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和防治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和防治效果
韦文添;关明
【摘要】[目的]寻求高效环保的理想的药剂,为柑桔溃疡病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果试验.[结果]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最强的是“32%唑酮·乙蒜素乳油”,EC50为0.9512μg/ml;其次是“2%春雷霉素水剂”,EC50为22.1449μg/ml;而“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次之,EC50分别为446.2117μg/ml、
2099.1205μg/ml和2302.8969μg/ml.田间药效试验“32%唑酮·乙蒜素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防治效果最好,两种药剂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32%唑酮·乙蒜素乳油”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差异极显著;“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差”差异不显著.[结论]“唑酮·乙蒜素”和“春雷霉素”与其它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防效达90%以上,在柑桔溃疡病可持续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
【年(卷),期】2017(032)001
【总页数】4页(P21-24)
【关键词】柑桔;杀菌剂;溃疡病菌;毒力;田间防效
【作者】韦文添;关明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226;广西农垦国营明阳农场,南宁5302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
柑桔溃疡病(citrus canker)寄主范围广,主要为害芸香科植物,引起叶片、枝条、果实溃疡斑,影响植株长势,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对柑桔生产影响极大。

“沃柑”是杂交晚熟宽皮柑橘,广西于2012年最早引进到南宁市武鸣区种植[1]。

沃柑植
株长势旺盛、早结丰产、果品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2]。

广西南宁的
气候条件比较容易引发溃疡病,沃柑属宽皮类柑橘,容易感染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随着“沃柑”种植迅猛发展,溃疡病的发生对沃柑生产构成较大威胁,目前药剂防治是防治该病有效方法之一。

本次试验采用常用杀菌剂对溃疡病菌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为沃柑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牛肉膏琼脂培养基(NA培养基)[3]: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琼脂18g,水
1000ml,PH值7.0。

供试病原细菌为柑桔溃疡病菌,分离自广西农垦国营明阳农场向阳分场沃柑果园,且已经进行致病性测定,证明为“沃柑”溃疡病菌的致病菌。

供试药剂有“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20%噻菌铜悬浮剂”(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陕西西大华特科技
实业有限公司生产);“32%唑酮·乙蒜素乳油”(含三唑酮2%、乙蒜素30%)(开封大地农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春雷霉素水剂”(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
会社生产)。

1.2 方法
1.2.1 室内毒力测定含菌培养基平板制备将供试菌株接种于NA斜面培养基上活
化培养24h后,加入5ml灭菌水,制成溃疡病菌悬液备用。

取病菌悬液1ml移入直
径为90mm的无菌培养皿中,倒入冷却至45℃左右的NA培养基10ml,并充分摇匀,冷却凝固后即得含溃疡病菌的培养基平板[4~5]。

药液的配制将原药用无菌水配成8mg/ml的母液,再按梯度稀释的方法,依次配得1600、320、64、12.8μg/ml的系列药液[4~6]。

抑菌圈测定采用抑菌圈法,用打孔器打取直径5mm的滤纸片,灭菌后烘干备用。

在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入滤纸片,取出沥去余药,移至准备好的含菌培养基平皿上,每处理重复3次,以浸无菌水的滤纸片为对照。

置28℃人工气候箱培养2d后,
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mm),计算菌落生长抑制率,菌落生长抑制率(%)=[(处理组抑制圈直径-对照组抑制圈直径)/处理组抑制圈直径]×100[5-7]。


各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对应的抑制率几率值为纵坐标(y),运用DPS软件分析,得毒力回归方程、斜率、EC50和相关系数(r)[5~9]。

1.2.2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选在广西农垦国营明阳农场向阳分场,试验品种为较易感病的“沃柑”品种,树龄为2年生幼树,肥水管理水平一致,植株长势中等。

试验选用上述常用的5种药剂,设“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3%噻霉酮微乳剂”500倍、“32%唑酮·乙蒜素乳
油”2000倍、“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和清水对照六个处理。

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处理10株树,3次重复,共施药二次。

于2016年8月23日喷药第1次,此时秋梢长约2cm。

隔10d即8月31日喷施第2次药。

末次施药15d后,每小区随机调查2株树的发病情况,共调查20条枝梢,每株5个点
按东南西北中取样[10-12]。

叶片病情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每张叶有
病斑1~5个;3级:每叶有病斑6~10个;5级:每叶有病斑11~15个;7级:每叶有病斑16~20个;9级:每叶有病斑21个以上[10~13],计算病情指数及
防治效果,用新复极差(Duncan)法分析结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力测定结果
表1 5种供试药剂对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的抑制效果药剂浓
度(μg/ml)抑制率(%)药剂浓度(μg/ml)抑制率(%)药剂浓度(μg/ml)抑制率(%)氢氧
化铜800070.6160063.832058.36438.312.810.7噻菌铜800066.0160054.532038.3640.012.80.0噻霉酮800070.0160063.832041.2640.012.80.0唑酮·乙蒜素800085.1160082.132078.46471.912.859.0春雷霉素800080.8160076.532068.86459.012.843.2
从表1可以看出,5种供试药剂及不同浓度间对溃疡病菌的抑菌作用有明显差异。

