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测试试卷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2012届高三第二学期模拟测试试卷语文
(2012、3、30)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夙兴夜寐, .(《诗经·氓》)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
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
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
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
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
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
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
朝而出,暮而归。
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丕以为苦。
两年以来,橐中如洗。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
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
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
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
迨于中夏,经营复始。
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
于是疏凿之工复始。
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
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
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
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T):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荷畚锸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早兴
自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睡.本诗是诗人到任杭州第二年时所作。
(1)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3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尾联中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袁绍七星宝刀进府行刺。
待董卓躺下,正欲抽刀行刺,却被挑马回来的吕布发现。
曹操忙谎称献刀,并借口试马,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三国演义》)
B.葛朗台先生财产的数目,只有替他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德。
格拉桑才略知一二。
不过索漠城里的人都相信他有一个堆满黄金的秘库;葛朗台既是种植葡萄的能手,又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
(《欧也妮,葛朗台》)C.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
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
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D.这一天。
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带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
黛玉笑他像个渔翁。
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
黛玉笑着说,我带上不成了渔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已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
(《红楼梦》)E.“哼,你简直是个傻瓜。
"姨妈忍住笑说,“十足的傻瓜,但我就喜欢你这种十足的傻瓜。
”她反复说,特别喜欢“傻瓜"这个词,因为她认为这个名词确切地表明了外甥的智力和精神状态。
在听了聂赫留朵夫要娶马斯洛娃的想法后,姨妈非常赞赏,还说一旦两人结合,将是上帝眼中最幸福的一对.(《复活》)
8。
简答题。
(5分)选做(1)《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
(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紧接着发生了什么?请简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论语·颜渊》)
②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渊》)
【注】①道,通“导”。
②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魅的弟弟。
桓魅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
(1)根据文段,请你阐述为什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分)
(2)子夏劝说司马牛,是践行孔子待友之道的典范。
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两则材料所的待友之道。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
肖复兴
对于已经审美疲劳的春晚,已经无新闻可言。
如今爆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赵本山退出今年的春晚了。
对于赵本山此次离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心情和看法,惋惜、扼腕、无所谓,觉得这样挺好,认为江郎才尽、廉颇老矣……客观地讲,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赵本山不仅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而且成为了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他在春晚的地位,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将一种二人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
毕竟他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难得而由衷的欢笑,陪伴我们走到了自己鬓发如霜,排练要靠吸氧来维持的地步。
赵本山不是铁打的金刚,也不是百变金刚,就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天下也没有不散的赵本山。
况且,赵本山曾经为我们奉献的是美味开心的宴席,而不是用地沟油炒菜糊弄我们的,我们不应该忘恩负义。
说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也就是说,这样的一天总要到来的。
这不仅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的客观规律.作为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
来的。
赵本山这样的小品形式,成为了春晚的拳头产品,也是缘于这样主客观的双向条件.就如同一个赵氏文本成为了春晚上不可取
代的节目,来源于舞台和角色两方面的力量交会。
如今,角色没有了,舞台空空荡荡了。
为什么我们的大众文化的生产如此捉襟见肘,出现了这样尴尬的情况?为什么多年以来春晚一直在赵本山一棵老树上吊死,如同鞭打快牛一样,如同榨骨吸髓一样,非要把赵本山折磨得如此筋疲力尽,最后以这样有些无奈的方式黯然分手而体弱地退场?
