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的意义远远超出我们多数人的预料,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孩子们高尚的灵魂,配合他们各方面的进步与成长,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首先,当今社会发生了太多的思想道德素质缺失或偏低的青少年学生的悲剧,既有学习上的悲剧,也有生活中的悲剧。
学习上的悲剧,表现在学习没收获、没乐趣、成绩一塌糊涂、上课简直就是受煎熬等;生活中的悲剧,表现在人际关系恶化、家庭不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这些悲剧的产生,与学生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国情无知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伟大的教育家们都强调,做人比做事重要。
做人不行,做事能力强,也许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害。
如果说初中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学科都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事为主,那么思想品德课可以说就是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为主。
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把做事看的比做人重要,以为做人教育人人都会,殊不知多数随时随意的做人
教育不系统不科学甚至误导人。
正因为许多人的自以为是,导致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没被充分知晓。
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的学科特点上:
一、思想性
这是本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转化为学生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人文性
所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们通常理解为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等。
人是社会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中人文环境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并理解各种文化现象,学习人文知识,参与社会活动,是人们人文素养形成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人文素养的形成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课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
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这些都体现了本课程的人文精神。
三、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这门课的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主体并非是单一的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实践性更值得重视。
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只有这样,知、信、行才能实现统一,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四、综合性
综合性是这门课的构建方式。
它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到了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照顾到基础的品德素质和高层次的品德要求。
既依据生活的逻辑,同时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将品德、行为、规范、法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社会发展历史等教育有机融合。
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
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其次体现在现实的需要中:
一、家庭和谐的需要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或少子女的家庭居多,父母都比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宠爱孩子。
很多父母对自己儿时贫穷时的渴望记忆犹新,他们极不愿意子女体验自己小时候的痛苦,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让他们多些快乐和幸福。
但一味地这样做,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换位思考体验别人的痛苦,自私自利。
于是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如果对之严厉一点,他们就受不了了,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致使家庭关系紧张。
有的孩子言语刺激父母,让父母心痛;有的孩子离家出走,让父母揪心;甚至还有孩子选择轻生或者伤害父母,让父母痛不欲生、后悔莫及。
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编委们考虑到这些现实,在初中教材中安排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促进家庭的和谐。
二、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
根据一些地方司法部门的统计,可以这样说,在目前我国的犯罪记录中,初中文化程度的犯罪率最高。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最强,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这一时期正是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时期,是思想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初中生不仅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逐步学习更多做人的道理。
如果此时过分地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做人教育,会得不偿失。
生活在和平美好的环境中,是每个人的愿望,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创造和维护这样的社会环境,因为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不同,所作的行为选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避免学生错误的行为选择,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行为规范的教育,显然十分必要。
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七八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法律常识的教育,这能帮助学生明白行为规范对于社会、对于个人的意义,让他们懂得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
三、培养人才的需要
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专业知识、专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有赖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就要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了。
有才无德算不上人
才,甚至比无才无德更糟。
因为有才无德的人会把自己的才能用在邪道上,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地危害社会损害他人利益。
这种人不但对社会进步丝毫无益,而且会阻碍社会进步,不利于国家发展,有损国家形象。
当前初中生中有少数人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意识,没有任何用知识去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想法。
在我们学校有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几位老师都认为他能力强,推荐他当班干,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并申明他只管学习,不为人服务。
班主任为了转变他的思想,请来了家长协助,没想到家长和孩子是一个腔。
这样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我想象不出他今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如果在家长的错误教育下,学校还延续这种错误,或者对错误熟视无睹的话,再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都变得无意义。
四、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
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我国国民素质与一些发达国家国民素质的差距。
欧洲的汽车文明让我们更加厌恶国内的醉驾与飙车,日本的乞丐让我们的环保意识觉醒,德国饭馆里中国人因浪费而受到的罚款单让被罚的人汗颜,卢浮宫里醒目的汉字提示标语“不准随地吐痰”让我们中国人都感觉不到尊严……国民素质的差异实际上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原因,
我们决不能轻视。
我相信从孩子入学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倍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祖国定会有更快的发展、更强的实力、更好的国际形象、更高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