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语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心语录
作者:马亚红
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7年第08期
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
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疯子,就是导管的於塞和破裂。
——《哥伦比亚的倒影》
友谊的深度,是双方本身所具有的深度。
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
——《琼美卡随想录》
学生show1:
二三月,你我在这里
王谷风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没有那个地方的太阳,跟这里的一样,一整天的阳光,都是晨光。
”
眼见着桌前方才渐渐越发明亮温暖,二月中午校园春意尚寒,迎头泼洒而下的阳光却按捺不住似的给全身裹上金毡,心底里透出的暖意直让人想随着窗外抽枝发芽,育苞吐蕾或者放声歌唱,跑跳飞翔。
“生长素在侧芽处的过多堆积抑制植物侧芽生长,造成顶端优势。
”生物书上简笔的小芽却让我一下子想起寒假返校那天在楼下小园里种下的香椿。
昨天去看,头顶已然冒出半指长的卷芽,紫红泛绿,好不撩人。
借着讨论问题打趣后桌:“我要是把刚发的顶芽掐了,两边不是抽芽更快、更多?”“你敢。
”随即,这个常日里忙着刻苦刷题的大牛在春光里软了眼神:“我今早去看,又比昨天绿了一层。
”说实话,从栽下那天只被我们惦记的“香椿炒鸡蛋”的椿树如今已成了我们的日常的大部分,从挂牌到拴上铃铛,再到一天不知多少次的“探望”。
“这是我们的树。
”有人说。
看着不复东倾西斜的树身变成灰绿的颜色,心中忽然迸出阳光一样暖和的欣喜,这是我们自己啊。
神游四海,忽地被阳光下逐渐升温的书页唤回,视线回转,拉回自己的注意,装模作样地低声读书。
二月草长,三月莺飞。
二月复习,三月迎考。
后门外是联系两栋教学楼的连廊,此时自习课自行温书,那里于是成了兵家常争之地。
回望一眼,果然有“大牛”正来回踱步背书,室外的阳光更比室内灿烂百倍,室外的风正是最抚人的杨柳风,一片远远伸出去的空地,读书,是最相宜的。
大概雀子也觉得这里是远眺春光的绝顶,读书声中长伴有他们炫耀似的高歌。
我甚至怀疑每次前来做伴的是同一批鸟儿,不然,怎么每次停在同一片梢头,从不怕靠近人呢?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我们都在这里读书,三月考试的背记内容很多,书本过了一遍又一遍日渐破旧,每一个有我们的日子里雀子在这里高歌一曲又一曲,不尽相同。
终有一日书中再也没有我们不会不熟的死角,雀子的羽毛仿佛是一夜之间丰满蓬松,毛尾也忽地显出闪闪发光的亮金色。
“强大也是美的一部分。
”我忽然想。
身后的“大牛”突出奇言:“物理书里提及的名人有哪些?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自觉无趣,低头继续温书。
有时候也会觉得无奈,大好阳光之下只得学习,只得考试。
“看,那有个风筝。
”隔着几栋楼,大约在学校操场上,一个最简素不过的鱼形三角筝。
大概是风力太小,没飞几下就一头栽了下去,又重新升起,又栽下。
这么反复几次,大家都替那个风筝不甘心。
低头背书做题,偶然一瞥,那风筝又稳稳在天上逍遥。
在这校园,有积蓄一个冬天的力量的香椿,有绝不认输的风筝,也有苦中找乐的少年。
他们在春光中相遇,成长。
亮点品味
作者从埋下的香椿着笔,写香椿的发芽、泛绿逐渐成长,也是写自己和朋友在青春校园内的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笔法细腻生动,“二月草长,三月莺飞。
”暮春二三月的希望与破土而出让人深感成长的美好。
作者精准地写出了由外而内的成长环境,心房涨满喜欢和乐观,通篇没有无用的套话。
学生show2:
往事小记