这说明我们对于大众文化的认知有问题,既然大众文化是一种生产,在生产的预制和过程中,我们缺乏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调控,以及大众文化有节奏的生产能力。
其实,明眼人早在几年前就看出了问题的端倪,即便前两年赵本山和小沈阳在春晚上演出的颇受好评的小品《不差钱》,也已经看出是强弩之末,聪明的如宋丹丹和范伟早就金蝉脱壳,任凭天说海说也不再陪赵本山和春晚玩了。
我们却还在可劲儿地使赵本山驾辕拉车。
小车不倒只管推。
有人曾说赵本山明知如此为何不急流勇退,是因为他和他的本山传媒集团与电视有利益的互通有无的紧密关系,彼此借水行船。
对于赵本山,商人的思维运用在演员的身上,这样做合二为一,一石两鸟,无可厚非,但对于电视却实在说明不大懂得现代的大众文化的生产模式与范式的成因,依照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方式,和做大型晚会的习惯思维,起码是一种偷懒的缺乏眼光的方式,以致和赵本山有了这样长的蜜月期而未有什么进取和改观。
其实,只要放开眼光,真正地做好大众文化的生产,在喜剧或小品的民间市场
上大有可为,只要看看北京如今几乎遍地开花的相声舞台就可以看出,江湖上芳草芊芊,生命力极其旺盛而鲜活。
只是需要发现和培育,需要时间和眼界,以及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而开阔的心胸。
赵本山如今的病退春晚,不见得就是坏事,即便赵本山依然是我们的“旧爱”,大众和生产商却会不约而同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
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
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的期待。
(节选自2012年2月1日《广州日报》)
10.下列有关赵本山今年“病退春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本山今年“病退春晚”并非坏事,虽然他的离席让我们有些伤感,但也给了大众和生产商去寻找自己“新欢”的机会。
B.赵本山捧着一颗诚心,曾给我们奉献了春晚美味大餐,虽然他已鬓发如霜,拖着疲乏的脚步突然离席,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个“旧爱”。
C.虽然说赵本山退出今年春晚是人生和艺术的客观规律,但京剧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春晚缺了赵本山还有宋丹丹等人。
D.赵本山在精疲力竭的时候才退出了春晚,这足以说明我国的大众文化生产出现了诸多弊端,出现了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1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成赵本山“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悲剧原因,除了他自身原因外,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我们缺乏对大众文化的宏观把握等.
B.赵本山在春晚中的地位和他在大众文化生产中的作用是无人可取代的,在众多的春晚议论中,人们把议论焦点聚集在退席的赵本山身上。
C.赵本山是春晚的看点和笑点,如今的春晚角色没有了,舞台空荡荡的,所以,今年的春晚出现了老演员唱老歌曲的现象。
D.赵本山不急流勇退的原因是他的本山传媒集团与电视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他想借助商人的思维,彼此借水行船,一石双鸟。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沈阳将不再陪赵本山玩春晚,赵本山只身一人玩到现在才退出春晚,可见,人们对春晚早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
B.人们对赵本山今年退出春晚议论纷纷,这实属正常现象,但春晚20年一直在赵本山这棵树上吊死,也真让人有点遗憾。
C.央视春晚如同榨骨吸髓一样把赵本山折磨得如此筋疲力尽,使得赵本山最后以有些无奈的方式与春晚黯然分手。
D.赵本山的二人转小品是春晚的重头戏,但透过他与小沈阳合作的《不差钱》,也已经看出是强弩之末。
(二)选做:(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上班的诀窍
[德国]路·席波赖特
“哈姆森先生,这是新来的同事诺伊鲍尔先生,先让他同您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
他需要全面了解这儿各部门的情况,请您多关照他,指点他,对他说明一切情况。
"
哈姆森见老板信赖地把新同事托付给他,不禁受宠若惊,唯唯诺诺地说道:“我一定照办。
”
他同新同事离开了老板的办公室。
“喂,诺伊鲍尔先生,让我们来参观一下企业吧,这样您就会熟悉企业的情况了.”
“参观企业?”新同事不解地问.