从抑菌率可以看出,“32%唑酮·乙蒜素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两种药剂对溃疡病菌的抑抑制效果最显著,最小浓度就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浓度为64μg/ml 时,抑制率分别高达71.9%、59.0%;其它3种药剂“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3%噻霉酮微乳剂”效果较好,在终浓度为
8000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70.6%、66.0%、70.0%,“20%噻菌铜悬浮剂”
和“3%噻霉酮微乳剂”两种药剂在低浓度下不表现抑制作用。

表2 5种药剂对溃疡病菌的毒力比较药剂毒力回归方程EC50(μg/ml)相关系数r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y=0 6037x+3 4005446 21170 930420%噻菌铜悬浮剂
y=2 2802x-2 66672302 89690 9027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y=2 3249x-2
72362099 12050 903832%唑酮·乙蒜素乳油y=0 2812x+5 00610 95120 97252%春雷霉素水剂y=0 3689x+4 503722 14490 9847
从表2得知,5种供试药剂的剂量与抑制率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两者线性相关。

依EC50来看,“32%唑酮·乙蒜素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的EC50最小,均没到100μg/ml,说明这2种药剂毒力较大,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为EC50为446.2117μg/ml;而“20%噻菌铜悬浮剂”和“3%噻霉酮微可湿性粉剂”的EC50最大,分别为
2302.8969μg/ml和2099.1205μg/ml,毒力最小,抑制效果一般。

5种药剂可进一步开展田间试验。

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防治试验结果看出,“32%唑酮·乙蒜素乳油”2000倍与“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在90%以上,两药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32%唑酮·乙蒜素乳油”2000倍极显著差异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
剂”1000倍、“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500倍,“2%春雷霉素水剂”400倍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差异没达到
极显著水平;“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500倍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500倍的防治效果较差(见表3)。

表3 5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处理第二次药后调查病情指数重复
ⅠⅢⅣ总叶数平均防治效果(%)氢氧化铜1000倍0 310 140 201180 6783
93bBC噻菌铜400倍0 350 350 281136 0075 70bC噻霉酮500倍0 370 410 231253 0074 93bC唑酮·乙蒜素2000倍0 010 020 021281 0098 72aA春雷霉素400倍0 020 110 081184 3394 95aABCK1 431 241 351220 67-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比较了5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

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强弱依次为“唑酮·乙蒜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噻霉酮”>“噻菌铜,噻霉酮”和“噻菌铜”在低浓度下不表现抑菌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唑酮·乙蒜素”防治效果最好,“唑酮·乙蒜素”和“春
雷霉素”与其它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防效达90%以上;“氢氧化铜”、“噻
霉酮”和“噻菌铜”三药剂防效差异不显著。

“噻霉酮”和“噻菌铜”防效也在74%以上,“噻菌铜”的防效略好于“噻霉酮”,与毒力测定有些偏差,可能与
药剂在植物体内活化有关。

“沃柑”在广西近几年的种植面积发展迅猛,由于比较易感溃疡病,对果农造成较大的损失,对防治柑桔溃疡病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防止病源传播、加强肥水管理、控放秋梢、修剪清园等农业防治也得到一定的控制,拮抗生物防治因其局限性还没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所以就要选用高效环保的药剂,合理使用农药。

“唑酮·乙蒜素”是“三唑酮”和“乙蒜素”复配的新型
杀菌剂,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持效期长,可被植物内吸性、双向传导,防治效果好等特点,是防治柑桔溃疡病的理想药剂。

“春雷霉素”为生物制剂,毒性低、环保,防治效果效果好;氢氧化铜为无机铜制剂,目前在柑桔溃疡病防治上用量较大,诱发柑桔螨类的发生;“噻霉酮”和“噻菌铜”是有机铜制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在柑桔溃疡病可持续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唑酮·乙蒜素”
复配杀菌剂、“春雷霉素”生物制剂,可按试验浓度使用;注意与“噻霉酮”及“噻菌铜”等有机化学制剂交替使用,减缓抗药性,“乙蒜素”作用机理独特,是环保广谱仿生杀菌剂,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复配使用可增效,可以适当复配“80%乙蒜素乳油”2000倍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药剂的合理复配,提高柑桔溃疡
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献】
[1]赵洪涛,李果果,刘要鑫,等.沃柑在广西发展的优劣分析及对策探讨[J].南方园艺,2016,
27(3):12-16.
[2]黄海生,唐东坚.沃柑在南宁种植表现及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15,30(5):56-59.
[3]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427.
[4]孙广宇,宗兆锋.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1-218.
[5]雷玉明,张建朝,邢会琴,费永祥.几种杀细菌剂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的毒力测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3):3-5.
[6]赵志祥,严婉荣,陈圆,等.几种杀菌剂对生姜青枯病菌的毒力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
43(9):76-78.
[7]华南农业大学编.植物化学保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499.
[8]赵世学,符碧海,戴俊,等.10种杀菌剂对火龙果细菌性茎腐病菌的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6,45(2):84-86.
[9]韦文添.几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6,45(2):87-88.
[10]任建国,黄思良,岑贞陆,李杨瑞.21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5,34(3):13-15.
[11]姚廷山,周常勇,胡军华,等.柑桔溃疡病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6(1):30-33,47.
[12]张业忠,陈统强.几种药剂对柑桔溃疡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热带农业,2009,(2):49-50.
[13]赖传雅.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