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市初三物理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苏州市初三物理期末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总阻值为()A.20ΩB.15ΩC.10ΩD.5Ω
2.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地震。

救援人员迅速奔赴海拔4000多米高
白雪皑皑的玉树。

小明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地面跑道结冰,飞机无法起飞,原因是摩擦力太小
B.救援人员呼吸困难,原因是离地面越高,气压越小,空气难压入肺里
C.玉树昼夜温差大,原因是砂石、泥土比热容小
D.运输物质的汽车车轮上套有铁链,原因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3.关于热机错误的说法是:()
A.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热机;
B.蒸汽机、内燃机、燃气轮机、喷气发动机都叫热机;
C.一切热机的工作过程都包括四个冲程;
D.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4.下列常用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吃饭用的筷子B.撬瓶盖的起子
C.剪断钢丝的钳D.拧螺帽的扳手
5.一个平衡的等臂杠杆,下述四种措施中,不会破坏杠杆平衡的是 ....................... ()
A.使动力和阻力都增加相同大小的力;
B.使动力和阻力都增加相同的倍数;
C.移动支点,使动力臂增大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将阻力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D.使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增加相同的长度
6.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坐标图像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A.研究密度B.研究重力C.研究电阻D.研究沸点
8.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燃料是汽油,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是扩散现象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
9.下列现象中,哪一项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A.湖水中的倒影B.戴老花镜看报纸
C.照镜子D.小孔成像.
10.两个物体摩擦,使它们带电以后,结果是 ()
A.都带正电荷 B.都带负电荷
C.一个带负电,另一个带正电,带负电的比带正电的电量多
D.两个物体分别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11.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要使电阻R1、R2串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A.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B.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
C.甲、乙都接电压表D.甲、乙都接电流表.
12.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二极管由下列哪种材料制成 ................................................................................................................................ ()A.陶瓷材料B.金属材料
C.半导体材料D.超导材料
13.有甲、乙两段导体,若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量均为2C,则甲、乙两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 ............................................................................................................................................. ()A.I甲>I乙B.I甲=I乙C.I甲<I乙D.无法比较
14.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平面镜成像.
15.下列通信工具不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是()
A.雷达通信B.有线电话
C.卫星电视D.无线电广播
16.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9月27日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走出飞船,实现了中国宇航员的第一次太空漫步。

如图是航天员翟志刚在飞船外活动的图片。

该图片传回地球的载体是()
A.超声波B.电磁波C.次声波D.光导纤维
二、填空题
17.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图所示杠杆处平衡状态,则L1= L2如(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
18.世界环境日,2006年中国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

如图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

这种灯不用化学电池,是通过车轮的转动来带动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发电机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

19.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_______现象。

从而_________细小灰尘的缘故。

2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1.在一张白纸上用绿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

当只用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色的“光”字。

2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的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23.一切发声体都在,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则声音的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则越大。

24.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
过传递到人耳.
三、简答题
25.小明拎起水壶向保温瓶中灌开水,在一旁看书的小刚提醒他:“小明,水快灌满了!”说话间,小明发现水真的满了,小明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刚说:“听出来的。

”小明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他弄清其中的原因吗?
四、实验探究
26.(4分)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

(1)如图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

撤去力F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
果,应使橡皮筋,记录此时F的大小。

(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F1/N F2/N F1和F2的夹角合力F/N 实验序号
145θ18.7
245θ28.3
345θ37.8
备注:θ1<θ2<θ3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 F1—F2,且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

27.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五、论述计算题
28.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为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
(1)若不计摩擦,则工人师傅对重物做功为多少焦?拉力为多少牛?
(2)若实际拉力F′=1200 N,则工人师傅做功为多少焦?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A
2.
D
3.
C
4.
A
5.
B
6.
B
7.
A
8.
B
9.
解析湖水中的倒影,照镜子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戴老花镜看报纸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
10.
D
11.
解析要使R1、R2串联,电流要从电源正极流过R1后必定流过R2,所以,甲、乙都是电压表。

C
12.
C
13.
D
14.
C
15.
B
16.
B
二、填空题
17.
F1L1=F2L2 2
18.
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9.
摩擦起电吸引
20.
升华、凝华
21.

22.
振动水(空气,液体)。

23.
振动,频率,音调,响度
24.
振动线和手指(固体)
三、简答题
25.
向保温瓶中灌开水时,水振动并激起瓶内空气柱也振动发声,随着水位上升,水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会发生变化,从而声音的音调也随着变化,小刚就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四、实验探究
26.
(4分) 每空1分
(1) 相同 仍然伸长到C (2) 不等于 减
27.
① 倒立缩小的实像、② 远离。

五、论述计算题 28.
解:⑴W =F s =Gh =1800N ×1.5m =2700J F =W s =2700J
3m =900N ⑵W ′=F ′s =1200N ×3m =3600J η=
Gh W ’=1800N ×1.5m
3600J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