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起源于何时:那些动人的诗歌与传说
汤圆文化
![汤圆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971ea4b77232f60ddcca137.png)
选购汤圆
购买时一定要看清包装、厂家、日期和标志等。看包装有无破损或 外漏,是否有仿冒知名品牌包装 问题;看食品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看食品是否标 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标注 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资质批准 文号;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QS”标志等。另外,质量好的元宵包装袋内都应该有托盘,这样可 以防止元宵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变形。 然后再看元宵的外观。先看色泽形状。好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而劣质元宵颜色暗淡 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再看元宵有无裂痕。如果冷冻技术不 过关,元宵就容易开裂,这样的元宵水 分和养分损失都比较大,口感粗涩。二是用手指轻轻摸一下元宵,如果元宵发软,说明已经解冻, 这样的元宵口感和营养都会 大打折扣。三是煮试。好元宵煮的时候不混汤、不粘连,很快就会漂浮 起来。而质量较差的元宵则容易混汤粘锅甚至发生破损。四是口尝。好元宵入口绵软。咬开 后,元 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感细腻黏糯,有弹 性。而质量差的元宵入口粗糙缺乏弹性,无明显的流感,口味常常过于甜腻或者油味过重。
建议
如果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 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因为它是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所以,从归 类来看,它应当算是一种主食。所谓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淀粉的 食品。这类食品是用糯米来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细的糯米粉,纤维非常非常少,属 于精白主食,不属于粗粮。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米饭、馒头是几乎 没有脂肪的,汤圆可不是这样,馅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还要多。传统上用猪油来做 汤圆馅料,南方用猪油加肉做咸汤圆,用猪油加上各种果仁做甜汤圆。以后又开发 了用黄油的产品,但从饱和脂肪角度来说,含量更甚于猪油。因此,如果吃汤圆, 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
美食节元宵节的汤圆与中国传统美食文化
![美食节元宵节的汤圆与中国传统美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1280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4.png)
美食节元宵节的汤圆与中国传统美食文化汤圆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美食之一,也是中国美食节中的重要代表。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会品尝着香甜糯软的汤圆,以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汤圆不仅是食物,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它既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汤圆的起源与历史汤圆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据传,在古代,人们为了感谢地神和祖先对丰收的恩赐,会将碾碎的新米粉捏成圆形,然后用煮食的方式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汤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将甜馅填入圆形的汤圆中,可以增加食欲和表达祝福的意义。
汤圆的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元宵节是汤圆的重要节日,相传元宵节是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上元节”,被列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品尝汤圆,还会举行灯笼展览、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二、汤圆的制作材料与工艺汤圆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糯米粉、食用油、糖、豆沙等。
首先,将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揉成面团。
然后,将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用手指按下去,加入适量的馅料,再用手将面团合上,搓成圆形。
最后,将汤圆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
汤圆的制作工艺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讲究火候和手法。
煮汤圆时,一定要注意火力的掌握,过早放入开水中煮,会导致汤圆发硬;过晚放入开水中煮,又会导致汤圆煮烂。
而搓制汤圆时,需要手法纯熟,才能搓出大小均匀、包裹馅料紧密的汤圆。
三、汤圆的寓意与传统习俗汤圆作为元宵节的重要食品,有着独特的寓意和传统习俗。
首先,汤圆的圆形寓意团圆和完整,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美好的愿景。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制作和品尝汤圆,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
其次,汤圆的甜馅寓意着当年的苦辣酸甜,希望新的一年里能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同时,也传达了对来年丰收和幸福美好生活的祝福。
在元宵节这一天,除了品尝汤圆,人们还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活动。
比如,人们会点亮红纸制成的灯笼,寓意着迎接吉祥的到来;还会上街观看烟花爆竹,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等。
吃汤圆的来历
![吃汤圆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3073f37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4.png)
吃汤圆的来历吃汤圆的来历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中国农历年度最早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当时人们谚语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良人雁字闻声敲。
”元宵节之夜,人们会放出灯笼,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食品就是汤圆。
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做的圆形米糕,中间包裹着各种馅料,比如豆沙、芝麻、花生等。
其形状饱满圆润,寓意团圆。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汤圆供人食用,这也成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吃汤圆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便是与中国民间英雄——庞统有关。