袁星月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朋友举手的时候,我感到了解脱。
后来,当我们共撑一把伞走在湿滑的青石台阶上赶去排练时,谈及当时,朋友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不是很喜欢唱歌吗?”末了又加了一句:“你不会怪我吧。
”我连忙道:“怎么会。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吧嗒吧嗒地打在伞上,也飘落在我的脸上,模糊了我的视线。
那句谢谢却堵在我的喉咙里一直没说出口,好似也飘散在了那朦胧烟雨里。
2016年5月,一年一度的艺术月。
文艺会演当天,表演者需提前到场排练。
我们坐在体育馆后头的矮墙上,谈笑风生,全然不见半点紧张,但当我们被叫到去试练一下的时候,哪种紧张感终于扑面而来。
体育馆里很是喧嚣,入目尽皆各色服装,舞台上还在咿咿呀呀上演一段相声。
我们静静地等着,等着上场排练。
灯光打在脸上,如奏响起……
我去了小卖部买了些吃食,打算在会演开始前先垫垫肚子,回去的时候遇到了一起排练的同伴。
“你看了我们排练的录像了么,怎么样?”我嘴里还嚼着东西。
“嗯,还行吧。
”
“你听到我的声音了么?”我问道。
“听是听见了,”我咀嚼的动作停了下来,“但声音太小了,几乎听不见。
”说着,同伴扬长而去,径直去了小卖部。
朋友在一旁看我呆呆的,拍了我一下:“没事的,走吧。
”
“嗯,走吧。
”我咬了一口面包,复又嚼起。
我们在后台等待着,等到夜幕悄然降临,等到主持人报到了我们班。
我将耳朵里的纸团往里面塞了塞,确保它不会掉出。
说来可笑,我一面说自己毫不紧张,一面又塞住了耳朵以防他人的干扰以及唱得更大声。
我是第一个上台的。
下面的人很多,看得我头晕目眩。
我听不见任何声音,我的世界如此清净。
我站定,呼了口气,告诉自己要冷静。
可是那聚光灯着实让人胸闷。
萨克斯响起,表演开始。
舞台上,场景不断转换着——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蹒跚学步的孩童,再到意气风发的青年。
我依憑耳朵里听到的微弱的节奏演唱着。
可是,突然就在那么一刹那,时间于我,停止了。
我停止了演唱,眼前的观众对我来说也停止了运动。
我知道,那一句我唱快了。
我不记得是怎么走下舞台的,不记得是怎么走回班级的。
可是我,却记得回班时,后面那几张椅子——那是留给我们的。
我还记得前面女生的回首一笑:“你们唱得很好。
”
结果,正如意料之中,不是一等奖。
但我。
却没想象中那么难受。
岁月总是如此,磨灭了些许伤痛,加之几倍甜蜜与追忆。
如今想来,也不过如此。
可是朋友,感谢你在我犹豫的时候替我举起了手,感谢你的陪伴与支持,只为我心中小小的执念。
天空阴沉,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你举着伞,雨却淋湿了你我各半边的衣服。
我们在年少时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我们弱小无知,却拼尽全力渴望长大,我们不慎跌倒,满身泥泞,却彼此挣扎站起。
背影隐没在那烟雨中。
朋友,我欠你一句“谢谢。
”
亮点品味
本文采取插叙的手法,作者通过叙述一件往事来抒发对朋友的感激。
文章生动可见,在成长过程中朋友间的相互扶持与相互帮助清晰可见。
动作细节传神,心理独白细致,是该文的明显特点。
开头与结尾都用雨天两人共撑一把伞情节呼应,画面感极强,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真正的友谊,是互助中的彼此成长,是双方生命由此而更加美好,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啊。
同题PK
两篇文章皆以成长为主题,阐述了成长中的种种不安与无措到后来的坚定与执著。
《二三月你我在这里》细节传神,香椿的生长发芽,自己的渐渐坚强理性,观察细致而新奇。
《往事小记》则是从一件往事出发,通过回忆和那句未说出口的“谢谢”,写出了成长道路上朋友相互扶持。
所谓成长,所谓友谊,就应该是生命本来的样子吧。
那么美好,那么新鲜,那么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