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全部哲学史贯穿着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
•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 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 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 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 •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 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 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 性,这是不可知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欧洲,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之所以 能够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这 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自然 科学根源和理论根源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历史背景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 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也使资本主 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资 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矛盾开始激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 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 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
(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中心和最后结论)
•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 文明的结晶。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由资 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精 神的反映。 • 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理论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 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 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 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 于自己的特殊需要。
它们二者关系应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 学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与 联系表明: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互相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 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 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 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 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 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
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
1)这是由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2)这是由它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 3)这是任何哲学家、哲学派别都不能 回避的问题。 4)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解决 的基本问题。 5)它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最高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 命变革
1、从研究对象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 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从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从作用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 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2、创新性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的批判继 承。 b、自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机 制 3、科学性 a、内容的客观真理性。 b、逻辑的严密性。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 和创新性的统一。 实践性决定科学性和创新性。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精髓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
是爱智慧的意思。 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 明”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哲学是研究“有”的一门学问。 柏拉图:哲学者,择善之学与善择之学也。 黑格尔:绝对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尼采:哲学是人摆脱烦恼和痛苦的出路之一。 诺瓦利斯: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淡淡的乡愁 到处去寻找家园。 卡西尔: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 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 法论。 •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 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 处理各种问题。
哲学与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人具有,但是自发的、 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 。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 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 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 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 的世界观。
二、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三、剖析“实事求是难”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的内涵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
解放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 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求”就是去研究,“是” 就是规律.<毛泽东选集>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 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 思想敏锐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 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 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 新成就。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 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 放的伟大斗争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过程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示 启示之一:应尊重群众、尊重实践。 启示之二:应有为追求真理不折不挠的意 志。 启示之三:应树立“为人类服务”的远大 理想。 启示之四:应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那种认为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 上的科学,企图用哲学囊括和代替 具体科学的认识是错误的。相反, 任何企图否认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 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 也是错误的。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又可表述为: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 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 • 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 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 •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 谓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 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古今中外,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 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斗争看, 最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 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 证唯物论。 • 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 形式。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解。 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不 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和 回答。
就词意而言, 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 个字组成,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 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 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 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 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 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 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 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 标准。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系统化
哲学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 哲学是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 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因此,它与具体 科学是不同的。 联系:1、哲学以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 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四、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 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 问题,跟这个紧密相连的是世界“怎么样” 的问题。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不 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 的第二个对子。
哲学史的二个对子
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 世界“是什么”
世界观的 基本问题
世界的存在状态问 题:世界“怎么样”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辩证法主张世界是普 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形 而上学则主张事物是孤立 存在和世界的静止不变。
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如季节交替永无休止
形而上学的错误恰似刻舟求剑者
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古代的同朴素唯物论相联系 的自发辩证法。 2、近代的唯心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首要的基本特征) a、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释世界和人与 世界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关系首先是实践的即以活动为基础 的关系。”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 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 式去理解,而不是反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 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 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物主义抽象地发 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 本身的。” b、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自身的实践功能。
• 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 • 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 它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它对唯物主义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贯彻 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 1、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 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 2、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 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 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 于它。 • 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地水火风,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 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 测的性质。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 论的唯物主义者。 • 以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里、狄德罗、霍 尔巴赫、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 近代唯物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形 成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 物质理解为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3、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观。
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 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比如,世界的本 原是什么? 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 等等,这些都属于世界观问题。
世界观包括人生观
•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 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比如,人应 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在世界 当中怎么看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等 问题的看法,是受不同的世界观支 配的。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斗争。因为在回答世界是否发 展变化和怎样发展变化之前, 必须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 是什么在发展变化的问题。
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于哲 学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 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 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 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 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 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 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 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 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 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 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 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 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 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 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 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 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