据传说,庞统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刘备的重要谋士,他才智出众,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人物。
庞统的才华和声望引起了时任蜀汉丞相刘备的忌惮,于是刘备决定派庞统出征他的外甥刘璋。
庞统离开了蜀汉,前往刘璋的地盘。
刘璋知道庞统的才华后,心生忌惮,便派人追赶并暗杀。
庞统为了躲避追兵,只好逃入了一个偏远的山村,暂避风头。
在这个山村里,庞统结识了当地的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十分仁慈和热心,得知庞统身陷困境后,决定帮助他。
老妇人告诉庞统,刘璋的追兵很快就会到来,庞统必须尽快离开。
老妇人带庞统在她家里避难期间,给他提供食物和庇护。
但是饭后的老远,庞统非常饿,村子里也没有什么食物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老妇人有了一个主意,她用糯米粉做成圆形糕点,里面夹着些许食材。
由于时间紧迫,老妇人将这些糕团蒸熟后立即端给了庞统。
庞统见到这些外形饱满的糕团,十分惊喜。
经过吃过一颗後,庞统发现这些饱满的糕团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还能满足他的饥饿感。
在庞统离开山村之后,他将这个故事传扬开来。
这样,元宵节就有了吃汤圆这个传统习俗。
人们吃汤圆不仅是为了纪念庞统逃过一劫,更重要的是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除了以上这个传说,吃汤圆还有许多其他的来源。
比如,有的地方认为汤圆起源于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而元宵节是南方人民过的节日。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a927db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f.png)
汤圆的来历是什么_汤圆由来传说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汤圆的来历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汤圆的历史起源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
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
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
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cb214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0.png)
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故事1.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故事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 唐朝时, 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 出现了“乳糖圆子”, 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 里面有“星灿乌云里, 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 “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清朝康熙年间, 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 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
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
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 “桂花香馅襄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诗中所咏的, 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 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
光就面皮而言, 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
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
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
咸的有猪油肉馅, 可以作油炸炒元宵。
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 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2.元宵节的饮食文化1.汤圆元宵节, 南方人吃汤圆, 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
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 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
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 包括芝麻、核桃、花生, 再加上植物油, 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
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 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元宵节, 北方人要吃元宵。
说到元宵, 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
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 实际是两种东西。
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
做汤圆相对简单, 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 然后将馅“包”好即成。
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 首先需将面和好, 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 过一遍水后, 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 一边滚一边洒水, 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 拌以糕饼煮食, 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dce3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d.png)
元宵节传说吃汤圆与团圆的故事元宵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汤圆。
吃汤圆不仅是口味美味的享受,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话传说。
汤圆,又叫元宵,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
它由糯米粉制成外皮,内部装上各种馅料,如花生、豆沙、红枣等。
元宵是一个圆形,寓意着团圆、圆满和亲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食物背后的故事,我们来听听相关的传说。
传说一:汤圆起源于汉代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汤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当时,有一个在南方山区的小村庄,村民们生活贫困,冬天尤为寒冷。
有一位仁慈的老人,他每天做着糯米的汤圆送给村民们吃,以温暖他们的胃和心。
这位老人名叫张仙,他是一个道家的修道者。
根据传说,他是一位飞升而上的仙人,但他深情地怀念人间事物,因此选择留在凡间照顾村民们。
