
(2)毛忠死后,为他凭吊痛哭的西陲人满道都是;事情上报到朝廷,赠给他侯爵,给他的谥号是武勇。
(卒,闻,谥,各1分,大意2分。
)
8.本诗前两句正面描写秋林叶落、鸟儿频频受惊扰突出秋林“无静树”; (2分)后两句通过诗人自己夜晚心理的感受——将树叶不断凋落的声响怀疑为夜里刮风下雨,以致未觉山月升起,侧面烘托一整夜山林的“不宁静”,自己一夜难眠。
(3分)
9.诗的前四句着重描绘了摄山秋天山林的“不宁静”,暗示作者内心不宁静。
(2分)五六句写作者打开柴门,看到满眼积翠、一汪清澈的潭水。
但这让人内心平和的积翠、潭水终未能压住诗人心中的波澜,故天亮披衣,准备远行。
(2分)这说明诗人虽然削发隐居但内心并没宁静,抗清之志并未泯灭。
“披衣念远征”揭示了全诗躁动不安的原因
,画龙点睛。
(2分)
10.(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1.(1)E(3分) C(2分) A(1分)
(A“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显得有些偏颇。
B项0分“妻子在家中很强势“无根据,“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说明老头的自省与愧疚。
D项0分“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不正确)
(2)①小说前几段写丈夫“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进而摔大瓷壶,摔门离家出走的情节,正与小说第⑩段通过妻子心理描写评价的丈夫性格“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相呼应。
②第⑤段写到“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和小说结尾,老头在妻子回家前已先到家把炉火捅旺,碎瓷片扫干净,给妻子斟茶等细节,与⑩段“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相呼应。
③小说第④段写到“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与有女儿的邻居李老头遭遇相呼应,说明有儿有女依靠还是比不上老伴好。
(3)第⑥段写“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
(2分)同时,“雪下得紧’也烘托了妻子内心的复杂、烦乱、忐忑的心绪。
(2分)段落最后写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的暗示了下文“恋爱”时两人情感的美好、圣洁、甜蜜。
(2分)
(4)答案示例:
我同意第一张看法“小说让人看到了幸福温馨“。
①小说中老夫老妻虽多次争吵,但最后都能相互反省,自动和解,说明两人还是深爱对方的,否则,不可能和解。
②小说中两人“恋爱“的情节,说明他们是有良好的感情基础的,吵架不过是他们老年平淡生活的一种调剂。
通过吵架,更检验了他们的感情的真挚。
③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特别事件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故小说让人看到了老夫老妻感情的深厚,让人感到了爱情婚姻的幸福温馨。
(以上三点任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及两点以上给
结合现实:①夫妻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吵架是很平常的事,吵架也是一种交流,不过是一种激烈的沟通方式。
(1分)
②老夫老妻更懂得珍惜数十年的相守,哪怕爱情削减只剩亲情,这亲情也是升级版的爱情。
生活虽有磕碰但只要不离不弃,相互依靠,爱情、婚姻、家庭的温馨美好永在?(2分)
我同意第二种看法。
①小说中尽管夫妻二人又和好,相互自省妥协退让,回归正常,但曾经的甜蜜爱情已远去,正如文中所写“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②两人无儿无女可以依靠,也只能相依为命,然后陷入和好——吵架——和好——再吵的怪圈。
③老夫老妻屡屡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而吵架怄气,说明老人们精神的空虚无聊,故借吵架让死水的生活起点波澜。
小说看似温馨的结局下隐藏着老年精神世界的无尽悲凉落寞。
(以上三点任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及两点以上给5分)
结合现实:①作为老年夫妻,应该有新的生活规划,让心灵有新的依托。
②多出去走走,与外界交流,不要宅在家里。
③社会、子女要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要让他们有被忽视遗忘之感。
(三点中任答对两点即得3分)
12.(1)C (3分)
(6分,每点2分,答“冷静和谦逊的道德品质”等宜可酌情给分,分析略)
(3)①取得成就的动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②取得成就的过程,勤奋天赋和团队合作。
③科学成就和著作被多方好评并获得中外多项大奖。
④钱伟长本人获得多项荣誉并受到一些科学家的敬佩。
(6分,任答三点,每点2分)
(4)①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看到有些人妄自菲薄,他立即编写科学普及著作《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
②抓主要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学技术处于落后状态,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竭尽全力尽快地培养人才。
③创新发展的思维方法。
受到浅壳方程式的启示,首创钱伟长方法,并和他的学生一起系统总结拓广共同写成了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
(或:他和学生一起对圣维南假定做了全面分析,并作了新的创造,他们共同编著《弹性柱体的扭转理论》。
)
④辩证的思维方法,他教导他的研究生樊蔚勋要辩证地看待书的作用说“你不要认为书上的字是平的,也别认为书上的字都是一样大小”。
(8分,每点2分,其中观点1分,举例分析1分)
13.C
14.C(A“盖得除少数人有毛毯可充当被子外”杂糅。
B中途易辙 D“提出号召”搭配不当,“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前加“这”)
15.A
16.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2分)
②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2分)
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1分)
17.该徽标的上方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
(2分,3个要点为“偏旁”、“ 圆形”、“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答对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
(2分)其中的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2分)。
18.立意指导:
既可以赞同这种申报行为,因为它代表了追求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可以否定这种以申报为手段,制造噱头,博得关注的行为;也可批判这种博取虚名,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的行为;也可以辩证地看问题,对于有益的申报应支持,对这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应坚决遏止。
古文参考译文: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
正统三年(1438),他随从都督蒋贵征讨朵儿只伯,为首陷阵,俘获极多,升为都指挥佥事。
十年,他以守边之劳
,进升为同知,并得到皇上赐姓。
第二年随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的部落,将他们迁到塞内,毛忠进升为都指挥使。
十三年他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他被升为都督佥事,这时才得赐名为忠。
不久他充任右参将,协助守甘肃。
天顺二年(1458),贼寇大部队入侵甘肃,巡抚芮钊上奏弹劾诸将领误事之罪。
部里的意见认为毛忠功足以赎罪,对他置而不问。
三年,他以在镇番破贼之功,进升为左都督。
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兵分别抢掠西宁、庄浪、甘肃等道,进入凉州。
毛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而敌人来得更多,军中将士都失色。
毛忠意志更坚,他安抚将士,又殊死搏斗。
贼寇见终不可胜,而官军援军也到了,便撤兵而去,毛忠竟得全师而还。
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各番人多次制造边患,毛忠与总兵官卫颖分头讨伐。
毛忠先击破了巴哇等大族。
昝咂、马吉思等族,别的将领攻不下的,毛忠又将其击破。
论功时,毛忠只得增加禄米一百石,而卫颖却得世袭诰券,毛忠向朝廷提出意见,遂得封为伏羌伯。
成化四年(1468),固原贼人满四占据石城造反。
诏令毛忠移师讨伐,与总督项忠等人夹攻贼人巢穴。
毛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有斩杀和俘获。
贼人稍稍退却,毛忠亲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
而项忠等军也攻克了山的东峰,进到石城的东、西二门。
贼人处境非常窘迫,相对号哭。
突然起了浓雾,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
毛忠力战不已,被流矢射中而死,终年七十五岁。
从子海、孙子铠前来救他,也战死。
毛忠为将严申纪律,善抚士卒。
他死后,西陲人为他吊哭的相望于道。
事情传到朝廷,赠给他侯爵,谥武勇,给予世袭诰券。
弘治年间,听从有关官员的意见,在兰州建忠义坊,在他的故里表彰其功勋。
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