“是啊。
要是我们坐在办公室累了,想放松一下,到处游荡,那就说参观企业.我们离开工作岗位,老板见了当然不高兴,可我们总会找出一个理由的。
”
“什么理由呢?"诺伊鲍尔饶有兴趣地问。
高考资源网
“您来学学吧。
譬如,就说要商量和检查一些事情。
当然有时确实是真的,有些事也可以检查两三次.不过您别忘了把文件夹啦、帐薄啦、货单啦诸如此类的东西带在身边,做出办公事的样子。
这一来,您就可以在仓库里呆上几个小时.我们私下里说说,有几个仓库保管员喜欢打牌,常常需要找个玩牌的伙伴.如此消磨时间,您觉得怎样?”
“真有意思。
"诺伊鲍尔说。
“喏,这是您的办公桌。
”哈姆森说,“这儿有咖啡。
喝咖啡嘛,本来只能在休息时间喝,否则顾客来了,看见我们在喝咖啡,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专门的办法。
您瞧,很简单:我们把办公桌右下方的抽屉腾出来,放上咖啡杯,人一来,马上关上.抽屉里铺上了吸墨水纸,即使咖啡泼了出来,也没问题.我们私下里说说,我们同样可以喝酒.当然在上班时喝酒是禁止的,这是大
家都清楚的。
不过有时有人过生日,或者觉得不畅快,需要提提神,那他就把酒杯和酒瓶也放在抽屉里。
”
“这真实用."诺伊鲍尔说。
“还有一个内部的小秘密.您瞧,这扇门里有一个小房间,那是储藏室,谁也不会闯进去的.呆在里面,倒叫人感到挺舒服的。
如果我们之中有谁喝多了感到不舒服,那他就干脆躺到里面的羊毛毯上睡觉.您可知道这句妙言:办公室里睡觉是最舒服的睡觉.当然,这是不能让老板知道的……”
“这我明白。
”新同事说。
哈姆森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同事,他把一切情况都说明了。
“有一点我提出来请您注意:如果您早上睡过了头,就千万别赶来上班。
弄得气喘吁吁地跑来,倒可能会迟到几分钟。
迟到给人的印象不好。
您可以这么办:干脆打个电话来,说您在医生或牙医那儿看病,要来得迟一点.您与其迟来一刻钟,倒不如迟来三小时。
您要去理发或者干诸如此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我们在上班时间理发,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长的。
"
“这种见解是合乎逻辑的。
"
“是啊,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吗?您要是知道了这些上班的诀窍,就能在这儿混得很好."
“嗯,我已尝到了各种诀窍,多谢您的关照.”
“嘿,这是我理应做的,我们是同事嘛。
不过,您能对我说说,您是怎样搞到这份差事的?为什么要您熟悉各部门的情况呢?通常这儿雇佣的人只做某一件事."
诺伊鲍尔说:“要我熟悉各部门的情况,是因为老板一退休,我就要接替他。
那位老板是我的岳父。
"
13。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描写集中刻画了主人公哈姆森上班吃喝玩乐、工作时间睡觉、迟到撒谎的工作状态。
B.诺伊鲍尔“不解"“饶有兴趣"的反应和他“有意思”“真实用”等等的响应哈姆森“指点”的细节,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C.为了报答老板的“信赖”,认真完成老板“关照他,指点他”的指示,哈姆森竭尽所能的讲说“上班的诀窍”,帮助新同事尽快融入到新环境.
D.老板信赖下属员工,老员工满怀关爱地指点新员工,上下同心,同事之间互相信任,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和谐.
E.哈姆森真诚地想要帮助新同事能在公司“混得很好”,对此,诺伊鲍尔是满怀感激地表示“多谢关照”的。
14.办公室职员哈姆森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15。
小说的题目是“上班的诀窍”,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哈姆森上班如何偷懒、耍滑展开的,如果以“偷懒的诀窍"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罗永浩:彪悍地叩开新东方的大门
任泽平
网络世界里,几乎没有人完全没有听过或传过老罗语录。
正是这些竞相疯传的语录,让大家认识了前新东方传奇的英语教师罗永浩。
这个貌不惊人的胖子思想激进,言谈幽默。
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上学时的最高学历是高二.但这并不妨碍他今日的成功,他那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更是一时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众多青年人的座右铭。
老罗的彪悍往事,不少年轻人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时至今日让老罗最不能忘却的是他入职新东方之前的一段经历,正是这段经历给他现在的生活开启了理想之门.