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老人,村民们在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制作和食用汤圆。
传说二:汤圆与嫦娥奔月另一个有名的传说与汤圆的故事则与嫦娥奔月有关。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这使得地球炙热无比,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困扰。
于是,神仙派出了一个名叫后羿的射手,他技艺高超,一箭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整个世界。
为了激励后羿继续努力,王母娘娘赐予他仙药——不死药。
然而,后羿并不愿意成为不朽之人,因为他舍不得与妻子嫦娥永别。
于是,他将不死药藏于家中的某个地方。
一天,当后羿外出打猎时,邪恶的人类却闯入了他们的家。
为了保护不死药,嫦娥选择将其吞下,立刻飞升上了月亮。
后羿返回家中,得知妻子的决定后非常伤心,他怀念妻子的一切,于是在月圆之夜,他每年都会制作汤圆,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个传说,汤圆成为了团圆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传说三:汤圆与抗击瘟疫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与汤圆的故事相关,这个传说发生在宋朝。
当时,江南地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人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之中。
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信汤圆具有驱邪辟疫的神奇功效。
春节传统习俗吃汤圆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春节传统习俗吃汤圆的由来和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5a7e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春节传统习俗吃汤圆的由来和象征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参与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吃汤圆。
汤圆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佳肴,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祖先的怀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春节传统习俗吃汤圆的由来和象征意义。
一、由来汤圆的由来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据史书记载,吃汤圆的习俗起源于公元四世纪的南北朝时期。
当时,陶渊明这位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诗中描述了吴越人过年吃汤圆的情景,这也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春节吃汤圆的记载。
从那时起,吃汤圆逐渐成为了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二、象征意义1. 团圆汤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最重要的一个象征就是团圆。
汤圆的形状圆润饱满,与“团圆”这一词发音相近,寓意着家人团聚、亲人相聚的美好愿望。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希望人们能回家,与家人共度春节,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融洽和谐汤圆的制作过程需要将面粉搓揉成团,将馅料包裹其中,表面光滑细腻。
这个过程象征着人们之间的融洽和谐。
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个人都希望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避免矛盾和冲突。
吃汤圆寓意着人与人之间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
3. 寄托美好愿望汤圆通常是用糯米制作而成,因此它有着圆满、团聚的意象。
吃汤圆寓意着一切事业能够圆满成功,家庭生活和谐美满。
此外,人们在汤圆中加入各种馅料,如花生、红豆等,每一种馅料都代表着不同的美好愿望。
比如,花生象征着富裕和幸福,红豆象征着团圆和团结。
吃汤圆时,人们往往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幸福、繁荣。
4. 传承文化汤圆作为中国传统食物之一,它的存在和传承也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尊重。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忙碌的工作使得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然而,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吃汤圆这个传统习俗,重新对传统文化进行回忆和传承。
无论是制作汤圆的过程,还是与家人分享美食的时刻,都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拥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
关于汤圆的古诗
![关于汤圆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a20f55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2.png)
关于汤圆的古诗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又称元宵,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
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汤圆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1、《鹧鸪天其一圆子》王千秋〔宋代〕翠勺银锅飨夜游。
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珀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
香入手,暖生瓯。
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2、《上元竹枝词》符曾〔清代〕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3、《元宵煮浮圆子》弘历〔清代〕美擅团圞节,名传灯月筵。
清风同说饼,嘉夜煮浮圆。
月桂三春馥,星珠五纬连。
大官传故事,聊尔听应然。
4、《人月圆(咏圆子)》史浩〔宋代〕骄云不向天边聚,密雪自飞空。
佳人纤手,霎时造化,珠走盘中。
六街灯市,争圆斗小,玉碗频供。
香浮兰麝,寒消齿颊,粉脸生红。
5、《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周必大〔宋代〕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6、《南乡子(尹先之索净圆子词)》赵师侠〔宋代〕元夜景忧殊。
万斛金莲照九衢。
鎚拍豉汤都卖得,争如。
甘露杯中万颗珠。
应是著工夫。
脑麝浓薰费小厨。
不比七夕黄蜡做,知无。
要底圆儿糖上浮。
7、《观灯口号》姜夔〔宋代〕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8、《粉蝶儿(咏圆子)》史浩〔宋代〕玉屑轻盈,鲛绡霎时铺遍。
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3d7307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0.png)
