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 沪科版选修3-1(2021年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沪科版选修3-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沪科版选修3-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4.2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沪科版选修3-1的全部内容。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读数变化明显
B.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D.使滑动变阻器阻值尽量大一些,测量误差才会小
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独立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通过它们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路端电压都为U0时,它们的外电阻相等
B.电流都是I0时,两电源的内电压相等
C.电源甲的电动势大于电源乙的电动势
D.电源甲的内阻小于电源乙的内阻
3下列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数据,处理方法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A.测出两组I、U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和E=U2+I2r,求出E和r
B.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E、r,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
C.测出多组I、U的数据,画出U-I图像,再根据图像求出E、r
D.多测几组I、U的数据,分别求出I和U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为电动势E,再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池内电阻r
4如图所示是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U-I图像,下列关于这个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 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 A
C.根据r=E/I短,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 Ω
D.根据r=|错误!|,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1 Ω
5如图所示,用一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由于未考虑电流表的内阻,其测量值E和r与真实值E0和r0相比较,正确的是()
A.E=E0,r=r0B.E>E0,r<r0
C.E=E0,r>r0 D.E>E0,r>r0
6在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若线路器材接触良好,某同学按下图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以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的示数均无变化,产生这样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又若在实验中出现两电表的示数正常,但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时,两电表的示数不变化,产生这样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V1(0~3 V),电压表V2(0~15 V);电流表A1(0~0.6 A),电流表A2(0~3 A),滑动变阻器R1(0~10 Ω,2 A),滑动变阻器R2(0~100 Ω,0.5 A),阻值为1 Ω的蓄电池,为了使测量出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尽可能准确,实验时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

画出本实验的电路图,并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乙所示的R错误!图线,其中R为电阻箱读数,I为电流表读数,由此可以得到E=______,r=______。

9一位同学在电学实验中测得并记录以下6组数据:
(1)试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画出U-I图线并读出电动势E=______;内电阻r=______.
图甲
(2)若不画出图线,只选用其中两组U和I数据,可利用公式E=U+Ir,算出E和r,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较大的结果。

选用第______组和第______组数据,求得E、r的误差最大。

10现要按图①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E(约1.5 V)和内阻r(约20 Ω),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电流表、(量程0~500 μA,内阻约为5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100 Ω,额定电流1。

0 A),定值电阻R1(阻值约为100 Ω),电阻箱R2、R3(阻值0~999.9 Ω),开关、导线若干。

由于现有电流表量程偏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此,先将电流表改装(扩大量程),然后再按图①电路进行测量。

(1)测量电流表的内组
按图②电路测量的内阻,以下给出了实验中必要的操作。

A.断开开关S1
B.闭合开关S1、S2
C.按图②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左端,R2调至最大
D.调节R2,使的示数为I1,记录R2的值
E.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3
F.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的指针偏转适中,记录的示数I1
请按合理顺序排列实验步骤(填序号)______。

(2)将电流表 (较小量程)改装成电流表(较大量程)
如果(1)中测出的内阻为468。

0 Ω,现用R2将改装成量程为0~20 mA的电流表○A,应把R
调为______Ω与并联,改装后电流表的内阻RA为______Ω。

2
(3)利用电流表、电阻箱R3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用电流表、电阻箱R3及开关S 按图①所示电路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时,改变R3的值,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I,得到若干组R3、I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像,求得电池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

②请在如图所示的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像(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③图中______表示E。

图中______表示r。

参考答案
1解析:选用电表时应选用内电阻较大的电压表,内阻较小的电流表,同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太大不易调节。

答案:BD
2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外电阻R、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为R=错误!,在U-I图
像中甲、乙两图像的交点坐标为(I0,U0),说明两电源的外电阻相等,选项A正确。

图像与U 轴交点的坐标值表示电源电动势的大小,与I轴交点的坐标值表示电路中的短路电流,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电源内电阻的大小(电动势与短路电流的比值)。