入职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之前,28岁的罗永浩已有了差不多十年的“江湖"经验。
除了在家读了三年书,其余时间他似一个游走江湖的流浪汉把社会上所有的职业都干了一遍。
逢着年节回家,兄弟姐妹都给父母拿出自己买的礼品,唯独他自己两手空空.尽管父母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可亲友们私下里看自己的异样的眼神让他有种难言的痛苦。
20多岁的罗永浩第一次感到了迷茫.
事情的转机是他后来认识了几个天津外院的学生。
罗永浩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认为这个人更适合去新东方给学生们讲课。
由于担心自己的学历太低,他试着给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写了封信,在信中他坦陈了自己想来面试但学历太低的顾虑.俞敏洪丝毫不以为意,回复说:欢迎前来面试。
得到这一消息,罗永浩霎时激动起来。
罗永浩自己清楚,人生到了关键时刻,唯有拼搏,才能给未来杀出一条血路,通向光明……
2000年6月的京郊鹫峰山,罗永浩在此度过了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美好时刻".当时的学习条件极为艰苦,四五百人的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外面三十七八度的高温,教室内往往达到40多度,许多人都难禁溽暑昏倒在地.罗永浩虽然没有昏倒过,但却因为压力大,心里焦虑流出了鼻血,以至于上课时不得不用卫生纸塞住自己的鼻孔。
那是阴雨天刚刚放晴,蓝天白云难得出现的出游天气,他兴高采烈地给市中心的朋友打了电话正准备出去,那时他随手抽了一本书,翻了不到三页就看到一句不啻于醍醐灌顶的格言: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
他在后来的演讲中是这样描述他当时的反应的:“我仿佛被雷劈到一样,嚎啕大哭,跪在地上用头撞墙,然后满地打滚,就觉得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一位作家在几十年前写的一句话就专门给我看的。
”枯燥乏味的自修生活,他几乎每隔两天就想要放弃一次,好在每次都有那么多励志类书籍——被他称为精神鸦片的东西给他鼓劲.当一百多斤的励志书籍被他
全部看完时,他在这里已经整整过了5个月。
罗永浩信心十足地去见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
罗永浩第一次站在好几百人面前试讲却失败了。
尽管此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一走上讲台,他浑身便不由自主地冒起冷汗,舌头僵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这次讲完没多久,新东方又给他安排了第二次试讲,他第二次试讲的情况甚至还不如第一次。
俞敏洪认为他不可能讲好课了,建议他不要再无意义地讲下去。
闻听此言,
罗永浩受到很大打击,但他并不认为自己讲不好了,就问能否再讲一次。
高考资源网
“第三次试讲?可以。
不过,你到春节后吧."俞敏洪如是回复他。
罗永浩这年独自过了一个凄凉的春节。
春节过后的三月份,罗永浩迎来了他在新东方的第三次试讲。
当他气定神闲地走上讲台,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轻松流畅地完成了试讲内容后,台下的打分迅速出来,罗永浩高分被新东方录取。
在将近而立之年,浪荡江湖多年的罗永浩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春天。
(选自《当代青年》,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罗永浩的事迹告诉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于拼搏,就完全能够成功。
B.“彪悍的人生”是指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惧任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生态度.
C.罗永浩的成功告诉我们,在一个人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学历并非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的拼搏与努力。
D.在对罗永浩走向成功过程的叙述中,作者仅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对其进行了形象地刻画,生动、感人。
E.入职新东方之前,罗永浩已有了十多年的“江湖”经验,没有这十多年的锻炼,他就不可能走上新东方的课堂.
14、请结合全文,概括出罗永浩从一名只有高二学历的流浪汉成为新东方传奇英语教师的原因。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