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1.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这是一个吃汤圆和赏灯的节日, 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 元宵始于隋朝末年, 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 隋炀帝扬广为炫耀民富国强, 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 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 从十五之夜开始, 夜夜花灯高招, 歌舞生平, 弦歌不绝。
一时间, 看灯的, 听戏的, 做小生意的, 人山人海, 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
据说, 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 把糯米碾成粉, 包以糖馅做成团子, 然后一煮, 又饱肚子, 又暖身子, 很受欢迎。
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称夜晚为宵, 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 名叫“元宵”, 长年幽于宫中, 思念父母, 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 于是对汉武帝谎称, 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要逃过动难, 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 “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 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 说法颇多, 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 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 地位在五帝之上, 并有恩于汉帝, 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 历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 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 无馅两种。
无馅的个小, 味甜, 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 又称“珍珠汤圆”, 有馅的个大, 状如核桃。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 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 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 尤以宁波汤圆, 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 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元宵汤圆的故事
![元宵汤圆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c73b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4.png)
元宵汤圆的故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庆祝,辞旧迎新。
而与元宵节紧密相连的,就是美味的汤圆。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传统食品,有着丰富的故事和寓意。
汤圆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相传,在东汉末年,著名诗人曹操带领大军攻打南方时,深感南方气候湿冷,士兵们身体不适。
为了增强士兵们的体力和抵御寒冷,曹操的厨师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食品——汤圆。
汤圆外面是粘糯的米粉皮,里面是甜蜜的馅料,代表着团圆和祥和。
曹操的士兵们吃了汤圆之后,感觉身体温暖了许多,士气也大盛,最终获得了胜利。
自此,汤圆逐渐成为元宵节的传统食品。
汤圆除了与战争有关之外,还与一位古代医学家有关。
相传,宋朝的博士张仲景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医生。
一年的元宵节,他看到很多人身体不适,感染了寒气。
他融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和热爱,发明了一种以汤圆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并将之取名为“汤圆药”。
他相信这种药品可以驱散人们体内的寒气,使人们身体健康。
事实证明,张仲景的发明确实有奇效,人们在食用了“汤圆药”后,感受到了身体的改善。
因此,人们对汤圆产生了更多的信心,并将其作为元宵节的食品。
除了这些故事之外,汤圆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由于汤圆的形状酷似圆满和团结,人们在元宵节食用汤圆时,寄托了团圆的美好愿望。
汤圆有许多不同的馅料可供选择,如芝麻、花生、豆沙等。
每一颗汤圆都代表了温暖和团结,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友情。
当家人围坐一起分享汤圆时,团聚的喜悦会充盈在每个人的心中。
此外,汤圆还承载着希望和美好的寓意。
每一颗汤圆都有一个甜蜜的馅料,使得整个食物口感绵软、芬芳可口。
人们相信食用汤圆可以带来甜蜜的事物,如爱情、友谊和幸福。
因此,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欣赏月亮,吃汤圆,许下美好的愿望。
在现代社会,汤圆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如今,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口味的汤圆,如巧克力、芒果、草莓等。
但无论是传统口味还是新口味,汤圆仍然保持着团圆和温暖的寓意。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28b4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9.png)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英文回答: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allusion of tangyuan, also known as glutinous rice balls,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Chinese folklore and traditions. According to legend, tangyuan was created to commemorate a famous poet named Qu Yua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n China.Qu Yuan was a loyal and patriotic poet who lived during the 4th century BC. He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turmoil of his time. When his country, Chu, was invaded by the Qin state, Qu Yuan was exiled and spent his days wandering and writing poetry.One day, upon hearing the news of Chu's defeat and the capture of his capital, Qu Yuan was overwhelmed with grief and despair. In his sorrow, he decided to end his lif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The local villagers, who admired and respected Qu Yuan, rushed to their boatsand tried to save him. They paddled their boats and threw rice balls into the river to distract the fish and evil spirits, hoping