由图像可知,甲与U轴交点的坐标值比乙的大,表明甲的电动势大于乙的电动势;甲与I轴交点的坐标值比乙的小,表明甲的短路电流小于乙的短路电流;图线甲的斜率大于图线乙的斜率,表明甲的内阻大于乙的内阻,可见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又电源的内电压等于通过电源的电流与电源内阻的乘积,即U内=Ir,因为甲的内阻比乙的内阻大,所以当电流都为I0时,甲电源的内电压较大,选项B错误.
答案:AC
3解析:A中只测量两组数据求出E、r,偶然误差较大;B中计算E、r平均值虽然能减小误差,但太繁琐;D中分别求I、U的平均值是错误的做法。

答案:C
4解析:由电源U-I图像的物理意义可知A对,B、C错,根据r=|ΔU
ΔI
|可得:r=错误!=
1 Ω,故D对。

答案:AD
5解析: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有三种方法:一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二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三是用一只电流表来测量。

当不考虑电流表内阻RA的影响时,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E=I1R1+I1r,E=I2R2+I2r。

解得E=错误!,r=错误!。

当考虑RA影响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0=I1(R1+RA+r0),E0=I2(R2+RA+R0)。

解得:E0=错误!,r0=错误!-RA。

比较两组结果知:E0=E,r0<r。

答案:C
6解析:(1)因为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的示数均无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发生短路;(2)两电表的示数正常,但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时,
两电表示数不变化,可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没有连入电路中。

答案:滑动变阻器短路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没有连入电路中
7解析:由待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大约值,从读数要求出发,不难选出电压表用V1,电流表用A1来测量。

由于滑动变阻器R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

5 A,从安全角度考虑,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1。

主要实验器材选定后,再考虑到中学实验室中的电流表的内阻RA均不能忽略,且很难达到RA r,故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带来的系统误差较大,在无特殊说明情况下,一般均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电路中为什么要接入定值小电阻R0?为了说明问题,先假定电源的电动势就是2 V,内阻就是0。

1 Ω,不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分压影响。

本处通过列表来说明接入R0前后对测量值准确度的影响。

答案:V1A1R1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8解析:由欧姆定律有,E=I(R+r),R=错误!-r。

由此知图线的斜率为电动势E,纵轴截距大小为内阻r,
E=错误!=2.9 V,r=0.9 Ω。

答案:2。

9 V 0.9 Ω
9解析:本题考查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作图线时,应把个别不合理的数据排除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可读出电动势E=1。

45 V,再读出直线与横轴的交点的坐标(U,I)连同得出的E值代入E=U+Ir中,得到r=(E-U)/I≈0。

70 Ω。

选用第3组和第4组数据求得的结果误差最大。

由图知,当过第3组和第4组数据作直线时,此直线与原直线偏离最大,因此误差最大.
图乙
答案:(1)E=1。

45 V r=0.70 Ω(2)3 4
(1)作图线时,应让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个别误差大的点要舍去(例如本图中的第4个点)。

(2)纵坐标可以不从零开始,有效利用坐标纸的空间.
(3)内阻r要用r=|错误!|来求解。

10解析:(1)按题意知,采用的是替代法测电流表的内阻,所以合理顺序应为:CBFEDA。

(2) 的内阻为RA2=468.0 Ω,原最大量程为500 μA,再改装成20 mA,则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
R并=错误!=12 Ω,
改装后的电流表的内阻为RA=错误!=11。

7 Ω。

(3)此问灵活,答法多样,合理即可。

答案:(1)CBFEDA (2)12 11.7
(3)解法一:①R3+RA=E(错误!)-r
②如图所示。

③直线斜率纵轴截距的绝对值
解法二:①错误!=错误!(R3+RA)+错误!
②如图所示。

③直线斜率的倒数纵轴截距除以斜率
解法三:①R3=E(错误!)-(r+RA)
②如图所示。

③直线的斜率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与RA的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