to prevent them from devouring Qu Yuan's body.The tradition of making and eating tangyua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originated from this legend. People would gather together to make tangyuan, which are round and symbolize unity and harmony. The tangyuan would be cooked in sweet soup and served as a special treat during the festival.The historical allusion of tangyuan reflects the Chinese culture's emphasis on filial piety, loyalty, and unity. The act of making and eating tangyua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not only a way to pay tribute to Qu Yuan, but also a way to strengthen family bonds and promote harmony among community members.中文回答:汤圆的起源和历史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传统。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e575e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4.png)
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作文英文回答: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anecdotes of tangyuan:Tangyuan, also known as glutinous rice ball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dessert that is often enjoyed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It is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nd has a rich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According to legend, the creation of tangyua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famous poet named Qu Yuan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Qu Yuan was a loyal minister who was exiled by the king due to political intrigue. He was deeply saddened by the state of his country and expressed his emotions through poetry.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people would light lanterns and set them adrift on rivers to guide the soul ofQu Yuan. To prevent fish from eating his body, people made glutinous rice balls and threw them into the river as an offering. These rice balls were white and round, symbolizing unity and reunion.Another historical anecdote associated with tangyuan is the story of a young girl named Yuanxiao.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emperor's favorite concubine fell ill and became homesick. The emperor ordered his ministers to find a way to cure her. Yuanxiao, a clever maid,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making small dumplings filled with sweet ingredients and named them after herself. The emperor was delighted with the invention and the concubine's homesickness was cured. Since then, these dumplings have been called tangyuan.Tangyuan is not only a delicious dessert but also carries deep cultural meanings. It represents family reunion, harmony, and good luck. The round shape symbolizes completeness and unity, while the sweet fillings inside represent a sweet and happy life.中文回答:汤圆的由来与历史典故:汤圆,又被称为糯米团子,是中国传统的甜点,通常在元宵节时享用。
汤圆的起源时期,来历和传说
![汤圆的起源时期,来历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cb33e45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6.png)
汤圆的起源时期,来历和传说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就有一项就是吃汤圆。
据史料记载,汤圆,是用糯米磨成浆之后加入猪油、糖、芝麻等食材做成的丸子,也有用牛奶、猪肉等做成馅的。
汤圆为什么叫汤圆?因为汤圆不是现在我们吃到最早形状类似“元宝”的那种类型。
而是一种圆形,也叫“浮元子”或“圆子”“汤团”等。
这种食物有煮熟后滚到水面上吃的特性”,也有人称这种食物为“浮元子”或“汤团”等这种名字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一、汤圆的起源关于汤圆的来历,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淮南子》中就有记载:“楚人煮羹,吴人煮羹汤。
以白米和黄米作浆,和匀,再合熟,因名为‘圆子’。
此种食品可久食不腻,美其名曰‘汤团’。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就有了吃汤圆的风俗。
而在《事物纪原》中写道:南齐梁武帝在冬天吃过一种甜食:"团圆馅",这就为以后南北各地的人们互相思念起吃汤圆来奠定了基础。
"团圆"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喜庆团圆的祝福语。
在《元日》一书中则说到:"元日以猪油包黑豆粉作团,以油煮之,谓之馅心;又以红糖化之,谓之汤团。
"汤圆被传为"团圆喜庆"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团圆”名称了吧~二、汤圆为何不叫“汤团”?这跟当时的“汤团”发音有很大关系。
最早的汤团是用来吃的,而汤圆用来吃的则是糯米制成的。
《说文解字》:“汤者,汤圆也。
”在这里应该是把这一种东西的一个重要名称给省掉了,因为我们知道汤圆是一种食物,是用糯米做成的。
所以,可以认为“汤团”这个名称是由“汤团”这个名字而来的。
而南方人喜欢吃汤,所以就把这种食物叫做水煮汤,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吃过的汤圆就叫滚水饺、汤团等。
因此,在南方地区也称汤圆为水煮汤或者汤圆。
三、现在的汤圆的种类有哪些?现在市面上的汤圆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也可以加入多种食材制成的,一种是将汤圆馅料加入面粉做成糯米球,一种是将糯米粉加入清水、糖和油制成的黑芝麻馅料做成糯米馅料三种。
元宵吃汤圆起始于什么朝代?
![元宵吃汤圆起始于什么朝代?](https://img.taocdn.com/s3/m/500a846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a.png)
元宵吃汤圆起始于什么朝代?正月十五吃汤圆,今人更多的是称作元宵。
中国应节食品大都有说道,元宵节为什么吃汤圆呢?据史书记载,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代开始的。
南宋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写吃汤圆的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今夕何夕?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圆子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天上月圆,碗里浮圆,抒发了月圆人圆事事团圆的期盼。
诗中的浮圆子,也叫圆子,北宋《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
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宋代《吴氏中馈录》中对圆子的制法也有记述:“煮沙团、砂糖入赤豆或绿豆煮成沙团,外以生糯米粉裹作大团、蒸或滚汤内煮亦可。
”最早赞美此物的诗应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诗中以“鸡头肉”喻“圆子”之“嫩”。
以“蟹眼汤”喻其之滑腻美味。
而最早出现“汤元”一词的诗是南宋文学家姜夔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说的是闹花灯的人流散去,已是夜深人静,又闹起了风雨天,依然有卖汤圆的吆喝声。
可见,那时汤圆作为元夕食品已是时兴。
古代闽南童谣里有“上元丸”之称:“上元丸,圆阁圆。
上元丸,甜阁甜。
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
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
囝仔膨膨大,大家真欢喜。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后演变为元宵节。
上元节最早出自《旧唐书·中宗纪》:“﹝景龙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唐朝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七绝,是最早以“上元”为题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夕赏灯的繁华景象的组诗,共六首,其一:“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元宵的民间传说
![元宵的民间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de1193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1.png)
元宵的民间传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一个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和神秘色彩的节日。
除了调制美味的汤圆和观赏璀璨的灯笼,元宵节还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不仅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有趣的元宵节民间传说。
传说一:汤圆的由来第一则传说是关于汤圆的由来。
相传,汤圆是由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一种药丸。
魏晋时期,张仲景为了治疗流感病人,研制了一种由药材和糯米制成的药丸。
这种药丸外形圆润,以米皮包裹,滋补养生。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药丸在品尝时同样美味。
每到元宵节,人们就会煮制这种圆润的糯米球,并加入各种口味的馅料,以祈求家庭团圆和幸福。
传说二:年初三破狼据民间传说,每逢元宵节的第三天,神兽狼会开始变得特别凶猛。
因此,人们在元宵节上坛时,会像祈求神灵庇佑一样,向天祈求破除一切不祥,保佑平安和幸福。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集体合唱歌曲,“年糕带来伴家庆,光明映照人人兴”,以祈福来年幸福美满。
传说三:灯谜的起源另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民间传说是关于灯谜的起源。
相传,汉武帝时,曾有一位宫女名叫刘嫂。
她通过灯谜,解救了一个被奸臣诬陷的大臣。
为了纪念刘嫂的智慧,元宵节就成了解灯谜的好时机。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沿袭着这一传统,在灯笼上写下各种智慧的谜语,以此来娱乐和祈愿。
传说四:猜灯谜的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相传这个传统起源于南宋时期,当时,江南地区的元宵佳节,亲友们在晚上聚集一堂,共同玩猜灯谜的游戏。
猜灯谜的传统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会在各个公共场所举办猜灯谜活动,参与者通过猜测谜底,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一活动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传说五:七仙女的故事元宵节的另一个著名传说是七仙女的故事。
相传,在南海有七位美丽仙女,她们为了救助人间的苦难,决定前往人间播撒甘露。
然而,此行却引发了王母娘娘的不满,担心七仙女会忘却仙界的责任。
汤圆的历史故事
![汤圆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b9e3b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1.png)
汤圆的历史故事
一、汤圆由来的历史故事?
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
现宁波市兴起的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
二、元宵的典故是什么?
在汉朝,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臣叫东方朔,有一天,他在御花园的井边救下了一位准备投井自杀的姑娘,原来,这个姑娘叫元宵,因为思念家人,才出此下策。
聪明善良的东方朔想了一个办法,他在大街上摆了一个摊儿,给人算卦。
奇怪的是,每一个前来算卦的人都得到了相同的卦——正月十六火焚身。
这一时间,长安城里的老百姓都开始恐慌起来,大家都求东方朔给个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给大伙儿支了一个妙招——用汤圆贿赂火神,用大红灯笼、焰火和鞭炮假装火灾。
就这样,所有的老百姓照着做了,而元宵姑娘也见到了自己的家人。
因为元宵姑娘做的汤圆最好吃,所以,大家为了纪念她,把这一天就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
![元宵节吃汤圆来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653d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c.png)
04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多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谢谢聆听
汤圆在元宵节中的文化意义
象征家庭和睦
汤圆作为元宵节期间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家庭和睦、团结。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寓意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传承中华文化
汤圆作为中华传统美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元宵 节吃汤圆的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 一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吃 汤圆的习俗也各具特色。例如,苗族的 “偷菜节”也是吃汤圆,但他们的汤圆 是用各种野菜和糯米制成的,别有一番
风味。
03 汤圆的制作方法与口味
传统汤圆的制作流程
准备材料
糯米粉、水、馅料(如芝麻、花生、豆沙等)。
和面
将糯米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
现代创新口味的汤圆
水果汤圆
以水果为馅料,如草莓 、芒果等,口感清新, 果味浓郁。
巧克力汤圆
以巧克力为馅料,口感 丝滑,甜中带苦。
抹茶汤圆
以抹茶粉为原料制作皮 或馅料,口感清香,茶 香四溢。
冰淇淋汤圆
将冰淇淋作为馅料包入 汤圆中,口感冰凉,甜 滋滋的。
04 汤圆在元宵节的文化活动
家庭团聚共享汤圆的温馨场景
要点二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 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
“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 聚了。
汤圆与团圆的美好寓意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象 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寓意 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汤圆的“圆”字,也寓意着圆满 、完美,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
好愿望。
在元宵节这一天,无论是亲人还 是朋友,都会聚在一起品尝汤圆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9048c5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b.png)
元宵节的汤圆传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 Lantern Festival。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花灯、赏月,还有一道让人难以抗拒的美食——汤圆。
汤圆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代表性食品,它不仅美味可口,更有很多传说与它相关。
传说起源于汉代的元宵节,当时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让人揪心的故事。
汉代末年,汉献帝刘协登基后,大将军董卓把持朝纲,权力极大,深受人民的压迫与折磨。
然而,又有一位爱国的年轻将领——关羽(关云长),他带领着刘备和张飞等义军反抗董卓的暴政。
在元宵节的那一天,关羽的军队正面临着实力悬殊的敌军。
敌人陷入困境,董卓决定派人暗中绞杀关羽。
消息不胫而走,这让关羽非常担心自己的军队和他所守护的民众的安全。
经过一番思考,关羽想到一个办法来确保自己的军队能够顺利脱险。
他决定每人发放一颗汤圆,并发出口谕:“明晚,每人将自己的旗帜绑在汤圆上挂在家门口,然后在午夜点燃火把,尽量减轻自来府军察觉。
凡悬挂有旗帜的,皆为军队的家属,严禁骚扰。
若不悬挂旗帜的,则为董家冤死之人,宜行政务。
”通过这样的安排,关羽希望能够诱使敌军减少对平民百姓的迫害和残杀。
当晚,居民们根据关羽的指示,相应地在窗户上悬挂起了自己的汤圆。
随着火把的光亮,整个小镇都陷入了一片安宁与温馨。
而董卓派来的刺客发现,每户人家的门上都挂有汤圆,他们误以为关羽准备用火攻,震惊之下,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天清晨,关羽的计谋成功实施。
他和他的军队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并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关羽的智勇和保护平民的精神,人们在元宵节的时候开始制作汤圆,并称之为“圆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关于元宵节的汤圆传说。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卢刑的官员,他非常残酷地对待人民,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们无奈又无力抵抗,唯有在元宵节这一天,自发地在手中揉制小圆球,并在圆球内藏下一些草药,然后放入锅中煮熟。
人们相信,吃下这个圆圆的汤圆能够驱邪避凶,迎来吉祥和平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圆起源于何时:那些动人的诗歌与传说
>正月十五将近,又到了吃汤圆的日子。
但是,你知道中国人是何时才开始吃“汤圆”的吗?汤圆起源于何时?我们先看几个传说故事:故事一: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
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
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呀?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
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
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此故事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但有学者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所以这个关于汤圆起源的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故事二:传说春秋晚期的楚昭王有一次经过长江,看到江里漂着很多白皮红瓤的小球球,在水面上沉沉浮浮的,捞起来尝着还挺好吃,就派人问孔子,这是啥东西呀?孔子说,这叫“浮果”,是复兴的兆头啊。
楚昭王很欢喜,就命令大家,每年元宵节都用米粉裹山楂煮成“浮果”。
而“浮果”就是汤圆的前身。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这个故事不见于六经、正史的记载,估计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
况且春秋时期还没有“元宵节”一说,精细的米粉也不普及。
故事三:传说汉武帝的时候,宫中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于是大家就用她的名字来称呼这种食品:“元宵”。
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按:所谓“元宵”,元者,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宵者,夜也。
“元宵”就是正月十五的晚
上,根本不是宫女的名字。
这个故事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的。
那么,排除了上面三种传说的误导,“汤圆”到底起源于何时呢?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到底什么才算是“汤圆”?汤者,热水之谓也;圆者,囫囵之形也。
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水煮熟的圆形食物,才算得上是“汤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类似“汤圆”的食物,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实、而无汤圆之名。
如果只论形似,“汤圆”可谓出现得非常之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汉代。
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汤圆。
汉唐之间,元宵节(上元节)是不吃汤圆的。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根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月十五这天喝豆粥,吃“白粥泛糕”,丝毫没有提到有类似汤圆的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元宵节其实是喝粥的)唐代的时候,据《太平广记·尚食令》记载,有一种点心,名叫“焦子”,以南枣面裹馅儿搓圆,放在麻油中炸。
这种“焦子”很类似汤圆,不过是用面粉而非米粉,是炸而非煮。
汤圆真正出现,要等到宋代。
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当时元宵节的各种吃食,有: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餳、轻餳、生熟灌藕、诸色珑缠、蜜煎、蜜裹糖、瓜萎煎、七宝姜豉、十般糖之类……是不是只看这些菜单就很诱人?当时之繁华可见一斑。
姜白石有一首诗就讲宋代元宵节盛况的: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姜夔诗中说的“市中珍品”,就是上列好吃的,其中有“圆子”,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汤圆”。
除了圆子之外,还有,跟唐代的“焦子”应该也是相似的。
如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
在宋代之前,有些食品或有汤圆之名,而无汤圆之实;或有汤圆之形,而无汤圆之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汤圆。
宋代以来,“汤圆”已有其实,但名字却很多变,或作“团子”,或作“圆子”,或作“糖圆”,或作“团员”,还有“粉果”、“浮子”、“浮圆”等名,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差不多的。
汤圆这么好吃,当然不可无诗。
宋代人也写了一些咏汤圆的诗。
比如女诗人朱淑真有一首《圆子》: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
玄宗赞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
而“汤饼何郎”之说,则是钟繇发明的一个典故。
钟繇喜欢《左传》,讨厌《公羊传》,称《左传》相当于“大官厨”,而《公羊》为“卖饼家”。
何休作《春秋公羊传解诂》,此即所谓“汤饼何郎”。
朱淑真以汤圆轻圆滑腻,非常风流,却还比不上何休为“卖饼家”的《公羊传》作注解,在比喻自己忧伤的身世。
如果觉得朱淑真这首太凄苦了,那么还有周必大的一首《元宵煮浮圆子》: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
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这首就很温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